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社会 > 正文
吸毒与社会
某市吸、贩毒问题探讨
2010-11-20 10:08:24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江海峰 阅读量: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1993年全国已有25万人吸毒,1994年为38万,1995年达52万,2001年底,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90.1万人,温州市由于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毒品渗透和蔓延的势头更加猛烈,涉毒案件及涉毒人数量大面广,其数量均占全省的60%以上,吸毒人员占总人口比率高,个别乡镇已超过10‰,吸毒者由原来的个体经营者、无业人员蔓延到工人、农民、职工干部、技术人员、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自1995年以来,全市因吸毒致死人员已达100多人,已成为我省毒品问题的重灾区。
  
  一、温州市吸、贩毒问题现状及主要特点
  
  2002年上半年,全市共查获涉毒案件3770起,比2001年同期的3537起增加了233起,上升了6.59%;抓获各类毒品违法犯罪人员4210名,比2001年同期的4143名增加了67名,上升了1.62%,其中劳教戒毒1656名、强制戒毒3890人次;缴获毒品海洛因12.419千克、“摇头丸”2285粒、氯胺酮2.44千克。
  
  (一)吸毒方面
  
  2002年上半年,全市共查处吸食、注射毒品案件2973起,比去年同期的2822起增加了151起,上升5.36%;共收治吸毒人员4386人次,比去年同期的3663人次增加了723人次,上升19.74%,其中强制戒毒3890人次,自愿戒毒496人次。其主要特点有:
  
  1、吸毒人员基数大。截止2002年6月30日,我市已核准的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共21627名,占全省的63.44%,其中温州市籍的为20668名。
  
  2、青少年和文化程度低的人仍是吸毒的重点人群。据今年上半年已核准的1835名新增吸毒人员分析,年龄在17岁以下的有32名,占总数的1.74%,18-35岁的有1635名,占总数的89.10%;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1618名,占总数的88.17%。
  
  3、复吸率继续上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劳教戒毒1656名,占总数的42.5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12.16个百分点。
  
  4、新型毒品大量流入,多药滥用情况突出。2002年上半年,全市共缴获“摇头丸”2285粒,比去年同期的1020粒增加了1265粒;缴获氯胺酮2.44千克,而去年同期没有缴获氯胺酮。吸毒往往伴随着多药滥用,据市戒毒中心1-6月份的统计,在352名戒毒人员中,有129名在吸食注射海洛因的同时还滥用摇头丸、氯胺酮、三锉仑等毒品,占总数的36.65 %。
  
  (二)贩毒方面
  
  2002年上半年,全市各地公安机关共破获贩毒案件603起,抓获贩毒犯罪嫌疑人725人,占全省同期的60.85%和57.91%,比去年同期的510起666人,分别上升了18.24%和8.86%。其主要特点有:
  
  1、贩毒案件增多。据统计,我市今年上半年共破获百克以上贩毒案件26起,比去年同期增加6起。其中一次性缴获毒品海洛因千克以上的案件3起,占贩毒案件总数的0.5%。
  
  2、外省籍贩毒人员在温贩毒更加猖獗。2002年上半年,全市共抓获外省籍贩毒人员306名,占总数的42.2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5.93个百分点。四川省籍贩毒人员在温贩毒现象更加突出,在外省籍贩毒人员中占比最高,为14.90%,其中四川大竹县占该省在温贩毒人数的75.93%。另外,贵州省籍贩毒人员占比为12.41%,重庆市籍贩毒人员占比为6.76%。
  
  3、毒品多头渗入。据对我市上半年破获的特大贩毒案件的分析,我市毒品主要来源于缅甸、深圳、广州、云南、重庆、福建、苍南、平阳等地。“摇头丸”和"kan"粉等新型毒品则基本来自于广州及石狮等地。
  
