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资料综合 > 正文
资料综合
四川省泸州市纪念标社区禁毒资源调查报告
禁毒综述
2007-07-08 09:14:00 来自:四川省公安厅禁毒缉毒总队 作者:杨林 阅读量:1
    一、大山坪街道及纪念标社区毒情形势趋于稳定,老百姓严厉禁毒呼声仍高

  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历来是川南及云南、贵州边区交通枢纽,区域性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属经济欠发达的西部中等城市,下辖三区四县,153个乡镇(街道),面积12243平方公里,人口464万,是四川省六个毒情严重地区之一。

  江阳区大山坪街道位于泸州市城区西南部,是泸州市党政首脑机关所在地,辖8个社区居委会,面积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730人。纪念标社区系2001年8月,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00〕23号文件精神,在原来的5个居委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社区面积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5人(暂住人口1100人),是大山坪街道最大的社区,日流动人口数以万计。社区内有企业24家,大多规模小、效益差、产业单一。现有下岗职工1800人,无业人员3000余人。该社区是大山坪街道治安形势最为复杂的地区,近年影响稳定的主要问题依次为入室盗窃、抢劫、抢夺、打架斗殴、吸毒、卖淫嫖娼等。2002年辖区内立刑事案件134起,治安案件44起,分别占街道内案件总数的427%和376%。列入重口管理的59人。

  纪念标社区的毒品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首次在该辖区内查获3名吸毒人员(其中1名已于1998年因吸毒过量死亡),其中有的系外出打工染上毒瘾,有的是暂住辖区的吸毒人员。1997年至1999年社区内吸毒人员大幅增加,达到18人。截目去年底,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23名(另有贩毒人员2名),占街道登记在册吸贩毒人员总数的622%。其中,男性16名,女性7人,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56岁,年耗掉社会财富约140余万元。2000年至2002年,该社区因吸毒引发的刑事案件13起、治安案件19起,分别占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总数的3%和11%。
针对严峻的毒情形势,近年大山平街道和纪念标社区采取六方面的措施:

  一是建立了禁毒工作领导机构。街道禁毒工作由综治办统一领导,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街道禁毒工作暨创建“无毒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街道办一名副主任、大山坪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街道党政办、综治办、工商、派出所、法建办等相关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大山坪派出所,办公室主任由一名派出所副所长兼任。禁毒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年禁毒计划;根据市、区禁毒领导组安排开展相关工作;在“6·26”等重要时期加强对禁毒工作的宣传;对禁毒工作的检查考核等。

  二是层层签订禁毒责任书,实行禁毒目标考核。大山坪街道每年向江阳区签订禁毒责任书;辖区内的居委会、单位、企业和店堂门市每年又向大山坪街道签订综治责任书。年底街道在对辖区居委会、单位、企业和店堂门市进行综治考核时,将禁毒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重点考核禁毒组织机构、工作计划、专兼职人员、工作措施、有无新增吸毒人员、有无制贩毒活动等9项指标。在综治考核中禁毒内容占十分之一的分值。

  三是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每年大山坪街道和纪念标社区都利用电视、报刊、专栏、标语、挂图等多种形式宣传毒品知识和危害。大山坪街道还与辖区内的外国语学校、警专、西路小学、十五中等四所学校签订了毒品预防教育协议书,每学期邀请禁毒民警到学校进行一次禁毒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这些工作,居民受教育面达到80%以上。在对辖区内的100名居民走访中,有86人次接受过电视宣传,52人次接受过报刊宣传,57人次接受过橱窗展览、宣传资料的宣传。

  四是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2000年以来,纪念标社区内的23名吸、贩毒人员中,受到刑事处罚2人次、劳教8人次、强戒9人次、罚款10人次。

  五是开展戒毒帮教工作。对辖区内的吸毒人员均落实了“三帮一”的戒毒帮教措施,即一名吸毒者家属、一名社区民警和一名居委会干部共同帮教一名吸毒人员。在对该社区5名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的走访中,有4名吸毒人员自称已戒除毒瘾三年以上。派出所还将吸贩毒人员全部列入了重口管理。

