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小说•纪实•调查 > 正文
小说•纪实•调查
哥伦比亚毒王巴勃罗·埃斯科巴
2021-12-18 22:19:42 来自:大佬日志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提起贩毒黑帮等字眼,你的第一反应是三不管的金三角地带还有意大利的黑手党?毒品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暴利行业,一旦沾染就很难收手,可其蕴含的巨大利润也在吸引无数人趋之若鹜。但是要提起最嚣张的,最充满传奇色彩的毒枭还得是哥伦比亚的巴勃罗·埃斯科巴。
  
  巴勃罗从一个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排名第7的富豪,他不仅敢公然杀害政府工作人员,还有着一支4万人的部队。这阵仗,这规模,绝对称得上是毒枭届的翘楚。巴勃罗究竟是如何实现这华丽蜕变的?如此嚣张不可一世的他最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从穷小子到富豪的逆袭转变
  
  巴勃罗的童年不是单单贫穷两个字就可以形容的,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村人家,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工作,却还是满足不了家庭的基本开销,因此家里除了巴勃罗以外还有6个孩子。
  
  在家里最贫穷的时候,巴勃罗甚至连鞋子都穿不起,他和哥哥每天上学没有钱乘车,只能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学校。因为每天需要走非常遥远的路途,唯一的一双鞋子都被磨破了,巴勃罗只能光着脚去上学。可来到教室后,老师见到了并没有让他留在学校,反而直接让他回了家。巴勃罗感觉到又羞又恼,一股强大的卑微感由此而生。
  
  母亲在下班后得知儿子的遭遇非常的心痛,可她并没有多余的钱去给儿子买鞋,万般无奈之下,她产生了偷窃的想法。可回到家以后戏剧性的一幕却发生了,两只鞋子竟然不是一双。
  
  母亲觉得这可能就是命吧,随后自己主动承认了错误,把鞋子还了回去,然后用借来的钱给儿子重新买了一双鞋。巴勃罗看着母亲手里的新鞋顿时五味杂陈,对着母亲保证道:你放心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不会让你再过这样贫穷的生活。
  
  从小物质生活上的贫穷就注定了巴勃罗没有办法好好安逸享受他的童年和学校生活,巴勃罗觉得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这条路实在是太长太难了,所以他果断放弃了这条路,开始经常逃课,混迹社会帮派。因为过早地接触社会,巴勃罗对生活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巴勃罗也在街头帮派当中学习到了很多人情世故,阴谋诡计。
  
  母亲在知道巴勃罗经常逃学后苦口婆心地把他劝了回去,可是巴勃罗实在没有办法把那些枯燥的知识放到他的脑子里,也无法忍受学校的教条管束,最终直接选择了辍学。这次无论妈妈怎么劝说巴勃罗都不为所动,他向妈妈保证:就算自己不读书,以后也一样可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大人物。
  
  16岁的巴勃罗为了更好融入到社会帮派当中改变了自己的头发和外形,开始刻意模仿那些社会帮派人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他眼里这些帮派人物远比政府更加可靠,更加值得信赖。为了谋生,巴勃罗开始尝试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他几乎每个行业都有所涉猎。
  
  比如从一开始的倒卖墓碑,到走私香烟,偷盗汽车,敲诈勒索等等,总之什么行业挣钱他就会干什么。就这样,巴勃罗在每行每业都有着不小的名气。逐渐的,随着业务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巴勃罗已经不再满足于这些蝇头小利,开始从事起了更加危险更加暴利的生意。
  
  在巴勃罗2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麦德林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了,因为长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巴勃罗已经成为了当地很多警察的跟踪抓捕对象,可是巴勃罗对此却一点都不在意。因为巴勃罗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有的行动都非常的小心谨慎,没有任何破绽留给警察,也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头脑,所以他才会无所畏惧。
  
  巴勃罗和很多小门小派的地痞流氓不一样,他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巴勃罗有着更大的野心。他留给外人的也是一种可以掌控全局的领导者的姿态,所以很多街头上的散兵游勇都纷纷选择依附巴勃罗,跟在他身边。而巴勃罗之所以可以赢得其他人的信任,主要是因为他的临危不惧,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永远都安之若素,这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姿态就是巴勃罗最大的优点。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掀起了一股嬉皮士潮流文化,这群人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对战争,放荡不羁,抵触跟主流文化有关的一切,而这群人往往都是一些瘾君子。随着这种嬉皮士文化的兴起,美国也掀起了一场毒品热潮,引得全世界各国的毒贩都蠢蠢欲动起来。巴勃罗也嗅到了毒品行业的商机,被毒品所附带的高额利润所深深吸引,开始逐渐接触贩卖毒品。
  
