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女性 > 正文
吸毒与女性
女性吸毒者社会心理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0-11-20 11:13:15 来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作者: 陈咏梅 王增珍 杨红 阅读量:1

   方法: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值有极显着意义的因素有 :文化水平低、无业、无稳定的婚姻、生活空虚、曾想自杀、无故害怕、发疯感、沮丧郁闷 、失眠早醒、头晕、多汗、常做噩梦、失恋离婚、感情挫折、吸烟、饮酒、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等,OR值均在2.0以上。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吸烟(X99)、离家出走(X108)、失恋离婚(X93)、感情挫折(X95 )、无稳定婚姻(X8)、生活空虚(X83)、文化程度低(X2)、头晕(X88 )等8个因素。结论:女性吸毒者在吸毒前普遍社会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是导致吸毒的主观因素。  

  药物滥用在人群中的发生和流行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它受到包括政治、文化、经济和在某一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个体的心理、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我国女性药物滥用具有被动性特点,她们常常依赖另一名男子吸毒或卖淫[2],这可能与女性个性的弱点、生理特征、文化素质及社会环境有关。笔者着重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研究女性吸毒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干预和治疗打下基础。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的选择和调查方式:对武汉市6家戒毒单位(3家强制性戒毒所,3家自愿戒毒所),从1997年11月至1998年3月入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戒毒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均采用在调查人员指导下不记名自填表方式,以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获得尽可能真实可靠的信息。在调查期间入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女性戒毒者共320人,最后调查人数为310人,调查率达到96.88%。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的调查方法。病例入选标准: ①年龄在15岁以上的女性;②符合DSM-Ⅲ-R阿片依赖和诊断标准的阿片依赖者;③无精神病史。
  
  二、对照的选择和调查方式:对武汉市江汉区红旗居委会所有符合上述对照入选条件的女性进行了调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对照人员392名,最后调查了357人,调查率为91.07%。对照入选标准:①年龄在15岁以上的女性;②无精神病史;③无吸毒史。
  
  三、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职业、婚姻状况等。社会心理因素:包括调查对象所经历的生活负性事件、抑郁及焦虑状况、烟酒嗜好以及违纪违法行为等。其中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调查项目选自汪向东主编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焦 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状态问卷(DIS)”[3]。
  
  四、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表进行整理、编码,用FOXPROW2.5建立数据库 ,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TATA5.0完成统计分析。
  
  结 果
  
  一、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中OR值有极显着意义的因素有:文化水平低、无业、无稳定的婚姻,OR值均在6.0 以上
  
  可以看出,在抑郁和焦虑量表中,OR值有极显着意义的因素是:生活空虚、曾想 自杀、无故害怕、发疯感、沮丧郁闷、失眠早醒、头晕、多汗、常做噩梦,与参照组相比, OR值均在2.0以上,前两位因素的OR值在10.0以上。
  
  可以看出,负性生活事件中,OR值有极显着意义的因素是:失恋离婚、感情挫折,与参照组比较,OR值在10.0以上;不良行为中,OR值有极显着意义的因素是:吸烟、饮酒、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与参照组比较,OR值均在10.0以上,其中吸烟的OR值 高达400.0以上。
  
  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将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意义的因素进行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选入回归模型并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因素)有:吸烟(X 99)、离家出走(X108)、失恋离婚(X93)、感情挫折(X95)、无稳定婚姻(X8)、生活空虚(X83)、文化程度低(X2)、头晕(X88)等8个因素,其中吸烟、离家出走、失恋离婚、感情挫折、无稳定婚姻等5个因素的OR值在10.0以上。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吸毒者同时吸烟、饮酒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吸烟量和饮酒量相当大,开始年龄早,最早开始吸烟年龄为10岁,最早开始饮酒的年龄为9岁。我国作为烟草、酒精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吸烟和饮酒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吸烟饮酒的年龄越早,越有可能滥用和依赖海洛因等违禁毒品[1]。根据美国的防治经验,降低烟草使用是减少药物滥用所有策略中最重要的措施。
  
  国外有研究表明,吸毒前有行为异常的(如逃学、打架斗殴等)青少年,其吸毒成瘾是其他青 少年的3.15倍[4]。我国也有大量资料显示吸毒者吸毒前大多有过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本次研究发现,在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中,离家出走和逃学所占比例最高。这提醒我们“问题青少年”是吸毒的高危人群,家长和学校应警惕孩子们的逃学和离家出走,这很有可能是其染上毒瘾的“前兆”或“征兆”,我们应加强这一特殊人群的有关吸毒知识的宣传教育。
  
  现有研究资料表明,生活负性事件可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 经历了精神创伤后,就有可能吸毒,这种可能性与个体对创伤感受程度呈正相关。本次研究显示,对于女性而言,失恋或离婚等感情挫折对其影响是很大的,这大概与女性从小接受情感方面的信息远多于男性有关。当然,生活事件对人体的影响因人而异,它与遇事者能否自如地处理各种事件以及在困境中能否得到家庭的同情、理解和鼓励有关。
  
  参考文献:
  
  [1] 刘志民,蔡志基。我国药物滥用流行特征、现况与药物滥用预防问题探讨。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7,1∶16-19.
  
  [2] 何鸣,郝伟。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与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 杂志,1996,4∶71-76,115.
  
  [3] 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161-1 62,202-203.
  
  [4] 覃方斌。吸毒成瘾与戒毒社会医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5 ,12∶4-8.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