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资料综合 > 正文
资料综合
境外毒品输入的防控与阻断
2021-10-19 22:15:34 来自:中国禁毒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我国绝大多数毒品来源于境外。据《2020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20年,全国缴获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主要毒品26.3吨,其中22.4吨来源境外,占全部主要毒品的84.9%。究其原因,在境外,受新冠病毒扩散蔓延、经济滑坡等因素影响,大量失业的贫困人口转而从事毒品犯罪活动,使得跨国毒品种植、供应和贩运异常活跃;在境内,疫情期间一些吸毒人员为获取毒品,从境外购买后或伪装为进口零食,或压缩如邮票大小,通过邮寄或夹带在书本或玩具等物品中携带入境。
  
  毒品入境方式
  
  目前,境外毒品入境的贩运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箱包藏毒。毒品被藏在行李箱夹层、混于普通货物或物品中,逃避航空或陆运的关卡检查运输入境。以陆运为例,运毒人员“背包”携毒走山路、穿下水道、挖“边境线地洞”、翻越河堤铁丝网、乘船渡河、骑摩托车便道穿越,再与公路运输相结合,使用各种方法绕过边防检查站,偷越国(边)境贩运毒品,令人防不胜防。
  
  二是人体藏毒。即运毒人员以身体为载体,将封装好的小包毒品通过“上吞下塞”的方式藏匿于体内,乘坐国际航空将毒品运送至目的地,再排泄取毒。由于机场一般缺乏能够直接扫描、反映人体内部消化系统状况的专业设备,因此需要以合理的理由将犯罪嫌疑人带离机场,到医院进行X射线透视才能探明人体藏毒的事实。为防止判断错误给无辜者造成时间和金钱损失,此种方法在实践中使用极为谨慎,这导致人体藏毒的安检发现难度大。
  
  三是邮包藏毒。交易双方利用通信匿名和支付匿踪的暗网平台作为联络、购买毒品的途径,买家在线上支付虚拟数字货币购买境外毒品,卖家以真空清洁包装、祛除指纹、混入重气味物品的方式,通过国际快件将毒品邮寄给买家。由于刺激性气味的包装方式会使缉毒犬的嗅探能力降低,若非特别检查,裹藏于邮件的毒品很可能“漏网”被运输入境。
  
  境外毒品的源头与运输网络
  
  打击和治理毒品入境的核心在于围绕毒品空间转移路径的识别制定应对措施。境外毒品入境就像一张巨大的运输网络,要阻断复杂的运输过程,必须对运输网络进行堵源截流。
  
  首先要定位入境的毒品生产“源头”在哪里,其次是发现以毒源地为起点、转运地为中转点、国内为目的地的毒品运送线路,再次是提取出境外毒品空间转移过程中显示为热点的入境机场、港口、公路关卡,最后以这些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为依托,强化毒情监测,增加警力布防,实施特殊但必要的毒品入境发现和控制措施。
  
  “金三角”“金新月”“银三角”“黑三角”这全球四大毒源地依次为入境的主要毒品来源地。“金三角”与中国西南部偏远山区接壤,是入境海洛因、鸦片最多的地区,近年来入境的冰毒、氯胺酮等合成毒品也在大幅上升。“金三角”毒品入境的路径有三条:一是沿公路进入云南保山、大理和昆明,然后转运至中东部地区和香港的陆路;二是沿“湄公河—澜沧江”流域贩运毒品至云南和广西边境,或是由菲律宾渗透至东南沿海城市的两条水路;三是从泰国曼谷、普吉岛、印度加尔各答出发,经中西部城市的国际机场藏毒运毒入境的航空线路。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交界地带,其毒品主要是通过航空路径由巴基斯坦进入广州、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输入中国境内。“银三角”是指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亚马逊地区,其生产的毒品类型主要是可卡因、大麻等。“银三角”运毒到中国主要是将毒品隐藏于远洋货轮集装箱内或船只结构中,通过海运到达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或者从秘鲁、玻利维亚出发,以箱包、人体运毒的方式飞抵上海航空入境。近年来,贩毒集团开始沿着“大西洋—几内亚”通道经西非中转至欧洲进行海上毒品贩运,由此形成了以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苏丹和南非五国边境地带和几内亚湾构成的西非毒品贩运中心“黑三角”。“黑三角”辐射到中国的少量毒品主要是通过埃塞俄比亚出发的航空和邮包飞抵上海走私入境。
  
  此外,从2020年开始,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麻走私入境活动开始增加,国内买家利用境外通信软件或暗网平台联系北美卖家,以“人货分离”的邮寄方式,从东南沿海城市走私入境,暗网跨国毒品交易涉及中国多个省份。
  
  毒品入境控制和阻断策略
  
  通过对境外毒源地输送毒品入境的犯罪时空数据进行实时性、变化性、多角度抓取,可以找到各条入境线路交织的热点地区,即毒品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因此,可以通过加大对热点地区海关、机场、港口和邮局的毒品查控力度,采取以下措施在流通环节对毒品贩运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第一,严厉打击偷越国(边)境犯罪,以切断箱包藏毒、背包运毒路线。以遏制“金三角”毒品入境为例,在“澜湄合作”机制框架内,应推动各国共享掌握的毒情大数据,通过整合数据来挖掘有关偷越国(边)境线路的信息;对边境频繁出现的偷渡路线进行实勘调研,将其拟定为可能的毒品运输路径,并预测最有可能的新的偷渡地点,提前做好重点区、段的控制方案。包括:建立运毒轨迹的可视化统计分析和交通运输模式识别,对热点通道加强视频监控等技术警戒、对中转交通工具加大检查力度,设计最佳的移动巡逻路线和执法检查区域,增加对可疑人员通过热点线路的盘查频次等。
  
  第二,强化热点地区国际机场安检,以发现人体藏毒案件。可通过确定境外毒源地航空运输毒品常用中转机场,在这些机场专门设置人体X光机安检仪,提高可疑人员扫描率,发现人体藏毒的境外运输者及其“马仔”。一方面可以依托情报指向进行精准的“定人定位”,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行为筛选法”作为发现人体藏毒的补充性安检措施。因为人体携毒者在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后可能会出现轻微中毒现象,故可通过观察其步态、生理异常表现进行初步识别。同时在机场这一压力环境下,“马仔”容易出现焦虑行为。可将展现出人体藏毒行为特征的可疑人员作为国际机场人体X光机安检的对象。
  
  第三,增加毒品高危地入境邮件、包裹查验频次,以发现邮包藏毒。由于国际邮包入境量大,毒品被制成邮票大小的片状物、用锡纸包裹后藏匿于国际信件内或黏合于普通物品夹层中,通过X光机检查时很难发现。对此,应摸清暗网卖家包装和邮寄毒品的犯罪规律,依据毒品来源地的范围修改入境邮件筛查规则,对于来自高危风险等级的国家或地区入境的包裹、邮件,采取更加严格、全面的查验,提高拆封检测率,严防境外毒品流入国内。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