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青少年 > 正文
吸毒与青少年
15名吸毒少年的错位花季
青少年吸毒
2009-11-17 08:37:04 来自:凉山日报 崔庆甫 作者: 阅读量:1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吸毒人群中,青少年占80%以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年。毒品不仅使这些含苞待放的花蕾过早枯萎,还使他们成了滋生罪恶的温床。

  近几年,笔者曾对十几名少年吸毒者进行过采访。通过采访,笔者发现,他们走上吸毒之路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其中有8名孩子父母离异,无人管教;有5名孩子生活在残缺的家庭中,从小缺乏父爱或母爱;有两个孩子虽然拥有幸福温暖的家庭,但父母的溺爱与放纵则是导致他们走上吸毒之路的主要原因。

(一)

  这个被同伴称为“小不点”的男孩今年还不满17岁,但却有6年的吸毒史,采访小不点时笔者的心情特别沉重。小不点是在3岁那年失去母亲的。据说,母亲患了绝症去世后,父亲就把他丢给了外婆。年幼的小不点只能与年过六旬而又无固定收入的外婆相依为命。为了供养小不点,外婆只好在离家不远的临街空地上摆了一个小地摊,卖些小杂货。外婆早出晚归,使小不点成了一个无人管的“小野人”,他学会了吸烟,还结交了一些年纪比他大得多的“朋友”。到了7岁,外婆东拼西凑了些钱,把他送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因为野惯了,受不了学校纪律的约束,小不点成了班里有名的“捣蛋鬼”。二年级时,小不点开始逃学,就在那年,他在他那帮“哥们”的引诱下吸上了海洛因,三年级便辍学了。

  张小三也跟小不点有着类似的经历。张小三两岁那年,父亲因无故伤害他人,被判刑8年。母亲为了生计和迫于周围的压力,远离家乡到云南省丽江市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张小三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尽管现在他的父母都在他身边,父亲做生意也有了钱,但张小三还是说,从过去到现在他都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父爱和母爱。母亲在他最需要她的时候,却离他而去。所以现在,无论母亲怎样对待他,他都很难接受她。也许是因为觉得欠他太多,父亲现在对张小三很疼爱,常常给他很多的钱。在张小三吸毒的3年中,没钱买药(海洛因)的时候,他都能从父亲那里弄到钱,因为他知道,父亲很担心他会因为没有钱而去偷去抢。

  如果说小不点和张小三是由于残缺的家庭扭曲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走上吸毒之路的话,那么,王丽娟则是在亲人的诱导下走上吸毒之路的。

  王丽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亲在矿山开采多年,母亲是贤惠的农家妇女。虽然父母都没有多少文化,但却一心巴望着两个女儿能成为文化人。王丽娟和姐姐的成绩都不错,王丽娟初考的时候,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里的一所中学。但她的姐姐却在这年的高考中落榜了,从此一蹶不振。在一个堂哥的引诱下,姐姐染上了毒瘾。姐姐对她说,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落榜后的失落感。出于对姐姐的同情,王丽娟曾不止一次地把自己的零用钱拿给她,在姐姐毒瘾发作的时候,还到姐姐指定的地点为姐姐买毒品。在一种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王丽娟也吸上了毒品,那年她初一都还没有读完,14岁的生日还没有过。如今,年仅21岁的王丽娟已经吸毒成瘾,不能自拔。她说,现在自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

(二)

  在采访的这群青少年中,年龄最大的只有18岁,最小的还不到14岁,有的进过三四次戒毒所。为什么堕入吸毒深渊就没有了回头路呢?这是由于毒品对人的心灵和肉体麻醉太深,吸毒者只要拥有吸毒的环境就难以挣脱对毒品的强烈依赖。对于成年人如此,对于未成年人更是如此。出了戒毒所后,父母和社会的监督就显得极为重要。而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阿拉和陈太卫进戒毒所已快5个月了,但是,他们的父母和亲人都没来看过他们,更不用说关心他们的生活了。他们说,就是死了也没有人在乎他们,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余的。阿拉第一次进戒毒所时还没有发展到静脉注射的程度,毒瘾也不算大,当时他也曾下过彻底戒毒的决心。但就在这时,他却听到父母再婚的消息,这消息让他十分难过。他感到自己成了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所以,从戒毒所出来不到一个月,阿拉又走上了复吸路。

  陈太卫第一次从戒毒所出来,父亲曾想让他回到学校,但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纳他。邻居们也总在他背后指指戳戳,叫他“吸毒鬼”,不仅不让自己的孩子跟他玩,甚至连话都不准讲。有一次,邻居的一个孩子在家玩,正巧被他妈妈碰上了,他妈妈用非常难听的话骂他。陈太卫说,就因为这样,他硬是把邻居的孩子拉下了水。

  戒毒所的管理人员感慨地说,这些孩子染上毒品,本来家长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吸毒成瘾后,特别是戒了又复吸,又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或把他们推给社会、推给政府。而他们回到社会,社会上的人又不接纳他们,迫使他们回到毒友当中。在他们走上复吸之路的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把一些与之年龄相仿的孩子带入吸毒者队伍中去。

  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且自我控制力又弱,很容易受诱惑。孩子走上吸毒之路,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孩子成长第一课堂的家长来说,责任就更大。

  在接受采访的孩子中,有11人是来自单亲家庭,有3人虽然来自完整的家庭,但有一人的父母长期不合;有7人宣称,自己从未得到过或很少得到过父爱或母爱。有3个人吸毒的初衷是为了对家人进行报复,有1人是受家人的影响而吸上毒品,其余的则是在与朋友交往时染上毒品的。但是,直到现在,只有4人对自己的吸毒行为感到追悔莫及,其余的都觉得无所谓。

  家庭残缺使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足,缺乏父爱或母爱成了导致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第一诱因;而学校和社会对这些“差生”的鄙视,更加重了他们潜在的心理危机。而当他们在坏朋友那里寻找到了所谓的“温暖”和“信赖”时,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邪路。

  要让孩子远离毒品,远离犯罪,家庭和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