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资料综合 > 正文
资料综合
2000年全国毒情分析
禁毒综述
2007-07-08 16:16:42 来自: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作者: 阅读量:1

    2000年,全国各地公安禁毒部门共破获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96189起,比1999年上升48.7 % 。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8893名。缴获海洛因6281.1千克,鸦片2428.7千克,分别比1999年增长17.1%和103.5% ;查获冰毒20.9吨,比上年增长30.6%;查获“摇头丸”近24万粒, “摇头丸”粉200余公斤(经加工后可制“摇头丸”100余万粒),比以往历年缴获的总和还多;查获杜冷丁13826支,比1999年下降80.7%;查获罂粟壳148.6吨,比1999年增长51.6%;缴获各类易制毒化学品215吨,比1999年下降21%。另外还缴获咖啡因3225千克及安钠咖等精麻药品。

一、国内毒品消费状况
   
    1、涉毒范围继续扩大,吸食海洛因人员继续增多,毒品危害日益严重。2000年全国共有2084个县市区有毒品问题,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72.7 %。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86万人,比去年增长26.3%,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约10.6万人。北京、天津、上海、贵州、辽宁等省市的所有县市区都发现了毒品问题。86万人中17-35岁青少年占72.9%。2000年北京海洛因平均每克200元左右,原来最高时每克达450元左右。海洛因价格下降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在吸毒人员持续增多,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海洛因需求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毒品价格却在下降,说明其地下毒品市场供应比较充足。全国范围内由吸毒行为引发刑事案件71209起,治安案件121682起。在部分省区全年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中,由吸毒行为引发的最高达到20.1%和30.2%。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进一步引发了艾滋病毒的传播,截止到2000年9月,全国共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20711人,其中因静脉注射吸毒感染的占72%。

    2、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尚未形成市场,但“摇头丸”的消费人群已经出现。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发现的吸食冰毒人数近2000人,除云南、广东等地相对集中外,其他地区均呈零星分布。云南边境地区孟连、镇康、勐海等地已经发现群体吸食冰毒现象,内地省市区到云南边境购买冰毒的人员也在增多。

    滥用摇头丸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已形成一种时尚。吸食者以年轻人为主,吸食人员的职业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有的地方男女聚众吸食,通宵跳舞狂欢,行为污秽不堪,严重毒化社会风气;2000年全国已发生了数起吸食摇头丸致死的案件。从吸食的场所看,已出现了从大中城市的娱乐场所向边远地区蔓延的趋势。1999年吉林省延边州还未发现吸食摇头丸人员,而2000年第一季度就查获吸食人员近百名。

    此外,2000年其他新型毒品也不断出现。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等省相继发现氯胺酮(又称“KAN”)等麻醉药品的滥用现象。吸食者将氯胺酮与“摇头丸”混合服用,产生强烈兴奋感。不法分子在公共娱乐场所销售此类毒品,给社会治安造成很大危害。

二、海洛因的贩运情况

    2000年查破的海洛因案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毒品贩运已由过境为主转变为过境与国内消费并存,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大宗海洛因贩运活动猖獗。

    受国际海洛因消费市场供求格局的变化,流入我境内的海洛因多为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过境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从大宗贩毒案件流向来看,2000年,万克大案贩运目的地除了到广东、福建和香港,并在海上与国际贩毒集团进行交易外,相当一部分是供应内地消费市场的。全年共破获万克以上海洛因案件66起,缴获海洛因3921.41千克,与1999年相比案件数和缴获量分别上升了8.2%和14.7%。其中云南省破获41起,缴获海洛因2114.09千克;从云南境内经过而被广西、广东、福建、重庆等省、市区查获的万克以上海洛因大案有25起,缴获毒品1800多千克。9月份云南临沧地区公安局在昆明破获一起150千克海洛因案,贩运目的地是重庆,据交待此前该团伙已成功贩运6次,每次数量都在几十千克以上。同月,云南大理公安局破获一起50千克海洛因案,贩运目的地是甘肃。在此之前甘肃海洛因价格一度从13万元/千克下跌到10万元/千克。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毒品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是导致海洛因大量入境和贩运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2、原有的贩毒通道继续存在,毒贩不断开辟新的贩毒路线。

    由于流入我国的海洛因已由过境为主转为国内消费为主,使得贩毒路线出现明显变化。原来境外毒品过境和流入我国的通道主要有云南经广西,到广东出境;云南进入贵州,迂回广西,再到广东出境。近几年贩毒分子为向内地贩运毒品,又开辟了一些新的贩毒路线,主要有:云南大理到迪庆,由滇西北进入西藏,再由西藏进入青海、甘肃;云南昆明至昭通的盐津、水富,进入四川的宜宾、内江,到成都;昆明经贵州进入重庆。广东、甘肃的毒品集散中转问题已十分严重,小宗毒品直接流入内地的情况也时有出现。

