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社会 > 正文
吸毒与社会
严防麻醉精神药品沦为毒品
2007-11-19 09:51:41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王乐民 段文利 张红成 阅读量:1

   犯罪分子盯上麻精药品

  
  今年是我国开展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的第二年,也是关键性的一年。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当毒品市场的来源越来越困难时,对于贩毒和吸毒人员来说,一个必然的出路就是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等其他的品种来代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殊药品管理处处长高峰介绍说,从2001年到2005年,我国几乎每年都发现一到两起影响较大的麻精药品流弊事件。也就是说,一些单位和个人出于经济等各种利益的考虑,将原本应用于治疗疾患病痛的麻精药品,从正常渠道转入非法渠道,使得麻精药品沦为毒品。
  
  麻黄素是制造冰毒的原料,在我国加强对麻黄素原料以及麻黄素针、片等单方制剂的管理后,一些违法分子开始用乙苯基二丙酮作为原料制造冰毒。还有一些犯罪分子购买含有麻黄碱的复方制剂后,通过东南亚地区或者东北地区,运输到印度或者俄罗斯,然后通过提取里面的麻黄素来制造冰毒。
  
  目前在毒品市场上颇为流行的K粉,也就是氯胺酮,在毒品市场上,1克K粉的价钱将近800元人民币。在我国作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氯胺酮,也同样受到毒贩的“骚扰”。目前毒品市场的K粉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走私进入国内;另一个是在国内非法生产。高峰表示,从2005年到现在,我国已经在10多个省市发现了非法生产K粉的网点。
  
  流通渠道要加大“密封度”
  
  为加强麻精药品的管理,国务院从2005年相继颁布实施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相应制定实施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生产、经营、运输、邮寄等相应的管理办法。按规定,任何单位、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进行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种植,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也就是说,所有麻精药品从种植一直到使用到患者身上等所有环节都应在一个封闭的渠道内运行。
  
  高峰表示,这个渠道的“密封度”决定着麻精药品的使用是否安全、合理和合法。为确保麻精药品流通渠道的安全,我国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强对麻精药品的管理。今年年底,我国将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网上监控,而在明年将对二类精神药品实行网上监控。届时,对麻精药品从种植、生产、经营以及使用的流向都要实现动态的监管,而这种监管将体现在麻精药品的“一针一片”上。
  
  同时,这套系统具有预警功能,一旦有麻精药品的使用数量和流向出现异常,该系统将会发出预警。而有关部门在接到预警后,将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检查和处理。
  
  同时,我国将对麻精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秩序进一步规范。逐步建立麻精药品生产、经营的巡查制度,相关监管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对麻精药品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同时,省以下药监部门将对本辖区内的所有的麻精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定时进行检查,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每一个月检查一次,第二类精神药品等其他药品每一个季度检查一次,每次都要填写现场检查笔录。
  
  高峰介绍说,2006年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针对麻精药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环节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防止麻精药品滥用
  
  2003年,鞍山市曾有十几个中学生服用精神药品舒乐安定,以求得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愉悦”。这样的麻精药品滥用并不在少数。而麻精药品一旦滥用,也就失去了其作为药品应有的治疗作用。
  
  高峰介绍说,麻精药品的滥用问题在我国比较普遍。如杜冷丁的使用,主要用于急性疼痛的止痛,一般不用于慢性疼痛,合理的使用比例应在2%~5%之间。但我国用于止痛治疗的平均使用水平却在13%~14%,而有些地区还高于平均水平,如东北在30%左右,山东在20%左右。
  
  我国目前已经意识到麻精药品滥用的危害,已在31个省区市建立了药物滥用监测站,对一些药品的滥用进行监测以及进行流行病调查。一旦出现某种药物出现滥用的趋势,将及时采取措施。如2005年,我国就将三唑仑由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由此三唑仑的生产、销售渠道就大大地减少,这种封闭的渠道有效防止了三唑仑流入非法渠道。
  
  “管得住”还要“用得上”
  
