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预防教育 > 教育宣传 > 正文
教育宣传
中小学药物滥用预防教育中急需几个转变
教育和宣传
2008-05-04 07:53:42 来自:降低危害资讯 作者:赵留记 阅读量:1

  青少年是药物滥用的高危人群,中小学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药物滥用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国内外经验,当前的中小学药物滥用预防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转变:

  教育方法上,由知识传授型教育转向生话技能培养型教育

  知识提供型教育方法最基本的模式,可归纳为知识—态度—行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要向大众提供有关药物负面作用的知识就会导致其态度上进而·行为上的改变。然而采用该技术的教育项目并未显示出较为有效的成果。更有甚者,研究表明有关药物的知识可能会使得年轻人对药物的兴趣增加而加以尝试。随着预防教育的开展,人们将注意力从知识传播转移到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心、促进交流技巧、价值观定位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等方法(在提供有关知识的同时),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技能训练型教育方法。该类方法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的基础之上,即药物滥用是许多问题行为的一部分,这些问题行为的产生与许多个体因素有关,并受到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只要青少年的生活技能尤其是怎样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得到提高,则他们产生所有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均会减低。这类方法被证明在防治药物滥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迄今为止被证明最为成功的方法。

  教育方式上,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互助教育

  传统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滥用预防教育中,这种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主动互助教育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主动学习比被动接受更能调动积极性,同伴人之间更易形成一种攀比学习的风气,达到良好的自我互助教育。很明显,这里的主动互助教育主要指的就是“同伴教育”。“同伴教育”通过具有成员身份的同伴教育家或接受过同等教育的同伴人,基于两方面的内容:同伴人中优秀的、无药物滥用习惯的正面引导作用;同伴人中具有药物滥用习惯的、提供经验教训的反面教导作用。当然,“同伴教育”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还要包括同学、家长、以及必要时候的公安局、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等。“同伴教育”被证明是当前最为有效的降低危害的方式之一。

  教学辅助性教材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

  当前中小学药物滥用预防教育的教材大都以教育读本的形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跳不出知识传授型的圈子。旨在帮助学生促进交流技巧、价值观定位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等方法的教材或教辅无疑代表另一种方向,而笔者有幸读到的一本澳大利亚的教辅,它给人一种耳目二新的感觉。同伴压力和社会影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刃剑,培养应付同伴压力的技巧以及社交抵制技能是青少年远离毒品的根本。让学生了解同伴压力,学会在不失掉朋友和面子的前提下说“不”。课堂上,提供有关同伴压力的讨论题目,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同伴压力带给自己的心理冲击,同时也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回避同伴压力带给自己的影响。社交抵制技能包括决策技能、确定目标技能、交流交际技能、维护自身权利技能、压力调适技能等。其中压力调适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压力往往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在不能摆脱压力的情况下,青少年往往成为毒品的俘虏。学生们经过反复的技能训练,能够确认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并学会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疏解。通过分组并引导讨论的方法,对不同情形拟定一套做出决定的计划,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逐步提高生活技能、技巧。

  这种课堂效果远比知识灌输要好的多。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编写学校药物滥用预防教育的教材、教辅而没有必要一板一眼地照搬。只是,这种教材、教辅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方法为我们今后学校药物滥用预防教育点出了另一种不同的工作方向。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