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复吸研讨 > 正文
复吸研讨
关于戒毒人员复吸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2020-02-26 10:32:25 来自:江西省戒毒管理局 作者:程拥军 李新现 吴瑾 阅读量:1
  戒毒是一个涉及众多复杂因素的问题,戒毒人员进入康复期前如果没有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引、治疗,他们将很容易迷失方向,在心瘾的驱使下重新走上复吸的道路,也正因如此,我国吸毒人员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可喜的是,在国家、社会、家庭及戒毒人员共同努力下,“毒品滥用人数增速减缓但规模依然较大,新增吸毒人员减少”。但是其中“复吸人员滥用合成毒品占主流,交叉滥用者更加突出。2018年,全国查获复吸人员滥用总人次50.4万人次,其中滥用合成毒品28.9万人次,占总数的57.3%;滥用阿片类毒品21.2万人次,占总数的42.1%。”通过报告可以看出复吸人员在全国吸毒人员中的占比达20.9%。复吸,已成为人类与毒品作长期、艰苦斗争的难点,居高不下的复吸率已成为人类能否最终战胜毒品的关键所在。据 2019年7月,对江西省司法行政戒毒4个戒毒所吸毒人员的统计,复吸人员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40.98%。复吸比例的居高不下, 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祸害是无穷的。
  
  一、戒毒人员复吸的概述
  
  吸毒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复吸作为吸毒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则是一个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它具备了社会问题的四个特征:一是普遍性。由于吸毒现象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有吸毒就有戒毒,戒毒脱瘾后,又有大量的人重新复吸,这说明了复吸与吸毒具有几乎相等的普遍性,只因时间、地区、民族、国家的不同,具体表现的情况各异而已;二是社会性。复吸现象的严重与否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发展。事实证明,复吸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大于首次吸毒,而且还沉重地打击了人类与毒品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关系到社会上的一部分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人;三是历史性。复吸与吸毒现象一样有它的历史性,并因不同的时代,有其自己的时代特征。在我国可追溯至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世界可追溯至一千多年,而且这场吸毒与反吸毒,复吸与反复吸的斗争,仍将继续进行下去。四是多因性。复吸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由众多因素交叉作用而形成的,而且存在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甚至同一文化背景下各异的差别。既有药物生理因素、吸毒者个人心理因素,又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体现出明显的多因性。由此可见,复吸是一个较之首次吸毒,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单纯依靠药物脱瘾或进行一般的思想教育、世界观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实施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戒毒人员复吸原因探析
  
  (一)地下毒品市场的存在
  
  地下毒品市场的存在,主要是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社会的原因,又有国内社会背景。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我们临近毒源地金三角和“金新月”。客观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处于被动防御地位,而毒品交易又在暗处,缉毒工作则在明处,因而堵不胜堵,防不胜防;二是贩毒的巨额利润驱使,仍有一些人甘冒杀头的风险,与毒犯相勾结,在生命和贩毒之间走钢丝。而贩毒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又钻了我们现行法律的空子,将毒品化整为零,大肆进行零包贩毒。一些吸毒人员为了达到吸毒的目的又以贩养吸的方式,不断发展新的吸毒对象。这样, 非法毒品市场的客观存在,不仅使得吸毒队伍在不断扩大,而且也使戒毒者屡戒屡吸,成为戒断率低的主要障碍。三是新型毒品不断扩张。合成毒品制造在地理上不受限制,其合成原料取得、制作、提纯等可分步分阶段实施,很难被查获,“从甲基苯丙胺使用和治疗信息也依稀可见东亚和东南亚甲基苯丙胺市场的扩张。2015 年,该分区域若干国家的专家报告感觉到甲基苯丙胺晶体和甲基苯丙胺片剂消费的增加,并认为甲基苯丙胺是一些国家最常用的毒品。同年,因甲基苯丙胺吸毒而接受治疗者在东亚和东南亚报告该指数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占了因吸毒接受治疗者的最大比例。我国2017年毒品形势报告“合成毒品滥用仍居首位,所占比出现下降。在全国现有255.3万名吸毒人员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53.8万名,占60.2%……”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药物生理、心理因素影响
  
