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教你如何辨别毒品类型及吸毒人员特征
2016-01-15 08:37:14 来自:央之声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1、鸦片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是罂粟果实中流出的乳液经干燥凝结而成。因产地不同而呈黑色或褐色,味苦。生鸦片经过烧煮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吸食时有一种强烈的香甜气味。吸食者初吸时会感到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多次吸食就会上瘾。
  
  2、吗啡(Morphine) 是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在鸦片中含量10%左右,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状,具有镇痛、催眠、止咳、止泻等作用,吸食后会产生欣快感,比鸦片容易成瘾。长期使用会引起精神失常、谵妄和幻想,过量使用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历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药品戒断鸦片,但由于其副作用过大,最终被定为毒品。
  
  3、海洛因(Herion) 化学名称“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4—8倍,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历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药品戒断吗啡,但由于其副作用过大,最终被定为毒品。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
  
  4、大麻 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有毒大麻和无毒大麻。无毒大麻的茎、杆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有毒大麻主要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类毒品主要包括大麻烟、大麻脂和大麻油,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大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麻醉作用,吸食后产生欣快感,有时会出现幻觉和妄想,长期吸食会引起精神障碍、思维迟钝,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5、杜冷丁 即盐酸哌替啶,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8。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
  
  6、古柯 古柯是生长在美洲大陆、亚洲东南部及非洲等地的热带灌木,尤为南美洲的传统种植物。古柯树株高1.5—3米,生长周期为30—40年,每年可采摘古柯叶3—4次。古柯叶是提取古柯类毒品的重要物质,曾为古印第安人习惯性咀嚼,并被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病,但很快其毒害作用就得到科学证实。从古柯叶中可分离出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可卡因。
  
  7、可卡因 可卡因是从古柯叶中提取的一种白色晶状的生物碱,是强效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局部麻醉剂。能阻断人体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并可通过加强人体内化学物质的活性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健谈,有时还有攻击倾向,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此外,传统毒品还有可待因、那可汀、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吸毒成瘾后的心理
  
  (1) 强迫性觅毒心理和行为。在吸毒成瘾期间,吸毒者对毒品心理依赖的强烈程度甚至超过食欲、性欲等本能欲望,有着强烈的不可克制的冲动,特别是断药后出现的生理戒断反应带来的痛苦,更使吸毒者无法控制自已。
  
  (2) 人格扭曲。大多数吸毒者都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常。①认知方面的特征:病理性的消极态度、主观意志色彩浓厚、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道德沦丧;②情感方面的特征: 常以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为主;③意志方面的特征:吸毒者一方平面在寻找毒品时表现出病态的意志亢进、坚韧不拔,另一方面在戒断毒品时表现出病理性的意志缺乏、自制力差,无法用自己的力量戒断毒瘾;④个性特征=脾气暴躁、敏感、多疑、优柔寡断、耐受性差、自控力差、自信心不足、心理康复能力减弱、贪图享受、消极怠惰、适应环境能力差、社会交往不良、丧失事业心责任感、伦理感和道德感水平低下等。
  
  (3) 追求时髦、自我放纵的心理。明星吸毒的话题最近在网上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在不少人看来,明星吸毒见怪不怪,他们压力大,闲暇时间多,而且经济充裕,内心的失落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吸毒对他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不只是明星,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都很大,都需要排解压力,难道吸毒才是唯一的解压方式吗?娱乐圈明星一直都走在时尚与潮流的最前沿。吸毒在某些明星眼里也成了一种时髦与潮流的象征,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体现。明星们大都经济条件丰厚,充足的金钱为他们吸食毒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不少明星缺少自我约束力,喜欢自我放纵、盲从跟风,这也成为其走上吸毒这条不归之路的根本原因。
  
  复吸时的心理
  
  造成复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最主要的是吸毒者对毒品产生强烈而顽固的心理依赖和因吸毒导致的人格扭曲。
  
  (1) “心瘾”难除。吸毒人员常说的一句话:“一朝吸毒,一生想毒”,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心理对毒品的依赖性是很难消除的。“心瘾”是“毒瘾”的续延结果,是在长期的吸毒过程中,逐步发展为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人格、行为能力等一系列的异常改变,如消极的人生观、丧失责任感、人格分裂、性情易躁、逆反行为等。一般来说,目前对生理依赖采用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摆脱,但心理依赖却非常顽固,甚至将伴随吸毒者终生。
  
  (2) 人格缺陷。吸毒者存在一些人格弱点:敌意性、进攻性、叛逆性、不负责任、嬉戏性、冲动性,性格内向、抑郁,或是躁狂不安;对生活失去乐趣,对前途失去信心,情绪整天低落,萎靡不振;与家人、朋友疏远、隔离,不肯与人交往与言谈;面无表情,情感冷漠,做事有始无终,心理变得过分敏感、多疑和警觉。心理学上形象地称此类人格为“海洛因人格”。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海洛因人格”也是导致戒毒人员复吸的内在心理因素。
  
  (3) 心理耐受能力差。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不仅要和普通人一样,经常受到各种挫折与打击,而且还要承担更大的心理压力。例如,重新工作、社会歧视、他人鄙视等,如果心理耐受能力差,遇到这些事就会容易心烦、自卑、悲观、自暴自弃,这致使他们企图重新通过吸毒来寻找解脱。
  
