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毒品科普 > 正文
毒品科普
冰毒猛于火
2014-08-14 16:26:52 来自:新知客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辞去工作一段时间的李建(化名)某日发现脚上长了疮。虽然前几日已有痒疼的征兆,但李建并没有引起重视。不几日脓疮越变越大,渐渐有溃烂之势。加之日益严重的精神衰弱症状让李建迅速地消瘦了下去。另一方面,生意场上也是麻烦不断,几个长期客户陆续跳过自己直接找到上一层卖家,造成压货亏损,更是扰得李建夜不能寐。
  
  有时李建会跟家里人说“出去一下”,然后次日中午才会回来。家人都以为他是压力过大,需要放松放松,也没太在意。直到一日李建因故意伤害罪被上海市闸北区公安局刑事拘留时,家人才知道李建时不时“出去一下”的真正含义。
  
  以贩毒养吸毒的人
  
  李建是一个“以贩养吸”的瘾君子,他所谓的“生意”其实就是冰毒——一种形如透明晶体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又名甲基苯丙胺,属于新型毒品的一种。所谓新型毒品就是以纯化学合成方式制成的毒品,如摇头丸、K粉等。因为流行于KTV、夜总会、舞厅等娱乐场所,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假日毒品”、“休闲毒品”等。
  
  冰毒的流行始于二战期间,德国、日本曾先后以提高士兵的精神集中力为由,将甲基苯丙胺列为军需药品。希特勒就曾注射过甲基苯丙胺。冲绳岛战斗中,日本“神风特攻队”的敢死队员,也是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后驾着战机冲向美国舰队。美国出于军备竞争需要也曾大量生产并使用过甲基苯丙胺。直到20世纪50年代甲基苯丙胺才被列入处方药。
  
  简单的制作
  
  提纯冰毒所需的重要原料是麻黄素,可从咳嗽糖水和感冒药中获取,许多地下加工点正是利用这两者来收集原料。由于冰毒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许多制作窝点就位于闹市的住宅区内。
  
  冰毒在全世界的泛滥已成规模,无论从制作工艺、销售渠道、犯罪手法上都发展得相当成熟,并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大麻等的趋势。
  
  在我国,冰毒的销售已经“产业化”了。李建所在供应链的一环就被称为“中发家”,其上有“大发家”,专司大批量发货。其下有“小发家”,直接兜售毒品于吸食者。
  
  李建的生意之所以碰上麻烦,就是因为“小发家”为了降低进货成本跳过身为“中发家”的他直接向“大发家”进货。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人并不清楚彼此的底细,交易时一般都会遵循行规行事,所以跳过“中发家”,直接找“大发家”算是犯了忌的。在正常的商品竞争中如果发生此类事件,往往以正常的竞争策略解决。但李建的“生意”由于交易物品及交易者的特殊性,事态最终不可避免地导向了悲剧性的收场。
  
  刺杀“大发家”
  
  长期服用冰毒的李建已有重度中毒的症状,具体临床表现为谵妄、狂躁、严重高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高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而吸食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往往伴随幻觉、被害者妄想等精神异常症状,情绪容易失控,行为难以自制。
  
  精神明显异常的李建在一次冰毒注射后,携水果刀怒气冲冲跑到“大发家”处,言语上略有不合,忽地就以利器相向,双方很快从打架演变成械斗。警方赶到现场时,李建犹不清醒,现场一片狼藉,而“大发家”在送往医院救治途中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李建的说法,一次成功的冰毒交易其利润约可以占到50%,也就是说,卖掉一袋28克的冰毒就等于赚进一袋相同重量的。所以“以贩养吸”已是药物依赖者的首选生存之道。当两个药物依赖者因利益冲突而暴力相向时,不难想象其悲剧性的结果。
  
  李建后来回忆道:“当时火气冲上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查阅有关资料,记者发现,像李建这样因吸食冰毒而性情大变的人不在少数。
  