  二、温州市吸、贩毒问题成因分析
  
  (一)吸毒方面
  
  1、首次吸毒原因
  
  (1)好奇和模仿心理是首次吸毒的主要原因。
  
  吸毒使人百病丛生,静脉注射更容易染上艾滋病、导致高死亡率,吸毒又使人经济破产、精神崩溃、婚姻家庭破裂并祸及下一代。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为什么有的健康成长甚至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而有的却走上吸毒这种害人害己的死路?从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方面,人们进行了许多探讨和研究。调查温州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原因,大多数吸毒者都认为是好奇、模仿和顺从于朋友的提议,而提供毒品给他们的第一个人往往是与其关系较密切或在某些方面令其觉得可仿效的人物。尤其是无正当职业的青少年,他们失去接受正规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受引诱唆使,十分容易接触毒品。
  
  (2)麻醉和解脱心理
  
  还有一部分吸毒者,本身就是特殊人格者或为有极不健康的行为方式者,这部分人可能高度敏感、性格脆弱、容易冲动,对环境的适应力差,难维系正常人际交往,每当遇到挫折和失败,常会无所适从,产生过分沮丧、失意和忧伤等不良情绪,无法以良好的心理方法来缓解自己,或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空虚无聊,没有目标,便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寻求一种暂时性的解脱和情感上的满足。吸毒后导致的家庭矛盾、经济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无疑使原有的忧郁焦虑雪上加霜,两者互为因果,终于形成恶性循环。
  
  (3)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家庭环境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市青少年占了吸毒人群的绝大多数。除了上述的好奇、模仿等主要因素外,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家庭因素等都是其重要原因。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认知能力低下,明辨是非能力差,同时一些学校、家长也未能很好地针对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规律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造成他们人格、心理的缺陷,与社会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不相符合,由情绪上的敌对情形导致心理上的逆反性。而在调查中发现,温州市大多数走上吸毒道路的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缺少家庭的温暖,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对其漠不关心。这样的家庭本身就有许多不良的因素存在,吸毒只是不良因素造成的后果。
  
  (4)社会环境影响
  
  由于温州市留在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较多,社会环境十分复杂,而吸毒是高额消费,其中一部分人又没有固定的收入,他们为满足自身的毒瘾必然会“发展”新的吸毒人员,以“代购”或以贩养吸来赚钱,解决自身吸毒费用不足的问题,他们以贩养吸、以吸带吸,越带越多,呈滚雪球态势发展,由此导致了新增吸毒人员的不断产生。同时,社会对吸毒者又持鄙视、厌恶态度,未及时给予有效教育、挽救和感化,对于不小心染上毒瘾的人来讲,虽然有心改过,但得不到社会的接纳和关怀,便只能自暴自弃,并抓住机会把别人也拉下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被谴责感和犯罪感所引起的内疚和焦虑,这样,便造成吸毒人群迅速扩大,形成群体。
  
  2、复吸毒原因
  
  “一朝吸毒、十年想毒、终生戒毒”是对戒毒之难的贴切写照,吸毒者在戒毒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又重新吸毒,成为复吸者。“复吸率”高,不仅影响禁毒工作的成效,而且影响戒毒者及其家属的戒断信心,对戒毒产生悲观情绪,增加戒断毒瘾的难度,同时复吸者的增多,还会滋生更多的新吸毒者,形成更加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复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方面因素,也有心理方面因素,更有家庭和社会方面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吸毒者离开戒毒所后,只要继续同未戒毒的毒友交往,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复吸。这是因为对于戒毒人员本人来说,其自控能力脆弱,往往会有意识地想到毒品,重返吸毒地点,继续与毒友交往,自觉流向涉毒高危人群。但也有的是决心戒毒、重新做人,但得不到家人的信任、鼓励或过分地被家人纵容,又或是得不到社会的关心,受到歧视,就业困难,不得不重操易与毒品接触的旧业。温州市复吸率高的症结所在说到底还是戒后帮教工作薄弱,后劲不足。
  
  (二)贩毒方面
  
  由于温州市吸毒人员不断增加,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有需求必有供给,加之毒品高额利润的诱惑,使得杀头的“生意”有人去做,导致贩毒犯罪活动猖獗。
  
