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资料综合 > 正文
资料综合
禁毒“三大战场”的成功实践与战略思考
禁毒综述
2007-07-15 10:15:16 来自:孙大虹 作者: 阅读量:1

    内容摘要:文章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云南在禁毒斗争前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提出我国的禁毒工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毒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扩大境内堵源截流、推进禁吸戒毒、开辟境外禁毒除源“三大战场”的战略思考。针对当前严峻的境内、境外毒情态势,文章指出:各级公安机关只有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禁毒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禁毒三大战场 实践经验 战略思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毒品的泛滥和“金三角”毒品生产的迅猛发展,云南受到境外毒源地的包围,特殊的地理区位,把云南推向了禁毒斗争的前沿。二十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禁毒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云南省禁毒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82年至2002年21年间,云南省总计破获毒品案件11万余起,缴获毒品107.2吨,其中海洛因等精制毒品50.7吨,鸦片54.1吨,冰毒2.4吨,查获各类非法易制毒化学物品1925吨。在这二十余年间,云南的禁毒工作走过了艰难的历程,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禁毒工作,就必须牢固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思想,紧紧抓住毒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在禁毒“三大战场”(即境内堵源截流战场、省内禁吸戒毒战场和境外禁毒除源战场)同时并进,主动进攻;坚持堵源与截流相结合,重在堵源;治本与治标相结合,重在治本;境内禁毒与境外禁毒相结合,重在境内,将工作延伸到境外,实现禁毒工作跨越式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毒品作斗争一直就被视为是中国人民和政府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兴旺发达所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因此我们早已习惯于将各种禁毒工作阵地称之为“战场”。)

    一、为减少毒品流通 扩大境内堵源截流战场

    (一)把堵源截流工作置于禁毒工作的首位

    多年的禁毒斗争实践证明,堵源截流是符合云南禁毒工作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斗争方略和重要举措,在整个禁毒斗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把堵源截流工作置于禁毒工作的首位,就是要竭尽全力把毒品堵截在境外,查获在省内,切断毒品通道,减少国内毒品的供给和流通。从云南特殊的地位区位、毒品走私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出发,并根据当前禁毒斗争形势的需要,我们要继续坚持贯彻“四禁并举,堵源为上”的原则,不断深化对堵源截流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做好堵源截流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堵源截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通过强化专门工作,严密缉毒“三道防线”,加强公开查缉和秘密侦查,加大收缴毒品犯罪收益的力度,摧毁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增强民警侦查办案中的证据意识和办案意识,提高民警的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通过深化省内19个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重点整治工作,完善毒品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彻底摧毁毒品“集散点”和“中转站”,力争把毒品堵在境外、查在省内、减少内流,最大限度地减轻毒品对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危害。其次,由于过去的堵源截流工作只在境内做,搞防御性的堵截查缉,收效不大。后报经省委批准,云南省实行了堵源截流战略上的重大转变,变防御上的被动查缉为主动进攻,把工作做到境外去,坚持“区别对待,以压促变”的策略,同境外民族地方武装中的贩毒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促使他们减少毒品生产和停止向中国走私毒品。2001年,我们明确提出要将“破大案、打毒枭、摧网络、缴毒品、收财产”作为缉毒侦查工作的指导思想,从战略的高度提升了缉毒侦查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针对目前外省区涉毒人员到我省贩毒突出及我省一些重要边境地区抓获外省籍人员增多的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兄弟省(市)区的合作,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我们还继续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的严格监督力度,强化“双向查缉”,注重公开和秘密两手,最大限度地阻止和减少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出境外,千方百计削弱境外制毒能力,全力扩大境内堵源截流战场。

    (二)查缺补漏,不断严密“三道防线”

