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心理治疗 > 正文
心理治疗
心理接纳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2015-03-15 22:36:08 来自: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作者:曾祥龙/周瀚/王晨悦/ 阅读量:1

  3 心理接纳技术的实证支持

  3.1 实验室研究

  Hayes分析指出对内在经验的逃避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行为,它可以被看做是很多严重心理问题的形成、维持和恶化的原因[6],实验室研究也证实对思维和情绪的压抑,会使得这类心理事件在事后更加强烈[22],这些关于经验逃避的研究,首先从反面为心理接纳提供了铺垫。

  此后,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研究通过诱导各种不适感受,对心理接纳技术的效果进行了检验。Hayes等人的研究要求被试将手放入冰水中,结果发现采取接纳取向技术(来自接纳与承诺疗法)的被试比采用控制取向技术(如积极自我对话、控制呼吸、积极联想、专注呼吸等)的被试能够忍受更长时间的疼痛,而两组被试在主观疼痛感方面并无显著差异[23]。Eifert和Heffner用高二氧化碳空气诱发焦虑体验,发现与接受隔膜呼吸技巧的控制取向组和无干预组的被试相比,接纳取向组的被试更愿意继续进行实验,且报告的恐惧与灾难性想法更少[24]。

  在更接近现实生活的研究设计中,Forman等要求参与进食控制的被试尽量不吃随身携带的巧克力。结果表明,心理接纳技术能使对食物敏感度高的被试有更少的渴望并保存更多的巧克力,但也会让敏感度低的被试产生更强烈的食欲。该研究暗示被试自身的特点可能对心理接纳技术的效果有影响[25]。Hofmann等对将要即席演讲的被试进行认知再评估、接纳和压抑这三种干预来处理焦虑,结果表明压抑组的心率上升显著高于接纳组和再评估组,主观焦虑感显著高于再评估组。即接纳与再评估都是较压抑而言更好的应对方式,且再评估可以直接减少焦虑的主观体验[26]。

  综上可知,心理接纳用于应对负性体验和控制行为的效果要好于逃避和分心等方法,其作为一种有益的应对技术已经受到普遍承认。而心理接纳和认知再评估之间哪种方式更为理想可能会受到被试自身的特点以及具体任务或情境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3.2 接纳取向疗法的研究

  心理接纳得到广泛关注部分缘于接纳取向疗法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代行为疗法”这一概念的流行。因此接纳取向疗法的整体疗效也是支撑心理接纳技术有效性的重要证据。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目前已有一些元分析对接纳取向疗法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Hofmann的元分析汇总了内观认知疗法和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 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对焦虑和抑郁问题的干预研究,两种疗法在前后测对比中呈现出中等效应值,即它们对焦虑和抑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由于缺乏对照组,这两种方法能否超越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尚不可知[27]。

  接纳与承诺疗法在理论上对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发起了挑战,因而对比两种疗法的研究报告数量众多,结论也颇具争议[13]。最近Power等的元分析指出,接纳与承诺疗法在若干心理疾病上的治疗效果均好于安慰剂组和控制组(包括常规治疗,Treatment as Usual, TAU),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其优于认知行为疗法等结构良好的心理治疗[28]。此外,由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目前的元分析往往汇总不同领域的研究报告,针对具体疾病的证据更需进一步积累。

  在众多研究中,Zettle等的研究颇具启发意义:该研究表明接纳与承诺疗法对数学考试焦虑的治疗效果不如传统的暴露疗法。研究者分析认为,数学考试焦虑的问题是考生无法投入于考试而非回避考试,因而针对经验逃避的接纳与承诺疗法效果不如暴露疗法理想[29]。这一研究说明,恰当的运用心理接纳技术,需要对心理接纳的原理以及所治疗问题的内在机制有清晰的认识。

  总之,已有研究初步证实了以心理接纳为基础的一系列心理疗法的有效性。但新疗法毕竟诞生时间较短,未来需对这些疗法在不同疾病上的有效性,特别是这些新疗法与传统疗法的疗效对比展开细致、深入的研究。

