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心理治疗 > 正文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大有作为
2010-12-27 22:27:34 来自:江苏矫治网 作者:丁加健 阅读量:1

  一、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开展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心理治疗是强制隔离戒毒治疗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凡是通过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环境气氛、使用相关仪器给出的信息等良性刺激和因素,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疾病症状,都被称之为心理治疗。从狭义上说,心理治疗是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本文所称心理治疗是从广义而言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吸毒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具有复杂的心理学、生物学与社会学病因机制,应采取躯体、心理、社会康复等综合治疗的模式来治疗药物依赖导致的各种相关问题。生理脱毒只是戒毒治疗的前提,而心理康复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和重要途径,社会功能康复则是其最终的目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心理是行为的内在因素,而行为则是心理的外在表现。要使人的行为得到持久的改变,就必须首先改变人的心理。因此,社会功能的康复也必须通过心理康复来实现。综上所述,心理治疗是帮助戒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的必要途径,是戒毒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心理治疗应用于戒除毒瘾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吸毒者一旦吸毒成瘾,便会对毒品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可以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但是心理依赖却长期存在。导致吸毒者产生心理依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也有不同的解释。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适应性行为和非适应性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个体的病态行为是通过社会环境习得的非适应性行为,可以运用“解除学习”的方法加以消除。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训练,矫正各种病态行为,使个体能良好地适应其社会环境。行为矫正技术,充分运用了条件反射强化和消退的原理来发挥其治疗作用。将“学习理论”应用于戒毒治疗可以认为:吸毒者正是通过习得的觅药行为,不断得到毒品所致的强烈欣快感,以及偶然或有意中断吸毒所产生的戒断症状的痛苦体验,从而构成正性或负性的强化因素,日积月累,不断作正负强化,最终使毒品依赖成为牢不可破的行为模式。然而正如吸毒行为是通过对外界的模仿而习得的一样,人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心理和非适应性行为,以达到戒除毒瘾的目的。药物滥用是行为疗法的适应症之一,通过这种治疗方法,有助于将受治者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治疗,矫正不良行为和偏差人格,训练新的行为模式,提高戒毒者的生活技能、社会技能和抗毒能力,恢复心理健康,从而达到彻底摆脱毒品的目的。

  将心理康复治疗应用于药物依赖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几乎现有的心理治疗流派都已用于对药物依赖的治疗,许多科学家在这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发展了许多有效的心理治疗模式,也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纵观国内外的诸多戒毒模式,无论哪一种模式,都离不开心理康复治疗这一重要成分。如国外的社会心理康复模式强调戒毒工作的重点是对吸毒者进行认知治疗、心理和行为矫治,以矫正吸毒人员的毒品心理依赖,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国内,以前的劳教戒毒模式,将戒毒过程分为脱毒、康复、适应、考察四个时期,实行相应的动态管理、医学戒护和针对性的心理、行为矫治,并对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予以关注,进行跟踪帮教和后续照管。它同样突出了心理、行为矫治的重要地位,也取得了较好的戒毒矫治效果,为即将实施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心理治疗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所必须承担的任务

  戒毒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复杂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运作体系,其中心理治疗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戒毒人员心理依赖长期存在、戒毒信心和决心缺乏、责任感缺失、情感淡漠、人格偏离等诸多问题,心理治疗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消除戒毒人员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戒毒人员戒毒的关键是要摆脱心理依赖。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依赖性可以说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矫治的重点在于通过一系列心理行为训练帮助戒毒者建立必要的条件反射,以相反的体验取代对吸毒的欣快体验,降低对吸毒体验的内驱力,形成对毒品的回避反射。例如通过毒品危害宣讲、观看禁毒图片展、想象厌恶疗法、电刺激厌恶疗法等方法进行厌恶性情绪治疗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培养戒毒人员的自我调控能力。自制力差是吸毒人员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他们在明知吸毒危害的情况下,却因为不能延缓那种急于获得快感的欲望而一次次地屈从于毒魔。必须通过运动训练、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自我反省、欲望节制、学会拒绝等一系列心理行为治疗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掌握摆脱毒品、回归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心理和生活技能,增强戒毒信心,增强抵抗复吸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纠正戒毒人员的人格偏差。近年的戒毒研究表明,大部分吸毒人员在吸毒前就已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与人格障碍,其人格特征表现为非积极进取、逃避现实。他们吸毒后会加剧人格缺陷或导致新的人格变异,导致情绪抑郁、焦虑,不能真实地面对自我、意志力薄弱,性格孤僻、多疑、抱怨,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心理康复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改变其已有的人格缺陷或障碍,恢复社会功能,延长操守时间,或终生戒断毒品;保持社会正性的价值观念,遵纪守法,重新做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长期、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地来完成。

  三、突出心理治疗的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效果

  (一)科学定位,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这昭示着党对民众的内心感受的高度关注、社会对人们的真情关爱以及心理和谐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科学定性和定位对于戒毒矫治工作起到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吸毒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一种疾病。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戒毒治疗始终需要坚持的一个中心理念就是将吸毒人员视为病人。强制隔离戒毒侧重于戒毒治疗而不是处罚,虽然对戒毒人员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甚至采取适当的身体强制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只是出于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的目的。根据这样的定位,我们在戒毒矫治过程中更应该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采取各种措施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帮助他们戒除毒瘾。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