    多年来,云南建立的“边境一线堵,内地二线查,出省口子三线截”的缉毒“三道防线”,在禁毒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些查缉网络布局不合理、查控工作不严密等问题日趋突出,对此,我们一方面找出工作疏漏,加大科技投入。各级公安禁毒和边防部门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三道防线”查缉网络的调研,切实找出我们在缉毒“三道防线”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和完善“三道防线”布局,研究、改进公开查缉工作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地性和有效性。针对当前所面临的毒品渗透形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截流行动,适时组织专项大行动,集中力量,在短期内解决突出问题。针对毒品藏匿手段狡诈多变的特点,不断加大禁毒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现有查缉设备和缉毒警犬的使用效率,使其尽快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严密“三道防线”,提高查缉水平。加强对一线执法民警、官兵的培训,加大对边境地区毒品渗透的重要口岸、通道和毒品流经省内主要交通沿线、出省口子的查缉力度,积极探索使用联防、辅警力量加强边境小路、通道和交通沿线、支线的查缉工作。研究流动性查缉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及时掌握利用汽车、火车和港航货运藏匿夹带毒品和人体藏毒犯罪的规律、特点,掌握贩毒群体的变化,重在打击“供销两头”,努力遏制“蚂蚁搬家”式的毒品走私贩运势头,加强公安机关各警种在查缉工作中的协作配合。针对发展变化的毒情形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毒品在本地区的蔓延。进一步加强警务站建设和查缉业务工作指导,建立健全警务站的管理、查缉、奖励等机制,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查缉工作经验,推动警务站在公开查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00年,公安部在云南召开的西南边境缉毒堵源截流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堵源截流工作的新布局,从公安部构建的全国禁毒战略构架来看,无论是处于云南禁毒的哪一道防线,云南都始终处于全国堵源截流战场的第一道防线,肩负着遏制毒品入境,减少毒品对全国危害的历史重任。

    (三)强化情报工作,牢牢掌握禁毒斗争的主动权

    云南多年的禁毒斗争实践表明,无论是开展边境禁毒执法合作、抓捕境外毒枭、重要毒贩、破获贩毒大案、开展毒品问题重点整治,还是强化公开查缉和禁毒基础工作,情报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充分证明,情报工作是禁毒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做到情报先行,才能牢牢地掌握禁毒斗争的主动权。为此,一要按照“破大案,打毒枭,摧网络,缴毒品,追财产”的缉毒侦查工作指导思想,不断增强情报工作意识,树立禁毒“大情报”的观念。美国缉毒署的情报人员远远多于在一线的执法人员,情报先行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各级禁毒部门一定要增强情报工作意识,把情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根据禁毒斗争形势的需要,禁毒情报调研应在禁毒战略情报、禁毒战役情报和禁毒战术情报几个层面同时展开,将情报触角延伸到境外,对毒品走私实施全方位的监控,通过对禁毒战略情报、战役情报和战术情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为侦查破案服务、为禁毒国际合作服务。二要通过建立情报先行和兵团作战机制,以情报集中带动警力集中,多打歼灭战。在境外贩毒活动日益集团化、职业化、国际化和大量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和高科技手段的今天,传统的一些破案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禁毒斗争形势的需要,造成了相互争夺利益,封锁情报的状况,导致击溃战多,歼灭战少;伤其十指多,断其一指少的现象,往往是打击马仔多,打击毒枭、团伙和摧毁网络少。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云南总结出了人力情报、技术情报和计算机分析管理“三结合”的情报机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三结合”的情报机制里,人力情报是基础,技术情报是关键,计算机分析管理是手段。