  高峰强调说,国家一方面对麻精药品实施严管,另一方面也同时保证患者能方便及时地使用这些药品。也就是说,麻精药品的管理要实现“管得住、用得上”的目标。
  
  为此,我国将在目前只有一家全国性经销麻精药品企业的基础上,再增加两家药品经营企业作为全国性的麻精药品经营企业,使得麻精药品供应的布局更加合理,以在麻精药品的提供服务中加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克服病痛的需要。同时,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麻精药品的价格。
  
  高峰表示,通过加强和改善麻精药品生产、流通渠道的管理和分布,一方面可以保证患者合理使用麻精药品的方便,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减少麻精药品的流弊事件的发生。
  
  高峰最后强调说,麻精药品的管理涉及公安、卫生、药监等十几个部门,这些部门应加强沟通和联系,建立诸如联席会议的制度,才能形成监管合理,最终才能实现麻精药品监管的最好的成效。
  
  麻醉药物规范化使用是医生的责任
  
  国际禁毒公约有两条宗旨:第一,禁止非法种植、生产、贩运、滥用毒品;第二,确保麻醉药品的医疗应用和科研需要。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黄宇光教授说,大家对麻醉药品有一致看法:“使用得当是药品,使用不当是毒品。”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用于医疗目的人均麻醉品年消耗量仅为0.1毫克,全球人均麻醉品年消耗量最高的国家丹麦为我国的6500倍,美国为我国的2800倍。最近的统计,我国今年这一数据比15年前增加了15~20倍。
  
  黄宇光教授说:“医院出于医疗目的和科研需要来使用麻醉药品,满足了疼痛患者的止痛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国内人群的生活质量。但在麻醉品的使用和管理上,医院有双重责任,除了规范化使用,医院必须配合国家严把麻醉药品关,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堵住‘流弊’(毒品流失到社会的弊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多年来建立了一整套关于麻醉药品管理和麻醉处方书写的条例、政策,还多次联合对麻醉药品使用作出规定,如强效镇痛的规范指南等。
  
  据了解,多数医院严格遵照上级文件精神,在麻醉药品库房上严格实行双人双锁双钥匙管理制度。
  
  黄宇光教授指出,医疗用麻醉药品与社会上流行的毒品在剂型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医疗用一般为缓释剂型,与“社会剂型”作用机理不同;社会上常用的是冰毒、大麻、海洛因、摇头丸、氯胺酮等。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医院不可能成为毒品流失的主要途径。不过,“医院也不是没有危险,如氯胺酮曾一度在医院使用过,但当临床医生得知这种药成为‘社会剂型’中的一种时,专家们通过WHO一致将其拒之门外。”
  
  从全国范围看,虽然疼痛专科医生一直在大力推荐按照WHO推荐的疼痛三阶梯指导原则规范化治疗,如杜冷丁等由于对肾脏、中枢神经的毒性作用以及长期使用会在局部形成红肿等组织刺激状况,已不作为止痛的一线用药。但由于医生的用药习惯、知识的局限和老百姓的观念,杜冷丁等止痛药仍在基层大量使用。在基层医院和医生中加强麻醉药物规范化使用的培训仍任重而道远。
  
  资料
  
  1.冰毒
  
  性状: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lce)。由于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又被称为“冰毒”。吸食危害: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
  
  2.摇头丸
  
  性状: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由于滥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五颜六色。吸食危害: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用药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常常引发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3.K粉
  
  性状:静脉全麻药,有时也可用作兽用麻醉药。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K粉外观上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吸食反应:服药开始时身体瘫软,一旦接触到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直到药性渐散身体虚脱为止。吸食危害:K粉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服用后会产生意识与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
  
  摇头丸、K粉和冰毒,与传统的鸦片类毒品相比,主要通过化学合成。这类新型毒品主要是会对人体的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树突周边的神经纤维会慢慢被新型毒品溶解破坏,之后神经纤维虽然可以再自身修复,但是再长出来的纤维已经无法复原成原来那种整齐的序列,而是形成了互相交叉的连接,这时脑子里的神经就会发生错乱,形成真假难辨的幻觉。
  
  与海洛因相比,新型毒品对人体的这些危害是慢慢形成的,因此有人错误以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上瘾,但是借助动物实验,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新型毒品不能成瘾只是一个谎言。
  
