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资料综合 > 正文
资料综合
广州市黄埔区未成年人吸毒“零记录”调查
禁毒综述
2007-07-08 09:44:30 来自:人民公安报 作者: 阅读量:1

    近日,笔者从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获悉,连续四年,广州市黄埔区18岁以下常住人口的吸毒收戒记录为零。

  这是一个让笔者吃惊的“零记录”,在广州市是首例,在广东省的同等地区也属罕见。

  为此,笔者专程赶赴黄埔区公安分局强制戒毒所,详细查看了相关的档案资料。从2001年9月至今,档案中没有一例本地户口未成年人的收戒记录。这的确是一个不争的“零记录”。

  众所周知,毒品的泛滥和猖獗往往跟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统计表明,目前在全国登记在册的80万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了74%,未成年人吸毒人数正以较大幅度上升,且呈现出越发低龄化的走向。在广东,已知吸毒人数11万,占全国七分之一。同时,广东也是全国毒情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不仅是贩毒的重要通道,也是制贩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的重点地区。

  而黄埔区现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3.8万余人,占该区总人口的19%,在当前经济发达地区未成年人吸毒人数普遍走高的潮流下,黄埔区为何能“一枝独秀”,四年不变地保持着“零记录”呢?带着疑惑,笔者走进黄埔。

毒情在黄埔

  作为广州市工业大区、经济强区,黄埔区是广州东部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发达,人货流动频繁,区内既有繁华商贸集散中心,又有辽阔的占全区面积70%的相对封闭的山地岛屿。这些富饶的“城市里的村庄”,治安状况复杂,无疑为贩毒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分迅速富裕起来的城乡新贵,日渐鼓胀的钱包驱使欲望也像野草一样疯长,部分人把吸食毒品视为时尚,“吸毒都不会,不算出来混”,吸毒成了有身份的象征。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本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黄埔,有七万多农村人口一夜之间成了转制社区的居民,拥有股份分红,加上房屋出租及其他,收入十分可观,部分村民由此养成了游手好闲的毛病,这些人成了黄埔这块土地上第一批“本土”吸毒者。记录显示,这批本土吸毒者最多时近300人。

    应该说,开展禁毒斗争以来,和周边地区相比较,黄埔的毒品问题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控制。据警方数据统计,1999年至2002年,黄埔区涉毒刑事案件立案数每年均在10宗以下,2003年破获贩毒案件27宗,2004年破获贩毒案件63宗。此外,1998年至2003年,黄埔区共计收治强制戒毒人员2200多人次,2003年共计抓获吸毒人员480多人次,2004年滚动收戒吸毒700余人。

教化在校园

  “那种痛苦,犹如千万只蚂蚁在咬你,它会抓住你不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活在有毒品的家庭是世上最悲哀的事。为什么这个世界要有毒品这个超级大坏蛋呢?”

  这是位于黄埔区的广州市87中的初一学生梁焰金、陈梦,在看了电影《纸飞机》后的感想。

  黄埔区现有中小学校49所,在校学生4.4万人,按照黄埔区“禁毒03工程”的要求,所有在校学生都参加了学校开展的“五个一”教育活动,即每个学生读一本禁毒教育书,看一部禁毒教育影片,听一场禁毒教育报告,参加一个禁毒教育展览,写一篇禁毒教育文章、画一幅禁毒教育宣传漫画或编写一个禁毒教育警示语。

  在87中,记者看到了“广州市黄埔区禁毒示范学校”的牌匾,作为黄埔区第一所禁毒教育示范学校,该校拥有由区禁毒委、区教育部门共同出资10万元建成的禁毒教育多媒体展览室。在黄埔区,记者还见到了刚竣工的政府投资60万元建成的700多平方米的大型禁毒教育基地。毒品预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纳入黄埔区各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计划。通过与家访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相结合,禁毒教育已深入课堂,深入每一名学生心中。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黄埔公安分局全面推行了公安民警进校园的工作机制,从辖区派出所选派综合素质过硬、熟悉群众工作的优秀民警到各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目前,黄埔区所有的中小学校园里,都活跃着公安民警的身影。在校园外,民警们同样尽心竭力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仅2002年至2003年两年间,针对无证网吧影响学生学习这一突出情况,黄埔警方就出动警力1800多人次,取缔无证网吧120多间。

  对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派出所工作来讲,日常工作千头万绪,对在校学生进行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只是他们工作内容中的一小部分,却让派出所投入了极大的警力和精力。

  “值得啊,孩子毕竟是孩子,弄不好会影响他们一生。”教导员老潘如是说。在记者问及,“你们辖区这几年没有发现未成年人吸毒挺不容易,保不住以后会发生一两例吧?”“不会的,只要学校、家庭、社区、民警都像现在这样各自尽到责任,过去不会,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说得很自信,看得出他心里塌实。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这是广东这块土地上出生的哲人梁启超先生的名言。正是这些负责任的人们,为孩子们在心灵深处筑牢了拒绝毒品的第一道防线。

和谐在社区

  一走进黄埔街一村社区,笔者就感到了一种来自家园的和谐。

  社区葡萄架下,三五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正在纳凉,见笔者一个“外人”突然“闯”入社区问路,老人们齐齐地摇着扇,踱着步,警觉地走过来盘问。正说着,穿着制服的民警小麦走来,老人们端着的脸立马舒展开来,围着小麦说长道短,其亲热融洽,羡煞旁人。

