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究竟什么让我们真正快乐
毒品科普知识
2007-07-08 10:57:21 来自:新闻晨报 作者:记者 苏丹 实习生 田晓玲 阅读量:1

  “当我们20岁的时候,我们以为一幢房子和一部车子就能带来快乐。而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却又开始奢望第二座房子和一部四轮驱动的好车!”
  今年夏天,“快乐,笑容背后的科学”这一命题居然在伦敦引发了三场学术讨论,而此种系列讲座已经有200年的历史,由英国科学研究所主持,科学界的泰斗法拉第、杜瓦都是它的座上客。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快乐,科学界提供最新的报告。

  谁最快乐——美国人的课题

  “你快乐吗?”这是句问候,还是一个科学命题?我们能够仅凭一时的感觉来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调研来为我们解释“快乐”二字吗?
  今年夏天,“快乐,笑容背后的科学”这一命题居然在伦敦引发了三场学术讨论,而此种系列讲座已经有200年的历史,由英国科学研究所主持,科学界的泰斗法拉第、杜瓦都是它的座上客。
  然而直到现在,科学界都没有办法给“快乐”一个普遍接受的权威定义,更不用说研究了。人们还是怀疑,“快乐”面前,科学到底有多少用武之地?
  不过,随着近年来几份重量级学术报告的发表,人们开始报以更多的关注。经济学家罗德·莱亚德和精神病学家RajPersaud更是在伦敦经济学院,为“快乐”政治争论不休。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如果人们说自己是快乐的,那么他们就是快乐的。而心理学家则热衷于区分快乐的程度,是很快乐还是一般快乐?当一个人用“愉快”来形容自己的感受,那么相比一个用“喜悦”来形容的人,是不是大不一样?
  很多时候,快乐有时候只是一种对满意生活的判断,又并不意味着情绪的状态,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感受并不能说明情绪就一定存在细微的差别,这又是一个矛盾。
  英国的民意调查显示,让人快乐的原因有很多。婚姻可以,宠物也可以,但是孩子却不能够,尽管我们大多以为孩子是快乐的源泉,童年和老年是最快乐的时光,这个调查结果出人意外。
  同时,调查显示,金钱对于快乐没有多大帮助。在英国,1950年以来,人们的收入已经增长了三倍,但是快乐并没有丝毫的增加。那些听闻自己福利彩票中奖的人尽管一时会兴奋异常,一年之内就会恢复正常状态。而在车祸中不幸残疾的人一段时间以后也会恢复快乐。人们猜测,也许一个人能够感觉到多大的快乐,并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只是基因的效果,双胞胎通常表现得很类似。
  研究开始停滞不前,直到两个美国心理学家公布他们的研究结果,情况似乎有了一些不同。他们把调研集中在10%非常快乐的人身上,发现这个人群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和朋友、同事们的交往中,极少时间孤单一人。心理学家指出,对于一个情绪低落的人来说,增加社会交往,可以让他重新振作。
  美国人继续他们的研究,而且热情高涨,也正是美国人,第一个把“快乐”当成一个学术课题来研究。

  遭受电击的狗试验

  从德国的莱比锡实验室开始,在心理学研究130年的历史中,很少有人提及满意或者快乐——大部分时间,心理学家关心的是软弱和痛苦。
  为什么我们会难过,会担忧,会生气?类似理论充斥着心理学的书籍,几乎没有关于怎样生活得更好的心理学研究出现。像快乐、喜悦、善良、利他主义、英雄主义等正面的话题长久以来都被忽略。甚至于在100份关于怎样处理不安和消沉的学术报告中,可能只有一份是关于正面经验的研究。
  实验心理学的先锋们首先投入了研究。康奈尔大学的爱丽丝·艾生教授和她的同事们发现,积极的情绪让人思考得更快,更富有创造性。艾生将人分为三组,来演示提高反应能力的过程,一组吃糖,一组阅读关于药品的人文陈述,一组什么也不给。结果发现,吃糖的那一组提出了最具有创意的想法,办事也最有效率。
  接着,畅销书——《真实的快乐》的作者马丁·赛莱格曼也加入其中。此前,他因为在动物行为学实验室里发现了“可习得性无助感”而声名雀起。该实验中,他发现,受到电击的狗如果确认自己没有能力躲避,那么他们会放弃努力,被动承受伤害。哪怕之后这些伤害很容易就可以避免。
  类似情况在人身上同样适用,当人们被困难击倒,又无力解决时,他们感觉到“习得性无助”,变得被动,学习能力变缓,不安,沮丧。这个学说变革了行为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面对消沉的人,人们不仅要改变他们的行为,而且需要挑战他们的信念和思维方式。
  同时,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人不受无助带来的伤害,显示出非常强的阻隔力量,赛莱格曼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使命。他筹集了几百万美元,用作研究费用,资助全世界50个研究小组150位科学家投入这项实验。四个积极心理学中心成立,这些中心的装潢都采用了非常鲜艳的色彩,科学家们则在墨西哥海滩召开联欢会。

