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资料综合 > 正文
资料综合
1998年全国首届禁毒展回顾
禁毒资料
2008-11-14 11:05:10 来自:人民网 陶晶 作者: 阅读量:1

  “从虎门的销烟池,到今天的焚毒鼎,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与毒品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十年前,这句话曾被全国百万人民所熟悉;十年前,这句话将166万观众领入了禁毒战争的世界。

  1998年5月29日,首次全国禁毒展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由于参观者众多,原本打算7月13日结束的展览一次次的延期,直到7月30日,共有166万名观众参观了那次展览。

  今天,当我在这里,回首十年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禁毒展,回首十年来禁毒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回首十年来展览组织者、参观者和禁毒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我心潮澎湃。

  曾经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那一份份被展览唤起的禁毒责任感,那一句句在留言簿上朴实而坚定的话语,就好像刚刚发生在眼前,千言万语,百般滋味让我这个亲历者有着太多的感动。

  感动于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正是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禁毒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保证。感动于民警们的无私奉献,正是广大缉毒民警为打击毒品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才换来我们的安定祥和的生活。

  感动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正是全民众禁毒意识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力量,才打响了一场禁毒人民战争。

  1000盆罂粟花的培植

  还记得那是1997年的11月,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禁毒斗争深入开展,迎接1998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禁毒特别联大,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禁毒办)报经任建新、罗干同志批准,定于1998年5、6月间在北京举办全国禁毒展览。这是建国以来由中国政府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型禁毒展览,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国禁毒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意义十分重大。从那时起,禁毒办从全国各地抽调的一批同志开始紧张筹备。

  展览的宗旨是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禁毒意识,尤其是增强广大青少年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教育群众自觉地同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为此,展览将主题确定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在向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法、高检、林业部、民航总局等众多部门搜集照片、书刊图片、录像带和录音带的同时,为使观众对毒品及原植物——罂粟有全面和直观的了解,主创人员在策划展览内容时,就确定了要在展厅中摆放鲜活罂粟的创意。

  1997年12月,国家禁毒办与农业部农垦局商定了盆栽罂粟的方案。农垦局领导专门从外地调来专业人员,并着手了解北京地区的土壤、气候、病虫害等情况,拟定了“科学选种、适时播种、精心育苗、加强培护”的工作方案。

  具体负责种植的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的领导,亲赴现场,决定腾出北京花卉服务公司种苗中心的一栋温室,并要求确保罂粟种植期间用水、用电、用肥优先。

  1998年元月26日,第一批种子播下,技术人员杨振华、丁世国,每天就固定在宿舍与温室这两点间,春节也没能与家人团聚。为控制温度和湿度,他们坚持每天4次定时观测、记录,从未在12点以前睡过觉。3月上旬,温室里突发虫害,一些幼苗死亡,两位技术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没日没夜地坚守在温室里,采用毒土、灌根、下毒饵、挖虫洞、手抓虫等方式,有效地制止了虫害。为确保罂粟按时开花,两位技术人员精心调控光照和温度,确保罂粟在展览开始时正为开花期。

  “死一盆少一盆就是政治事件。”这是市局领导下达的看护罂粟花的死命令。为了保证罂粟种植点的安全,北京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并专门抽调当时的巡察总队、海淀巡察和市局缉毒处共21名干警,携带枪支,全副武装的于3月初进驻种植点,实行封闭管理,昼夜巡查,全天看护。

  种植点远离市区,这给执行看护任务的民警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方便面成了他们的基本食品。冬天的时候,种植点白天烈日晒,晚上寒风吹,夜间气温经常在摄氏零度以下,皮大衣都挡不住那种冷。春天的时候,温室温度闷的人一身一身的出汗,温室外又会遭到成群的蚊子袭击。民警们想出高招,用蚊帐在温室外搭起帐篷,两人一组轮班值守。就这样,他们恪尽职守,默默地为全国禁毒展览做着奉献。

  那时候,每一盆罂粟花就像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民警们守护着它们的安全,也盼望着它们茁壮成长。每天,24小时坚守在温室大棚里的民警们累了困了会蹲在花旁边和花说说话,“嗯,又长高了一点,再过几天你就能开花了。”无聊时会和身旁的同事打趣的说:“咱们是看着1000盆罂粟发芽、开花的,谁有这机会开眼?”