    通过建立“三结合”的情报先行和兵团整体作战的工作机制,一举打破了警力分散、条块分割这一旧的模式对合理调配警力的制约和束缚,提高了情报的发现和收集能力,达到了以情报集中带动警力集中和多打歼灭战的目的。为充分发挥“三结合”禁毒情报机制的优势,对其动作方式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加强禁毒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巩固、发展在情报交流、办案协作方面的工作机制,实行禁毒情报归口管理和规范运作,形成优势互补、准确高效的侦查、情报运行机制。三要合理划分工作责任,突出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地做好禁毒工作。省级禁毒部门应重点组织、协调、指挥跨省、区和地、州、市的重大案件的侦破,多做宏观方面的指导、协调工作;地、州、市一级禁毒部门主要是强化侦查破案,特别是跨县、市、跨区域破案,增加警力,多打实战;县一级禁毒部门主要是负责打零、两禁和创建“无毒社区”,以确保一方平安。四要转变情报工作的传统思想观念,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情报大协作的机制,在加强禁毒与相关部门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公安各警种之间以及公安与其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联动机制,建立畅通、快捷、高效的情报交流、办案协作机制,达到情报共享和双赢互利的目的。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情报观念,在侦查工作中树立起情报先行的观念。过去传统的情报收集方法,情报分散、单一、不集中、不系统、效率和效益低,往往是情报后置或仅限于发案后去找人,就案而收集情报,这就使情报滞后于侦查工作,其结果是情报不灵,侦查工作也深入不下去,这点对情报和侦查工作是很不利的。为扭转这种被动状况,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省际间的情报信息交流,大胆探索和尝试到外省区建立禁毒联络点,广开情报来源;要加强对公开情报的搜集、分析和运用,强化计算机分析管理系统,重视各种基础资料包括人口资料、金融信息资料、社会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和应用工作,从中发现蛛丝马迹,有效掌握和控制毒品犯罪活动的先期征兆;应把禁毒隐蔽力量建设作为禁毒情报工作的重点来抓,力求获取高、尖、深的情报;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控制,加大打击毒品犯罪中的反洗钱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完善情报交流机制,加强对外情报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强化情报工作,为禁毒决策和禁毒斗争提供科学依据,使禁毒情报在“堵源截流”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为萎缩毒品消费 推进省内禁吸戒毒战场

    云南邻近东南亚的毒源地——“金三角”地区,由于受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影响,吸毒群体逐渐蔓延扩大,到九十年代初,全省吸毒人数猛增到5.7万多人,达到了历史高峰。近十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省吸毒人员总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一直在四、五万人之间徘徊,到2002年底,全省现有吸毒人员48833名,比吸毒人员高峰期的1990年减少15.5%。

    在多年的禁吸戒毒工作中,云南不仅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而且总结出“群众监督戒、基层组织戒、政府强制戒、依法劳教戒”的“四个层次”和“以药物治疗、心理矫正、劳动康复为内容”的“三个结合”戒毒治疗体系及“制度规范化、生活集体化、行动军事化、治疗医院化、康复科学化和教育学校化”的戒毒所“六化管理”经验。多年来,虽然云南省逐渐建成了97个强制戒毒所,但客观上由于强制戒毒所的收戒容量有限,只有三分之一或一半左右的吸毒人员在所内戒毒,大部分吸毒人员仍流散在社会面上,相当一部分处于失控状态;加之,吸毒人员屡戒屡吸,入所戒毒人员大部分都交不起基本生活费,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禁吸戒毒经费严重不足,戒毒所后勤保障极为困难,不得已只能缩短收戒时间,提前释放戒毒人员;大量的吸毒人员出所后因基层组织、社区帮教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跟踪、监测等各项管理工作存在簿弱环节,使其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难以摆脱对毒品的精神依赖,走上了屡戒屡吸、以贩养吸的道路,不但刺激了毒品消费市场的膨胀,拉动新吸毒人员滋生,而且这些吸毒人员为筹措毒资进行盗、抢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诱发大量刑事案件的重要源头之一。通过长期的探索,云南省于2001年决定对传统禁吸戒毒工作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大胆改革,推行对吸毒人员收戒方式由“外循环”转“内循环”,简称“外转内”(所谓对吸毒人员“外循环”的收戒方式,是指从将吸毒人员视为违法人员的思维方式出发,对吸毒人员强制戒毒时进行强制式、封闭式、被动式的管理,被强制戒毒者通过3-6个月的强制戒毒,出所后由社区,基层组织进行帮教,巩固戒断成果,如出现复吸毒品则依法将其报送劳动教养,它是一种模式比较单一的强制戒毒管理方式。所谓对吸毒人员“内循环”的收戒方式,是指在强制戒毒所的基础上扩大收戒吸毒人员的容量,能够一次性将本地吸毒人员全部收戒,做到社会面上无失控吸毒人员;依法将吸毒人员的收戒和劳动康复时间从3-6个月延长到一年,延长屡戒屡吸的周期,同时组织吸毒人员开展生产劳动,一年出所后通过落实社区帮教工作责任制来提高戒断巩固率,并加强跟踪监测,努力做到在社会上的吸毒人员不论新吸毒的还是复吸的,一经发现就能及时收戒或劳教,无论有多少吸毒人员都能收进来戒满一年,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与“外循环”模式相比,这是一种复合型的强制戒毒管理模式。),“外转内”收戒方式是我们十多年禁吸戒毒工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不仅遏制了毒品的消费,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毒品的生产和供给,有利于禁吸戒毒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逐年减少吸毒人员,有利于创建“无毒社区”工作,促进整个禁毒斗争的顺利进行,而且,有效遏制了刑事案件的发生,促进了整个社会治安秩序的好转,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吸毒人员自己养活自己,还培养了戒毒人员相互帮助,学会关心他人和爱劳动的好习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不仅使我们找到了破解“戒毒难,巩固更难”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钥匙,而且,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探索社会长治久安之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为推动禁吸戒毒工作发展,需着重抓好“五个环节”:

