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青少年 > 正文
吸毒与青少年
崇明东部地区青少年吸食毒品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吸毒
2009-04-04 07:00:49 来自:裕安中学 彭建兴 顾松 作者: 阅读量:1

  在我国,目前毒品形势已相当严峻,毒品泛滥已成为危害我国社会稳定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毒品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吸毒者中,涉及的层面较广,而更令人担心的是毒品正向青少年蔓延,向学校、向青少年学生这一群体渗透,2004年底有资料显示,全球吸毒人数占总人口的1%,我国记录在册的吸毒人员有90.2万,青少年所占比例为84%,最小的还不到10岁。与此相关联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群体成了承受毒品危害的最大受害者,同时又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警觉,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沉重的思考。

  一、崇明东部地区禁毒、防毒现状

  崇明东部地区,在毒品泛滥的冲击下已早已不是一片净土,虽然东部二所初中在校学生中目前无吸毒行为,但还是有极个别行为不良学生踏上社会后染上了吸毒,本地派出所掌握的就有几例,而实际潜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崇明东部地区禁毒、防毒机制的缺陷倒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崇明东部地区在禁毒、防毒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家长禁毒意识淡薄、社区禁毒氛围缺乏等。如对某班级学生调查中92.5%学生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受到过禁毒、防毒方面的教育,88%以上的学生没感受到所在社区中禁毒、防毒方面的宣传。对某班级学生家长调查中92%以上的家长不能比较完整地写出毒品的分类、特点及危害,94%的家长对“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是否属于毒品的分类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更有91%的家长尚不知吸毒是违法行为,这种防范意识的淡薄和禁毒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毒品这一“白色幽灵”正向农村化、低龄化蔓延,严重摧残和腐蚀着农村青少年的肉体和灵魂,给自身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引发一系列刑事犯罪,严重阻碍了崇明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岛建设,如2003年我镇就因吸毒致使两青少年发生争执并最终导致一女青年死亡,可谓是“一人吸毒,家庭遭殃,社会遭难”。因此,如何防止社会上日益泛滥的毒品危及、腐蚀农村青少年,遏制青少年毒品犯罪呈蔓延、扩散的趋势,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然而现实情况是农村的禁毒教育、宣传相当薄弱,在农村开展禁毒教育和宣传的学校很少(我县仅有城桥中学和裕安中学两所试点学校),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毒品知识的深入了解,因此认真研究、探讨造成农村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制订相应的预防对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崇明东部地区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

  1、留守子女缺乏有效的管教,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各大中城市,现有农民工约近亿人,子女总数达七千多万。在我县东部地区农民为谋生外出打工、出海捕鱼也十分普及,留守学生占在校总数的20%以上,其中多数是由父母一方抚养,或由隔代老人照顾,也有寄养在亲戚家。由于这些留守子女缺少父母的管教或者某些特殊的家庭原因,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或轻或重的问题。其大致可归纳为学习成绩下降、人格发展失衡、道德水准滑坡、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违法行为占多。这些孩子平时缺少与家长的沟通,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加上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旦毕业走上社会后,极有可能被一些消极、腐朽、堕落的东西所侵蚀,极个别青少年由此走上了吸食毒品的的歧途。

  2、农村家庭文化层次低下,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东部农村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村家庭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的家长占了90%以上,一些农民家长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于法律知识包括毒品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有的农民也就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有的家长本身也是吸毒者或是品行不良者,这样他们的行为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自己的孩子,致使极个别农村青少年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下,较低的家庭文化素质和法律知识淡薄使他们缺乏应有的心理自我稳定性和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加之,禁毒、防毒观念淡薄,又使他们在毒品诱惑面前,缺乏应有的警觉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上当受骗。

  3、文化设施的不完善,农村青少年就业的不充分

  目前我县东部地区文化生活贫乏、枯燥现象相当突出。陈家镇地区仅有一家镇级文化中心,但功能已丧失、转移,无法满足青少年的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加上农村就业机会的不足,使得许多青少年毕业后游荡在社会上,这些青少年中有些意志薄弱者一旦遇到了生活中的不如意事件,由是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而毒品就是一种能够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快感和强烈刺激的物品,因此,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往往在寻找安慰,忘却烦恼中染上毒品。

  4、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县的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而东部农村学校无论从师资、教学水平以及办学条件更远不如城市,在对行为偏常生的教育上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造成中途辍学的学生多,大龄退学学生多。这些学生缺少适合农村谋生必要的技能,处于“无书可读、无业可就、无组织去管”的现状,这样,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心理极不稳定的辍学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的侵袭,而一旦在社会上交友不慎,沾有不同程度劣迹的青少年就极易成为毒品犯罪的诱惑对象,最终陷入吸食毒品泥潭。

