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戒毒所管理 > 正文
戒毒所管理
戒毒学员的管理:故意“找茬”的“刺儿头”
2018-06-24 15:35:41 来自:洞透心理 作者:王春光 阅读量:1
  从事戒毒工作的同行,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有部分戒毒人员总喜欢给你找点“事”,或故意制造些“麻烦”,并从中寻求刺激和乐趣,我们往往认为这类的戒毒人员是“刺儿头”。冰毒戒毒人员中的“刺儿头”对于一些新颖的刺激,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会起哄,高度兴奋,并有评头论足的行为。这种寻求刺激的行为,其实是其奖赏系统异常的表现。
  
  长期成瘾物质使用会导致个体包括奖赏系统在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改变, 这被认为是成瘾的物质基础。研究显示反复使用成瘾药物会导致中脑腹侧被盖区(VTA)至伏隔核(NAc),和黑质(SNr)到尾壳核(CPu)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LDS)过度活跃,使其发生长期适应性改变,从而引发成瘾者精神行为的异常。
  
  上述奖赏环路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会导致成瘾者精神行为的异常,主要体现在成瘾者对一般性的自然奖赏物,比如食物、水、美丽的风景等,奖赏反应变得钝化,或提不起兴趣,而对毒品本身及相关线索有强烈的注意偏向和奖赏效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高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人也偏好去从事冒险、刺激性的行为,比如吸毒、飙车、赌博、暴力攻击等偏差行为。与低感觉寻求者相比,高感觉寻求者具有低估行为冒险性的特征。
  
  感觉寻求特质能够较好的预测成瘾行为。国外Cloninger等对一组被试的追踪研究表明:在11时岁具有高感觉寻求特征的被试,16年后则存在严重的酒精滥用行为;此外,Meszaros等发现:感觉寻求特质能够较好地预测复吸行为。
  
  国内外的研究也发现,戒毒人员群体中具备高感觉寻求特质的比例是显着高于普通人的。
  
  戒毒人员的奖赏系统的异常,加之高感觉寻求特质,就使得其在戒断期间容易通过寻求“刺激”来激活奖赏系统。比如,通过故意激怒管教民警的方式(特别是有其他戒毒人员围观的情况下),获取强烈的刺激体验和奖赏效应,所以一线的管教民警要避免陷入这种戒毒人员由“生理+心理”缺陷而设置的“圈套”。
  
  我在戒毒一线大队工作期间,曾注意到一个现象:富有管教经验的老民警在面对戒毒人员的“拱火”一类的冲突时,会采取避其锋芒的方式,故意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同时,一般会把这样的戒毒人员单独隔离,不让其在其他戒毒人员面前继续发挥,单独隔离后再进行个别教育。
  
  这种方式往往很奏效,其实就是下意识地利用了“关闭戒毒人员通过故意寻求刺激激活奖赏系统”的原理。
  
  戒毒人员有意寻求刺激的行为还有其下意识的生理驱动力: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缺陷,特别是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
  
  毒品进入到大脑后,会刺激中脑腹侧被盖区至伏隔核、黑质到尾壳核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细胞释放大量的多巴胺,集中持续的多巴胺释放使得多巴胺在大脑大多数区域大量堆积,会让吸毒人员体验到难以语言描述的愉悦、欣快、放松等奖赏体验。
  
  但是,长期使用毒品会造成奖赏环路上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萎缩、凋零、死亡,导致大脑内自主释放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功能减弱。
  
  因而,高感觉寻求特质的戒毒人员在没有毒品刺激下,一般性的自然刺激很难激活其奖赏系统,他们只有通过高强度的、新颖性的刺激才能提起精神,获取奖赏性的体验。这也是其通过不断挑衅民警的管理,和其它戒毒人员时常发生冲突背后的生理驱动力。
  
  明白了戒毒人员寻求刺激行为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战斗在一线的戒毒民警们,再遇到类似的“刺儿头”,你是不是会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呢?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