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阿片受体拮抗剂 > 正文
阿片受体拮抗剂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88例报告
阿片受体拮抗剂
2008-10-07 06:52:36 来自: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王翔宇 作者: 阅读量:1

  我科在2007年1~12月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现其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88例,男49例,女39例,年龄43~82岁,平均61.7岁。所有患者于发病后72h内入院,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纳洛酮)及对照组(常规剂量纳洛酮)各4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1],且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定位体征。病情分级则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将患者分轻、中、重型,其中轻型29例,中型34例,重型25例。经随机分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及血、尿、便、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别。

  1.2 给药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纳洛酮4.0mg和1.2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2次/d,均连用2周。两组其他综合治疗方法相同。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疗效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治疗组为95.4%,对照组为72.7%;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治疗组为72.8%,对照组显效率为52.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基本相同(P>0.05),分别为(22.41±9.79)分、(21.61±9.86)分;用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3±5.25)分、(13.05±5.13)分;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无任何不适反应,用药前后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盐酸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它与阿片受体结合拮抗吗啡类药物的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能有效的拮抗β-内啡肽(β-EP)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β-内啡肽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作用最强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脑梗死时,缺血刺激下丘脑弓形核释放大量β-内啡肽是造成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因。β-内啡肽可进一步降低梗死灶周围缺血区的血流量,抑制缺血区神经元的电活动,对神经元造成直接的细胞毒性损害作用,加速缺血性脑水肿脑损伤的发展。纳洛酮是竞争性阿片受体抑制剂,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对机体各型阿片受体亚型均有特异性拮抗作用,使β-内啡肽失活,故能阻止β-内啡肽所致的脑损伤过程。纳洛酮通过减轻心血管神经中枢功能抑制,抑制外周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调节血压,改善损伤后休克状况等作用机制,逆转β-EP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和损害[3]。小剂量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μ受体,大剂量才作用于与神志、体温有关的κ受体,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效果,剂量选择是成功的关键[4]。本资料显示大剂量纳洛酮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95.4%明显高于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2.7%。而且大剂量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72.8%,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52.3%,说明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小剂量组。研究表明:用大剂量纳洛酮来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高、不良反应小,是较理想的药物,且建议使用时应及早、足量、持续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漆松涛,邱炳辉,徐博昆,等.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3):149-151.

  4 孟庆林,檀桥.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现状与展望.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3.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