  医学证明, 毒品,特别是传统毒品成瘾后能使吸毒者产生极强的身体和精神依赖性。吸食海洛因后,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其强烈的破坏作用。它虽然能使大脑产生一种暂时的快速兴奋,并产生一种特有的欣快感,但从此便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引起对毒品的越来越强烈的渴求而难以自拔,即通常所说的成瘾。况且海洛因等毒品具有明显的耐受性,吸毒时间越长,毒瘾也越大,所需要的剂量也就越多,吸毒方式由吸食最后发展为静脉注射。而一旦停用药即产生涕泪横流、连续抽搐等强烈的生理戒断症状和焦虑不安、易激惹、冲动、攻击乃至自伤、自残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形成了吸毒者难以忍受的渴求毒品的冲动。戒毒者在戒毒期间,虽然在生理上被强制戒断毒品的依赖,但他们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即所谓心瘾是无法立即消除的。因此, 毒品的成瘾性是导致吸毒者戒毒后又重新复吸的主要原因。
  
  吸毒者在吸食过程中,不但会在生理上有依赖,在心理上的依赖性更强:一是精神依赖的顽固存在。新型毒品的强烈兴奋快感使吸食者在心理存在一种特殊的有时难以言语的渴求,形成对毒品难以拒绝的向往,随之慢慢走上复吸路。二是高危情景的再现。吸毒者在面对用药相似场景、负面情绪等会引发重复吸毒的危险冲动,如再见到毒友、看见吸毒工具、听到相关音乐等都会想到毒品,想到毒品带来的快感。三是侥幸心理与逆反心理的作用。有的吸毒者过分自信,认为自己再吸一次缓解痛苦,可以控制自己不再吸食,结果再次走上成瘾路。价值扭曲和心理缺陷没有及时纠正,正常的三观被破坏,只想通过毒品来逃避现实,只要有机会就会吸食毒品,心理对毒品不设防线。
  
  (三)复吸者个体、群体因素
  
  统计表明,吸毒者之所以会吸毒成瘾,是与他们文化程度低下、需要层次不高、情感和意志薄弱,以及思想贫乏、精神空虚等个体素质密切相关。青少年戒毒人员由于年少无知,在好奇和诱惑的驱使下吸毒成瘾,过早离开学校流入社会,其社会化过程是脱离正常社会标准完成的。其认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承担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的意识都未成型,加之自身存在许多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背离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弱点。这些弱点在其吸毒时得到了强化,而在接受戒毒时,又都未能作出重大调整,实现有效的再社会化过程。所以戒毒人员出所后,致使其吸毒的个体因素不但未根除而且还会成为复吸的重要原因之一。吸毒群体的存在,是造成复吸的另一重要原因。吸毒者由于对毒品的严重依赖,形成了极端、偏异的生活、行为模式, 再加上吸食新型毒品具有团伙性、隐蔽性的特点,使之与社会主流生活相隔离,从而形成了“吸毒圈”。有了团伙,群体压力就客观存在。调查表明,在吸毒团伙中,群体的各种特征,如群体大于个体,少数盲从多数,寻求群体共同特征等,都构成群体的压力;吸毒者个体加入群体后,会导致自主性的下降,自控能力的降低,个人身份的消失,平时不会做,不愿做的行为,在群体的压力下会做出来,都客观存在并起作用。
  
  此外,戒毒动机与是否复吸也直接相关。笔者曾就这个问题对江西省永桥戒毒所2个大队有复吸经历的戒毒人员进行调查,归纳起来的戒毒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l)为了身体健康去戒毒;(2)被家人举报或公安机关抓获送去戒毒;(3)不想辜负亲人期望去戒毒;(4)身体已损坏,不想再次损害健康去戒毒;(5)确有悔过自新、想开始新生活去戒毒,但为数不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戒毒动机中就隐含着复吸的因素,尤其是(2)(4)二类,复吸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2)类,根本无戒毒的意愿,纯粹是被迫进行戒毒。
  