  六是在人力、财力上予以投入。大山坪街道办日常的禁毒工作是由综治办2名同志具体负责,纪念标社区则由一名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负责,两名社区民警也参与了大量的禁毒工作。江阳区财政部门对街道禁毒工作无专项经费投入,街道每年自筹3000—4000元经费用于禁毒宣传等工作。其中每年拨付到纪念标社区的禁毒经费仅为1000元。
    总的看,尽管纪念社区成立时间不长,但在艰苦的创业中,社区管委会在街道的支持下,利用社区自治的优势,动员社区力量和各种资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禁毒工作,社区居民禁毒意识普遍提高,无新增吸毒人员,万余名在校生和未成年人无一涉毒,禁毒工作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同时,也要看到,在创建“安全文明小区”过程中,社区居民对禁毒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一名派出所民警认为:要关心吸毒者,让他们更快地远离毒品,加大宣传力度;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说:KALAOK这些地方要打击控制,这些地方乱得很,尽是青少年读书学生,国家应当管理的没有管理。查毒品就要查窝子,要认真做好戒毒工作,不能光是罚款,加强治安综合管理;一名在校学生讲:要加强严惩对贩毒分子的打击,让每个人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控制吸毒者,政府、社区应该多宣传和教育,晚上要加强社区巡逻,保障社区治安;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说:不应罚款,应枪毙。

  二、大山坪及纪念标社区蕴藏着大量的、可资利用的禁毒社会资源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年大山坪街道和纪念标社区的禁毒工作,基本上是沿袭行政手段,坐等上面部署,主动调动社会资源开展禁毒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事实上,即便象纪念标这种社区建设发育还很不健全的地方,也蕴藏着大量的、可资利用的禁毒社会资源。

  从政治资源看,有政策资源、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区自治性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主要指党委、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指示、意见和要求。大山坪街道和纪念标社区目前建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禁毒责任制以及党委、政府领导的讲话,是开展禁毒工作的最大政策资源。实行社区建设后,大山坪街道和纪念标区的党建得到明显加强,如支部建到社区,共青团、妇联、工会、关工委等各种配套组织更加完善,大量流散于社会的党员被组织到社区党支部。目前纪念标社区有支委3人,党小组5个,有下岗职工党员、暂住人口党员、学生党员等148人。这无疑是禁毒工作可资利用的又一政治资源。与政治资源优势互补的是行政资源,主要包括街道及社区党政、综治、禁毒办、公安机关禁毒部门、派出所、司法行政部门、民政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妇联、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组织。它是禁毒工作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和动员社会力量的重要渠道。社区自治性组织资源,主要包括街道和社区内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代表大会、议事委员会,治保会、禁毒协会、内保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等。这些自治组织是新形势下基层民主政治最活跃的参与者,是禁毒社会化工作必须要紧紧依靠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从文化资源看,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力量、阵地和措施,有助于营造丰富、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消除社会负文化、反文化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增强人们抵制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近年,大山坪街道和纪念标社区在社区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组织社区居民跳集体健身操、组建社区腰鼓队、设立社区图书室和老年活动中心、举办文艺演出等,对抑制毒害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法制资源看,法制资源包括街道和社区内的综治、普法、人民调解等工作以及公安、司法行政机构和人员、社区法律工作者等人员。目前大山坪街道综治办、普法办、调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相关法制机构比较健全,有相关工作人员34人。其中,综治办2人,派出所民警23人,司法行政人员3人,法律工作者6人。另有离退休的法律工作者数名。如果这些机构和人员都能履行禁毒职责,这一禁毒资源将是最专业、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如司法所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从教育资源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在禁毒预防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校学生是街道、社区内最集中、最大的一个社会群体,更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山坪街道辖区内有高校3所,小学、中学7所,共有学生26512人,学生人数占辖区居民总数的493%。其中纪念标社区内有小学、初中3所,在校生7916人。如果能控制学生吸毒,保持学校这片净土,其本身就是对禁毒工作的最大贡献。加之,学生的传播、对家长的监督作用,社会效益将远远超出校园范畴。大山坪辖区内49家企业单位,也是有组织开展禁毒教育的重要阵地。此外,社区健康教育,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干预,对重点对象发放健康处方,对吸毒人员健康状况也会逐步掌握。