  为了保证罂粟花不受到任何人员的侵扰,民警们对前来视察的市局领导也要反复查验,在确认身份后才可以让其进入。

  就这样,罂粟花在专家的辛勤培育和民警的严密看护下从种子长成了一人来高,花朵将在禁毒展开始后陆续进入开花期,以便进行更换。

  在禁毒展开始的前一天午夜,一部分罂粟花被民警搬上全封闭的货运卡车,荷枪实弹武装押运到了军事博物馆,整齐摆放在实物展区。

  38名警花的精彩讲解

  当展览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时,北京市公安局缉毒处也为讲解员的问题紧张的筹划着。4月初,在经过三轮选拔淘汰精选出来的38名警花从全局所有女民警中脱颖而出。

  回想起那次选拔简直就象现在的“超女”和“红楼梦中人”。最初是全局上下的海选,然后是要求全局16个单位选送。进入初试的50多名候选人还要经过语言表达、体态外貌、发音、气质等多方面的展示考核。有一些候选人仅因为走路姿势、发音有些沙哑被淘汰。

  最终,38名20岁左右的女警花被确定为展览的讲解员,开始了集中培训和演练。

  展览过程中,她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热情庄重的讲解、礼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公安部领导和广大参观者的好评,成为展览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年只有20岁,还在西城公安分局做户籍民警的张淼曾经告诉我,一开始她根本就不了解毒品这东西,为了能尽快熟悉讲解内容,她用强制记忆的方法背下了30多页的讲解稿。为了能够记忆深刻,她先把讲解稿通读,用录音机录下来,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家休息的时候都让那些话语回响在耳边。渐渐背熟了,在对着镜子练口型,练表情,并训练自己能直视陌生人的眼睛,能做到在讲解的过程中与观众有眼神的交流。

  随着对内容的熟练掌握,张淼对毒品的危害、对禁毒工作有了深刻的体会,考虑到观众可能会和自己一样缺乏禁毒知识,张淼开始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恶补专业知识。

  就这样,38名警花用各自的方式将自己培训成了禁毒专家。在展览的讲解中,她们成为参观者解惑的老师,许多观众围着她们问个不停;有些群众听了解说后提出购买解说词和录像带。一位从清华大学骑车赶去参观的年轻人,由于即将闭馆,没能听到讲解,一直在展厅内不舍得离开,直到讲解员告诉他,希望他第二天做第一名观众并亲自为他讲解时他才满意而去。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也深深感染了讲解员,对她们讲解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更加增强了警花们进一步做好解说工作的信心。

  当时来自警院的王茜因为表现出色承担了首长专场的讲解任务。这意味着厚厚的一本讲解词她要从头至尾全部吃透、背熟,要花费比其他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加上首长参观的时间不确定,即使在休息时间,她也要做好随时回展馆解说的准备。开展前一天晚上,贾春旺部长去检查展览工作,刚刚下班回到家中的她接到传呼,立即动身返回展馆,圆满完成专场讲解任务。

  由于前去参观的观众太多,讲解员们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喝口水喘口气,前面的观众还没走过去,后面的参观者又已经拥到了身边。一天下来,每个讲解员都沙哑着嗓子。再加上化纤地毯的纤维和灰尘的侵扰,大家的嗓子里都象堵着东西,咳咳的咳嗽不止。

  为了能让警花们保护嗓子,缉毒处的女民警陈爱东成了她们的后勤大姐,每天将整盒的西瓜霜含片塞进她们手中,购买了成麻袋的菊花盯着她们喝下去解火。

  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多,讲解员们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由最初的照本宣科升华到用自己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述。在“丢丢的故事”展板起前,在“烈士丰碑”前,她们动情的讲解让众多参观者不能自己而留下热泪,甚至跪在英雄墓前久久不起,寄托深切的缅怀之情。

  3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当年的这些年轻姑娘们如今在见面时还会谈起这次讲解经历,还会相互背段讲解词来感慨一番。

  她们那句“从接受培训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已经将自己看作富有神圣使命的缉毒警察了!”朴实无华的话语至今还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

  166万群众的高涨热情

  当年63天的展览,吸引了166万人次前来参观,平均每天接待2.6万名观众,最多时达4.3万人。尤其是自发前来的观众超过有组织的观众,每天都在军事博物馆售票处前排起长队,人多的时候队伍可以一直排到玉渊潭公园门口,这样的景象从军事博物馆建成至今恐怕也只有在那时出现过了。

  父母带着孩子来了,子女搀着老人来了,附近工地的工人来了,外地群众不远千里来了,甚至有的旅行社把“禁毒展”作为北京一日游的重点景观……

  由于禁毒展览是每天以单位为单位有组织的参观和一定数量观众现场领票参观,禁毒展的门票成了那两个多月时间里最为抢手的东西。一票难求的情景不亚于春运时期购买火车票。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首钢某厂的一个女工会主席,她从我们民警手中领了票以后迟迟都不走,后来居然急哭了,最后我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我们为了控制,就压缩了发票的数量。单位想领80张,最后只能给30张。那位女工会主席就是因为完不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拿不回足够的票会受批评而急哭的。

  在展览过程中,展览办公室对外公布的门票预约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电话,电话铃从早上7点多就开始响个不停,值班的民警每天至少接上百个预约电话,详细记录预约单位的名称,再根据预约人数,通知他们哪天过来领票、哪天进场参观。

  然而,就是这样,也满足不了各单位要求参观的需求。电话打不通干脆就直接到军博门口来找展览办公室订票。一队人订票,一队人取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被数十人挤得水泄不通,发票的民警每天数票、盖日期章都会累到胳膊抽筋。