  1、一夜暴富思想驱使外地毒贩大量流入
  
  我国西部省份的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纷纷到东中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谋求发展,但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中不乏一些好逸恶劳之徒,在饱尝了外出打工的种种艰辛后,同时受早期个别走上贩毒道路者“衣锦还乡”效应的影响,残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贩卖毒品高额利润的冲击下迅速崩溃。特别是毒品与过境省份价格差较高,贩卖毒品存在着巨额利润。以四川大竹籍人员贩毒为例,其毒源从广东淡水一带进货,起价100元/克,到温州后出手300元/克,一次携带100克来温贩毒后,净利润可达2万余元。于是,不法分子利用原籍地与毒源较近的“优势”,铤而走险走上贩毒的道路,以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
  
  2、日益开放的环境,为贩毒犯罪提供便利条件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四通八达,海、陆、空交通便利,经济在近几年里取得长足发展,与全国各地乃至全球都有着日益密切的联系,人物交流频繁,毒品来源便呈多头进入之势,无法有效地加以堵截。外地贩毒人员在几年的外流贩毒活动中,已在我市的一些城郊结合部安营扎寨,利用现代化的交通、通信工具,大肆进行贩毒活动。
  
  3、落后的群体观念为不法分子利用,逐步发展成贩毒团伙
  
  外出打工人员一方面因为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其他外来势力的侵犯,另一方面因为语言、风俗习惯等相同,易于交流等原因,自觉不自觉的以血缘或同乡等关系经常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规模不等的群体。当群体中的个别不法之徒走上贩毒活动时,周围一些文化素质低、法纪意识差的人员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拉进入伙。随着贩毒犯罪活动的升级,迅速组成贩毒犯罪团伙,并建立了层次关系十分复杂、交易手段十分隐蔽狡猾的地下毒品交易网,采取化整为零、雇人分销等手段逃避法律制裁。抓获的毒贩大部分是“马仔”,侦破的贩毒案件绝大多数是“零包”案件,以贩养吸的对象往往承认自己贩毒而不承认自己吸毒,因为贩毒只判几个月,吸毒却因复吸要劳教二年以上。
  
  三、温州市吸、贩毒问题遏制对策探讨
  
  面对温州市吸、贩毒问题现状,我们必须坚持“四禁并举、预防为主、全民参与、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以全面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为主线,以重点整治为主要手段,适时组织禁毒专项斗争,规范禁吸戒毒工作,完善禁毒基础建设,推进社会化禁毒工作,努力提高禁毒工作成效,进一步有效遏制毒品问题的蔓延。
  
  (一)配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开展“无毒社区”创建工作
  
  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是新形势下大打禁毒人民战争的有效载体。它有利于总揽禁毒工作全局、加强统筹规划,在教育、打击、防范、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加强工作力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基层政权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动全民参与禁毒斗争。同时,创建“无毒社区”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之中。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禁毒防控体系、建立有效的社会帮教机制、探索戒毒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就必须扩大“无毒社区”的覆盖面,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落实乡镇、街道综治办或司法所干部、公安派出所民警、单位、村(居)干部和家庭成员“四位一体”的帮教制度和尿检制度,把“无毒社区”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一个“吸毒无来源,贩毒无市场,涉毒无条件,社区无毒害”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预防教育,提高禁毒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禁毒难,难就难在吸毒容易戒毒难,戒毒已成为一项世界性难题。而禁毒工作的难度决定了预防的重要性。禁毒工作的成效,说到底取决于全民防毒、拒毒、禁毒意识是否真正提高,这就要求高度重视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既要营造浓厚的禁毒氛围,又要讲究禁毒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些毒品问题尚不严重的地方,尤其要强化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防毒于未“染”。
  
