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警惕滥用兴奋剂造成新的危害
毒品科普知识
2007-07-08 17:43:14 来自:中国女性网 作者: 阅读量:1
    李建华是自1989年我国内地出现毒品依赖者后最早关注吸毒问题并一直工作在戒毒一线的专家。近日,记者就我国药物滥用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情况采访了他。  
  
  记:请您谈谈近年我国药物依赖的新动态。
  李:自1989年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出现少数吸毒者以来,吸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两年前,滥用毒品主要是麻醉剂,也就是鸦片、海洛因。从去年以来,出现了新的药物依赖,即兴奋剂的使用。
  记:哪些兴奋剂?
  李:包括冰毒(学名:甲基安非它命)和摇头丸。这些药物属于娱乐性用药,又叫策划用药,Party(晚会)用药。一般在娱乐场所,如舞厅、迪斯科舞厅出现。年轻人吃了以后觉得自己的能力特别强,思维特别活跃,联想特别丰富,人也变得聪明,有力量,精力旺盛。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恢复重建时有人用过这个药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当时为兴奋剂打出的标签是“力量的源泉”。在一段时间内,兴奋剂属于常规用药,合法用药。到了后来出现了一些副作用,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才引起了广泛注意。
  记:吃兴奋剂和吸食海洛因有什么不同的反应?会造成什么后果?
  李:兴奋剂从身体上的依赖来讲不像海洛因那么厉害,但心理依赖比较大。也就是说,吃兴奋剂上瘾后突然停药,不会出现太大的生理反应,但在心理上,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这个药有很强的时效性(一般是4—8小时)。过了时效后,人就会出现一种崩溃感,抑郁、疲乏、焦虑等等,很多人因此而自杀;此外,此药过量使用,会使人产生妄想。比如被害妄想,觉得有人跟在自己后面要害自己;嫉妒妄想,怀疑配偶和别人有性关系。在这种妄想的驱使下,造成了自伤、自杀,或伤人、杀人。
  记:兴奋剂依赖者有什么群体特征?
  李:兴奋剂依赖者主要集中在城市白领、大学生等智力劳动者以及竞争激烈行业的人群中。但在云南省,出现了不同的特点。在中缅边境一带,有农民使用了兴奋剂。原因是兴奋剂在缅甸很便宜,而且卖药的人告诉你,吃了这个药,3天的活一天就能干完。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兴奋剂依赖者杀人和自杀的案件也逐渐增多,造成了新的社会危害。
  记:为什么会有从海洛因到兴奋剂的变化?对此,政府是否采取了措施?
  李:自去年以来,国家禁毒委调整了工作目标,即在青少年中进行预防兴奋剂的教育。如何预防和教育?还是我们以前所强调的主题:提高青少年的生活技能、社会技能,让他们能够用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学习中、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而不是通过使用毒品来麻痹和逃避。为此,国家禁毒委和妇联联合推出了“不让黄赌毒进我家”的活动,同时还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兴奋剂的预防教育。但是,仅有每年一次的“6·26”宣传活动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是让人从大众媒体的渠道来获得一些粗浅的知识,更何况这种信息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要让青少年拒绝不良诱惑,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一些技能,这是一般的宣传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需要一些训练。这方面的教育应该进入课堂。
  记:您个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目前面临着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李:据国家禁毒委公布的统计数字,2000年,全国有86万人使用海洛因(包括鸦片);2001年,有90.6万人吸毒,其中有一定数量的人使用了兴奋剂。尽管实际的吸毒人数远远大于这个数,但和1989年我国西南边境地区发现少数吸毒者相比,13年间这个直线上升的数字还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不仅对毒品的需求量增大,毒品的种类也在增多。虽然现在对使用兴奋剂的人数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调查数据,但其上升的态势是不容置疑的。对于使用兴奋剂的吸毒者,公安机关正在设法进行强戒,国家卫生部也制定了一个兴奋剂用药的原则。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由于使用麻醉剂和兴奋剂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有很大区别(前者多来自社会下层,后者则以中高档收入的白领为主),因此,让使用兴奋剂的人和使用麻醉剂的人混同在一起进行强制戒毒,会带来新的问题。此外,尽管从理论上讲,戒毒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心理脱毒,也就是心理康复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的戒毒机构大都很难做到这点。因此,如果把使用兴奋剂的人弄到强制戒毒所去戒毒,那么,不仅解决不了心理依赖的问题,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梁苹)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