  不正常的亢奋感
  
  人在吸食冰毒后会变得性欲亢奋,精力非常,很难入睡,用李建的话说,会“手high口high”,停不下来,手上反反复复做重复的动作,嘴里也说个不停。如果长期服用,吸食者会皮肤发痒,然后脚部开始发烂,两眼无神、口齿不清,莫名其妙地产生幻觉。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曾因甲基苯丙胺兴奋剂的大肆流传,导致国内一度充斥着疯子、精神病、杀人犯、强 奸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对于冰毒的生理依赖,学术界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对冰毒的依赖主要是心理上的。每个吸食者对冰毒的依赖形式其实都不一样,往往取决于第一次的吸食经验。如果第一次吸完冰毒后,附加服务是性发泄,那么在以后的吸食中,将会持续以性发泄作为主要依赖形式。而有的人在第一次吸完后就不停地抠手指甲,那么在以后的吸食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增强抠手指甲的力度来刷新前一次的兴奋感。
  
  从“蘸酱油”到无法摆脱
  
  以前,李建在上海是做汽车销售的,他的主管经常请客户“溜冰”(指吸食冰毒),他跟着久了,主管就请他一起玩玩“蘸酱油”。所谓“蘸酱油”是上海当地吸食者的行话,就是浅尝辄止的意思,稍微碰一碰。
  
  接触这一行后,李建更是从中看到了利润,也不做销售了,走上了“以贩养吸”的不归路。大家只知道玩冰毒费钱,其实冰毒的附加服务更费钱。在冰毒的传播模式中,一般不会一个人玩,大多是三五成群,有男有女地聚集在一起。玩冰的人和“抽大烟”(指吸食海洛因)的不同,他们往往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排斥对毒品有生理依赖的人,也看不起“抽大烟”的人;他们追求欢愉,对环境很有要求。有的老玩家每周玩一次,定期还会做“保养”。
  
  众所周知,吸毒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血液病、艾滋病等,这和静脉注射有直接关系。吸食者经常会利用反复回血来帮助毒品的吸收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快感。在此过程中,由于共用针管是极其普遍的作法,更是滋长了血液疾病的传播。而药液中如果含有杂质,当其进入静脉血管后,会引起血管阻塞,从而出现“皮肤发痒,脚发烂”的症状,高级的冰毒吸食者所做的“保养”即是针对此种问题。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避免冰毒对大脑中枢神经的永久性伤害。
  
  对神经永久性的损伤
  
  苯丙胺类毒品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脑内儿茶酚胺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兴奋和欣快感。
  
  脑神经是由各个神经元组成的,而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空隙中存在的物质,称为神经递质。当大脑有个信号需要通过神经元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时,神经递质就承担了“信使”功能。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每完成一次“信使”的工作,就会“自动消失”,而新的信号将由新产生的神经递质来完成。
  
  冰毒的毒性作用就体现在阻断递质的消失上,也就是说,递质在传送一次信号后,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堆积起来,造成越来越多的神经递质不断地冲击神经元,从而达到刺激神经中枢的效果。摄入该类兴奋剂后,很快会出现大脑活跃、精力充沛的现象,让人感觉心情愉快、思维敏捷、有灵感、健谈、对音乐和节拍的感受力增强等快感。但是数小时后,吸食者会 迅速陷入沮丧期。
  
  当长期吸食冰毒,并开始出现幻觉后,李建面对自己的人生越发无力。有时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好几次看着窗子外面都像是彩色的池子,差点就跳出去了。”
  
  新型毒品虽然不像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有那么强的生理依赖,但它对人体的永久性损伤却是不可逆转的。传统毒品的吸食者往往为了获取毒品而进行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新型毒品吸食者却大多是事后犯罪,就是在服用后因产生幻觉导致犯罪,甚至做出惨绝人寰的事情,清醒后则一概不知。吸食者就活在没有边界的幻觉里,感受一点一滴的恐惧包裹住自己。如法源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何颂跃博士所说:“它将永远留下痕迹,神经细胞上的损害、神经纤维上的损害,它永远会报复你的。”
  
  为何冰毒如此危险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称去氧麻黄碱或安非他命,苯丙胺类毒品(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简称ATS),纯白结晶体,外观似“冰”。基本上使用静脉注射,精神依赖性极强,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在我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苯丙胺类兴奋剂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即以单纯引起中枢兴奋作用的,称为传统型,以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为代表。具有兴奋兼致幻作用的称为致幻型,又称欢乐型,以MDMA(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和MDA(亚甲二氧基苯丙胺)为代表。在我国1996年发布的被规定管制的237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有近20种属苯丙胺类兴奋剂。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