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女性 > 正文
吸毒与女性
女性吸毒现象不容忽视
2010-11-19 09:39:30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赵达义 阅读量:1
  女性吸毒的主要特点:
  
  一是吸毒人数逐年上升,比例增加。 强制戒毒所九七年成立至今,已收戒女性吸毒者共126人次,占收戒总数的38%,其中九七年收戒12名,占同年收戒数(65名)的18.46%;九八年收戒19名,占同年收戒数(70名)的27.14%;九九年收戒28名,占同年收戒数(92名)的32.85%;二000年收戒41名,占同年收戒数(146名)的35.60%;2001年1-9月份收戒28名,占同期收戒数(111名)的39.64%;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8个百分点。
  
  二是吸毒年龄呈下降趋势。 经统计126名女性吸毒者平均年龄为25.3岁,最大者38岁,最小者仅才16岁。且平均年龄逐年下降。九七年为26.2岁,九八年25.3岁,九九年24.5岁,二000年26.1岁,二00一年下降到23.8岁。
  
  三是吸毒人员层次较低。 绝大多数女性吸毒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小学,占91%。并且均无正当职业或为社会闲散人员,靠在美容院、洗头坊、歌舞厅等场所充当“三陪女”为生。
  
  四是女性吸毒者呈现“几多”现象:离婚多,已婚38名女性吸毒者已离婚28名,离婚率高达73.6%;未婚先孕多,90%有过人流史;传染疾病多,由于性关系混乱,女性吸毒者患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偏多。据不完全统计,80%患过上述疾病。有的在戒毒所戒毒期间继续接受遗症治疗处理。在女性吸毒人员中,两夫妻或是两个人找对象的同时吸毒的多,所占女性吸毒人员比例39%。
  
  五是吸毒原因多为好奇、空虚和寻求刺激。 不少吸毒者或由于家庭环境影响,或由于在社会上交友不慎,加上自身素质低、分辨是非和防御诱惑能力差,女性吸毒者往往会产生内心空虚、好奇,以寻求刺激的念头和举动,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染上吸毒恶习。有一女性吸毒者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其父忙于做生意,在生活上又放纵不羁,潜移默化对其产生影响,使其产生精神空虚想寻求刺激的欲望,结果被吸毒者引诱,14岁开始吸毒,16岁已毒瘾难熬,最后由其家人送到戒毒所戒毒。
  
  女性吸毒现象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增强忧患意识。 吸毒既摧残人生、毁灭家庭,又危害社会。这一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固然有吸毒者自身的素质低、意志力差等主观原因,但社会和家庭对其重视不够,没有从亡党亡国的高度认识其危害性也有一定的关系,极少数人甚至还抱有“吃自己的钱、伤自己的身体”,虽然有害无益,但对社会危害不如杀人、抢劫来得直接的错误观点,因此必须切实增强禁绝毒品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禁毒斗争、扫除毒品危害,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幸福、民族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二要发扬我国人民禁毒斗争的光荣传统,宣传禁毒成绩,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禁毒斗争。
  
  二、从源头上堵截毒品来源。 治标必须治本,要减少直至杜绝吸毒现象,首先要堵住毒品来源。通过积极挖掘贩毒线索,开展专项斗争,坚决惩治毒品犯罪活动。在毒品犯罪问题上,要加大打击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禁毒斗争,力争减少和控制毒品流入舟山的渠道和数量。
  
  三、从制度上规范一些特种场所的管理。 美容院、洗头坊、歌舞厅和一些宾馆已逐渐成为吸毒人员的滋生地和栖息地,以导致三陪女吸毒现象增多。为控制吸毒现象的蔓延,在上述场所强化宣传教育,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毒品对人、家庭、社会的危害,以增强防范和抵御能力。同时可结合治安管理,适时进行清查,对有吸毒迹象的三陪女,进行现场尿检,如发现吸毒者并查获到有关证据及时送戒。对有关场所经营者作必要的治安处罚。
  
  四、从职能上加大收戒力度。强制戒毒所要从自身所担负的职能出发,积极落实生理脱瘾、心理治疗、身体康复等任务,尤其要突出法制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妇联、共青团和居(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开展自尊、自强、自重、自爱教育,帮助其认清危害。戒毒所组织人员定期对出所的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定期尿检,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其寻找职业,使其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接纳,以重新树立她们的自信心,培养其毅力,使其能够远离毒品。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