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研究 > 吸毒与青少年 > 正文
吸毒与青少年
控制青少年吸毒对策的思考
青少年吸毒
2007-07-10 09:58:54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严宁军 阅读量:1

    青少年吸毒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79.1万人,其中,青少年吸毒人员占总数的80%以上。因此,控制住青少年吸毒问题,就控制了整个禁毒斗争的大局,牵住了禁毒工作的"牛鼻子",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意义深远。2005年,全国禁毒斗争如火如荼,笔者在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工作,身临其镜,深有体会,所以就班门弄斧,不避狂妄之嫌,谈谈青少年吸毒的现状、成因及控制对策。

    一 青少年吸毒的现状分析 

    当前,毒品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高层领导的重视,禁毒已经列为国家的重大决策之一。但禁毒工作从何处着手,其突破口又在那里,我们认为应从控制青少年吸毒问题抓起。因为,我国目前贩运毒品国际化、吸毒主体年轻化、复吸复戒严重化、禁毒斗争群众化的形势要求我们采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措施,治本,就是要在最大的吸毒群体即青少年吸毒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以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2004年收进的戒毒人员为例分析,反映出"五个多":

    1 戒毒人员年龄轻的多。2004年,该所共收戒毒人员2577人,其中不满18岁的9人,占总数的0.35%,18至25岁的840人,占总数的32.6%,26至35岁的1226人,占总数的47.57%,三者合计2075人,占总数的80.52%,36岁以上的502人,占总数的19.68%。年龄最小的16岁,还是在校学生。吸食"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是青一色的青少年。

    2 戒毒人员文化低的多。在2577名戒毒人员中,文盲75人,占总数的2.91%,小学文化的584人,占总数的22.66%,中学文化的1890人,占总数的73.34%,大专文化的28人,占总数的1.09%。我们发现,有的戒毒人员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全;有的虽读过几年书,但由于长期游荡在社会上,文化水平又回到读书前的文盲时代,多数戒毒人员文化层次较低。

    3 戒毒人员流动人口多。据2004年收戒统计,外省市流动人口吸毒被查获强制戒毒的共有1134人,占强制戒毒1926人的58.88%,他们分别来自江苏、安徽、贵州、湖南、湖北、四川、新疆、重庆等16个省市,既有汉族人,也有苗族、回族、布依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人,其中贵州人最多。这些外来人口多数为务工人员,部分为以贩养吸的贩毒人员,男性戒毒人员不少人是在个私民营企业务工,女性戒毒人员则以文化娱乐场所务工者为多。

    4 戒毒人员经济穷的多。以前,好象是有钱人吸毒,现在,是无钱人也吸毒。据对戒毒人员分析,吸毒是无底洞,既使你有百万家产、千万资产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一名吸毒成瘾人员日吸海洛因2克,加上其它消费,每天要用1000余元。所以,不少"小老板"因为吸毒,很快从百万富翁变成"穷光蛋"。一些外地打工者,其本身就很穷,因吸毒穷上加穷。安徽屯溪市的一名女青年在戒毒期间,其父母卖掉了一年种的粮食还不够交戒毒费,最后七拼八凑为女儿交了戒毒费带女儿回家,女儿在家住了不到一星期又跑到外面去了,其父说:"这个女儿等于没生,真希望她死在外面。

    5 戒毒人员无业人员多。在2004年收进的戒毒人员里,企业员工26人,农民2人,在校生1人,个体工商业者226人,其他职业4人,无业人员2318人,无业人员占总数的89.95%。为什么无业吸毒人员多,有的外来流动人口,原来就没有正当职业;有的原来是个体工商业者,赚了钞票后染上毒瘾变成了无业人员;有的则是靠父母办厂做生产赚来的钱吸毒。象山有个女青年,父母在上海承包建筑工程,有的是钱,女儿在家无所事事,住宾馆、吃饭店、食"白粉",多次戒毒未果。其父说:"谁能帮我女儿戒断毒瘾,我拿出100万也情愿。"

    二 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

    日趋严重的青少年吸毒现象,是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其成因十分复杂。主要是社会环境受到污染,家庭环境负面冲击,舆论环境存在弊端,禁毒力度不够有力。