  1975年,巴勃罗除掉了麦德林当地最大的毒枭Restrepo,把他的生意全部接手了过来,也正式开始贩卖可卡因。初次试水的巴勃罗只走私了几十斤的可卡因,却赚取了惊人的利润,从那时起巴勃罗就决定要做毒品生意,还发誓要成为最厉害的大毒枭。
  
  巴勃罗在杀了当地最大的毒贩之后,把他的团队人员全部吸收了过来,还自己专门修建了一家毒品制造所,聘请专门的化学专家来研发提炼质量更好的可卡因。巴勃罗最开始采用的毒品走私形式是通过收买一些飞行员乘务员来实现的,可这种形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中间人要从中大量抽成,这样一来巴勃罗自己所获得的利润就会大大减少。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情况,巴勃罗斥巨资自己修建了一个飞机场,还在旁边设置了仓库,用来作为自己的贩毒中转站。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毒品需求也越来越大,巴勃罗为了提高贩毒效率买了数十架直升机,每架飞机平均可以运10吨左右的可卡因,而他所修建的制毒所平均每天可以至少生产1万公斤可卡因。
  
  因为参与贩毒的人员众多,巴勃罗还在旁边建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比如宿舍,医院,食堂等。除了应用飞机这种运输工具之外,轮船,潜艇,货车也都无一缺席,在多种交通工具的共同协作之下,美国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毒品进入。
  
  随着贩毒人员技艺的不断娴熟,液体可卡因已经从最初的放在一些瓶罐当中转化为了可以直接放在衣物等固体物质当中,这种方式更加方便,更加隐蔽,巴勃罗可以说是把毒品生产做到了标准化,程序化。都说贩毒的人不会自己去吸毒,可是巴勃罗却是个例外,他自己也染上了吸食毒品的习惯。
  
  1976年,巴勃罗的手下在运输可卡因的过程当中,不幸被警察所抓捕,随之而来的就是哥伦比亚法院对巴勃罗的诉讼。巴勃罗最初所想到的解决办法是贿赂法官,可惜却并没有奏效,最后巴勃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死了当时的警察证人,这样一来,法院就因为证据不足而撤销了对巴勃罗的控诉。
  
  到了80年代,巴勃罗的贩毒组织和贩毒网络越来越趋向于成熟化正规化发展,不仅建立了一条从哥伦比亚直达美国的运输路线,在美国当地还设有专门的分销网络,巴勃罗所带领的贩毒集团几乎垄断了哥伦比亚的整个贩毒行业。
  
  随着毒品生产越来越猖獗,美国社会已经被毒品完全充斥,社会街头随处可见到处都是瘾君子。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采取措施向哥伦比亚官方施压,要求其惩戒巴勃罗。1984年,哥伦比亚官方出动了上千名政府军想要一举消灭巴勃罗的贩毒组织,可谁知巴勃罗却并不惧怕,竟然公然带兵进行了反击。
  
  也是,毕竟巴勃罗可是有着一支多达4万人的私人部队啊!哥伦比亚政府方面还公然通缉过巴勃罗,可最后却被巴勃罗的一招反通缉致使哥伦比亚总检察长身首异处。
  
  巴勃罗在自己贩毒事业的巅峰时期,每天大概有15辆飞机用来运输毒品,平均每天有至少15吨以上的可卡因到达美国境内,美国国内有将近80%以上的毒品都来自巴勃罗的贩毒组织,高产量的毒品带给巴勃罗的同时也是高额的利润和收入。
  
  据统计,巴勃罗鼎盛时期每年的收入可以多达220亿美元。从1987—1993年期间,连续七年巴勃罗都出现在了福布斯的亿万富豪榜单当中,1989年更是被评为了“全球第七富豪”,而当时的巴勃罗才年仅40岁而已。
  
  巴勃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亿万身家的全球第七富豪,他成功把自己儿时的承诺和抱负变成了现实。
  
  主动自首,嘲讽政府无能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像巴勃罗这样一个大毒枭却是哥伦比亚民众眼中的“大善人”,麦德林当地的人民都把巴勃罗当成神一样信仰和供奉着。当地的很多孩子更是把巴勃罗当成学习的榜样,而这些孩子更是一度成为了巴勃罗无处不在的眼线,多次帮助巴勃罗躲避警察的通缉和追杀。
  
