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教育矫治 > 正文
教育矫治
一个电话引发的心灵救赎
2016-12-03 21:49:25 来自:上海戒毒 作者:周臻瑶 阅读量:1
  戒毒人员水某(化名)家属来崧泽戒毒所探访的时候,紧紧握住民警的手,深有感触的说:“你们做得太好了,你们是真正为我们家属考虑,我儿子有现在的改变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谢谢警官们的辛勤付出,你们是人民的好警察!”这一切的开始,要从一封家书说起。
  
  挥霍血汗  雪上加霜负重担
  
  某天值班时,我意外接到了水某姐姐的电话。她告诉我现在她们家中很困难,希望警官能多教育水某不要老问家里要钱。水某姐姐无奈的声音,让我听的格外揪心。
  
  原来水某的家过去尚属小康,但自从水某沾染毒瘾后,就变得负债累累,颇为拮据。从小娇生惯养的水某是家中的独子,对于自己所犯的错丝毫不知悔改。被处强制隔离戒毒后,仍然一味地向家人索取。这对于入不敷出的家庭而言,实在是不小的负担。从小对水某疼爱有加的姐姐面对弟弟一封封催讨的信,无奈之下,竟一直从自己交通事故后的营养费中挤出钱来满足他。
  
  作为主管民警,教育挽救戒毒人员是我的根本职责,不让悲剧在这个家庭继续下去,也成了大队共同的想法。
  
  别具匠心  责任意义新诠释
  
  这个电话,我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水某。经过几番思考后,利用一次大队集体教育的时机,我向戒毒人员讲述了一个伟大姐姐的故事。她不顾自身体弱多病,省吃俭用也要保证弟弟过的好,可她并不知道,这些钱并不是弟弟必需的,而是为了与他人攀比,图一时之快而已。故事引发了戒毒人员的共鸣,他们纷纷斥责故事里弟弟的行为。
  
  
  随后,我乘热打铁又对水某进行了个别教育。当已充满自责的他,听我说出姐姐的良苦用心时,情不自禁哽咽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向我道出了心底的悔悟:“我从来没想到过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这样的伤害,也从来没想到过家人为我这样的付出,都是我的错……”
  
  顺势而为  主题教育入人心
  
  在耐心的教育引导下,水某的家庭责任感渐渐催生出来。在所内的消费数额也逐渐减少。大队看到水某可喜的改变,决定在戒毒人员内开展“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减轻家庭负担为荣”的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以“省”为向导,反省作为家庭的一员,应当如何为家庭承担责任,减轻负担,让家人看到自己的戒毒信心、悔悟态度;以“俭”为手段,提倡勤俭节约,在生活方面不攀比,不抱怨;以“责”为目标,通过宣传引导,提升责任意识,承担家庭责任从减少家人负担开始。以此教育戒毒人员以“勤俭”为荣,将节约培养成一种习惯。
  
  循循善诱  浪子回头金不换
  
  如今,和水某一样许多戒毒人员的日常消费仅停留在购买日用品的层面。水某的变化让其姐姐和母亲十分诧异,经常来信寻问水某的情况。在一次水某给母亲的回信中,他这样写道:“大队正在开展‘以减轻家人负担为荣,以勤俭节约为荣’的教育活动,这或许是我在这个环境中唯一能为您做到的了,希望你们支持我!”
  
  

  收到这封信后,水某的母亲虽为盲人,但抑制不住的激动仍让她不顾行动的不便,在探访日坚持来所以感谢民警对孩子的教育。于是,便发生了文初的一幕。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望着家属欣慰而去的背影,看着自己工作取得的成效,我信心倍增。在上海戒毒工作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崧泽戒毒所民警积极顺应教育矫治新要求,从细节着眼、从人本入手,着力在深化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在细化工作方法上做文章,通过服务城市平安、增进家庭和谐来检验工作成效、辐射戒毒效益,坚定地承担起人民卫士和人民公仆的职责。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