    3、内地人员到边境贩毒现象突出,人体藏毒问题十分严重。

    从2000年破获的毒品案件看,全国各地尤其是四川、贵州、新疆、湖南、甘肃等地人员入滇贩毒案件继续增多。2000年,云南省共抓获外省籍毒贩2579人,比1999年增加3.1%。这些外流贩毒人员在组织方式上以家族成员、宗族关系、同乡关系为纽带,结成团伙,严密组织,分工明确,向团伙化、家族化方向发展。

    由于我禁毒部门堵源截流工作力度的加大,境外贩毒集团为逃避打击,将大宗毒品化整为零,利用人体作为藏匿毒品的特殊工具,对我进行毒品渗透。2000年,仅云南省就查破人体藏毒案件802起,缴获海洛因338千克,占全省海洛因缴获总量的10.8%。云南省双江县小黑江公安边防检查站在9月19至23日的5天内,就抓获人体藏毒者30多名。据掌握,目前缅甸果敢地区至少有4至5个贩毒团伙不断组织人员,吞服毒品后向我境贩运。人体藏毒者通常3至5人一组,每人在体内藏匿300至600克不等的海洛因,运输目的地主要为广州、北京、湖北、重庆、四川、甘肃等地,危害不亚于大宗毒品渗透。藏毒人员多为内地贫困地区的农民,文化层次低,法律意识淡薄,为了赚取每克10—30元的运费,不顾参与贩毒的严重后果,被毒贩利用充当运毒工具。这类案件查获时,抓到的仅仅是几个运毒人员,幕后“老板”很难触及。

    4、贩毒手段隐蔽性越来越强。

    境内外贩毒活动在屡遭打击后变得越来越隐蔽狡猾,毒贩不断变换手法,边境地区的毒品交易地点大多选在境外;在内地交易时不断变换交易地点,千方百计试探对方真伪,有的要预交订金,有的基本上都在亲戚朋友或熟人圈内进行交易,有的甚至扣押买方人质,使特情难以贴靠;使用先进的通讯工具如 “神州行”、卫星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作案,并在贩毒活动中不断更换电话卡的现象已十分普遍;毒品携带方式也日呈多样化。除人体藏毒外,毒贩想尽一切可以藏毒的载体夹藏毒品,逃避检查。出现了动物活体藏毒、孕妇、残疾人和低龄儿童携毒贩毒等多种贩毒形式。

三、苯丙胺类毒品制贩情况
 
    近年来,以冰毒为代表的苯丙胺类毒品日益被吸毒者所接受,在亚洲欧美各国逐渐成为主流毒品,我国周边的亚洲国家形成了庞大的冰毒消费市场,使贩毒者有暴利可图。境内外毒枭纷纷瞄准了中国既是天然麻黄素的主要产地,又是化工大国等有利条件,相互勾结,在我境内疯狂进行制贩冰毒的犯罪活动。

    联合国禁毒署在2000年9月的调查报告中称,中国已成为全球冰毒的重要毒源地,也是亚太地区麻黄素的主要输出国。中国1999年安非他明的缴获量是16吨,占到了全球安非他明缴获量的50%。2000年共缴获20.9吨,比1999年增长30.6%。

    2000年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的生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向大宗化、规模化发展,全部流入国际市场。从1999年起,我国冰毒的缴获量开始大大超过海洛因,且有继续迅猛增长的势头。

    二是制造冰毒方式从麻黄素提炼发展到使用化学合成方法,专业技术人员参予制毒活动。以往冰毒的生产均使用麻黄素或伪麻黄素为原料进行加工,随着对麻黄素管理的日趋严格,目前,制贩毒分子越来越多地使用P2P(1-苯基-2-丙酮)合成制造冰毒。1999年的“7.28”和2000年的“5.24”两起特大冰毒案,在摧毁冰毒加工厂的同时,都缴获了大量的制毒化学品。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暴利的诱惑下,积极参与到制造冰毒的活动中。他们研究配方,改进工艺,培养徒弟,传播技术,危害很大。

    三是摇头丸问题十分严重。2000年全国摇头丸的缴获量大大超出以往历年的总和。北京市公安机关破获的“9.14”案件,一案缴获摇头丸10万余粒。毒贩生产的摇头丸一方面供应国内市场,一方面外销。同冰毒一样,广东也是制贩摇头丸犯罪活动最突出的地区,目前国内各地缴获的摇头丸大多来自广东。
 
四、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问题呈现新的特点

    从2000年破获的案件看,走私、贩运易制毒化学品的案件均是由境内毒贩在国内组织货源,使用的伪装手法多种多样,如把麻黄素片磨成粉装入蛇皮袋内,或把麻黄素片装入骨灰盒内,把乙醚灌装在水泥电线杆内,把醋酸酐藏匿在地毯内、水果中、雪碧瓶中,盐酸混装在水果中,三氯甲烷藏匿在焦炭下、棉纱内等。

    贩毒分子还走私贩运胡椒基甲基酮(又称PMK,是生产摇头丸的主要原料)和1-苯基-2-丙酮(又称BMK),上述两种原料我国均有生产。一些贩毒分子还想方设法规避有关管理条例,将未列管的异丙醇、酒精等化学物品走私出境,再加工提炼出制毒所需配剂丙酮和乙醚。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