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资料综合 > 正文
资料综合
杨国栋的时代已经结束
争鸣与交流
2007-08-26 06:56:00 来自:杨鸿智 作者: 阅读量:1

  第一部分,杨国栋的时代已经结束

  打开《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的网站(http://www.nartc.cn/default.asp?t=427102436&op=),在网页的开始部分,可以看到下面这些内容。这部分内容没有统一的标题,看来是临时的内容。当然,虽然是临时内容,能够放在开始部分,一定是最重要的内容。下面,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这些内容下载如下:

  一 杨国栋教授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名誉所长

  杨国栋教授因年龄关系已退休,鉴于他为研究所和中心的创立和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经领导班子讨论决定,聘任杨国栋教授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名誉所长。

  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

  2006年4月5日

  二 周文华担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所长

  经宁波市卫生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周文华同志担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所长兼书记、宁波戒毒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4月5日

  三 关于张亚海等同志的聘任通知

  经研究决定:

  张亚海同志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办公室主任。

  刘惠芬同志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侯承福同志任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

  以上职务聘期两年。

  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

  2006年3月31日

  四 市领导走访慰问杨国栋所长

  1月12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邵占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卓祥騋来到来到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所长杨国栋研究员家中,向他致以新春祝福。邵占维等询问了杨国栋及研究所在科研工作方面目前的进展情况,并对杨国栋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希望他继续在科研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 正本清源,还“杨氏戒毒法”本来面目

  2005年11月14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郑萍诉争“杨氏戒毒法”发现权人的申诉,一幕杨氏戒毒法姓杨还是姓郑的沸沸扬扬的闹剧算收场。该戒毒法的专利发明人杨国栋的名誉得以正本清源。

  郑萍状告什么?

  郑萍医生,上海瑞金医院退休职工,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该院外科脉管炎治疗小组成员。当时在麻醉科王鞠武主治医师指导下,利用中麻制剂治疗闭塞性脉管炎,主药是中麻I号或II号,前者为洋金花总碱,后者为东莨菪碱,辅药为氯丙嗪。在《中药麻醉的临床与探讨》(1973年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一书中,有一节由署名上海瑞金医院脉管炎小组供稿(郑为成员之一)的“中麻制剂对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应用”一文,主要有临床资料、临床观察、典型病例、讨论四大部分组成。临床观察有4方面,止痛是其中之一,文中记载“对度冷丁成瘾患者也可能得以戒除,如一例系Ⅲ级坏死(脉管炎病人)……经二次中麻后,戒断了杜冷丁。” 写戒瘾全部文字和标点符号共83个字符。仅占论文的0.8%。这就是郑的全部发现记录。此后20年也未见郑发表戒瘾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报告。就凭上述83个文字,起初扬言“她是专利发明人之一,要状告杨国栋”。随后她以侵犯发现权为由,多次向国家部委、省厅、市局多个部门反映、告状。2004年正式向中级人民法院起诉,2005年4月30日被宁波中院驳回。郑医生不服向省高院上诉,并通过新闻媒体大造舆论。现经高院审理,认为上诉人提供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其为诉争发现权的适格主体。裁定驳回郑萍起诉,二审受理费均由上诉人承担。

  杨国栋要求澄清是非还我清白

  杨国栋,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研究员。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钱潮教授的影响下,他应用东莨菪碱抢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发呼吸衰竭。70年代参加中草药麻醉的研究,采用中麻治疗外科休克,随后全面系统研究莨菪类药40余年,取得多项成果,是当今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的带头人。1980年时已先后在国家一级医学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附后表1。(因文革停刊文章发表时间有推迟),1980年后公开发表以研究东莨菪碱为主的论文百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多部。

  表1. 八十年代前杨国栋在国家一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序号 论文目录 时间 排名 主要

  合作者 杂志名

  1 东莨菪碱静脉注射抢救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966 第一 中华儿科杂志

  2 东莨菪碱抢救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呼吸衰竭 1973 第一 徐钟淦 中华医学杂志