  (四)社会、家庭因素
  
  目前,社会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有效的巩固戒毒成果的大环境。一是对多次戒毒的复吸者,不少家庭从“希望--失望--绝望”,对他们戒毒丧失了信心。在戒毒所内,有的复吸者,已不为家庭所接受,不少人2一3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与家人接触,或流落在外,或混迹于团伙之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都不予理睬。二是当前社会对吸毒者,尤其是多次复吸者,普遍抱有歧视甚至敌视的态度,特别是邻里视之如洪水猛兽,给戒毒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丧失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动力。三是影响戒毒者重返社会的因素多种,戒毒者无工作的意愿和技能。首先,他们中不少人懒散已惯、不服约束、挥金如土,对月工资只有几千元的工作看不上眼;其次,文化程度低,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工作的经历与经验,难于安排就业;第三,社会上缺乏对戒毒者的职业培训,且社会接纳纳度低,使他们难以就业,重返社会。
  
  三、预防戒毒人员复吸的对策探析
  
  1.从打入手,打击毒品犯罪,遏制毒品流动。毒品的蔓延, 毒品犯罪活动的猖獗, 是与我们的打击工作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分不开的。虽然我们每年部署严打斗争和扫毒行动, 但从以往经验来看,只是停留在阶段性运动上,况且当前新型毒品的制造、运输、贩卖形式多样、花样多变、隐蔽而难察,而毒品犯罪分子的嗅觉又特别灵敏, 当阶段性的运动将要来临时, 他们有的闻风而逃,有的暂时躲风避浪。这就给我们当前的禁毒工作提出一个严峻问题:只开展阶段性的局部禁毒运动,还是开展经常性的全民禁毒斗争? 答案无疑是后者!只有开展经常性的全民禁毒斗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各类毒贩一样予以严惩,从重从快从严打击毒品犯罪,才有可能彻底震慑毒品犯罪分子,遏制毒品蔓延势头,切断毒品的供给市场,从而达到减少吸毒人数、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毒效果的目的。堵毒源截毒流,严打毒品犯罪,是我们降低复吸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2. 从戒入手,科学戒治管理,多措并举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戒毒体系。目前的戒毒措施主要有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几种。但从具体情况看,实行自愿戒毒治疗的为数还不多,绝大多数是被公安机关抓获后送强制戒毒的,从统计表2中也可看见,强制隔离戒毒承担了大量的吸毒人员戒治任务。为此,我们强制隔离戒毒还需在戒毒举措上再次提升、发力:(1)把戒毒人员防复吸教育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使戒毒人员逐步筑牢防复吸的神经,为降低复吸率打下坚实的基础。(2)在全国统一戒毒模式的指引下,对戒毒人员实行军事化生活、学校化教育、医院化治疗、劳动化康复,为戒毒人员走出戒毒所后避免复吸创造良好的条件。(3)加强对戒毒药物的研制和对复吸类戒毒人员管理工作。目前的戒毒治疗原理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康复结合的做法,而海洛因等毒品的毒性大,新型毒品对大脑及神经中枢的损害等都需要我们来正式。据此,我们有必要加强与专门戒毒科研机构及院校的合作,加强对有效戒毒药品的研制工作。此外,借助多地探索的经颅磁治疗技术、AI智能技术等科学的戒毒医疗技术,钝化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 降低戒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新技术已在部分地区通过临床试验,成功率较高,收效显着。
  