  (4) 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差。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基本上绝大多数人还要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生活,这样就会常常遇到原来吸毒时的朋友、接触到吸毒工具、吸毒地点等刺激源,容易触景生情。这些情景会对戒毒人员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刺激戒毒者联想到毒品,由毒品想到其给自己带来的欣快感。如果此时作为戒毒人员没有较强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就容易挡不住吸毒时的那种“高峰”体验,重新吸食毒品。
  
  (5) 过度自负。有的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觉得自己脱离毒品很久,自已完全有能力控制毒品,偶尔吸一次没有关系,自己不会上瘾,所以遇到合适的情景会容易产生试一试的想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再次走上吸毒之路。
  
  (6) 出于报复心理。许多被送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者,认为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这使戒毒人员产生了消极、抵触和对抗心理,认为是政府要我戒毒,而不是我要戒毒,从而在心理上对强制戒毒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从而降低了主动戒毒的意识,因此回归社会后就很快重新吸毒。还有些吸毒者因为是被家人举报而送强戒,因而回归社会后,怀着强烈的报复心理重新吸毒以此来报复家人。
  
  (7) “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戒毒人员回到社会中去,若遇到工作不顺心、婚姻家庭不美满或社会交往接触不良,心理上就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诱发再吸。
  
  戒毒时的心理
  
  (1) 矛盾心理。吸毒者对戒毒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吸毒到一定程度不仅得不到欣快感,反而容易引起烦闷和苦恼;也有吸毒者知道毒品的危害,害怕毒品损害自己的身体,这时很想戒毒,但是在他们自觉自愿接受戒毒治疗时,总是留恋吸毒时的欣快感,种种原因致使他们陷人毒渊中不能自拔。
  
  (2) 无所谓心理。正如前面所述,吸毒者的复吸率较高,复吸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进一步恶化便会导致对戒毒的无所谓心理。有些人根本没想过要摆脱脱毒品,进戒毒所戒毒多是公安机关强制执行。他们表面上与干警配合,表现良好,实际上对戒毒已是无所谓的态度,等离开戒毒所后,他们会重操旧业。
  
  (3) 逆反心理。一些吸毒人员认为“吸毒是个人的事,无需公安机关多管”。在他们看来,吸毒可获得快乐、排解苦闷,完全是个人的私事。因而一旦被送进强制戒毒所,他们便“愤愤不平”,在戒毒中表现出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逆反行为。
  
  (4) 恐惧心理。据了解,戒毒学员中有部分劳教劳改人员,他们在公安机关均留有案底。他们很害怕自己的案底被翻出,再次劳教或劳改。另外,还有部分人屡次“进宫”,他们同样怕被查出案底送去劳教,因而为减轻惩罚虚报姓名。
  
  (5) 说谎心理。有关调查表明,部分复吸者有说谎、弄虚作假的行为。其具体表现为编造假姓名、假地址、假简历,与警察谈心时隐瞒内心真实想法,相互之间吹牛等。其目的不外乎是:①害怕查处老底送去强制隔离戒毒,“罪”上加“罪”。②取悦警察,争取早日出去。
  
  吸毒不仅与个人所处的小环境和时代所处的大环境有关,而且与一个人的个性、意志、情感、心理等主观因素密不可分。那么,一个人在面对毒品或者在戒毒过程中,什么样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呢?
  
  1 、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吸毒群体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是在某些场合看到别人吸毒或者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好玩,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理而沾上毒品,并逐渐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
  
  据调查数据显示,85.7%的吸毒人员是因为好奇而走上吸毒道路的,而其中年龄在18-25岁的312名戒毒人员中,就有291人因好奇心理而吸毒,比例高达93.3%。
  
  2 、刺激心理
  
  刺激心理是指吸毒者企图通过吸食毒品来寻求精神刺激的心理状态。抱有这种心态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人:遭受挫折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人,深感生活无聊的人,梦想事业有成却经常不如意的人,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毒品却能让人在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暂时弥补他们的空虚感。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吸毒者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
  
  3 、即乐心理
  
  即乐心理是指吸毒者把毒品作为及时行乐的一种工具。抱有此种心理的人或文化素质较低;或自以为看破红尘;或人生目标较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所适从,他们抱着“今朝有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回避现实,获得短暂的解脱和满足。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有心理障碍、曾遭受重大挫折或精神打击的人,容易选择毒品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
  
  4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这是毒品区别于一般药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据调查统计发现,86.7%的吸毒者在停止吸食,吸毒者因依赖毒品而无法控制自己,往往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毒品,满足吸食的需求,即便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成瘾的心理也很难彻底去除,复吸率高达90%。
  
  5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吸毒者心存可以侥幸逃脱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吸毒人员就是认为吸一次或吸几次不可能被抓住,才冒险一试再试,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6 、冒险心理
  
  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有所类似,但却更进一步,是指那些既吸毒又贩毒的人员受到巨额利润的驱动,甘愿去冒被法律制裁的风险。由于毒品犯罪是“一本万利”的“行业”,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去冒险。
  
  7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吸毒者因情绪影响而做出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行为的心理表现。此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岁两年龄段的吸毒人员中进行调查,具有此种心理的人员高达57.1%。
  
  8 、绝望心理
  
  绝望心理是指吸毒者在身心受毒品伤害后造成无法挽救局面时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吸毒者有时主观上也想尽快终止这些不良行为,远离毒品,因成瘾较深,戒毒在客观上又比较艰难,从而产生难以摆脱的绝望,对生活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