  从卫生资源看,按卫生部等10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精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人的健康为目标、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基本任务包括: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人与家庭的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出诊、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服务;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康复服务等,并规定按服务人口2000—3000∶1配置全科医师(含全科助理医师),全科医师与社区护士比例不低于1∶1,预防保健医师按服务人2000∶1配置。目前,大山坪街道辖区内仅有1所医院,纪念标社区正在筹建社区医疗机构,随着这些医疗机构的建立,对吸毒人员开展咨询和家庭医疗救助会逐步开展起来。

  从群众资源看,我们在对纪念标社区100名居民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毒品问题在问卷所列的14项治安问题中仅次于入室盗窃,受到57位居民的关注。这100名居民中,有90名有参与街道禁毒工作的愿望,其中有40人表示无条件参与,有30人表示在空闲时参与,带有功利性目的仅有3名。这个结果令人鼓舞,可以看出,社区禁毒酝藏着巨大的潜力,如果通过某种形式能把这些禁毒义务工作者组织起来,这对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禁毒人民战争格局将是重要群众基础。就大山坪街道而言,目前有青年志愿者180余人,其他志愿者10人,志愿者每周义务工作35小时。此外,大山坪街道还有约1000名享受“低保”人员,市政府要求这些人员中有劳动能力者,每年要尽20天的社会义务。纪念标社区有5名享受“低保”人员经常到社区义务从事公益活动。这些义务工作者都是可资利用的禁毒社会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上弥补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民警的人手不足。

  此外,家庭是吸、贩毒人员栖生的场所,落脚时间最长,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交流最真挚,最容易勾通,对染毒人员最关心。如果让家庭成员知道吸毒人员是种脑疾病,家庭成员会象对待病人一样对待吸毒者,给予更多的关爱、耐心,将大大减少吸毒人员流散在社会上的可能。因此,可以说家庭资源是可资利用的资源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应该充分挖掘。

  由此可见,仅是从一个西部中等城市的一个街道和社区中,就挖掘出如此巨大的有益于禁毒工作的大量禁毒社会资源。如果推而广之,在泸州市、四川省、乃至全国,这样的资源更为广阔。仅从禁毒行政资源来看,四川全省县、市、区妇联180个,有乡/镇街道妇联5641个,城市居委会妇代会5105个,村妇代会54536个,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195个,个劳协会及专业市场妇代会193个,机关及事业单位妇女组织1488个;全省共有专职妇干6672人。有法制宣讲团 个,成员 个,乡镇普法宣讲骨干 人,村社和社区有普法宣传骨干人员 人。从义工资源来看,全省有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1758个,志愿者人数93164人。这些都为禁毒工作提供了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社会资源。

  三、阻碍社会资源发挥作用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也有体制和机制方面的

  当前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各种社会资源要摆脱对计划经济下政府职能的依附,自主发挥作用,这一过程本身需要较长的时期。特别是作为调动社会资源的重要形式之一——社区尚处于起步的阶段。近年来,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虽已初步探索出了一些经验和模式,但就全国而言,社区建设整体上发展不平衡、发育不健全。据四川省民政部门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省仅有社区服务中心479个,这与全省社区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纪念标社区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全国绝大多数社区的现状,表现出成立时间短、行政色彩浓、自治能力弱等特点。该社区成立仅一年时间,各项工作传承了街道、居委会的工作,甚至承担了不少行政审批事项,社区托幼助残、家政服务、医疗康复等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离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有较大差距。这一客观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种社会资源的释放,也给禁毒工作社会化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禁毒工作本身在观念、体制、作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禁毒工作社会化发展道路上的羁绊。