  1、广泛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彻底扫除死角盲区
  
  以往的禁毒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禁毒宣传的有效性、针对性以及普及性仍有待加强,宣传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必须坚持经常性、广泛性、多样性的禁毒宣传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把日常禁毒宣传与特定时段的宣传教育紧密、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组织大型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禁毒氛围,又要注重开展经常性、多样性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消除宣传教育时段上的”盲点“和地域上的”盲区“。同时要充分发挥禁毒教育基地的作用,既要发动学校组织学生,社区组织未成年人、社会闲散人员,企业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到基地参观,提高基地宣传的辐射功能;又要在内容上及时更新,增强可视可读性,提高宣传效果。通过深入广泛的禁毒宣传,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防毒拒毒意识,充分调动群众与毒品违法犯罪斗争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当前尤其要抓住一些教育质量、周边环境相对较差的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管理滞后的厂区、居住点作为主要阵地,通过”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禁毒主题班会"等活动,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切实把禁毒宣传工作的触角深入到每个角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做好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
  
  从全市的情况看,吸毒人员中25岁以下的占比高,因此,预防青少年吸毒对毒品问题预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尤其是在校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它们又是极易受毒品侵害的对象,属于“高危人群”,必须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预防青少年吸毒,首先要增强他们自身对毒品的免疫力,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平衡的能力和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预防毒品的关键在于自己,要实现自我约束,就要加强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那些“金钱至上”、“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方式,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到坚决不吸第一口;其次要提高学校预防教育成效。学校是预防青少年吸毒,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是近几年学校教育普遍存在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只强调升学率的现象,加之教育制度上某些环节缺陷,使一部分青少年过早离开学校走上了社会,而社会又无法提供就业机会,致使一些青少年在空虚、无聊和家庭、社会的压力下,为寻求刺激或受他人引诱而染上毒瘾。因此,学校应完善教育体制,从小学开始抓,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吸食毒品不仅是违法行为,而且摧残、毁灭自己。要帮助青少年识别毒品、抵制毒品的知识和方法,防止青少年由于好奇无知而受到毒品的侵害,增强免疫力;再次要强化家庭预防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础、最有效的防线。家庭教育的好坏,对预防青少年吸毒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诱导,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同时,要做好早期预防发现工作。平时要注意他们的生活起居、朋友交往、消费娱乐等情况,特别要警惕孩子出现吸毒可疑形迹,如白天睡大觉、晚上象夜猫,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爱说谎话、好逸恶劳、喜欢独处、整日游手好闲等。发现吸毒越早,戒断率越高,彻底戒毒的成功机会就越大。
  
  3、加强社区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要充分利用功能优势,像抓普法教育、计生教育工作一样抓好禁毒宣传教育。尤其是要以流失生、社会闲散人员、无职业人员为重点人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通过开办一些讲座、学习班、设立宣传橱窗、组织禁毒文体活动、上门赠送宣传品等,摆脱“口号式”、“命令式”的方法,切实增强宣传的亲和度和可接受度,把禁毒教育工作做到每一户、每一人。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识别毒品、抵制毒品的知识和方法,防止由于好奇无知而受到毒品的侵害,切实增强免疫力。
  
  (三)加大打击查处力度,保持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1、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全面收戒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
  
  全面收戒的好处和作用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买方市场需求,而且可以起到隔离毒品感染源,减少以贩养吸者等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新滋生吸毒人员。各乡镇、派出所尤其是毒情严重的地方可充分发动乡镇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把本辖区可能依赖毒品的嫌疑人员全部列入工作视线,通过排摸和突击尿检,集中收戒一批吸毒人员。特别要彻底深挖隐性吸毒人员,复吸的必须及时依法劳教,对已劳教的吸毒人员只要是再复吸的一律要再劳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
  
  2、坚持“堵源截流”的方针,多管齐下,尽最大努力堵住毒品流入,减少毒品供应。一方面,从源头上堵。加强与毒品流出地公安机关的协作,强化情报调研,认真研究外来人员贩毒的新特点、新动向,未雨绸缪。对毒品囤积和集散地的可疑人员,外出人员及复杂场所加强清查,强化专门工作,提高防控能力和打击质量,从而减少毒品流入和扩散的机会。另一方面,从进入我市的入口堵。在火车站、汽车站、客运中心、托运部、机场以及交通要道等重要卡点和部位,安排缉毒犬,开展不定期公开查缉,减少毒品流入。
  