  巴勃罗非常注重自己在民众当中的形象,为了进一步和民众拉近距离,他经常会分钱给当地的贫苦大众,甚至出钱帮助穷人建造房屋,为当地学校投资,建立校舍,建立运动场地等等。
  
  无论巴勃罗给哥伦比亚政府带去了多少麻烦和困扰,可是至少在麦德林群众心里,巴勃罗是当之无愧的“善人”。
  
  只可惜,巴勃罗的这个善人形象拥有着两面性,他虽然一方面无私帮助穷人,可是另一方面哥伦比亚也有很多无辜群众死在他和他的贩毒组织手里。
  
  在90年代初期,哥伦比亚平均每年有近3万人死于谋杀,据统计,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巴勃罗和他的贩毒组织所为。
  
  巴勃罗为了维系自己的毒品帝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哥伦比亚当地的法官敢审判毒贩,就一定会遭到巴勃罗的报复。以至于哥伦比亚当地的法官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戴着头套进行审判,以免连累家人遭受灭顶之灾。当然,除了法官之外,身处在扫毒第一线的警察也同样没能逃过巴勃罗的毒手,每年也有上百名警察死在巴勃罗的手里。哥伦比亚的警察基本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与巴勃罗为伍要么就是惨遭杀害。
  
  巴勃罗这个人的野心可不是一般的大,靠贩毒赚得盆满钵满还不够,他竟然还想妄图染指政坛,成为哥伦比亚的总统。1982年,巴勃罗通过疯狂砸钱成为了哥伦比亚众议院的候选成员,也同时获得了社会上的很多支持,但随之而来的是他大量犯罪恶行的披露,在这之后,巴勃罗更加仇视哥伦比亚政府,并与当地政府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1985年,巴勃罗动用自己的私人部队对哥伦比亚最高法院展开了猛烈攻击,法院内超过一半的法官都被残忍杀害,而法院里之前收集的巴勃罗的犯罪证据也被尽数销毁。
  
  巴勃罗还计划暗杀自己在竞选哥伦比亚总统时的另一位竞争者,对另一位竞争者所乘坐的飞机进行了恐怖的爆炸袭击,这场袭击致使飞机上的大部分乘客全都不幸遇难身亡。巴勃罗在和哥伦比亚政府的对抗当中多次袭击绑架政府官员的家人,甚至对普通民众都进行了恐怖袭击,巴勃罗本来想用这种方式震慑住哥伦比亚政府,可没想到他的种种行径却更加坚定了哥伦比亚政府想要除掉他的决心。
  
  塞萨尔·加里维亚·特鲁希略就是巴勃罗曾经想要暗杀的那个总统候选人,他在成功当选之后加大了打击巴勃罗贩毒组织的力度。或许他是为了兑现自己竞选时的承诺,亦或者是单纯为了报复巴勃罗曾经对自己的暗杀行为。总之无论出于哪种原因,除掉巴勃罗的贩毒组织已经是加里维亚的首要目标。
  
  加里维亚本来想采用强硬的镇压手段来打击巴勃罗,可没想到巴勃罗的反应更为激烈,在巴勃罗一系列的残忍暗杀行动之下,塞萨尔·加里维亚显得有些进退两难,不知所措。
  
  好在1988年,乔治·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后,美国的禁毒力度大大加强,禁毒范围也从一开始的单纯阻止毒品进入美国变成了跨国追捕缉拿毒枭。巴勃罗对哥伦比亚政府官员和警察进行肆无忌惮的暗杀让哥伦比亚政府日益觉得巴勃罗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哥伦比亚主动找到美国,双方达成了合作。这下,巴勃罗的贩毒组织不仅成为了本国政府要打击的目标,更成为了美国的追捕对象。
  
  美国方面插手进来这让巴勃罗产生了一丝忌惮,巴勃罗非常害怕自己会被引渡到美国,这是他万万不能忍受的结局。巴勃罗虽然只是一个毒贩,可是却有着强烈的国家民族自豪感,一旦被引渡到美国,这就是对他的极大侮辱,在他看来,除了哥伦比亚以外没有任何国家有资格惩治处罚他。
  