  5、青少年身心发展与社会现状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摹仿性和尝试性,他们易接受新鲜事物,却又缺乏辨别力,自控能力较差,而社会现状又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诱惑性,致使部分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极易迷失方向。有些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不惜以身试法,直至深陷泥沼不能自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需要我们多方面加以正确引导,但目前农村还缺乏对青少年有效的心理辅导和禁毒教育举措,因此,极有可能使少数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各种矛盾、困惑的冲突中,走上吸食毒品的歧途。

  三、农村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教育与预防对策

  农村青少年吸毒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家庭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生存、命运的问题。因此,加强落实农村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让青少年远离毒品,应成为禁毒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我县东部地区的实际情况,目前,建立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强化家庭教育为重要保障,以社会教育为辅的禁毒体系,是开展青少年禁毒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创建农村青少年禁毒教育网络是预控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重要保证(构筑禁毒教育的社区防线)

  1、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环境。乡、镇要多开设有益于青少年活动的场所,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以宣泄正常的情绪,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营业性舞厅和游戏机房、网吧的管理,尽力减少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控制青少年与社会闲杂人员(有些是吸毒人员)的接触机会。

  2、加大农村普法力度,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市、县公安部门、法院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禁毒教育的倾斜力度,增强农村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对毒品的认识。公安部门要结合农村禁毒斗争的需要,科学地选择典型案例,搜集、制作有针对性的图片资料,到乡镇社区、学校巡回展出,营造一种人人恨毒、拒毒的氛围,让青少年耳闻目染,增强禁毒法制观念。同时,乡镇派出所对步入社会的不良青少年进行有力的监控,建立预警机制,促使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农村学校开展禁毒教育工作是预防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重中之重(构筑学校禁毒教育防线)

  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禁毒教育的最佳场所,从小培养青少年禁毒、拒毒的能力是当前农村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

  第一、学校禁毒教育机构健全,计划、人员落实是禁毒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构筑学校禁毒教育的机构防线)

  学校应制订禁毒教育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禁毒领导机构,落实专职的教育人员,邀请市、县有关禁毒部门为农村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专职教师开设培训班,壮大农村学校禁毒教育的师资力量,形成富有农村特色的禁毒教育体系。

  第二着力培养学生禁毒意识、增强抵制毒品的能力是开展禁毒教育的中心工作(构筑学校禁毒教育的思想防线)

  农村学校要充分应用现有的教育力量,利用晨会、班会课等时间加强对青少年防毒、禁毒、远离毒品等法律知识的宣传,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拒毒意识,学校要把禁毒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编写校本教材,编辑可供学生阅读的防毒、禁毒教育读物,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学到防毒、禁毒的知识,从而自觉远离毒品。

  此外,学校要针对农村学生的不同年龄结构,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同状况,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的不同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防止青少年走上社会后因生活无聊,思想颓废而导致的吸毒。

  第三、加强对行为偏常生的档案跟踪,是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重要环节(构筑学校禁毒教育的行为防线)

  多年的实践证明,绝大部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起源于他们以前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行为环境,一旦在特殊的社会客观环境影响下,就很容易沾染社会的不良习气甚至染上毒品。因此,学校要对行为偏常生建立档案库,进行结对帮教,及时了解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生活行为轨迹,不失时机地矫治他们的不良品行,是早期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毒品犯罪的重要环节,县青保办、培成学校的校外预控生机制的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注重心理调试,增强自控能力是开展禁毒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构筑学校禁毒教育的心理防线)

  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学科普遍薄弱,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矫正,而现实情况是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状态处于不稳定期,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烦恼,当他们带着这种不健全、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走上社会后,一旦出现生活中负性事件,就有可能借助毒品寻求暂时的情感上的宣泄与解脱,并把它作为改变个人沮丧情绪、逃避现实矛盾的途径。因而,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学科建设的力度,矫治青少年心理障碍,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对顺利开展禁毒教育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一些心理不太健康、心理障碍较重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方面的辅导、矫正,及时纠正他们偏离的人格和不良行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讲座,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三)强化家庭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的重要保障(构筑禁毒教育的家庭防线)

  父母要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树立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青少年的模仿力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均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

  同时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时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积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异常行为,如交友不慎、迷恋网吧、夜不归宿等,父母要防微杜渐,尽一切可能减少孩子接触毒品的机会。

  父母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家庭文化层次,特别是要先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掌握早期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有关方法,以便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防毒、禁毒教育。

  对农村青少年进行禁毒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然而,由于农村其特殊的区域特征,开展禁毒教育工作还将任重道远。因此,农村学校、家庭和农村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使农村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起防毒、拒毒意识,自觉抑制毒品的侵蚀,努力将农村青少年毒品犯罪率降低到最低点,力争将崇明变为一块拒绝毒品的净土。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