    (一)扩大收戒容量,确保全员收戒

    要实现社会面上无失控吸毒人员的目标,就必须在原有戒毒所的基础上,扩容增量,扩大收戒吸毒人员的容量,才能一次性将本地实有吸毒人员全部收戒。为此,云南采取县(市、区)提供劳动康复场地,省、地补助扩容增量资金的办法,按20%为强戒部、80%为康复部的比例扩容增建。云南省级财政2002年共投入经费2260万元,用于戒毒所的扩容增量,扩容增量13276人,为禁吸戒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延长戒毒时间,确保收戒一年

    要保证禁吸戒毒工作取得实效,就要依法延长戒毒人员在所及劳动康复时间,将其延长至一年,这样既能减少社会面上的吸毒人员,又能提高戒断和康复的质量。

    (三)组织劳动康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劳动康复既是禁吸戒毒的重要一环,又是“内循环”收戒方式的关键环节。戒毒人员先在强制戒毒部戒吸1至2个月,生理脱瘾后即转到劳动康复部进行10至11个月的劳动锻炼。为使劳动康复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重点扶持。办戒毒康复场所不能不顾客观、不讲条件地一哄而上,盲目建基地、上项目,把摊子铺得太大,搞遍地开花。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适度发展规模。二是多方协调,争取各界支持。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戒毒所)要做好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得到社会各方的帮助,找到戒毒劳动康复基地建设的发展项目或合作伙伴;并本着“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减少投资,注重实效。三是做好市场调查,找好找准发展路子。通过专家咨询、调查论证、摸清情况,选好项目,寻找市场,结合实际,做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劳务输出等多轮驱动,农、林、牧、副、渔业等多种经营,想方设法盘活土地,发展生产,开辟生财渠道,实现戒毒人员自己养活自己和创收增效。四是抓好自身建设,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把握戒毒劳动康复场所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绝对不能以单纯盈利为目的,只注重生产、销售和效益,而忽视戒毒所的工作性质。要加强戒毒劳动康复场所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戒毒劳动康复场所管理工作的水平,使戒毒人员康复身体,矫正心灵,磨掉恶习,消除邪念,使“外转内”这一“朝阳事业”开出更多的花,结出更大的果。