  一是政府包揽禁毒工作的观念根深蒂固,禁毒工作依赖行政资源过重。受长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习惯于“全能政府”、“保姆政府”的思维,一些公安机关也还存在公安机关包打天下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思维惯性作用下,对于毒品这一社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禁毒专业机关仍单一于依靠政策、命令等行政的力量直接解决,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善于组织、引导、调动社会力量予以解决,使禁毒工作显示出较强的行政色彩。这种政府全面介入、对各项禁毒工作大包大揽的模式,客观上使社区禁毒工作成为政府禁毒工作的简单延伸,从而忽视了群众性组织、家庭、义工等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大山坪街道及纪念标社区的禁毒工作中,党委、政府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禁毒工作都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逐级安排、部署下进行。社区组织和成员过度的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行政资源,被动型地开展工作,自主、自决抓禁毒的功能远未发挥。同时,一些地方禁毒领导机构形同虚设,禁毒责任书等行政措施流于形式,进一步影响了禁毒社会资源作用的发挥。

  二是禁毒协作机制不健全,难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综合效应。要使固有的社会资源由存量变为流量,需要统一高效的协作机制。在现行体制下,各级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是协调各方参与禁毒工作枢纽,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在参与禁毒工作中有着不同职责和自身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禁毒办综合协调能力不强,有关部门、组织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各种社会资源各自为阵,影响了禁毒整体社会效益的发挥。近年来,共青团、综治委、禁毒委、民政部联合组织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妇联、禁毒委联合组织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这些都是调动社会资源的有效形式。但是,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各相关部门缺乏协作,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往往形成上面几家发文,下面一家落实的局面。据对纪念村社区的调查发现,妇联、共青团组织对这些活动虽有所了解,但由于缺乏各部门参与和指导,这些活动仅停留在发文部署的层面上,没有具体措施予以落实,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再如,一些社区、单位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申报后有关部门不予考评,挫伤了其积极性。

  三是禁毒工作与社区警务脱节。1997年4月,公安部召开苏州会议,提出学习“枫桥经验”,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的新思路。社区警务的基本方法是警察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与社区其他部门、组织加强协调合作,改善警民关系,以全社会力量抑制与预防犯罪,构建打防管一体化的社会防控体系。这项工作,是包括禁毒工作在内的各项公安工作向社区延伸的有效的载体。当前,多数地方禁毒工作还仅停留在县级公安禁毒部门的层面上,禁毒部门与基层派出所缺乏联系,社区民警缺乏必要的禁毒培训,派出所、社区民警对禁毒工作知之甚少,职责任务不明。在对纪念标社区的10名社区民警调查中,有1名民警以当地毒情根本不了解,另9名表示了解,但不能说明详细情况;10名禁毒民警都从未受过禁毒培训。调查还反映,基层派出所对吸毒人员落实帮控措施不够。在对纪念标社区吸毒人员家属调查中,原定调查23户,而实际仅调查到9户,另有14户因搬迁等情况下落不明。由于禁毒基础工作薄弱,大量吸毒人员处于“居住地管不到、暂住地管不也”的失控状态,使社会帮教等各项禁毒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四是禁毒预防宣传的方式和功能单一。近年来,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社会拒毒、防毒的意识普遍提高。在对纪念标社区的抽样调查中,有80%以上的公民受到过禁毒教育。但是,禁毒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也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一,禁毒宣传工作的方式单一,重集中轻经常的倾向明显。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禁毒宣传的主要方法是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开设街头咨询点、拉标语、办墙报,进行集中式的宣传。而针对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的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其二,禁毒宣传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各类社群体对象对禁毒宣传的需求各有侧重:吸毒者的家庭成员需要了解戒毒知识;居委会干部需要了解帮教工作方法;学生需要自我防护,远离毒品侵袭的知识;娱乐业主需要了解有关娱乐场所禁毒的法律法规;一般群众需要了解本地区、本社区的毒情。但是,当前开展的禁毒宣传是普及型的宣传,基本上都是对毒品的认知和危害的宣传,没有根据不同对象需要,确定不同的宣传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宣传工作。在调查中,有89%的群众对社区的毒情不知道或不清楚。其三,对吸毒人员过多的负面宣传不利于社会帮教工作开展。长期以来,禁毒宣传工作重在宣传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吸毒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把吸毒者作为毒品违法犯罪的受害者、作为脑疾病患者的宣传较少。广大群众在禁毒意识提高的同时,对吸毒人员存在片面认识,对吸毒人员缺乏必要的关爱,使社会帮教工作缺乏内在动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艾滋病的宣传更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发动整个社会对艾滋病毒携带者倾注更多的关爱。