  3 中药麻醉用于外科休克232例临床分析 1974 第一 中华医学杂志

  4 东莨菪碱静脉注射抢救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休克46例临床分析 1975 第一 中华医学杂志

  5 莨菪类药在内科的临床应用 1980 第一 洪中立 中华内科杂志

  八十年代末,祖国大地毒潮泛起,作为我国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的带头人、全国东莨菪碱研究代表人物,出于对社会责任杨国栋毅然转向了毒瘾医学研究。他依据东莨菪碱1mg拮抗吗啡20mg抑制呼吸的经典药理作用的启示下,吸取中麻治疗经验和东莨菪碱研究成果。时值1991年夏天无锡徐大立医生(学会成员)向杨通报,西安有一被阿片毒害不能自拔的青年,试图以旅游逃避毒瘾发作之苦未成,经用山莨菪碱辅以中药救脱法治疗,二天后明显好转。杨国栋受此鼓舞,抓住机遇,立即向卫生部、厅、局报告,组织戒毒研究小组赴云南边陲地区采用莨菪类药戒毒,随后在宁波市政府支持下成立戒毒研究中心,杨任中心主任,开始接收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吸毒病人,采用东莨菪碱复合静脉麻醉法(即媒体讲的“1+1杨氏戒毒法”)戒毒。上述记录在杨主编的《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一书中均有记载。据说杨还邀请徐医生一道参加研究。1992年5月31日,省科委和卫生厅联合召开吗啡类成瘾者的戒除方法及疗效研究成果鉴定会,肯定了这一戒毒新法。

  杨国栋作为职务发明人先后得到美国和中国授权“东莨菪碱戒毒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发明专利。开展戒毒研究十几年来,仅宁波戒毒研究中心就治疗以海洛因依赖为主的万余例次吸毒者,同时进行了东莨菪碱戒毒机制的系统基础研究,提出了抗M受体是戒毒新靶点的理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麻研究的专家如是说

  当年中药麻醉专家出面证明,郑萍使用的中麻治疗脉管炎,竟然是杨国栋等中麻研究协作组的成果。杨国栋在1970年,为了搞清中药麻醉中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得到省卫生厅军代表边贵玺支持,经宁波地区卫生局军代表陈世文的同意,专门抽调杨国栋、徐钟淦(药理)和周宏奎(专搞气管炎),在地区卫生局专门成立了宁波地区卫生局科技组。在宁海县人民医院麻醉师叶根娣(解放军301医院复员)配合下,探索东莨菪碱用于休克病人麻醉的剂量。

  当年上海中麻协作组长瑞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王鞠武是这样记述的:杨国栋从60年代初便开始东莨菪碱的临床研究。“文革”期间我们曾一道参加中药麻醉的研究。1971年杨就提出过中麻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碱,并说中麻名称可更名为东麻。在宁波成立“东麻协作组”后,我和曾因明等相继来宁波参观交流。当时上海中麻协作组用的是洋金花总碱(中麻Ⅰ号)针剂,接受杨的建议后,把起麻醉作用的东莨菪碱作为中麻Ⅱ号产品生产。1972年我设计中麻配方和观察方案指导瑞金医院脉管炎小组郑萍医师开展中麻法治疗脉管炎,这样才有随后的脉管炎协作组用中麻治疗脉管炎这回事。1972年我们相邀撰写《中药麻醉的临床应用与探讨》(王鞠武主编)一书各有关章节。八十年代,杨发明东莨菪碱戒毒法治疗海洛因等吸毒病人,该法实质为东莨菪碱复合静脉麻醉,源于中麻研究,吸取了中麻经验。杨还深入系统研究东莨菪戒毒机制,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也是事实。当年在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上杨国栋因研究中麻还获得二项奖。

