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社会 > 正文
吸毒与社会
毒品依赖及防治
2010-01-14 10:35:25 来自:齐鲁医学杂志 作者:孟国尧 阅读量:1
  1  毒品依赖与个性
  
  吸毒者的个性与毒品依赖密切相关。用MMPI研究表明,男性吸毒者个性方面表现为外显性焦虑水平相对较低(Mas分低),依赖性亦较低(Dy分低)。主要表现为不愿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价值观易受他人影响。而女性吸毒者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支配能力较弱(Do分低),提示女性吸毒者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显得较弱,不果断,不能维护自己的权利,难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与女性吸毒者多在他人唆使或诱导下染上毒瘾较为一致。李建华等认为,吸毒者即时满足欲望强烈,缺乏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常常说谎和行为偏常。
  
  由于吸毒者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比正常人群更易染指毒品和产生依赖。闰宇红等报道初染毒品者心理状态中好奇占38.9%,受人引诱占24.3%,负性生活事件占14.4%,环境影响占10.3%。温铎亨等报道上述4种因素各占43%、22%、10%、19%,与闰宇红等报道较为一致。所以,造成吸毒的心理因素主要为好奇和模仿,此外,负性生活事件及同伙、家庭和社会环境也有影响。
  
  2  毒品依赖与精神障碍
  
  随着对毒品依赖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发现毒品依赖与一部分精神障碍合并发生的概率较高。有人对533例鸦片依赖病人进行检查,发现除鸦片依赖外,86.9%同时符合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精神障碍。其对298例可卡因依赖病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55.7%同时患有其他精神障碍,73.5%曾患其他精神障碍。另外,有人调查133例纳洛酮依赖病人,结果有77%同时符合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DSM?Ⅲ轴Ⅰ诊断,65%符合DSM?Ⅲ轴Ⅱ诊断。最多见为心境障碍,其中又以重度抑郁症居首位(30.5%),其次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此外,同时患有酒精滥用、焦虑症者也为数不少。在青少年吸毒者中,品行障碍、多动症和情绪障碍者也很常见。而毒品依赖病人的自杀率高出正常人200倍。
  
  上述研究多在接受戒毒的吸毒者中进行,而对社区中从未接受过戒毒的105例吸毒者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仍有70% 的人符合RDC终生精神障碍诊断标准,4% 的人目前有精神障碍。
  
  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吸毒者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较女性多,而女性吸毒者中心境障碍者则比男性多。学历高的吸毒者中,心境障碍和广泛性焦虑患病率高,但酒精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者的患病率较学历低的吸毒者低,离婚或分居的吸毒者抑郁症及恐怖症患病率更高。
  
  研究毒品依赖与精神障碍因果关系还不甚明了。前瞻性研究及回顾性研究发现,心境障碍的患病率在吸毒者中占首位,而既往患抑郁症的人,吸毒危险性高出正常人群2倍。所以,吸毒与心境障碍相互影响。另外,吸毒合并抑郁症的病人,其一级亲属也有较高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病率。因此,有人认为心境障碍和毒品依赖可能有共同的遗传物质基础。
  
  3  毒品依赖机制
  
  人和动物体内主要有3类阿片肽,即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与之大致相应的也存在α、β、γ受体。有人认为,β-内啡肽为愉悦之源,无论食、性之快乐皆与此有关。β-内啡肽、脑啡肽都有镇痛作用。新近研究显示,吗啡戒断大鼠的脊髓中强啡肽含量降低,而脑内多部位含量增高,推测可能与吗啡戒断时机体的躯体和心理痛苦有关。另有研究发现,吗啡依赖动物脑内β-内啡肽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异常增高比例的短链β-内啡肽,从而起拮抗作用。目前看来,长期应用吗啡后可能整个阿片肽系统都功能降低,以对抗外源人为地将大量吗啡引入体内。当吗啡戒断时,脑内一个系统就好象被切断了,阿片肽合成又少,受体效能又低,加上无外源性的帮助,结果戒断症状发生,需新的生化平衡重新建立。
  
  机体使用吗啡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神经元兴奋,此作用主要是由于吗啡抑制了GABA中间神经元,解除了中间神经元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张力性抑制所致。多巴胺A10细胞体主要位于背盖腹侧区(VTA),VTA内注射吗啡后释放DA相对较少,所以,无疑VTA内用吗啡有犒赏作用。
  
  D1受体拮抗剂SGH23390产生嫌恶效应。选择性D2或D1、D2混合拮抗剂无此作用,提示D1而不是D2参与内源性犒赏过程。所以,内外源性阿片的强化动机效应是来自增高DA释放和随后兴奋D1受体。相反,抑制DA释放和降低D1受体兴奋导致嫌恶状态。    另外,给动物注射可卡因可引发腹隔核区谷氨酸释放增加,腹隔核区内注射可卡因可显着增加动物的运动性反应,说明谷氨酸增加可能在毒品的依赖方面起重要作用。
  
  总之,体内阿片肽系统、多巴胺兴奋能够使机体体验到用药后的效应,使用药物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刺激。阿片肽系统和多巴胺是形成依赖有关的主要物质基础。成瘾者阿片肽系统功能降低可能是耐受和戒断反应的主要因素,而多巴胺系统的适应性改变与成瘾的全过程关系最大,可能是渴望用药的原因。
  
  4  防治
  
  对吸毒者除吸毒情况外,心理社会因素、精神障碍史、家族史均很重要。精神检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亦同样重要。有人把吸毒者分为3组,第一组吸毒前患精神障碍,第二组吸毒前有犯罪行为,第三组为单纯吸毒者。其预后第一组最差,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好。所以,对合并精神障碍的吸毒者,相应的治疗手段应跟上。特别是先患有精神障碍的吸毒者,应系统、长期治疗。对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和人格障碍,积极主动的治疗,可改善病情并减少病人吸毒的可能性。另外,对不良性格特征者应加强心理治疗。社会、家庭和心理工作者应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帮助病人纠正不良性格,指导病人逐步适应社会、家庭和工作。
  
  复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病理过程,又有其自身特异性的作用机制,复吸的易感性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对吸毒者出院后短期重新吸毒相当多的状况,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善后照顾对防止复吸、消除心理依赖很有必要。加强康复机构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精神卫生工作者对毒品依赖的遗传学、发生机制、临床分型及相应的治疗处理措施均应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