  五是缺乏必要的形式和方法对社会资源加以引导。调查中发现,多数部门和组织都有参与禁毒工作的愿望,但就采取何种形式,如何开展工作中显得无所适从,使现阶段的社会化禁毒工作处于比较盲然的状态。在对社区100名群众随机抽查中,愿意成为禁毒志愿者90人。但实际情况是,目前该社区中还没有专门从事禁毒工作的志愿者和禁毒志愿者组织。据2002年底统计,泸州市现有普法宣传骨干2万多人,他们有来自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院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制宣传工作网络。对这些庞大的社会资源加以引导,不论是社区组织还是禁毒专业部门都缺乏深入研究和具体的措施。

  四、转变观念,建立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源的禁毒领导机制,是加速禁毒工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禁毒斗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全国禁毒战线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按照十六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眼于全国,立足于基层,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一切有利于禁毒工作的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努力推动禁毒工作社会化。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应形势,转变观念,把社会化作为禁毒工作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职能将从“无限”向“有限”转化,社会将自主承担大量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的社会管理工作。就禁毒工作而言,大量预防宣传教育、戒毒帮教等工作也必须从政府的全部包揽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成为社会自身调节、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禁毒工作社会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全体禁毒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从单一依靠行政力量开展禁毒工作的思想桎梏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有效解决毒品问题的根本力量在于社会。实现禁毒工作社会化,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分散在社会中的既有资源和潜在资源有机整合起来,依靠各种社会组织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解决毒品问题。为此,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够引导和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投入禁毒工作的相关政策,把实现社会化作为禁毒工作发展方向。

  (二)调整禁毒宣传内容和重点,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针对以往禁毒宣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努力调整禁毒宣传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为推进禁毒工作社会化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是把家庭和学校作为禁毒宣传工作的两大重点。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开展禁毒工作的重要资源。要通过开展“致居民一封信”等活动,使禁毒宣传深入每一个家庭,从而提高整个社会防御毒品违法犯罪的能力。同时,要紧紧抓住学校这一禁毒宣传的重要阵地,按照《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要求,使教育师资力量掌握基本的禁毒知识并成为禁毒工作的宣讲员,努力培养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是把禁毒宣传工作的重心向经常性转变。要切实改变以往宣传工作中重集中轻经常,重声势轻效果的倾向,充分利用教育、文化、法制等各种有益的社会资源,把禁毒宣传工作做深做细,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三是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调整宣传内容。要拓展禁毒宣传的功能,不仅提高全社会对毒品的认知能力,更要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调整宣传内容,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禁毒知识。四是开展以关爱吸毒人员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要把教育、挽救吸毒人员为禁毒宣传的重要内容,使公众普遍了解其受害性和病理性特征,对吸毒人员施以更多的关爱,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组织参与帮教戒毒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把禁毒工作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整合禁毒资源。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式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社区建设虽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其发展前景是乐观的。随着科、教、文、卫、体、法律全面进入社区,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素质普遍大幅提升,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逐渐形成,居民选举制度正趋于完善,社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也为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禁毒工作提供了机遇。首先,把禁毒工作纳入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把“无毒社区”作为社区发展的目标之一,使禁毒工作与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妇女儿童保护、青少年服务、外来人口管理.社区文体活动、社区教育等各项社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总体效益。其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扮演好“调度员”角色,号召、带领和引导社会力量、社区群众,积极投入到禁毒工作中。要发挥党员的表率带头作用,通过成立“党员义务禁毒工作队”等形式参与禁毒工作。第三,整合社区居民参与禁毒工作的意愿。要使社区居民充分认识禁毒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提高社区居民对禁毒工作的认同感,把参与禁毒事业的共同志向和热情转化为自觉行动,主动参与戒毒帮教、禁毒宣传等工作,使禁毒工作成为社区自治的重要内容。第四,把禁毒作为社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找好社区文化建设与禁毒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文化馆、社区图书室和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广播电视等广泛开展社区禁毒教育,使群广大群众了解本地区、本社区的毒情。第五,整合社区自治组织、群众团体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引导他们关注禁毒工作,充分发挥其工作优势。如,要把禁吸戒毒纳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心理咨询站的工作内容,为社区内吸毒人员提供生理康复、心理矫治的服务;社区服务中心要为戒毒脱瘾人员提供就业的渠道,使其自食其力,逐步回归社。