  在2005年3月28日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韩春云护士回忆往事写道:1972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脉管炎小组郑萍医师在麻醉科协助下应用中药麻醉制剂治疗脉管炎的研究工作是按照王鞠武设计的中麻配方观察方案进行的。我具体负责中麻的操作和用药后的观察及治疗记录,直到病人清醒,我将观察资料交给郑萍医师。

  徐州医学院麻醉科主任教授,当年全国中麻协作组组长曾因明说:1970年我院将“中药麻醉”应用于临床麻醉成功,其主要组成是洋金花总碱与冬眠I号复合。在1971年徐州召开的“中药麻醉讨论会”上,杨国栋提出洋金花总碱的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碱,并说可将中药麻醉更名为东莨菪碱麻醉即“东麻”,但会上未被采纳(主要为政治因素)。随后“中药麻醉”还是正式采用东莨菪碱,并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用于临床麻醉,二是应用临床危重病人的救治,如休克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渐渐淡化,后者发展很快,而且形成以宁波为研究中心。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至八十年代又转向对吸毒病人的治疗。

  发现权之争要有科学态度

  发现是指经过探索研究找出以前还没有被认识的事物或规律。法律上的所谓发现权,是指对至今没有认识的可能证明是正确的物质世界的现象、性质和规律的认识。“至今没有认识”即新颖性,是构成发现的重要条件和标准,依法应由主张者予以证明之。发现主要应是一种科学发现,即物质世界的现象、性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是偶然、意外一个发现的表象或可能猜测。因而应在科学范围内评议,确立,提供科学的评价。这种认识应含有重要后续效应,不应是一项简单现象描述或可能推论。牛顿透过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看见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人很多,但有谁能去跟牛顿争发现权?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发现很多病征现象,或老药新用的苗头,但归纳为某某病或某某综合征或治疗某某病的适应证的只属于认识到现象、性质和规律的人。1817年英国医生帕金森提交66页“震颤麻痹”论文,因此世人把发生在中老年的这一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称为帕金森病。在此前已有许多人发现该病的一些现象,但描述不全面或没像帕金森那样明确作为一组疾病。今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仅属于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它与胃炎等的关系及抗菌治疗,整个研究过程是意外发现、质疑、探索、假设相结合的结果,全世界有多少医生都只是与它擦肩而过。科学创新要理性指引和理性思考,常有先进实验室作为研究平台。

  莨菪类药戒毒在古代中西方的民间都有记载,清朝宣统三年(1910年)四明出版的《鸦片瘾戒除法》专著中就有专节介绍莨菪草戒毒。1972年英国的《马丁德尔药典》对东莨菪碱、氯丙嗪记载有戒除毒瘾功效。郑萍医生主张的发现仅属推测性结论,不构成对自然现象、特征或规律意义上的发现或阐述。严格意义上,她收的脉管炎病人是治疗性用药(度冷丁),不是病人觅药。新华字典载:毒品是指作为嗜好品用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病人用度冷丁是医疗上为止痛由医生而给,不构成毒品概念公认的三个条件,即依赖性、危害性、非法性。在脉管炎治疗时疼痛缓解,也就停止了度冷丁使用。这与杨国栋戒除毒瘾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正如癌肿病人用度冷丁止痛成瘾不应叫吸毒,而名为医疗用药。

  面对郑医生提出的发现权,现代麻醉学专家曾因明教授说:我认为判定一个成果的归属三个要素是至关重要的。一是首先发现并提出明确的主题或课题或认识(所谓发现权),明确提出将东莨菪碱应用于海洛因吸毒病人的治疗,是杨国栋首先提出的,没有一人能提得如此明确,关键词如此确切;二是为此而进行前瞻性研究;三是研究的结果具有社会及经济意义。从这三方面看问题,包括发现权以及成果均应属于杨国栋是无可非议,也是客观存在的。(作者:姚新民)