    (四)强化毒品预防教育,落实社区帮教,巩固戒毒成果

    一是针对社会范围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抓好全社会的禁毒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为社会化的禁毒工作打好基础;二是针对在校中、小学生,抓好毒品预防教育的“三个一”活动(即组织上好一堂课、开好一个主题班会、写好一篇心得体会),打牢防治毒害的思想基础;三是针对高危人群和特殊场所的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把吸毒问题严重的乡镇、企事业单位中易受毒品侵害的辍学青少年、待业青年、外来人口以及易滋生吸毒人员的场所、行业和工作薄弱的地方作为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四是继续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和“有毒治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的工作原则,大力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推广经验,巩固成果。依靠基层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努力做好社区帮教工作。以社区民警、干部、单位领导和家属为主,形成“四位一体”的帮教机制,对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的出所人员,做到戒断一个,落实帮教一个。

    (五)打击零星贩毒,切断毒品供给渠道

    一要充分认识零星贩毒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克服“重大案,轻零案”的思想,把打击零星贩毒活动摆到与打击大宗毒品犯罪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二要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作用,加强对辖区内出租房、旅店、城郊结合部及外来人员的管控,铲除零贩毒品的“温床”;三要常抓不懈,始终保持对零星贩毒活动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危害较大的零贩“中间商”、“坐地商”和“批发商”,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需求和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四要建立高效、快捷、灵敏的“打零”网络体系。针对零贩证据单一、涉毒量小、人员成份复杂、打处难等实际,要强化“打零”的基础工作台帐,做到查询、打击、处理快捷、高效,不断提高“禁吸”工作的科技含量。通过以上举措,切断毒品供给渠道,有效防止戒断出所人员复吸和新吸毒人员滋生,确保社会面上无失控吸毒人员目标的实现和巩固。

    三、为根除毒品源头 开辟境外禁毒除源战场

    多年的禁毒斗争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境内查缉和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固然是我省禁毒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但要彻底根除毒品危害,就必须把工作做到境外去,只有着眼于根除毒源,才能做到釜底抽薪。为此,近几年来,在国家禁毒委的倡导和推动下,云南省积极抓住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以边境禁毒合作为主要内容,与缅、老、越、泰和其他有关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双边或多边联合执法行动,特别是与缅甸中央政府和边境地方政府在双边联合执法、打击境外毒枭和重大毒贩、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境外禁毒除源战场,云南警方坚持以国际禁毒合作为基础,以开展联合扫毒等执法打击活动为后盾,主动引导、积极帮助境外推进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和替代发展。经多方努力,继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实现“无罂粟种植”之后,掸邦第一特区于2002年基本实现了罂粟禁种,结束了该地区100多年来以罂粟种植为生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云南省总计投入3亿多元人民币,帮助缅北、老北开展罂粟替代种植面积已达44.5万亩,推进了境外的替代发展示范区建设,开创了边境禁毒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为进一步开辟境外禁毒除源战场,并巩固在该领域业已取得的成就,必须选准以下三个主攻方向:

    (一)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推动国际禁毒合作

    从国际禁毒发展趋势、国家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禁毒国际合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对我周边邻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化对邻国禁毒工作及加强中缅两国睦邻友好合作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中央“睦邻友好,稳定周边”的外交方针,在建立与毒源地所在国之间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求同存异,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基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经济这样一个利益共同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加强与邻国的禁毒国际合作,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密切往来,充分调动邻国中央和地方禁毒的两个积极性。通过交流与合作,形成共识,与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开展禁毒合作,让他们认识到禁毒不仅是世界发展的潮流,而且,只有加强与中国禁毒合作,减少以至消除毒品对世界的危害,才能实现本国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只有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已有的禁毒合作成果,不断开辟禁毒合作新领域,推动双边、多边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因情施策,区别对待,开展联合扫毒行动

