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复吸研讨 > 正文
复吸研讨
劳教海洛因依赖者的复吸危险因素分析
复吸研讨
2009-03-20 11:00:18 来自:中华中西医杂志 作者:赵敏 李旭 王祖承 徐定 张明园 阅读量:1

  【摘要】目的:分析劳教海洛因依赖者的复吸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复吸提供指导。方法:随访了100名劳教的海洛因依赖者回归社会后3个月的情况,比较了复吸者和操守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成瘾严重程度、精神健康、焦虑、抑郁、防御方式、自尊、自我效能、环境诱发反应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复吸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到的85人中,复吸者62人(72.9%),高社会交往倾向、低自尊水平、未参加预防复吸训练、存在环境诱发反应的海洛因依赖者复吸的危险性较高。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劳教戒毒后的复吸率较高,复吸与防御方式中社会交往、自尊、预防复吸训练、环境诱发反应等有关,应根据其制定预防复吸策略。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 复吸 危险因素

  海洛因依赖呈慢性复发性病程,戒毒治疗后的复吸率极高,戒毒后3个月是复吸的最危险时期,复吸与社会、心理和生物等多种因素有关[1],国外相关研究多围绕复吸时的情景因素,复吸与戒断症状、心理渴求、身体不适、回到有毒品的环境、同伴压力、引物作用、错误认知等多种因素有关[2],国内多为回顾性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后3个月的转归,从海洛因依赖者人口学特征、成瘾史、成瘾程度、分子遗传学、环境诱发反应、防御方式、心理状态等多方面来探索海洛因依赖者复吸的危险因素,对预测复吸的发生和制定预防复吸的策略,降低复吸率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自2001年10月~2002年6月在上海市戒毒劳教所的海洛因依赖者100名,为李旭博士论文“对海洛因依赖者预防复吸训练”中的研究对象[3],户籍地在上海,小学文化程度以上,自愿参加研究。

  1.2 资料收集 所有研究对象在解教前完成以下研究工作:(1)成瘾行为调查表:自编,包括人口学资料、吸毒及戒毒史等相关情况。(2)成瘾严重程度指数(ASI)[4]:从躯体健康、职业、药物使用、违法犯罪、家庭关系、精神健康6个方面评估劳教前1个月的成瘾严重程度。(3)Beck抑郁问卷(BDI)[5]:评定解教时的抑郁情绪。(4)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定解教时的焦虑情绪。(5)自尊量表[5]:评估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6)自我效能量表(SE)[5]:评估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的能力的信心。(7)防御方式问卷(DSQ)[5]:评估患者的24种防御机制情况。(8)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评估解教前的精神健康状况。(9)环境诱发反应:解教时观察是否对海洛因相关环境刺激产生反应。(10)μ阿片受体基因型:检测C17T多态性位点分布情况。

  1.3 随访由劳教所管理科与研究者对两组劳教学员在解教后3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完成尿检和ASI。

  1.4 统计学方法 所用研究资料应用SPSS9.0完成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研究对象共100例,均为男性、汉族,年龄(36.28±6.86)岁,无业者占45%,平均受教育(9.78±2.46)年,首次吸毒年龄(30.25±6.96)岁,吸毒时间(5.06±2.23)年,注射使用毒品者占51%,既往戒毒次数(3.10±2.20)次,最长操守时间(30.71±53.72)天,离最后吸毒时间(20.6±9.8)个月。解教后3个月随访结果发现,15例失访,称未复吸而且尿检阴性者23例,复吸者56例,另有4例被再次送劳教,2例毒品中毒死亡,将所有复吸者归于复吸组,共62人,未复吸者归于操守组,共23人。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吸毒史和戒毒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开始吸毒年龄、吸毒年限、吸毒方式、使用频率、日均剂量、既往自愿戒毒次数、最长戒断时间、平均戒断时间、离最后吸毒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复吸组参加预防复吸训练的比例低于操守组(分别为44.4%和69.6%,χ 2 =4.54,P<0.05),说明海洛因依赖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既往吸毒和戒毒治疗情况均与复吸无关,复吸与是否参加预防复吸训练有关。