  于是在1991年,巴勃罗提出放弃同哥伦比亚政府当局的对抗,主动自首。但是,巴勃罗的自首并不意味着哥伦比亚政府在这场战役当中的胜利,虽然巴勃罗最终的结果是被抓了,可是这也在无形当中暗示了巴勃罗对哥伦比亚政府无能的嘲讽,而巴勃罗在入狱之后的一系列待遇则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巴勃罗自首之后的要求是,政府要为他建立一所属于他自己的监狱,在监狱的周围不能有任何的警察和军队驻守,这座监狱里所有的人都是巴勃罗的手下。监狱里面的构造和其他监狱也截然不同,套着监狱的外壳,里面实则是一个豪华的度假公寓,有酒吧,有球场,还有各种娱乐设施。
  
  巴勃罗在里面每天吃喝玩乐,小日子过得可以说是非常滋润,巴勃罗的家人也经常过来探望他,还有很多生意上的伙伴和社会名流。巴勃罗虽然人在监狱里面,可是他在外面的毒品生意却并没有停止,他一直在远程操纵着一切。
  
  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92年,巴勃罗怀疑自己的身边出现了内奸,于是开始对身边的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扫,短短几天之内,就有几十人相继死亡。巴勃罗如此肆无忌惮地杀人和他那嚣张不可一世的态度让哥伦比亚政府忍无可忍,于是打算通过这个契机把巴勃罗转移到普通的监狱里面。可这个消息却被巴勃罗提前知道了,转移到普通监狱就意味着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了,生命安全也将会面临巨大的威胁,所以,巴勃罗便直接越了狱。
  
  惨遭枪杀,结局悲惨
  
  在得知巴勃罗逃离监狱以后,哥伦比亚政府立刻组建了一支特别工作组,展开了对巴勃罗的抓捕工作,同时还允许美国联合特种作战部队的加入,双方通力合作想要一举瓦解巴勃罗的贩毒团伙。除了两个国家的官方机构之外,哥伦比亚还有一个名为洛佩斯的暴力组织也在追杀巴勃罗。
  
  洛佩斯想要消灭巴勃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要占领他的资产和地盘,接手他的生意。本来在两国官方机构的联合追捕之下,巴勃罗就已经有点抵抗无力,如今又来了一个竞争对手,三方联合追击之下,巴勃罗的境地显得无比艰难。
  
  因为洛佩斯是一个民间组织,而且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杀了巴勃罗,因此没有两国官方政府那么多的顾忌和约束,而且他们沿袭的也是巴勃罗之前简单粗暴的报复手段。短短几个月之内,洛佩斯这个组织就一连暗杀了巴勃罗300多名的手下,巴勃罗的很多地盘和生意也都被抢夺,就连巴勃罗的家人也遭受到了暗杀。
  
  眼看着巴勃罗的贩毒势力日益削弱,巴勃罗组织内的很多人也都纷纷选择加入了洛佩斯组织,并为其提供大量情报,而此时的巴勃罗只有拼命逃跑的份。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洛佩斯和巴勃罗这种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无非就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概念而已。
  
  和洛佩斯那边的顺风顺水相比,两国联合部队这边却有点举步维艰。因为两个国家之间有不同的利益考量,所以在联合抓捕过程当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让抓捕工作进行的并不是那么顺利。
  
  巴勃罗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所以很难发现他的活动踪迹,就在两国不知所措之时,好在法国提供了大量非常先进的窃听设备,短时间之内就可以精准定位出另一个人的具体位置。但是巴勃罗作为一个大毒枭,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忧患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这种监听设备对于巴勃罗来说并不奏效。巴勃罗每次都把自己的通讯时间精准地控制在窃听设备截止的时间点之内,导致两国的联合部队每次都扑空,一无所获。
  
  经过联合部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93年12月2日,发现了巴勃罗的具体藏身位置。当时巴勃罗的身边已经没有多少手下了,警察赶到巴勃罗的藏身地点之后,巴勃罗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警察,意图跳窗逃跑。只可惜外面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巴勃罗又开始拿枪反击,可是也已经来不及了,他先是身上和腿上各中了一枪,紧接着一颗远处而来的子弹正好打中他的头颅,巴勃罗应声倒地,一代大毒枭就此死亡。
  
  成功击毙巴勃罗之后,所有的警察都热烈欢呼了起来,大家还争相抢着同他的尸体拍照。巴勃罗虽然死了,可是哥伦比亚的贩毒组织和美国的毒品却依然横行猖獗。
  
  小结
  
  巴勃罗的一生是传奇的但同样也是悲惨的,传奇就是传奇在他真的把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而悲惨就悲惨在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如果不是贩毒,或许等待他的就是另一种人生和另一种结局。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