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驱动力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存驱动力、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生存驱动力是为了满足吃喝拉撒睡以及繁衍等生理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动力,是人类最强烈最强大的动力;外部驱动力是人类为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而产生的动力;内部驱动力是指人类在从事某件事的过程本身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动力,是人类最有潜力、最有爆发力的动力。
一、戒毒内驱力的定义和外延
内驱力是在精神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促进生物体获得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戒毒内驱力就是一种戒毒人员为满足自身内在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戒毒驱动力,又称戒毒内生动力。
戒毒内生动力的外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戒毒人员产生戒毒的动机和动力不是因为毒品威胁到他的生命和生存,也不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或为了获得奖励;
2、戒毒人员有戒治的内在精神需要,能在戒治活动本身获得到成就、喜悦等能满足精神需要的体验;
3、戒毒人员的内在需要产生的紧张或唤醒状态,足以形成驱动生物体行动的力。
二、戒毒内驱力的动力结构和层次分类
(一)动力结构
戒毒内驱力是由戒毒的精神需要、心理上不平衡或紧张状态以及戒毒动机(动力)三个部分构成的,戒毒人员的精神需要是戒毒内驱力的决定因素,是产生心理不平衡或紧张状态的基础,精神需要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受教育、社会文化和个人认知的影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这也是实施教育矫治的科学依据。
精神需要和心理上不平衡或紧张状态并不必然激发戒毒动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戒毒人员具备戒毒的精神需要,同时也存在心理上的不平衡或紧张状态,甚至程度很深,但这并没有让他产生戒毒的动机和行为。他通过焦虑、寻找替代品等方式来缓解精神紧张状态,这也是戒毒人员容易酗酒、赌博或发生神经官能症等心理问题的原因。没有戒毒动机的产生就不会有戒毒行为的实施,因此,教育矫治在激发戒毒动机方面的巨大作用,证明了教育矫治巨大意义。
戒毒内驱力的产生是戒毒的精神需要、心理上不平衡或紧张状态以及戒毒动机(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
(二)层次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要,把戒毒内驱力分为悦纳自己内驱力、完善自我内驱力、满足自己内驱力和超越自我内驱力四种。
1、悦纳自己内驱力是指戒毒人员戒毒的驱动力来自于尊重自己、爱自己、相信自己、自豪感、骄傲感等悦纳自己的需要。
2、完善自己内驱力是指戒毒人员戒毒的驱动力来自于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和渴望成长的需要。
3、满足自我内驱力是指戒毒人员戒毒的驱动力来自于体验成就感、价值感、意义感、希望等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4、超越自我内驱力是指戒毒人员戒毒的驱动力来自于坚定的信念、坚守某种信仰、超越自我的需要。
(三)实践意义
戒毒内驱力的层次根据精神需要的层次提升而提升,低层次的精神需要(第一、二种驱动力)存在较为普遍,戒毒人员在戒毒过程中容易激发低层次的戒毒动机,进而产生足以推动各种戒毒行为的驱动力。但低层次的驱动力只能让戒毒人员保持一段时间的操守,很难做到长期的保持。根据调研,低层次的戒毒内生动力大概能保持操守的时间在人1--3年;低层次内部驱动力加外部驱动力(社区监管、禁毒力度)大概保持操守时间在5--8年;而即使没有外部驱动力的情况下,高层次的内部驱动力也能把保持操守时间的底限推高至10年。
三、激发戒毒内驱力的四大要素
戒毒内驱力的萌发、产生和升级要遵循四大要素:
1、自主感:是指戒毒人员能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戒毒行为,并承担后果的一种心理感受。让戒毒人员感到自己对戒毒行为、对保持操守有控制权,认为自己可以管理自己的戒毒行动,并承担责任。自主感是戒毒人员在涉及到教育矫治、戒毒治疗和保持操守方面的自主感受,不涉及戒毒执法和戒毒管理上。
2、情感联结:是指戒毒人员在教育矫治、戒毒治疗和保持操守上能获得老师、家属、朋友等关注和支持。情感联结不仅能调动内驱力,更是对戒毒人生的治愈和接纳。
3、胜任感:是指戒毒人员相信自己或确认能够顺利、高质量地完成戒毒任务的心理感受,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使戒毒人员得到正向激励,对自己产生信心,不断增强内驱力。
4、层层递进:是指在激发戒毒内驱力时,注意层次由低向高递进,防止出现先难后易导致的失败,挫伤戒毒驱动力。
四、展望
教育矫治工作对戒毒人员的戒毒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评价教育矫治工作的质效,教育矫治工作的发力点、方向在哪里?笔者认为,从是否能激发戒毒的内生动力,看戒毒人员的戒毒内驱力层次将是一个很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