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生物学基础 > 正文
生物学基础
几则与阿片受体有关的研究结果
生物学基础
2007-07-08 17:27:44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 阅读量:1

    一、我国发现Delta阿片受体的镇痛机制(胡德荣 中国医药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博士等,在对“激活Delta阿片受体导致受体上膜和神经肽释放”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后发现,阻断Delta阿片受体,可大量减少致痛神经肽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目的。这一发现为临床麻醉和镇痛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Mu阿片受体和Delta阿片受体是参与镇痛的两种最重要的阿片受体。人们已知,吗啡等阿片类药物通过激动细胞表面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但人们对Delta阿片受体参与镇痛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张旭等研究表明,Delta阿片受体主要位于痛觉感受器内部,而不是像以往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分布于痛觉感受器表面。令人惊奇的是,痛刺激Delta阿片受体,可以引起该受体在数秒钟内移位到痛觉感受器表面,而激动该阿片受体引起的大量该受体运动到细胞表面的过程却进行得缓慢———约5分钟后细胞表面的该受体才明显增加,且这种缓慢增加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Delta阿片受体受体移位到细胞表面,增强了痛觉感受器对阿片类物质的敏感性。与此同时,致痛的神经肽也被释放出来。这表明,Delta阿片受体受体的运动与致痛神经肽释放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镇痛用药需要在激动Mu阿片受体的同时,阻断Delta阿片受体,从而更有效地减少致痛神经肽释放。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麻醉和镇痛用药新方案的推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悉,上述研究成果已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张旭等撰写的相关论文:“痛觉感受器中Delta阿片受体活动规律及其痛觉调控关系”,已刊登于1月10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刊物《神经元》杂志上。

    二、脑内阿片受体与贪食症有关

    最近出版的《核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报告称,岛叶皮质内的阿片受体与神经性贪食症的狂饮禁食等行为有关。

    研究者解释说: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成瘾性综合征的相似之处在于均与阿片系统维持贪食循环的功能有关。以往的研究显示,反复地刺激阿片系统有助于维持贪食行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Bencherif博士研究了8名贪食症患者和8名健康对照者阿片类物质的功能,并发现μ阿片受体与贪食症者异常的饮食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所有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μ阿片受体位于左侧,而右侧颞岛叶皮质却与早期禁食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关。研究者总结说,贪食症患者周期性的禁食和狂饮行为可以导致体内阿片受体功能的下调,最终导致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增加。交替性μ阿片受体结合能力的下降可能是可疑个体贪食行为的特征性标志。

    三、吗啡处理后对周围神经系统Mu阿片受体mRNA的调控作用

    欧洲学者报道,外周神经系统是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可能部位。慢性吗啡处理后表现为行为学上的耐受和背根神经节Mu阿片受体mRNA下调。

    德国科隆大学的Meuser T博士指出,目前还没有关于阿片类激动剂处理对周围神经系统阿片受体mRNA调控方面的资料。为此,研究人员研究了在大鼠外周感觉神经节表现为耐受时吗啡对Mu阿片受体mRNA的调控作用。

    研究人员将19只大鼠分成两组,分别用吗啡或盐水皮下注射4天,其中有一部分大鼠在第5天给予纳洛酮,在第6天继续注射吗啡或者处死取背根神经节作mRNA分析。在处理过程中进行热板实验,并且用定量RT-PCR检测Mu阿片受体mRNA的水平(以环孢素A受体作为内参照物共扩增)。

    研究结果发现,应用吗啡处理4天,在热板实验中明显反应出耐受现象,表现为鼠爪抬离的潜伏期从242%(与对照组相比)减小到99%。RT-PCR的结果表明,吗啡处理后Mu阿片受体mRNA下调62%。

    应用纳洛酮阻断吗啡的作用以后发现,背根神经节Mu阿片受体mRNA水平在24小时内回复到对照组水平,并且热板实验中鼠爪抬离的潜伏期也回到对照组的280%。

    根据上述发现,Meuser博士认为,外周神经系统可能是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的重要部位。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