  (四)把禁毒工作纳入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警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在人、财、物大流动的社会背景下,构建新型防控体系的有效载体。社区警务要求民警与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依靠社会和公众的力量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就公安禁毒工作而言,社区警务是禁毒工作向基层有效延伸,推动禁毒工作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社区民警的禁毒培训,使社区民警具备基本的禁毒知识,承担起相应的禁毒职责。二是要借鉴四川广安等地的作法,在派出所设立专兼职禁毒民毒,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禁毒工作长抓不懈。三是建立社区毒情调查机制。通过户口管理、人口调查、查验居民身份证等业务工作,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解,掌握其中有毒品违法犯罪嫌疑的人的动向,及时有效地预防毒品犯罪。四是组织开展群众性禁毒防范工作。充分利用群防群治组织资源,采取共驻共建、相互协作的方法,加强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物业公司等组织的联系,提高自发互助、自我防护的能力,严密社区毒品防控网络。五是县(市、区)级禁毒部门要逐步推行禁毒民警包片、包社区的制度,使禁毒民警沉入基层、深入社区,会同社区民警共同开展预防、打击、宣传等各项禁毒工作。

  (五)组建禁毒志愿者队伍,大力推行禁毒义务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禁毒志愿者人数的多少是禁毒工作社会化的发展程度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禁绝毒品的愿望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为开展禁毒志愿者活动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一方面,要借助于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百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计划”等形式,把禁毒纳入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结合禁毒工作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发动青年团员、党员以及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党员等参与禁毒工作,形成来源稳定、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的禁毒志愿者队伍。要以禁毒志愿者为主体,普遍成立禁毒联络员、协管员和群众性禁毒组织。要通过法律、政策等形式把禁毒志愿者义务固定下来,倡导大中学生、社区居民每人每年提供至少48小时的禁毒志愿服务。要建立禁毒志愿服务卡,成立禁毒志愿帮教小组,对吸毒人员开展“一助一”长期结对帮扶工作。要发动禁毒志愿者积极参与“不让毒品进我家”、司法部门的普法活动,充分利用以妇联、司法、卫生等网络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工作。

  (六)转变戒毒理念,调动以家庭为主的社会资源,全面落实戒毒帮教工作。加强社会帮教工作,有效解决复吸率居高不下的问题,是禁毒工作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首先,要切实转变戒毒理念,科学认识吸毒人员的多重性,既把这一特殊人群看作是违法人员,也要正确认识他们是毒品犯罪的直接受害者,是特殊的脑疾病患者,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帮助其彻底摆脱毒品。其次,要改进社会帮教工作模式。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对包头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模式的评估表明,在包头禁毒模式中做出最大贡献的功能因子就是家庭。有关研究表明,一般一个吸毒者从脱毒至完全回归社会,要经历3—5年时间,这样长时间的帮教,只有家庭才能做到。因此,要紧紧抓住吸毒人员家庭这个关键环节,作好吸毒人员家庭的工作,充分调动家庭的亲和力、约束力等积极因素,动员组织吸毒人员的家庭亲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戒毒帮教工作中来。第三,要努力完善社区内的帮教机制,建立家长、教师、社区民警、公众志愿者相结合的帮教队伍。要关心帮教对象生活、学习、工作,加强对帮教对象的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使其能够悔过自新。要运用社会保障机制,积极想办法,尽力安排工作,通过工作或劳动促进思想改造,为帮教对象创造重新做人的条件。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