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小说•纪实•调查 > 正文
小说•纪实•调查
书评:雾里看花"金三角"--书上的金三角
禁毒小说、纪实、调查
2007-07-08 11:35:04 来自:边民 作者: 阅读量:1

    若干年下来,阅读关于毒品基地"金三角"的文字几百万字,一言以蔽之:你不说我还不糊涂,你越说我越糊涂。一向不以为金三角有什么神秘,读了大量冠以"神秘""喋血""毒枭"等等吓人字眼书籍之后,再加上好几年不曾履及那片土地,如今看"金三角"三个字反倒一惊一诧起来。

    曾经在云南德宏当过一段知青,然后跨越国境去到金三角的昆明知青曾焰女士,写了好几本金三角题材的书。她在金三角前后生活12年,从缅共到坤沙集团再到台湾,写作始终不曾中断。《闯荡金三角》是一部小说,写一群知青偷渡到缅甸的经历,生生死死悲欢离合。但我很奇怪的总不把它当小说看,而是当作真正"纪实"作品读。那些知青生活,文化大革命,缅甸共产党游击队,栩栩如生,太写实了,特别亲切。也正因为太真实,缺乏高水平小说的某种必要的"疏离"感。比之同是德宏知青的王小波、张曼菱、邓贤,曾女士的文学成就显然就不在一个档次了。但她拥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文学素材,则又是其他人无法可比的。

    邓贤这个成都知青自称"半个云南人"不是没有道理,看他的《流浪金三角》就会明白。当年邓作家没有象许多知青那样冲出国境,把红卫兵和文化大革命的火种燃烧在缅甸土地上,或者效仿切.格瓦拉输出革命,去参加缅共游击队。这是他作为个人的幸运和作为作家的不幸。好在1998年得以有所弥补,亲自深入金三角采访,写给我们一本气势恢弘的纪实文学力作。历史的追溯和现实的行走采访,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结构不算新鲜,但把握时空交错而不致紊乱,煽情的语言在"爱国"的大词下显出某种厚重和魅力,确是其他人没能做到的。不愧为《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作者,这本《流浪金三角》是目前金三角题材中最具可读性和文学性的佳作,很值得一读。

    当然,说到材料的准确和历史的真实,并不是无懈可击。就我所看到的,好几处谬误、"硬伤"鲜明扎眼。比如,文中写到"残军"梁仲英将军98年还给邓作家采访带路,以此表明采访有来头,比较可信。但这恰是很不可信的炫耀,据本人所知,梁将军95年既已瘫痪在床(我这有原版照片为证),别说走路了,连说话都困难,哪可能98年还陪着邓作家到处跑呢?写金三角,避不开地处核心地理位置和曾经势力最为强大的"坤沙集团"。邓作家明白这点,却又毫无办法采访坤沙集团高层,这对于一个采访者和作者而言,必是遗憾得五内俱焚。逮着个"梁仲英"将军,当然如获至宝。因为这个金三角腹地赫赫有名的梁将军是"残军"中真正跟坤沙集团高层过往甚密的双重身份奇人。可惜,邓作家遇到的多半是个冒名顶替者,要不,就是邓作家想象的产物了。《流浪金三角》过多流连"93师"遗老遗少中,只能捕捉到历史的影子而无法触及80年代以后金三角真实、鲜活的存在,这即使不是邓作家的大遗憾,也是读者们的大遗憾。

    目前大陆影响最大的金三角题材写作者,除了邓贤就该算张伯金了。如果说关于金三角有太多的"无良印品"的话,则粗制滥造首推此公为马首。我只读了他一本《八年流浪金三角》,就再不愿意读他的其他大型臭豆腐,比如《金三角纪事》《亡命金三角》之类。据他本人和出版社吹嘘,《八年流浪金三角》是张氏的"纪实文学品",真人真事,大有"自传"意味。这么"纪实"的作品,按说读来应该倍感亲切。但事实是:读前几章冷笑,读到中间恶心,强忍卒读,终于掩卷狂奔卫生间,长长呕吐了几分钟,心情依然落花流水。张伯金氏之"纪实",太多瞎编乱吹;其"文学"也,明清三流传奇小说水平。我十分怀疑作者在金三角是怎么混了八年的,完全没有必要把些子虚乌有的拙劣虚构故事拿来戕害读者"纪实"的眼球。骗骗那些弱智的猎奇猎艳者和出版商的钞票不算过分,只须标明"小说"即可。但要插上"纪实"的花翎出来招摇,却天生小丑嘴脸,叫人如何不喷饭?

    《八年流浪金三角》所附照片(抄袭来的)把张苏泉指认为罗星汉,文内却言之凿凿吹牛说"我"如何如何在坤沙"张家军"里官居军机大员,与坤沙、张苏泉朝夕相处,还指挥"张家军"打赢几场漂亮仗。谁信啊?张苏泉跟罗星汉长相天壤之别你都有本事弄错,那是怎么朝夕相处的?全书所附照片无不是公开出版物上"扒"下来的,就没见他自己独有的照片佐证。你真象自我吹嘘的那么牛,怎不附几张你与坤沙、张苏泉的合影?或者附几张别人没有而你弄到手的照片出来看看?没话说了吧。虚构就虚构,干吗非打"纪实"的大旗蒙人呢?