  六 杨国栋教授的主要科学成就

  杨国栋是我国莨菪类药研究学术带头人。他40年如一日研究和开发莨菪类药。他成功地把莨菪类药研究与微循环和戒毒相结合,药理学研究与疾病发病学认识相结合。在老一辈专家钱潮、祝寿河教授启发下,六十年代率先在临床上应用东莨菪碱治疗暴发型脑脊髓膜炎和败血性休克及极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呼吸衰竭,提高了疗效。241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用莨菪类药抢救,死亡率由原来的50%降到12%,进一步降至7.1%。八十年代他牵头组织全国性协作攻关,对感染性休克、重症肝炎、肺水肿、癫痫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采用莨菪疗法(作为非主流疗法)取得较好疗效。随后杨国栋进行了多层次多项莨菪类药药理实验研究。如86铷测定莨菪类药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莨菪类药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莨菪类药治疗河豚鱼中毒的实验研究等。发现了莨菪类药多项非胆碱能受体拮抗作用,即非抗-M受体作用。如调节多种神经体液和细胞因子,钙拮抗、抗氧化自由基和膜保护作用等,也重新认识了经典M受体在某些疾病的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扩展莨菪类药的适应证找到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杨国栋总结分析莨菪类药用药时机和剂量的特点,区分了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关系,提出了“莨菪化”的概念,使莨菪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莨菪疗法先后被多种教科书采纳。

  莨菪类药与临床微循环相结合,微循环障碍与血瘀症相结合是杨国栋研究的优势,显示了我们民族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先进性。他以莨菪类药作为工具,叩开了临床微循环研究的大门。莨菪类药对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多种作用受到许多微循环研究者的青睐,吸引了不少微循环学者加盟,促进了对多种疾病微循环障碍规律的病理生理学认识,找到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一类有效药物。他在药效学研究的同时,以莨菪类药为工具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提出以微循环障碍为疾病中间环节的“信息-效应-能量”发病学认识。鉴于他在我国微循环研究的影响,至今《药理实验方法学》(2000年第三版)中微循环章节编写乃由他承担。

  90年代开始杨国栋基于国内吸毒人数急剧增加的趋势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吸取东莨菪碱1毫克拮抗吗啡20毫克对呼吸抑制的经典认识,东莨菪碱静脉复合麻醉的经验,发明以东莨菪碱为主治疗海洛因依赖的“1+1戒毒法”现已取得中国和美国专利。该方法主药为非成瘾性。病人控制戒毒症状迅速,无痛苦,多数脱毒病人有性功能障碍者一周后可望改善。据心理评分、临床随访和动物实验均表明,东莨菪碱能使海洛因依赖者降低对毒品的耐受性和依赖性,毒品代谢和排泄加快。该法脱毒病人能早期进入纳曲酮预防复吸给药,使纳曲酮接受率由通常的20%提高到100%,延长了脱毒后操守时间。应某些特殊病人的需要,他还开发了东莨菪碱伍用纳曲酮快速戒毒方法,8小时内完成脱毒。使用上述二种方法宁波戒毒研究中心已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超过9000例次。其中有意大利、秘鲁、泰国、新加坡和港澳台地区59人。对吗啡尿检阳性的新生儿“毒婴”和“毒娃”的脱毒也取得满意疗效。1998年为俄罗斯等四个国家戒毒专家进行了技术培训。东莨菪碱为主脱毒法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4年7月在戒毒新疗法国际研讨会上美国专家Clark HW主任(全美药物滥用治疗中心)、Vocci FJ主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药物滥用研究所开发部)指出:“1+1杨氏戒毒法”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成瘾新方法,有很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近几年,杨国栋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行为药理学等先进手段,从多层次、多侧面对海洛因依赖进行了30多项实验研究。全面阐述了毒蕈碱受体在阿片戒断反应中的引燃作用,戒断反应所引起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持续表达与阿片精神依赖的关系和东莨菪碱治疗海洛因成瘾的药理学基础。建立了吗啡引燃和暗示的猴静脉自身给药淬灭后复吸模型,并证实胆碱能神经与吗啡复吸行为之间的关系。近年又完成了“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吗啡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与新近美国科学院报上Basile AS发表的论文不谋而合。后者通过基因打靶技术造成M5受体缺陷小鼠,该鼠吗啡奖赏效应(位置偏爱行为)大大减弱,而吗啡镇痛效应没有影响。杨国栋通过十年研究提出开创性认识,即毒蕈碱受体是治疗药物依赖的新靶点,已在英国药理学进展(TiPS)杂志上发表。他比较了中美两国戒毒实践,依据中国的国情和吸毒必戒的法律,认为美沙酮维持疗法,仅是减轻危害的权宜之计。强制戒毒是主流,自愿戒毒仅适用于比较自觉戒毒者的一种选择。目前正在广泛研究的中西医结合戒毒法可能更符合走有中国特色的戒毒之路。