  3.从育入手,培育健康人格,激发戒毒人员内心戒断毒瘾的源动力。对戒毒人员的教育,除关注其生理、身体之外,还要关心其作为人的人格尊严和文化心理。对于戒毒人员,最可怕的不是其健康受损和寿命减少,而是日夜不得不面对的没有尊严的生活。由于长期被毒品侵蚀和被公安机关抓捕和管控,戒毒人员已经被从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分离出去,站在政府和社会的对立面来观望世界。“噩梦般的生活不仅泯灭了他们自尊、自爱的人格意识,也泯灭了他们自我负责、自我担当的责任意识。”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重新给予他们最匮乏的生活资源——尊严与谅解,才是照亮其黑暗生活的曙光。如何才能帮助吸毒人员重拾尊严?我们解读就是稳定的工作、承担的责任和周围人的尊重。一个人的尊严首先是从自身的价值感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并供养家庭,是树立自我价值的基础,也是尊严生活的起码条件。在有了安身立命的工作之后,能够在自己力量范畴之内担负起对家人、社会的责任,并通过履责来赢得家人和社区的尊重是维系尊严的社会条件。很多人在戒毒路上半途而废,就是因为脆弱、敏感的神经在被孤立、隔离等歧视行为的刺激下,又重返毒圈寻找慰藉。此外,如何克服戒毒人员的人性弱点,破除戒毒人员明知吸毒有害,但心里难于坚持的自我矛盾症结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难题。人性中追求暂时、易于获得的“享受”是多数戒毒人员的心理。我们应该把吸毒者作为“人”来看待,以宽容的态度来接受他们,以严肃的态度来治理吸毒,消除由于歧视而形成正常社区群体与吸毒人员之间的冲突和隔离状态,为戒毒人员者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复吸,特别是多次复吸者来说应提高其个人的素质,帮助他们增强拒毒心理,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达到心理平衡、自觉抵制毒品,并使其行为和社会主流规范趋于一致。并通过强制性再社会化过程,即“在戒毒期间,考虑到造成其成瘾的药物生理、个体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在肌体脱瘾的同时,实施综合戒治计划,促使戒毒人员矫正异常心理,纠正变态人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对不良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作出重大的调整,自觉地以社会道德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4.从防入手, 构建全方位的禁毒防毒体系,增强抗复吸能力。禁毒工作中的打与戒虽然停留在事后管理上,但事后管理是必要和积极有效的。因此,提高全民的禁毒防毒意识,建立全社会的禁毒防毒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要求整个社会人人动员、人人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毒品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具体说来:一是做好禁毒与防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大众传播媒介多种形式反复地向社会介绍有关毒品知识、宣传毒品的危害。还可以组织专业禁毒人员到戒毒所里给戒毒人员开展禁毒方面的演讲或讲授如何抗拒毒品的知识。学校应对学生开设有关禁毒教育课程,把禁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形势的需要组织把相应的禁毒教育编入课本和辅导教材。二是加强对社区、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治理。如加强对村街社区的控制,强化对出租屋及流动人员的管理。在各居民区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 督促吸毒人员主动自愿戒毒或接受强制戒毒,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5.从建入手,群策群力,共伸援手,建设无毒社会。在社会层面上, 必须由政府整合各部门、各群体,使大家认识到吸毒问题是整个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一是动员街道、村(居)委会、家庭、学校、工厂等基层单位,发挥各自的功能,从思想、感情、行为上接纳戒毒康复者,为他们重新溶入社会创造条件。由于社区是戒毒康复者生活的微观环境,是对他们进行具体教育、帮助, 鼓励他们克服旧习惯,摆脱团伙压力,重新步入新生的基点。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只有戒毒康复者所在社区接纳了他们,他们才有可能为社会重新接纳,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二是充分运用政治、行政、法律、教育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相互配合,通过功能整合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效应。这一整合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戒毒机构、家庭、社区等多种组织和群体在目标、行动上的一致性,以及行为上的高度协调性。这里涉及一个利益问题,必须把治理放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标,在大范围实行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对于预防吸毒,降低复吸率起到巨大的作用。
  
 (该论文获得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回归社会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理论调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