  消极思维的可怕性

  《真实的快乐》的作者马丁·赛莱格曼将对大脑的研究带到了生物学的人类进化史上,“我们的大脑经历过寒冷,洪水,饥饿,简直是多灾多难,大脑工作的方式是寻找错误。”持续生活在不幸中,让大脑产生了一种惯性。
  所以尽管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快乐的,大量证据证明,惯性让消极思维在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实验证明,我们对失败的记忆比成功更形象和具体。人们常常会详细地描述糟糕的事情,而不是好事情。当生活顺当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而当生活不幸时,我们就像意识到鞋子中有粒石子那样敏感。
  因而,在人们定义的六种普遍情绪中,四个都是消极的,包括生气,恐惧,厌恶,悲伤,只有快乐一个是积极的(第6个为中性,惊讶)。根据《快乐》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南特的学说,每一个消极的感觉都告诉我们“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对各种不同的感觉,我们会立刻作出不同的反应。恐惧告诉我们危险在靠近,“快跑!”生气提示我们要阻止侵入者,悲伤警告我们要小心,并节省身体的能量,而厌恶提醒我们可以避免接触。
  相比之下,快乐只是简单得告诉我们:“好事情发生了,不要做任何改变!”快乐可能会增加食欲,但是这种感觉不像消极情绪,会持续存在,短暂即逝,我们很快就会厌烦奶油蛋糕了。
  为什么我们会偏向消极思维呢?大脑的结构是不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是不是存在快乐产生的生物学原理呢?在爱荷华州大学,神经学专家研究了快乐和悲伤时的不同情况,发现当人们看优美的风景或者是海豚表演时,大脑内前部的突出部分变得兴奋起来。但是当面对死亡士兵一类的图像时,大脑中的兴奋部分更原始,它来源于一种危险认知系统,该系统在大脑进化的初级阶段就已形成。而感知快乐的皮层,则是用来进行高级思维的,形成较晚。所以快乐和悲伤相比,后者更加持久。

  你“需要”的,但不一定“喜欢”

  享乐主义的情绪让我们很快并且很容易去习惯好事情,并把它们当作理所当然。我们获得的财富和成就越多,就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提升快乐的程度。如果一种生物能够统治别人,那么该生物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会更努力得争取做到最好。
  而在丹尼尔·南特看来,获得快乐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满足不断增加的需要并不带来愉悦,大脑系统中感知需要和喜欢的部分是分离的。“需要”牵涉到两个古老的部分,通过化学物质多巴胺进行沟通,它们共同作用,形成诸如对进食的期待,或者对毒品的依赖。这种分离状态在实验中得到论证,获得对大脑“需要”系统反复刺激后的老鼠,食量加大,但研究表明,老鼠并不享受这些食物,人类抽烟就是这个原理。
  南特继续解释大脑怎样阻碍我们追求快乐,“你想要的东西并不是你真正喜欢的。需要总是没有止尽的。但是的确存在一些东西,我们真的很喜欢,并且不会很快就厌倦,比如好朋友,大自然的美景……实际情况常常是,我们的需要心理往往压过了喜爱的心理。”
  而“喜爱”牵涉的大脑物质和需要完全不同,在老鼠的大脑中,美味可以刺激这种物质的释放,类似的,在人群中,如果该物质被阻碍,食物也就不会那么好吃了。
  但是快乐不只是需要,也不只是喜爱,而是牵涉到第三种化学路径。血液中的复合胺不断得改变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平衡,复合胺可以减少担忧、恐惧、不安、失眠,增加社交、合作和好感。含复合胺的药物可以产生一种非常放松的感觉,而不像多巴胺,让人过于兴奋。
  本质上,生物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消极情绪是人类的基本情绪,难以根除,同时,我们的大脑非常容易产生渴望的感觉,但这并不能带来持续的快乐。
  最近,在这一领域,又有研究表明,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感受快乐,也包括悲伤。看来,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并不完全是南辕北辙,一个人可以同时感受到这两种情绪。但是在强度上,除了生气,女人的感受往往比男人更多。
  首先我们发现,女人悲伤的程度是男人的两倍,其次,女人也比男人更频繁地感受快乐,并且情绪更为激烈。原因可能在于,男女在掩饰情绪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认知心理学家指出,男女发出和接受情绪的方式是不同的,女人更易于表达,而男人喜欢隐藏或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女人通过面部表情或者和他人交流来传达感情,而男人选择攻击行为或者转移注意力,这是生理的不同,还是社会角色所至,抑或是女人更愿意将情感表达出来,也许这将是有关快乐的另一个热门话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