  杨国栋也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他遵循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系统研究莨菪类药这一中药宝库中的瑰宝,为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他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工作热情高,思维敏锐,极富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主持的戒毒研究中心1999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卫生先进集体。该中心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更新设备,建设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同时建立自愿戒毒全封闭管理的戒毒病房。当今研究所是宁波市和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戒毒研究的主要基地之一。他甘为人梯,致力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导,徐州医学院硕导,他带的7个硕士、1个博士、1个博士后都在课题一线严格要求。他是八届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虽有社会兼职,但科研紧抓不放。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多本,是多种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8篇。先后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01年获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

  第二部分,我的感想——杨国栋的时代不应该忘记

  读了上面的内容以后,大家都知道,这些内容表明杨国栋的时代已经结束。同时,这些内容也使我们复习了杨国栋的时代的学术内容。我认为,杨国栋的时代不是杨国栋一个人的时代,是中国许多医生共同的时代,他代表了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时候的中国许多医生的奋斗。杨国栋所代表的事业,曾经是全国医学界最热门的事情,现在,当这个事情结束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全国医学界最热门的事情了,它现在只是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这一个具体单位的事情了。虽然有市领导走访慰问,但是,说杨国栋所代表的事业是在冷清中结束的,应该不算过分。现在,老一代人已经把这个事情忘记了,年轻的博士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情。

  改革开放是许多事情的开始,也是许多事情的结束。杨国栋所代表的事业就是在改革开放中结束的。这不仅是杨国栋一个人事业的结束,同时也是中国医学本土原始创新的结束。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说法,他们会说,我们现在有多少多少多少的创新。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所有这些所谓的创新,如果不是用西医技术,不是被西方专家承认,就不可能列入医学创新的目录。

  我现在把杨国栋这个事情贴在这里,一方面是对杨国栋所代表的事业的纪念,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让不知道的年轻人知道这个事情,知道我们曾经在医学方面有过创新。

  第三部分 《后现代理论医学》是杨国栋事业的继续

  我曾经在论坛上发表文章,说明《后现代理论医学》是杨国栋事业的继续。下面,我再把这部分内容重新贴在这里,让没有看过的网友方便阅读:

  一 《说明》

  我的《后现代理论医学》在网上发出以后,有同意的也有反对的。把这两种意见加在一起,就叫做“关注”。把大家的各种意见汇集在一起,实际是大家要了解这个《后现代理论医学》是什么?然后是“对不对?”。我的文章已经发到160篇,但是,我现在要说的是,这也才是刚刚开始,从文章的内容就可以知道,现在才刚刚开始接触到医学的生理学和病理学部分,我最近发的文章是:《应激性疾病(3)—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因为《丁香园》这里的讨论,发文的速度有点减慢。大家可以知道,这距离临床医学还有许多路,所以,现在大家很难掌握这个《后现代理论医学》的全貌和要领。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有各种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要把事实搞清楚,尽量不要先在感情上弄得不愉快。所以,我诚恳地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我以后不断发表的文章,随着时间的过去,随着文章的发表,大家会对《后现代理论医学》有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到那时候,现在的许多问题不用说就解决了。当然,既然现在大家已经在讨论《后现代理论医学》是什么的问题,我想还是应该尽量向大家说明和解释。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到我的网页上去看,那上面的文章已经把《后现代理论医学》的基本内容表达了。网址是:Yanggates.51.net,或者可以直接用汉语《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进行搜索。再有一个方法是我现在要做的,我想从《后现代理论医学》产生的过程,来说明《后现代理论医学》的内容是什么。也许,这样会对大家了解《后现代理论医学》的内容有帮助。