  3.3 基于问卷测量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验证心理接纳对心理健康的益处,研究者们借助一系列量表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接纳进行测量。由于正念是心理接纳技术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很多正念量表中,有的包括独立的接纳维度[17],有的在单一维度的量表中涵盖接纳的成分[30]。此外,一些测量“心理灵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31]、“不执著”(non-attachment)[32]等构念的量表,其内容也都涉及对心理事件的接纳。

  基于这些量表的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接纳与心理健康变量之间基本都有符合预期的相关关系,如与整体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与焦虑、抑郁、不健康行为等负性结果呈负相关[33],在此不多赘述。特别地,Kohl等发现是“接纳”(acceptance)维度而非“此时此刻”(present)维度解释了正念量表与焦虑、抑郁等变量的相关,进而强调尽管引导注意力可能是培养正念的先行条件,但心理接纳才是正念促进心理健康的关键[34]。尽管自陈问卷测量的大多是人们对负性经验的一般态度而非对心理接纳技术的应用,但基于问卷测量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对心理事件的接纳与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相联系。

  4 接纳与改变的平衡

  尽管在实证研究中,心理接纳技术及其相关疗法一直与强调改变的再评估等技术和传统认知行为疗法相对立。但如Hayes所言,新的疗法和技术是对旧有方法的补充而非替代[2]。如何在治疗中将接纳与改变更好的结合,也是目前受到热烈讨论的话题。

  Hayes曾认为外在的行为应该作为改变的目标,而主观的感受应该被接纳。比如一个具有儿童性虐待倾向的人,其性虐待的行为必须作为改变的目标,但其内在的冲动可以用心理接纳来处理[35,36]。Herbert等指出,这一划分虽然较为简明,但深入思考亦有其不足:比如一个胸痛的病人显然应该先去进行医学检查,而不是直接接纳疼痛,即治疗师和来访者应首先检验心理事件的功能,然后再对无益的心理事件使用心理接纳技术。具体而言,若一个人已经系统地检查了某一个想法的现实性和合理性,而该想法在没有恰当理由的情况下依然自动出现,这时候的心理接纳技术便是最恰当的[3]。

  一些采取传统认知行为疗法视角的学者,倾向于将心理接纳技术作为处理无法改变的或因治疗成本过高而不值得改变的心理事件(比如由负面自我的核心图式引发的自动化的自我贬低)的最后方法[37]。值得强调的是,在治疗成本相近的情况下,直接解决痛苦显然比接纳痛苦更好。而且负性体验有时不仅涉及主观感受的问题,比如慢性疼痛可能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损伤[38]。因此,无论是何种取向的治疗师,将改变放在首位的原则都应当受到重视。

  Cordova建议接纳与改变的具体规则应由来访者和治疗师共同商议,通过探讨短期的逃避行为是否会造成长期的不良结果来做出决定[5]。Harris等接纳取向疗法的推崇者也认为,只要改变经验的尝试不会带来不良后果,没有必要僵化地接纳不良体验[20]。这样的原则虽然更加灵活,但改变经验的可行性与后果并不容易判断。如前所述,临床治疗中的接纳技术与改变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劣尚待深入研究。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虽然严重程度较轻,但有时反而更加难于分析。比如,咨询师可以帮助一个有拖延习惯的人锁定那些想要放松或娱乐的想法与冲动,以做为接纳技术的对象。然而,一方面完全依循计划而不顾及实际情况似乎并不恰当,另一方面很难判断“今天精神状态不好”等想法究竟是客观的休息需要还是拖延旧习的借口。可见,在实践中运用心理接纳技术,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考虑。

  作为临床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心理接纳无论是其技术本身,还是其背后的观念与治疗思想,都值得研究者和治疗师加以重视。心理接纳技术以及以心理接纳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证实,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分析这些方法对不同人群、不同心理问题的有效性。特别是接纳取向的方法与改变取向的方法在具体问题上孰优孰劣,不同取向的方法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合,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实践接纳取向疗法的治疗师,亦需要深入理解心理接纳的操作、思想与应用原则,结合最新的实证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为来访者设计出最适合的干预方案。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