    1 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文明、发展、进步是主流。但是,由于门户开放,与我国毗邻的毒品生产基地"金三角"、"金新月"生产的毒品大量向国内渗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国内外毒贩相互勾结,里通外国,大量毒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尽管贩毒犯罪活动遭到沉重打击,但国内毒品市场仍然十分活跃,海洛因毒品流向全国各地,沿海开放城市更为严重。由于毒品易买易卖,新型毒品更是伸手可得,再加上毒贩与毒友利用青少年的无知与好奇,引诱其跳入吸毒的泥坑,不能自拨。

    2 家庭环境负面冲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但据家庭专家分析,家庭危机的负面冲击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的青少年因此走上了吸毒道路。主要表现有四种:一是家教不当。很多父母对独生子女宠爱有加,对有过错的子女简单粗暴,一些在家得不到温暖的子女在社会上交上了不良朋友,沉迷在娱乐场所之中,染上了毒瘾,后悔莫及。宁海一名女青年因父母经常打骂她而到城关帮人站店,尔后经常出入歌舞厅走上了吸毒道路。二是自身不良。父母自身不正,把子女引入歧途。父亲吸毒,儿子也吸毒,母女同是吸毒者,姐弟同时被强制戒毒的例子举不胜举。三是精力不足。父母拼命赚钱,没有精力管教子女。子女托给长辈,长辈想而管不了,致使他们误进吸毒圈。四是放任不管。因父母离婚、再婚,大人过错,殃及子女,致使子女浪迹社会,违法吸毒。

    3 舆论环境存在弊端。我国舆论对毒品问题是开始不敢讲,怀抱琵笆半遮面,只在内部教育,不敢公开宣传。近几年,因毒品问题越来越严重,才在每年"6·26"前后宣传一阵子,而且多数报道是讲述吸毒者的悲惨命运,宣传"四禁(禁种、禁制、禁贩、禁吸)"的报道有,但是不多。再则是不敢讲真话,为迎合"无毒区"的创建,人为地把吸毒人数降下来,该登记的不登记,该处罚的不处罚,该强戒的不强戒,该劳教的不劳教,降格处理,导致毒品市场扩展,青少年吸毒有持无恐。

    4 禁毒力度不够有力。2005年,国家禁毒委员会提出三年为期,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提出了打好四大战役。公安部专门召开了强制戒毒所禁吸戒毒攻坚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大排查、大收戒、大帮教",但"雷声大,雨点不大",禁毒人民战争战场硝烟不浓,强制戒毒所收戒人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对戒毒人员的帮教更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真正落实帮教的少之又少,谁来帮教,怎样帮教,帮教效果怎样,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问号。

    三 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控制对策

    控制青少年吸毒是一个社会问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大事,应当全党动员,全民参与,舆论先导,综合治理,完善法律,依法行事。

    1 要坚持舆论先导的方法,认真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党的三代领导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寄于殷切期望。我们应当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培养人,引导青少年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发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创建文明和谐家庭、社区、街道、镇乡,铸造文明城市。要不间断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让禁毒知识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要全社会行动起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保护青少年不受毒品之害。

    2 要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认真做好吸毒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青少年吸毒是违法的,种毒、制毒、贩毒是犯罪的,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依法查处,不能心慈手软,该查的要查,该抓的要抓,该捕的要捕,该判的要判,以儆效尤,震摄犯罪。对吸毒成瘾的青少年,鼓励其自愿戒毒,或强制戒毒,挽救吸毒青少年,把他们拉回到健康的道路上来。派出所责任区民警、社区干部、基层治保人员及关心下一代组织人员要关心戒毒出所的青少年,做好接茬帮教工作,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的办法,帮一个,带一批。

    3 要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认真探索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新路子。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单靠禁毒、戒毒部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政法、综治部门牵头,以青妇工为主,各行各业参与,实行"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的综合治理原则,采取政治的、行政的、理论的、教育的、法律的多种手段,从根本上治理青少年吸毒问题。要深化创建"无毒社区"活动,探索强制戒毒所创办自愿戒毒中心新办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戒毒的新路子。

    4 要坚持依法治毒的方略,积极推动"禁毒法"出台。据有关资料披露,法学界及社会有识之士对制订一部"禁毒法"非常关注,我国目前已迫切需要出台一部完整的"禁毒法",与国际禁毒法规条约相接轨。建议在讨论制订"禁毒法"时,要根据我国国情,把如何防控青少年吸毒问题写进去,使控制青少年吸毒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禁吸戒毒、防毒、拒毒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律化的道路,从根本上遏制和萎缩毒品市场,净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