  链接
  
  吸毒仍是我国艾滋病感染主要途径
  
  在我国艾滋病传播史上,首次发现聚集感染时间是1989年,感染者全部出自吸毒人群。其后,吸毒一直为我国艾滋感染最主要的途径。有资料表明,1995年以来,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显着上升趋势。23个省区市的国家级哨点,吸毒人群总感染率为6%~8%。2002年后,全国31个省区市均发现了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检出感染者的哨点比例逐年增加,检出感染率高于5%的哨点数量也逐年增加。云南、四川、广西、湖南等省区部分哨点的检出率在20%以上,新疆局部区域静脉吸毒人群感染率高达70%以上。
  
  国家哨点监测显示,2000年以前吸毒者中注射吸毒者比例即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注射吸毒比例波动在50%~65%之间。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波动在40%~50%之间,并有11%的吸毒者涉足商业性性行为。
  
  根据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组织的全国疫情评估,在2005年新发生的约7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8.6%。在全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注射吸毒传播约28.8万人,占估计总感染人数的44.3%,仍居感染总数的第一位。其中广西、新疆、云南、广东、贵州、四川、湖南7个省区吸毒感染者人数均在1万人以上,占全国现有吸毒感染者估计人数的89.5%。在新疆、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部分地区,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超过了50%。目前全国有3000万至5000万高危人群处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中,主要为吸毒人群和不安全性行为人群。
  
  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研究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共用注射器的吸毒行为既造成了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又通过性途径把艾滋病病毒传给配偶或性伴。艾滋病疫情较重地方的调查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吸毒者的配偶约有1/5被感染,而感染者与配偶的感染,又加大了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几率。
  
  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非法流失有新动向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向新闻媒体发布了《中国当前的毒品形势》报告。报告提示,我国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非法流失问题时有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并被滥用的问题呈现区域扩大、种类增多的趋势。为此我国加大了对走私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国家禁毒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存仪介绍说,2005年各地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以整顿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秩序和整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秩序两个专项治理行动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对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生产、经销、运输、使用行为的管理,加大了对走私易制毒化学品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2005年共破获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案件504起,缴获易制毒化学品158吨,通过国际核查阻止非法出口3250吨。
  
  陈存仪说,我国从源头上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采取了很多措施,在购买、销售、运输、使用多个环节防止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被贩毒集团和犯罪分子用来制造冰毒。去年我国对冰毒的加工厂发现得比以前早了,破获案件的规模比原来小了,有些防范工作能够做在前面了。这些都说明我国这两年对易制毒化学品控制得比较好。他还介绍,我国目前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贸易实行国际核查制度,每一单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都要跟有关国家禁毒执法部门进行核查。通过国际核查,我国有效地阻止了易制毒化学品在出口中有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问题。由于在对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国受到了联合国麻管局等国际社会的好评和赞誉。
  
  禁毒“战争”战果累累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昨天发布《中国禁毒人民战争进展情况》报告说,去年我国全面加强禁吸戒毒工作,进一步萎缩了毒品消费市场。至2005年底,全国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门诊已达128个,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其中,42个门诊正式开诊,累计为7000多名海洛因成瘾者提供治疗。
  
  国家禁毒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存仪介绍说,去年各级公安、卫生、司法、民政等部门和基层党政组织认真开展对吸毒人员的大普查、大收戒、大帮教活动,积极推进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和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试点工作,规范戒毒医疗活动,深化“无毒社区”创建工作,认真落实帮教措施,提高了海洛因成瘾者的戒断巩固率。2005年全国共强制戒毒29.8万人次,劳教戒毒7万人,同比分别上升9.3%、8.6%;自愿戒毒13.5万人次;戒断巩固3年以上的11.6万名,比2004年增加2.8万名;其中甘肃省戒断巩固3年以上的比例达到了35%。
  
  通过开展上述工作,有效减少了因吸毒诱发的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如云南省德宏州2.5万名吸毒人员基本全员收戒后,该州刑事和治安案件分别下降了20%和23%。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