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教育矫治 > 正文
教育矫治
戒毒人员何某的教育矫治案例
2021-04-19 23:02:33 来自:江西省戒毒局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案例背景】
  
  何某,男,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入所强制隔离戒毒时还未成年。何某的童年是灰暗的,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年幼无知、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何某经常逃学、打架,最后被学校开除;出校园后,结识了许多与自己“同病相怜”的 “兄弟们”,对“兄弟们”言听计从,不仅不断跟爷爷奶奶骗钱,发展到后来的偷窃。2013年,年仅15岁的何某在好奇心驱使下初尝到了吸食毒品后的快感,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等待他的是长达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
  
  【案例基本情况】
  
  刚来戒毒所时,因为对严格管理的不习惯,以及对毒品的心瘾仍然存在,何某从心底里对戒毒所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他就像一只受伤了的小兽,四处冲撞,一言不合就挥拳头,让其他学员难以亲近,也让管教民警头疼不已。
  
  针对这些情况,何某所在的大队召开了讨论会,在会上通过对何某生活经历的梳理和了解,对他的性格和行为做了仔细的分析,民警认为何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缺乏安全感,由于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喜欢做出格的事情博得他人的关注;其次是法律意识淡薄,由于交友不慎,深受社会青年的影响,导致是非观混乱;再次是有暴力倾向,由于在社会上游荡的时间比较长,哥们义气重,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气,与人产生矛盾时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基于对何某情况的客观分析,大队为何某制定了“三步走”教育方案:第一步,打破他的防备心理,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第二步,引导何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认清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第三步,加强文化、品德、法律知识和毒品常识教育,让他深刻认识到毒品对自身及对社会的危害。
  
  第一阶段: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基础
  
  何某与其他戒毒人员最大的不同点,是年龄较小,不善沟通。针对这个特点,为了改善他与民警的关系,大队特别安排了一位新入职的年轻民警作为他的责任民警。该民警善于与人交流并且年龄跟何某比较接近,通过多次的聊天,发现何某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于是便通过与其分享聆听音乐的心得,讨论各自喜爱的歌星,拉近了与何某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下一步消除隔阂,打开心扉做好基础。
  
  第二阶段:动之以情,打开紧闭心扉
  
  由于长期的吸毒导致身体虚弱,加上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何某在一次天气突然降温时病倒了。病中的他渴望得到家人关怀,盼望着得到朋友的爱护,可是在戒毒所这样封闭的环境下,他以为自己所渴望、盼望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责任民警在发现他生病时,不仅及时送他去所内医院就诊,更是在病中一直陪伴着他。在医院,民警对他嘘寒问暖、开导他,使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安心养病;同时又积极与医生沟通,联系食堂给他申请了三天的病号餐,为他增加了饮食营养。民警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了何某的心,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使他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他明白,在戒毒所中,他不仅找到了如父母般的关爱,而且还得到了兄弟一般的爱护。病痊愈了,何某的心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收起了满身的尖刺。但是由于年龄的差距,何某始终无法与其他戒毒人员打成一片,每次吃饭以及工间休息时都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一边。针对这种情况,责任民警迅速向心理矫正工作站寻求帮助,工作站民警咨询师分析了情况,决定开展一次“心贴心”团体辅导活动。团辅游戏里的肢体接触和团队协作,使何某消除了对其他戒毒人员的距离感,在大家的笑容里也感受到了包容的温暖,其他戒毒人员也对这个新入所的小弟弟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学员说,自己的小孩也就那么大,看到瘦弱的何某,从心底里愿意去照顾他。
  
  第三个阶段:感之以爱,融化心中坚冰
  
  通过民警耐心的指导和同戒学员的关怀,何某逐渐适应了在戒毒所的戒治生活,但是由于对父母对自己的放任耿耿于怀,他多次拒绝了与来所探访的母亲见面。细心的民警发现这一情况后,便适时组织中队全体戒毒人员一起观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观看中,何某红了眼眶,几度哽咽。看完电影后,何某主动找到了责任民警,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离婚,自己现在也应该在明亮的课堂上课,在为考取大学而努力,但是他并不真的憎恨他的父母,只是没有想好怎么样去面对他们。在了解到何某真实的想法后,责任民警拨通了他母亲的电话,并把何某的真心话告诉了她,电话那头的母亲在得知儿子真实的想法后悔恨不已,并且希望能在民警的帮助下见儿子一面。
  
  2017年7月29日,正是何某十八岁生日那天,在吃完食堂精心准备的生日餐后,何某被责任民警带进了学习室里,迎接他的是点满十八根蜡烛的蛋糕以及他日夜思念的母亲。见到母亲的何某显得有点不太自然,但是在母亲期盼的目光和深情的呼唤中,最终还是接纳了母亲的拥抱,心中的阴霾被一扫而空,何某度过了永生难忘的“成年礼”,在爱中坚定了戒除毒瘾重新迎接新生的决心。
  
  第四阶段:导之以行,续写人生篇章
  
  经过责任民警的用心引导和关怀,何某终于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一改刚入所时的冷漠和抵触,主动向责任民警表示自己想继续学习文化知识,想让自己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意愿。何某的改变让所有人都感到欣喜万分,责任民警找来了初中各科的课本,主动担当起何某的授课老师,并且加入了国学经典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全面强化何某的知识体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何某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更是深刻地明白了自己以前错误的行为和毒品的危害。他对责任民警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了学习的可贵,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事理,要是我早点学习法律,早点了解毒品的危害,我一定不会对别人盲听盲从,更会拒绝吸毒。”何某还郑重地向民警保证,出所后自己一定会彻底与毒品决裂,与过去的旧我决裂,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续写自己人生的崭新篇章。
  
  【案例思考】
  
  爱的召唤,让阳光照进尘封的心灵。有目标、有追求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何某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所内各项活动,因为表现突出,提前三个半月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的那天,阳光明媚,换上崭新衣服的何某面色红润,精神抖擞,脸上笑容灿烂,迎接他的是关爱他的家人和崭新的未来。半年后通过电话跟踪回访,得知何某回家后报考了当地职业学校的考试,现正在积极备考中。
  
  通过何某的成功案例,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对于吸毒人员的教育矫治重在突出“以人为本”,面对未成年戒毒人员,我们应当用爱心耐心,帮助其健全人格,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毒品预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把预防毒品知识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禁毒宣传不能仅限于一年一次的国际禁毒日的宣传教育,要常教常讲,把毒品的危害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同时,家庭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小觑,家庭成员的关怀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把禁毒宣传开展到社区里、街道上,加强对社区群众的禁毒宣传,让每个家庭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筑起全社会拒毒的铜墙铁壁。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