    作者偷越国境去缅甸,第一次从大勐龙(240号界碑左右)出境,传奇经历了一番生生死死英雄美女野兽土匪,狼狈回国。第二次偷渡从打洛出境成功,开始了八年的缅泰流浪。作者告诉我们,他偷渡的路径是什么"野人山",晕倒!本人就是那一带出生长大的,从小在原始森林中转悠,那里哪来横亘连绵的野人山?又瞎扯了不是。野人山是缅甸克钦邦与掸邦北部之间与云南怒江、德宏接壤地带,离张伯金出境的西双版纳中间还隔着临沧、思茅两大地区,他把自己想象成当年出国入缅抗日的远征军了,戴安澜将军就是率领溃败的远征军经过野人山回国的。远征军死于野人山的人数比死在战场上的还多,可见凶险。张作家80年代偷渡出境的路线,书中写得恐怖万分,但真实情况是:我不明白凶险在哪里。那几年本人也出出进进国境两边,远至金三角核心毒区"大其力",走的路线就是张伯金的路线了,跟下乡逛村寨是一回事,哪有什么"野人"或"野人山"?

    张伯金《八年流浪金三角》满纸胡言瞎编,一伸手就能抓出一大把,不想列举了,大家明白此书名为"纪实"其实造假就行了。

    曲春辉的《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是比较新的纪实作品。该人好端端的北大放着不读,中途跑出来流浪到了北金三角,参加缅共军队,打过一些仗,去过的地方较多。在彭家声被杨氏兄弟驱逐出果敢,投靠女婿林明贤(现为掸帮第四特区首长)阶段,屈春辉被"寄存"在坤沙集团。这是难得一见的呆过两大集团的人,应该说他的写作素材颇丰富。遗憾的是,其文笔臭不可闻,基本是中学生作文水平,难以卒读。兼之地位不高,不了解许多大事件的真实内幕,下笔多是些鸡零狗碎个人琐事,还热衷于夹带风花雪月私货行文,阵阵泛酸。白白在金三角呆了15年,经历那么多拍案惊奇故事。比起邓贤外人身份采访写作,屈氏的作文立见小儿科状,幼稚得可以。这大约就是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的分野了:一个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且能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另一个则坐井观天看青蛙是蛤蟆。此公已入缅籍,估计不会回来补习国文了,也就不能指望能读到他的金三角好文了。

    金三角闻名世界始于50年代国民党残部几番大败缅甸政府军及雇佣军。因此,台湾人对金三角的关注似乎一直超过大陆。相应的书籍自然少不了。

    柏杨著有《异域》(同名电影为《异域孤军》)和《金三角.荒城》两书。成为台湾人阅读金三角的经典。柏杨其实只在美斯乐进行过短暂采访,并未深入坤沙集团根据地满星叠、贺蒙等要害,因而采访对象不是真正与毒品关系深重的人,而是"93师"国军遗老遗少。他的主题乃是残军、孤军如何艰难困顿,大发人文关怀呼天抢地。据悉,台湾许多政治家读后感慨曰:没想到金三角竟然有数以百万计中国人同时被台湾和大陆政府抛弃而处于悲惨世界。

    江元庆《满星叠悲歌》,堪称目前华人世界里最经典的关于金三角著作,外界评价甚高。可惜我们大陆同胞少有读者得以一睹。

    台湾人的金三角情结主要源于历史。金三角大量领土,主要是萨尔温江以东,古代时是中国领土,隶属云南省辖区,直到清朝后期才因不平等条约割让给英国(不是缅甸),跟香港澳门一样。二战时期,远征军在这块土地上抗日,战争之惨烈,不堪回首。作为二战战胜国的中国,却因国力积弱外交无术而不能收回这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英美盟军出卖了一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民党残军实际上再次统治该地,可惜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再次被英美出卖,不但被逼撤出军队,最后还逼着蒋经国亲临美斯乐宣布断绝与国军残部关系,要那些民国政府的忠臣子民归化泰国。而彼时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并无席位,无缘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政治外交鸿门宴上拍案而起捍卫主权。原本金三角东部北部既为我云南领土,残军大撤台后留下来的官兵90%以上是云南人,所以,金三角百万华人主体是云南人。那是永远回不来的一块云南土地,国境线可以割开领土,割不断血脉。

    大陆关于金三角最为严肃的读本当属资深新华社记者杨木的《神秘的金三角》一书。该人曾为战地记者,亲临过越南战争/柬埔寨战争,并有专著传世且被译为英文法文等流布世界。

    80年代,金三角"坤沙集团"一支独大,将要建立"掸国"之际,杨木深入腹地采访,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其记者求真求实职业精神著《神秘的金三角》一书,算来此书才是金三角题材最可靠的"纪实"作品。由于金三角在当时是国际敏感问题,更是中国"心口上的痛",此书被作为"内部发行"处理,但却是非常畅销的一本书。

    最新读到的金三角书籍是中央电视台女记者朱凌的《在金三角感受生存》。她分别从瑞丽、临沧、版纳三处进入金三角,采访了当前最为强大的"佤邦"和缅共蜕化为"同盟军"的彭家声部/、明贤部,但无缘采访投降解体后的"坤沙集团"。这是一本大惊小怪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垃圾印品。小资格调,故作悲天悯人状的文字,无法给予更高的评价了。对于我们这些进进出出金三角的边疆人而言,她相当于还没去过金三角。

    顺便一提的是有部录象片《金三角鸦片军阀揭秘》恐怕才是最纪实的,那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偷拍的,可惜是三十多年前的纪录片了。主要内容正是"坤沙集团",主角是2号人物张苏泉。其珍贵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看了盗版的此片,我哪会有兴趣读那么多专著?总想在书籍里寻找记录片那样的真实,结果望断秋水不见伊人。很气愤某些书籍(张伯金《八年闯荡金三角》为代表),将之放进小功率压榨机轻轻一压便可见谎言四溢,最后剩下可怜巴巴一点"真实",在拙劣文笔下也惨不忍睹。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