  由于展览以对群众、对民族、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大量触目惊心的实例,实事求是地向观众展示了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民族的严重危害,以及毒贩诱人吸毒的伎俩,并且重点向青少年们传授了抵御毒品侵袭的方法。展览一度成为各党政机关单位、大中小学校入党、入团和夏令营的举办地。

  3万多名群众在参观结束之后自发到留言处留言,“禁毒是挽救人类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愿全社会团结起来,还我们一个永无毒品侵蚀的蓝天。”数万人在“生命的承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横幅上签名留念。

  针对禁毒展影响越来越大,观众越来越多的情况,1998年6月12日,全国禁毒展览办公室召开了紧急会议。调整了安全保卫方案,确定了“安全第一,不发生问题”的思想,并从武警和海淀分局增调警力50余人,加强了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力量。

  例如,在罂粟花实物展区,观众由于拍照、参观等经常造成滞留拥堵。多名民警在展览时间需要进行时时疏导,才能使人流走动起来。考虑到安全隐患问题,展览办公室撤掉了部分罂粟花,并同时关闭了展馆内容易造成观众滞留堵塞的部分内容。

  同时,民警视场馆内观众的多少,采取分段截流、分批入场的方式防范拥挤、踩踏事件的出现,最终使得场馆内客流量虽然大,但是通道畅通,秩序井然。

  应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展览延期至1998年的7月底。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在盛夏时节拥有舒适的参观环境,市局缉毒处协调多方力量,在军博展厅内安装了一批空调,以防止观众、执勤民警和相关工作人员中暑晕倒。

  七大常委亲临观展

  禁毒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禁毒工作。1998年5月2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专门为禁毒事业题词:“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国禁毒展览自5月29日开幕至7月30日结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国驻华外交人员组织了18个专场,社会反响强烈,给予高度评价。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参观了展览,并就禁毒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中地就禁毒问题公开发表谈话,史无前例。

  国家主席江泽民说,禁毒斗争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举办全国禁毒展是得民心之举,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禁毒教育和禁毒斗争。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要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参观展览过程中,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禁毒工作对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意义,高度赞扬了缉毒民警的无私奉献精神,并提议向缉毒烈士三鞠躬。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指出,当今世界毒品泛滥的形势日趋严重,禁毒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也由于毒品过境引发的吸毒贩毒蔓延发展。展览中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充分说明,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极为严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造成很大的破坏。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严峻,禁毒工作任重道远,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禁吸、禁贩、禁种"三禁"并举和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工作方针,坚持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的原则,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的各种手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狠狠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禁毒工作,开展禁毒斗争,扫除毒品危害,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幸福、民族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各地党委政府,要以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坚决落实禁毒工作的各项措施,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并要把打击走私与禁毒斗争结合起来。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态度要坚决,措施要得力,工作要抓实。禁毒绝不能手软,要下得了狠心,只有这样,才是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禁毒斗争的关注,使大家真正了解毒品对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严重危害,动员各种力量,从种、贩、吸各个环节把毒品蔓延的渠道堵死。要切实加强国际禁毒合作,研究和采取从根本上铲除毒害的有效办法和措施。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指出,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关系到社会风气能否净化,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要动员全社会都积极支持和参与这场斗争,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毒品蔓延的势头,推动禁毒斗争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把禁毒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

  在各级领导对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禁毒展览的成功举办又极大地普及了禁毒知识,显著地增强了全民禁毒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国的禁毒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8年全年,全国执法机关共破获毒品违法犯罪案件182416起,其中万克以上海洛因大案119起;共抓获毒品违法犯罪人员231940名;缴获海洛因7358千克、冰毒1608千克,分别比上年增长34.3%和20.5%,创历史最高记录;缴获大麻5079千克、鸦片1215千克以及各类易制毒化学品344.5吨;此外还缴获大量安钠咖、“摇头丸”以及LSD等新型毒品。1998年我国缴获海洛因的数量占东南亚地区各国缴获毒品总额的84%。西南、西北、东北边境省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加强了堵源截流,在破获案件、缴获毒品、抓获毒犯等方面取得了近几年来最好成绩,狠狠打击了毒品走私入境和易制毒化学品走私出境。

  与此同时,禁吸戒毒工作也取得了扎实进步,到1998年底,全国有61个劳教戒毒所,167个戒毒医疗机构。

  10年光阴,幕落人散,当年来自各地禁毒第一线的同志们早已回到这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辛勤工作。

  回首1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国家级禁毒展,那个空前普及禁毒知识,极大增强公众的禁毒意识,传播健康人生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心民气的大课堂如在眼前。

  历经10年,缉毒战线上的英雄们抓毒枭、铲毒源,销毒品,禁毒人民战争轰轰烈烈的开展着。“我们的事业虽不显赫,却将永存,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热泪。”

  而今,《禁毒法》赋予了新时期禁毒工作更大的使命和更高的内涵。让“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深入人心,让我们“把酒祝春时,且共从容。”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