  3、打团伙,摧网络,阻断“白色通道”。毒品犯罪活动隐藏较深,贩毒团伙更是组织严密。据对外来贩毒人员情况的调查,我市外来人员贩毒主要集中在鹿城、苍南、乐清、瑞安等县市区,这些贩毒人员在几年的外流贩毒活动中,已在我市的一些城郊结合部安营扎寨,利用现代化的交通、通信工具,大肆进行贩毒活动。因此必须把来自贩毒犯罪突出地区的人员列为重点管理对象,由公安机关、村居、用工单位共同负责,加强管控工作,建立健全外来人员管理网络。同时要加强暂住人员和房屋出租户的管理,重点是一些暂住人口集中、毒情较严重的地区,及时端掉一批利用暂住地进行毒品活动的犯罪团伙,有效堵截贩毒通道。
  
  4、加强对娱乐场所内涉毒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坚决遏制兴奋剂问题蔓延。公安、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发挥整体效能,在明察暗访、深入调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涉毒娱乐场所联合突击行动和经常性的检查工作,严格依法管理,严厉打击查处场所内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加大对娱乐场所及其业主的处罚力度,该停业整顿的坚决停业整顿;该吊销营业执照的坚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手软,以有效遏制娱乐场所内贩卖、服用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蔓延的态势。
  
  (四)对吸毒者进行有效的戒后管理
  
  有效的戒后管理应当是“禁吸”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社会监控网络
  
  解决“失控”、“半失控”状态,关键在于强化监督。强制戒毒所应在吸毒人员出所前,通知其辖区派出所和所在单位(村、居委会),做好出所接茬帮教工作。辖区派出所和所在单位(村、居委会)应对所有戒毒人员进行逐个落实帮教和台帐式管理,长期帮教,定期帮教,定期尿检,形成强大的社会帮教体系,将所有吸毒人员都纳入社会监控网络。有工作的戒毒人员在上班时间由单位监督,下班后由家长监督,无业人员由家长和所在村居委会监督,促使戒毒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与毒品、毒品环境和“毒”友隔绝。
  
  2、对每个戒毒人员进行耐心热情的“三帮”
  
  一是帮思想。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不懈地从思想上启发引导,使吸毒人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鼓起开创新生活的勇气。戒毒人员出所后,帮教小组要及时上门做其思想工作,坚持每月与其谈话;二是帮心理。戒毒出所人员最怕被人歧视,心理压力很大,总感到抬不起头。帮教小组要针对出所人员的这种心理,多上门探望,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尽快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之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重新树立起做人的信心;三是帮生活。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有困难的戒毒人员,帮教小组应及时列为重点帮助对象,争取能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使其走上人生正轨。
  
  3、必须千方百计地维护和解决戒毒人员的就业权利和待遇问题
  
  吸毒者中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个体经营者吸毒后也会一贫如洗,原来有职业的有不少被开除,这些游荡在社会上的戒毒人员,如果无业可就,无事可做,势必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重新走上歧路。单位对吸毒人员一律开除推向社会的政策,要改变为开除后仍由原单位帮教归正,体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还可充分发挥温州市私营企业多、劳动力需求大的优势,动员更多的私营企业给予戒毒人员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禁毒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上本文仅是对温州市毒品问题现状及遏制对策的一点粗浅见解和探讨,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只有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各种有利因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提高,全民动员、全员动手,才能最终推动禁毒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真正解决温州市毒品问题,还世界一片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黎立勋主编,《新编戒毒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2、《洪巨平局长在温州市禁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6月24日
  
  3、 内部资料:温州市禁毒办主编,《2002年上半年温州市毒情分析》,2002年7月18日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