  黄埔街一村社区曾经是黄埔区吸毒人员最多的社区之一,2000年在册吸毒人员27人,比黄埔街其他12个社区的总和还多,可到了今年,已有25名吸毒人员在由家庭、社区民警、街道、单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五位一体”帮教小组的跟踪帮教下,彻底克服毒瘾,1900多户、6200多人的社区再也没有出现新吸毒人员。

  在社区的树阴下,笔者和正在纳凉的张老伯夫妇聊了起来。老人家很是满意自己的社区治安好。“我们这里老年人多,老人多好啊,哪里有不三不四的人进来,我们就报告社区民警。我们的社区民警很负责。”聊到未成年人吸毒问题,老人家说得更明白:“我们这里不会再有新的吸毒问题。以前那些吸毒的人,有的死了,有的被送去了戒毒所,还有很少毒瘾没有完全戒掉的,都被民警和居委会干部看死了,定期送去尿检。再说,我们也有责任看住他们啊,禁毒是我们大家的事,我们全民族的事!”

  关于黄埔区的社会治安,多年来流传这样一句话:“治黄先治‘南’,治南先治‘沙’。”在黄埔三街三镇的社会治安格局中,过去的南岗镇,现在的南岗街,其发案数占整个黄埔的三成以上,一直是黄埔区治安整治的重点。而位于南岗中心腹地,经济发达、紧靠广州经济开发区、外来人口最为集中、其发案占了南岗七成以上的沙步社区,又是南岗治安的重中之重。

  在南岗派出所这个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的报警大厅里,笔者并未看到想像中的人流如织、报案排队的景况。

  面对笔者的疑问,所长陈鸿钦笑着道来,按照上级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要求,派出所的窗口职能很大部分已前移至社区警务室,目前53个社区已建立社区警务室43个,配置社区民警101人。

  横沙社区64岁的居民老韩告诉笔者:“社区警务室就是我们身边的派出所,24小时全天候为社区居民敞开大门。社区发现警情,民警不出两分钟准能到现场。警察就像我们的街坊近邻,各家各户都感觉很踏实安全。”

  在《南岗沙步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有关股份制问题的补充细则》第四章16条,笔者看到了“凡本社持股人员参与黄、赌、毒,一经公安机关抓获,实施拘留(以有关部门通知书为准),一律停发半年股份分配”的规定。在转制社区,股份分红无疑是居民的“口粮”,而这条经济命脉直接掌握在基层公安管理部门的手中,对村民的震慑作用无疑是空前的,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

  “任何一项新政,在执行之初阵痛总是难免的。本乡本土,被扣除股份的村民,动辄涉及上万的金额,民警们承受了很大压力。”1991年就在基层从事治安工作的陈鸿钦很是感慨。作为一个执法者,他见证了毒品问题从无序到有序、农村社会治安由乱到治的过程。“在运用经济手段制裁的同时,奖励机制、保护性的措施必须跟上去。”陈鸿钦介绍说,“村委会给予成功戒除毒瘾三年以上的人员一次性奖励3000元,对有复吸行为的人员罚款6000元,家中有强制戒毒人员的每人每月补助600元,时间为九个月,若复吸则双倍扣款处理,戒毒出所人员的就业安置设有专款保障。这些‘乡规民约’有效地约束和打击了这些农村社区的已染毒者,同时,从这些‘自选动作’可以看出,在法制初建的农村社区,防毒、拒毒意识已在深深地影响着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孩子。”

净化在场所

  娱乐场所违规经营是导致涉毒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多数青少年都是在通宵娱乐、夜店狂欢、寻求刺激的情况下接触软性毒品直至吸食海洛因的。按照有关规定,黄埔公安分局频出重拳加强场所管理,与辖区内大大小小52个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负责人签订承诺书,落实拒毒、禁毒工作。针对一些业主与职能部门打游击战,巡查人员一离开马上又开门营业的情况,治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暗访和公开形式严查不怠。

  笔者从广州市公安局治安部门获悉,在2004年6月公安部暗访组对广州市13个场所进行的抽查暗访中,除黄埔区外,均发现有涉毒问题。

  然而,今年4月,大沙街派出所在黄埔区丰乐路的世菲酒吧查获10名吸食摇头丸人员;5月,治安大队与南岗街派出所联手查获20余名吸食摇头丸人员,1998年以来黄埔区娱乐服务场所涉毒的零记录被打破。

  警钟再度敲响,两家涉毒场所的处理情况被迅速通报到黄埔区各娱乐场所。连日以来,警方开展了大规模的明察暗访。

  “尽管目前查获的吸毒人员均是外省籍人员,两起涉毒案件均是开生日Party引起,但本土的吸毒问题不容乐观,保一方净土任重道远啊。”黄埔分局副局长俞国华忧心忡忡,“禁毒工作是宏大系统的工程,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其中道理,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包打天下,过去我们做到的,今后我们要继续做好的,依然是落实责任、夯实基础,这是我们基层禁毒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笔者认为,科学发展地看,黄埔区未成年人吸毒“零记录”只是一个动态的记录,时间随时都有可能将它打破和刷新。而要尽可能地保持这个记录,秘诀很简单,就是俞国华一语道破的两个关键词:责任和基础。

  正如黄埔人从来没有冲着这个零记录去刻意地设定和维系一样,日复一日,分工不同的人们踏踏实实尽着他们认为应该由他们来担负的责任,勤勤恳恳做着最细微、最基础的工作。就这样,默默无闻中,他们已将这个记录保持了四年之久。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