    解决毒品问题,主要得依靠毒源地所在国自身的努力。但与云南省毗邻的毒源地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而且有的国家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反对派与政府当局的矛盾,其主要精力是放在对付反对派和民族地方武装势力上,以达到其民族和解和政局稳定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善于抓住时机,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打压境外制贩毒势力,促成境外禁毒除源战场的开辟和毒品原植物禁种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开展联合扫毒行动,主要是对毒品犯罪造成现实危害所采取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遏制措施,也是摧毁境外制贩毒环境,逐步破坏其生存空间的基础工作。联合扫毒行动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层面,主要是发挥好中缅、中老禁毒联络官制度,加强情报交流,定期互通情况,共商打击对策,适时与缅、老中央政府开展阶段性、局部性及区域性的联合扫毒行动;第二层面,主要是与缅北地方政府合作开展联合扫毒行动,利用其内外矛盾,迫使其与我合作,协助我方实施执法打击行动。要继续运用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手段,向其阐明禁毒立场。晓以厉害,施加压力,在合作与斗争中开展禁毒。目前,东南亚地区禁毒国际合作已建立了多边和双边的禁毒合作机制,中国政府也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其中。我方应遵循与缅、老两国签定的《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老、缅、泰四国禁毒合作部长会议签署的《北京宣言》的各项条款,给予缅、老等国多方位的支持和援助,帮助两国提高自身的禁毒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双边会晤等多层次的协调合作机制,全面遏制境外毒品对我国的渗透,减少毒品造成的现实危害,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确保祖国西南边陲的繁荣稳定。

    (三)抓住机遇,争取外援,推进替代产业发展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云南在中央的领导下,与邻国合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缅北、老北地区开展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998年5月,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禁毒署执行主任皮诺·阿拉奇在考察云南禁毒工作时说:“中国帮助邻国开展的替代种植,是在没有联合国帮助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其成果超出了我的预想”。“云南省已作出例证,向国际社会表明禁毒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他还表示,通过此次考察,对解决“金三角”毒品问题充满希望,更加坚定了国际社会禁绝毒品的信心和决心。当前,尽管我们在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还需要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和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要从根本上解决“金三角”等与我国毗邻的毒源地的毒品问题,必须在坚持多国、多方联合打击等国际禁毒执法合作的同时,积极帮助境外毒源地国家或地区发展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产业,此举不仅是云南乃至全国禁毒系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铲除毒源的治本之策,而且有利于贯彻“睦邻友好,稳定周边”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扩大我在周边国家的影响,树立我在东南亚地区的大国形象,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战略钳制,推动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程和沿边的开放力度,加快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为推进境外替代种植工作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做到“六个不变”:一是决心不变。正确看待替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产业的发展。二是目标不变。把境外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产业的发展纳入我国禁毒工作总体战略和西部大开发规划及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发展战略中,坚定不移地解决毒源地毒品原植物替代种植问题,向禁绝毒品的最终目标迈进。三是力度不变。抓住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用好国家对替代产品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从事境外替代发展企业的积极性,抓好示范区成功经验的推广,形成优势互补和“双向替代”发展的工作思路。四是原则不变。注意强调替代发展的国际社会效益,转变单一的替代种植思维观念,在坚持“党委重视,政府支持、企业经营、平等协商,邻国认可,互惠互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的基础上,确立“大替代产业”观,走替代种植——替代产业——替代经济——替代发展的路子。五是重视环保不变。高度重视境内外生态环境的保护,正确处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六是争取外援不变。努力树立禁毒与发展的样板,大力推进禁毒国际合作,健全替代发展禁毒合作机制,争取国际外援和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毒品种植国和帮助国的双重作用,取得治本清源的最后胜利。

    当前,境外毒源地对我仍具有较大威胁,境外毒品对我渗透势头不减,毒品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增强,堵源截流难度加大,国内毒品消费市场日益扩大,禁吸戒毒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减轻毒品对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危害为己任,在禁毒“三大战场”中勇于实践,建功立业,永不懈怠,为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国禁毒斗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孙大虹,男,汉族,法学硕士,云南省禁毒委员会秘书长、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