  2.2 两组ASI、SCL-90、BDI、SAS比较 两组在劳教前成瘾严重度指数各分量表分数情况比较发现在ASI总分、躯体健康、职业、毒品使用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SCL-90总分和各分量表分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SAS和BDI总分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提示海洛因依赖者的成瘾严重程度及回归社会时精神健康、焦虑和抑郁水平与复吸无关。

  2.3 两组防御方式、自尊和自我效能比较 两组在防御方式问卷各分量表的比较,仅发现复吸组防御方式中的交往倾向分高于操守组,在其它防御方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自我效能和自尊比较,结果发现操守组的自尊和自我效能均高于复吸组;提示海洛因依赖者交往倾向、自尊和自我效能与复吸有关,两组防御方式、自尊和自我效能比较,结果见表1。表1 两组交往倾向、自我效能和自尊比较复吸组  (略)

  2.4 两组μ阿片受体基因型和环境诱发反应比较 μ阿片受体基因型检测发现在海洛因依赖患者中存在C等位基因,即未发现多态性,故未能进行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环境诱发反应比较结果发现复吸组出现环境诱发反应者比例高于操守组(分别为32%和21%,χ 2 =3.54,P<0.05),表明对海洛因相关环境敏感者复吸危险性大。

  2.5 复吸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复吸的危险因子,以回归社会后3个月复吸率为因变量(否=0,是=1),选择上述两组比较分析结果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因子,即是否参与预防复吸训练(否=0,是=1)、防御方式中的交往倾向分等级(每等级1分)、自我效能和自尊分等级(每等级5分)、环境诱发反应(无=0,有=1)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in=0.05,Pout=0.1),其中防御方式中交往倾向、自尊、是否参加预防复吸训练、环境诱发反应进入回归方程(见表2)。 表2 复吸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本研究对劳教海洛因依赖者的3个月随访结果发现,15例失访,4人再次劳教,2人死亡,58人复吸,仅23人保持戒断,提示吸毒者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劳教,对毒品的生理依赖已消失,回归社会后3个月的复吸率仍较高(72.9%),预后较差。本研究结果发现海洛因依赖者社会人口学资料、既往吸毒史、戒毒史、成瘾严重程度、回归社会前精神健康状况、焦虑、抑郁、大多数防御方式均与复吸无关,与我们既往研究[6]发现吸毒方式、成瘾严重程度与复吸有关不尽一致,可能是由于样本差异有关,本研究发现复吸与自尊、自我效能、环境诱发反应有关,既往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家庭中有吸毒者等与复吸相关,两者研究重点不一致,却一致发现复吸与是否参加康复治疗或预防复吸训练有关,说明复吸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否参与系统的康复训练和预防复吸训练影响复吸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复吸的危险因素有高社会交往倾向、自尊水平低、未参加预防复吸训练、有环境诱发反应四个方面,本研究提示高社会交往者可能面临较大同伴压力而难以抵制毒品诱惑,低自尊者可能倾向通过吸毒来提高自尊水平,未参加预防复吸训练者不知如何识别和应对复吸高危情景而复吸,环境诱发反应明显者回归社会后的条件反射可导致复吸,这些都已得到其它研究结果的支持[7],因此预防复吸策略应包括调整防御方式、提高自尊水平、降低环境诱发反应等方面。因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全为男性研究对象、随访时间较短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Bradley BP,Gossop M,Brewin CR,et al.Attributions and relapse in opiate addicts.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2,60(3):470-472.

  2 Gossop M,Green L,Phillips G,et al.Lapse,relapse and survival among opiate addicts after treatment,a prospective follow-upstudy.BrJPsyˉchiatry,1989,154:348-353.

  3 李旭.海洛因依赖的复吸原因及预防复吸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2,5-35.

  4 McLellan A T.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Addiction Severity Index.Jourˉnal of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1992,9,199-213.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6 赵敏,郝伟,杨德森,等.海洛因依赖者复吸相关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卫生杂志,2001,(2):81-83.

  7 Gossop M,Stewart D,Browne N,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bstiˉnence,lapse or relapse to heroin use after residential treatment:protecˉtive effect of coping responses.Addiction,2002,97(10):1259-1267.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