  二 《注意》

  在下面的讨论中可能涉及一些临床治疗的内容。希望大家不要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否则,后果自负。出于医学的人道主义,我不想搞什么知识产权,所以我无保留地讲述治疗的内容,但是,这里只是学术讨论,只是讨论理论问题,我不希望大家现在就做这样的治疗。

  三   阿托品疗法

  70年代初,我曾经在北大医院内科门诊呆过。那时候我是刚刚结束劳动改造(挖北京的防空洞)的反动学生。由当时门诊的负责人王海燕老师管带。于是,我有一段时间就是与王海燕老师同一个诊断室,对桌看病。王海燕老师的淳朴、正直,以及对我的关心照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非常感谢她。后来再没有见到她。当我在河北省卫生厅科教处工作的时候,有一次王海燕老师到河北省作学术报告,也因为有其他事情,没有见到她。知道她现在是中华医学会的副会长,希望网上有什么人有机会见到她时,代我转达对她的谢意。告诉她,她帮助我的事情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一段时间把我安排与许玉韵老师一个诊断室。当时,许玉韵老师由于“历史问题”(三青团?)也不是“好人”。北大医院内科门诊就是两了医生一个诊断室,每个医生有一个指示灯,看完一个病人,打开灯,候诊厅的护士就再叫一个病人进来。不开灯,病人就不能进来。这样,同室的医生有许多自由说话的机会。也许同病相怜,许玉韵老师对我特别好,我的许多临床知识是从他那里学习的。特别是心脏听诊。后来我在上海中山医院急诊科学习的时候,那里的小医生心脏听诊基本是做样子给病人看的,诊断主要靠仪器检查。当我多次帮助他们以后,他们说出心里话:心脏听诊我们真的没有搞清楚,因为老师就没有教清楚。为此我非常感谢许玉韵老师。

  有一次,许玉韵老师给我讲了一个阿托品疗法的故事:一天半夜,北京密云水库的一个老工人肺炎、肺水肿、休克,找北大医院帮助治疗。这苦差就派到许玉韵老师的身上。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一个自己有问题的人把一个老工人看病,如果病人出现以外,会说这个医生是阶级报复。所以,许玉韵老师提出一个条件,希望派一个出身好的医生陪同。去后,许玉韵老师应用大剂量阿托品,肺水肿和休克都迅速纠正。两个人高高兴兴回来,许玉韵老师还接着上白天的门诊,并给我讲了这个事情。这是我最初知道阿托品疗法,知道扩张血管的治疗作用。

  四 654-2

  查阅国内资料,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有关莨菪类药临床应用和药理等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章约有3000余篇。其中突出的有:黄铭新(1950)应用阿托品抢救锑剂治疗血吸虫病所致的阿-斯二氏综合症取得成功。钱潮(1959)应用阿托品抢救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死率从20%下降致0.5%以下。以后又过渡到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并提出了小血管平滑肌痉挛的学说。祝寿河(1965)应用山莨菪碱抢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脑病及各类感染性休克等,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提出了微循环障碍的学说。杨国栋(1963)应用东莨菪碱抢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休克和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疗效显着。杨国栋(1971)应用东莨菪碱冬眠合剂静脉复合麻醉于休克病人,并应用莨菪类药抢救232例感染性休克,使病死率从50%下降致11.2%。

