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日益凸显,右美沙芬作为一种常见的止咳药物,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滥用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深入探究青少年右美沙芬滥用的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青少年右美沙芬滥用的原因
1.1 缺乏正确的药物认知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其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往往对药物的性质、作用、危害等缺乏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右美沙芬作为非处方止咳药,在市面上容易获取,这使得青少年误以为其是一种安全无害的药品,可以随意服用。许多青少年并不清楚超剂量使用右美沙芬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如导致神经系统异常、心脏功能障碍等,他们仅仅将其视为缓解咳嗽或追求某种新奇体验的手段,这种对药物的无知是导致滥用行为发生的重要基础。
1.2 同伴影响与社交压力
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在个体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伴的行为和态度往往会对青少年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在一些社交圈子中,如果存在右美沙芬滥用的行为,部分青少年可能会为了融入群体、避免被孤立,而盲目跟随同伴尝试滥用药物。这种出于社交需求而非自身真实意愿的跟风行为,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见。此外,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受到同伴之间错误观念的误导,例如认为滥用右美沙芬是一种“时尚”“酷”的表现,能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叛逆精神,从而在同伴的怂恿下走上滥用药物的道路。
1.3 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生活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交圈子了解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孩子在药物使用方面的异常行为。另外,部分家长自身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危害认识不够,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未能给予孩子关于药物安全的正确教导。例如,有些家长在家庭药箱管理上不够严谨,使得孩子能够轻易获取到右美沙芬等药物,为滥用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1.4 学业压力与心理调适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学业方面的沉重压力。学校的频繁考试、繁重的作业任务以及家长对成绩的高期望,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在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支持的情况下,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选择通过滥用右美沙芬等药物来逃避现实压力、寻求短暂的放松和解脱。右美沙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情绪状态,让他们暂时忘却学业上的烦恼,但这种方式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更大伤害,形成恶性循环。
1.5 媒体与网络的不良诱导
当今时代,媒体和网络信息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然而其中一些不良信息却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负面的诱导作用。部分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社交媒体平台等可能会出现对药物滥用行为的美化或不当描述,使得青少年在接触这些信息时,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和模仿冲动。一些网络上的不良群体甚至会传播关于右美沙芬滥用的错误方法和所谓的“经验分享”,青少年在缺乏辨别能力的情况下,可能会受到这些有害信息的蛊惑,进而尝试滥用药物,陷入危险的境地。
2. 青少年右美沙芬滥用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药物知识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承担起药物知识教育的重任,通过多种形式向青少年普及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功效、副作用以及滥用的危害等知识。在学校,可以将药物安全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邀请专业的医生或药师为学生讲解各类常见药物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药物滥用的严重后果。同时,家庭中父母也应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如孩子生病用药时,向孩子传授正确的用药观念和方法,引导孩子树立对药物的敬畏之心,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2.2 营造健康的社交环境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正面向上的社交环境,减少不良同伴影响对青少年的侵蚀。学校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有益的社交平台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模式。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社交动态,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良行为倾向,如发现有右美沙芬滥用的迹象,应及时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措施,帮助学生摆脱不良同伴的影响,回归健康的社交轨道。
2.3 完善家庭教育功能
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亲密、信任的亲子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习压力以及社交情况,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用药行为,妥善管理家庭药箱,避免孩子接触到不必要的药物。此外,家长还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动态,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2.4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针对青少年在学业压力下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挫折承受等技巧。同时,学校应完善心理咨询服务机制,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其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药物滥用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5 规范媒体与网络信息传播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媒体和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规范各类信息的传播内容和渠道,严厉打击传播不良药物使用信息的行为。要求媒体平台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影视作品、网络文学等创作中避免出现对药物滥用行为的美化、宣扬或误导性描述,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上的有害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防止青少年接触到关于右美沙芬滥用等不良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正面宣传和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药物使用知识等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和媒体环境。
青少年右美沙芬滥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根源涉及青少年自身的认知发展、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媒体等多个层面。预防青少年右美沙芬滥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体系。通过加强药物知识教育、营造健康社交环境、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以及规范媒体与网络信息传播等措施的综合实施,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青少年右美沙芬滥用行为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
作者简介:胡钟鸣,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毒品戒治技术名家工作室负责人,亚洲药物滥用研究学会成瘾心理治疗专委会委员。
本文参考资源来源:《海峡药学》、搜狐网、中华网、微信公众号文章。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