  196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取并合成了山莨菪碱,代号654-2。1970年,徐州医学院应用洋金花冬眠合剂复合麻醉(中药麻醉)施行外科手术取得成功。1971年北京部队、河南、内蒙古等单位应用洋金花、热参、莨菪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优异成绩。谢晶曦等在1975年报告从唐古特山莨菪植物中分离出一个新生物碱即樟柳碱。四川医学院等单位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樟柳碱取得显着疗效。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有多学科、对多病种采用莨菪类药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其中对某些难治性疾病的探索性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在治疗学方面已扩大到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重型肝炎、急性出血性坏血性肠炎、急性肺水肿、河豚毒中毒等多系统的130中疾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使对某些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为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70年代,中国医科院药研所的药理研究。80年代基础所的病理生理研究对莨菪药研究临床广泛使用起了重要作用。1979年6月,成立了中国莨菪类药研究会。1980年5月更名为中国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学会。1987年3月正式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已召开过六次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

  上面这些知识是现在我从杨国栋主编的《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的临床应用》书中得到的。在当时,我并没有这样系统全面的知识。当时只是知道654-2有许多神奇的治疗作用。当时甚至不知道有东莨菪碱这个药,更不知道东莨菪碱冬眠合剂静脉复合麻醉的治疗方法。

  五 微循环理论

  大约是在71年吧,北医系统在北大医院开办了那个年代的第一场学术报告会。由北大医院内科的王淑咸教授讲微循环理论。讲后,以北医三院的郑芝田主任为首的一批医生对微循环理论提出反对意见。在提意见的同时,多有开玩笑的口气。当时北医的院长是德国人米勒,他作了总结发言。他也对微循环理论采取调侃态度,说:“像感冒一样,治疗是7天好,不治疗也是7天好”。

  后来,一直到现在,我再没有听到过对微循环理论的批评意见。大家都说好。也许就是因为参加了那个报告会的原因吧,在我心中从一开始就对这个理论存在疑问。我知道,对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两种意见。

  六 1十1疗法

  70年代中期,接班人摔死以后,我们的事情也告一段落。我由于是现行分子,“北京、上海、天津留他们有困难”,但是,可以到其他城市“投亲靠友”。于是,我来到陕北的一个公社医院,和妻子团聚。

  我们那个时候连电都没有,什么医疗设备都没有,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和注射器。到我们80年回来的时候还是那样。因为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很恶劣,群众经常发生一些急危险重症或者疑难杂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起来在北大医院所学习的654-2治疗方法。虽然这个方法在社会上已经不是新方法了,但是,在我还是刚刚要实践。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候,我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照样用就是了。我想到,这个治疗方法虽然好,虽然有许多神奇的疗效,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它的治疗量必须到底中毒量。中毒后病人躁狂不安,休克的病人会变成到处乱跑,医生抓不住。这个副作用影响了这个药的临床应用。我根据这个药物是M受体阻断剂的线索,想到是否可以加用交感神经阻断剂来平衡。当时能够想到的交感神经阻断剂就是氯丙嗪(冬眠灵)。这就是说,把654-2和氯丙嗪合用。当我到药房去找这两个药的时候,发现全都没有。倒是有两个相关的药。一个是东莨菪碱,一个是复方氯丙嗪,即氯丙嗪和异丙嗪的合剂。这样,由于条件的限制,我的处方就成为:

  东莨菪碱 十 氯丙嗪 十 异丙嗪

  后来,当我回城以后才知道,杨国栋先生早在1971年就应用东莨菪碱冬眠合剂静脉复合麻醉于休克病人,再以后,杨国栋先生又把这个方子提炼为1十1疗法。而在当时,在那个连电都没有的原始社会中,我没有一点信息来源。这完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这个方法应用的病人身上以后,病人就进入睡眠状态。每个人睡眠的时间不一样,大约4—6个小时,相当于一次正常睡眠。许多临床症状在睡眠后解除。如,休克的病人血压恢复正常,急腹症的病人肚子不痛了,肺炎、肺水肿的病人,肺部湿罗音在15—30分钟即可消失,百日咳的孩子,也在一觉醒来以后,停止咳嗽。

  后来,当我回城以后发现在大量的杂志和书中都有这些记载。我知道,我没有创造什么,但是,我仍旧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我知道在那个年代我和大多数基层医生做了同样的事情,这说明我没有落在时代的后面。

  七 中毒性痢疾

  有一年夏天,那里发生了大规模的痢疾流行。死亡了许多人。除了在家已经死亡,和需要出诊去看的以外,到医院来的病人也很多。医院周围的山坡上经常有一滩滩病人排出的脓血便。我不得不经常出去用铁锹掩埋。当时我真想带着老婆孩子回北京去躲避。但是,一个医生的责任使我没有走。

  疾病闹了三个月。到医院来的已经处于休克和昏迷状态的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人共有98人,有90岁的老人,也有2—3岁的孩子。经过我们的治疗全部治愈,没有一个人死亡。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现在想起来都是不容易的。爱挑毛病的网友可能会说,你们什么设备都没有,也许你们的诊断就不正确,也许这些病人根本就不会死亡。其实,这很简单,当时大量的人已经死亡了,有这些死亡病人作对照,没有人会怀疑这些活着的病人不是由于我们的治疗。

  这个时期是以我的患病告结束的。我是最后一个痢疾病人。那天,我值夜班,早晨下班后,我回到屋里睡觉,但是,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总感觉后背冷嗖嗖的。我突然想,是否是自己发烧了?一试体温,37,5度。这时就感觉要排便,到厕所一看,粉红色的没有粘性的,像红钢笔水一样的血已经在不断滴出,回的家再测体温已经38,5度。没有什么可说的,我是被传染上痢疾了。立刻按程序办。用要以后,我就睡着了。醒来以后,没有一点疾病的感觉,反倒感觉像在疲劳以后睡了好觉那样的舒服,快意。

  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这些治疗都是一次性的,不论多么重的病人,一觉醒来,疾病的症状全部消失,大家快乐地回家,没有一个病人再来第二次复诊。现在,我不但看见病人是这样,我自己也有了亲身的体会。

  当时对于这个治疗方法的解释是用微循环理论。我没有任何理由反对微循环理论,但是,我却总是没有全心全意地接受这个解释。也许是受了那次学术报告会的影响吧,或者,我自己本来就有怀疑和探索的天性。我在没有科学研究条件的情况下,我把这件事情保留起来,深刻准备着在有条件的时候重新研究它。

  第四部分 我与杨国栋先生的一点来往

  我在2006-2-22给杨国栋先生发过一个信件,没有得到回信,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我想,退休也是一个原因吧。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杨国栋先生您好!

  我的名字叫杨鸿智。是一个普通医生,现在已经退休。我退休后正在做后现代理论医学的研究工作,这个事情已经在《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里面成立了《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我是主任委员。

  前几年,我曾经给您写过一封信,还收到您的回信。您信中说,欢迎我到您那里看看。能够接到您的回信,我非常高兴。但是,由于许多原因,一直没有成行。现在,我给您发这个邮件的目的,是想与您取得联系,(不知道网上找到的这个地址是否能够联系上?)如果能够联系上,希望能够与您进行一些专业方面的交流,更主要的是,探索在临床中进一步推行新治疗方法的问题。我从70年代就一直关注您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您的理论的拥护者,而且,我现在所提出的后现代理论医学,也就是在您的理论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东西。我大致知道一些您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我有一些想法,可能会对您有帮助。也许我这样说,有点不谦虚,但是,为了专业的发展,我就这样直接说了。我希望能够引起您的注意和兴趣,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回信。

  我的看法是,您已经用毕生的时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您的这件事情还差一点点没有做完,只要再做一次不太大的努力,这个事情就会全部完成,而一旦是这样,您的工作的意义才能够真正显示出来。

  我希望能够引起您的注意和兴趣,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回信。

  再见,祝您身体健康!

  杨鸿智 2006-2-22 上海家中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