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小说•纪实•调查 > 正文
小说•纪实•调查
小说:《我是妓女吸毒者》
2010-03-24 21:19:30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凯·赫尔曼 霍斯特· 阅读量:1

  往往正是像克丽斯蒂娜这样的孩子特别敏感,他们的感情十分脆弱,可同时却又充满着自尊。他们从父母一代的失败中得到教训,因而想逃避这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所谓“正常的”社会。看到这些脆弱的未成熟的孩子为了适应一个不现实的。但却能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而结成团伙时,实在可悲之至。而他们的这些企图是注定要失败的。克丽斯蒂娜究竟想从她的团伙中寻求些什么呢?无非是要求得到一点点真正的友爱和远离噪闹尘世的安宁。她寻求自己能为他人所接受,以逃脱种种有形无形的压迫。“我不敢肯定,到底在那些不吸毒的青年人当中能否存在像我们团伙中的这种友谊?”对她来说,团伙还是一个逃学避难所。本来,从理论上讲,学校应该是他们所向往的地方,可她却用一种失望的口气讥讽学校:“什么叫‘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不就是首先教导人们懂得和别人一起生活。这才是这所讨厌的学校应该教我们的课题。应该教我们懂得彼此相互关心。而不应该让每个人说大话,总想出人头地,为了捞个好分数而整天挖空心思不择手段。”

  也许有的读者为了自我宽慰而认为本书所披露的现象只不过与几个大城市有关而已,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社会边缘的视象罢了。对这种读者,我们可以直言相告:少年吸毒。少年酗酒,以及由此产生的副作用——少女卖淫和与吸毒直接相连的少年犯罪等早已成为一种遍地蔓延的疾病。可是,为什么人们对这些祸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呢?克丽斯蒂娜的忏悔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释:在那些了解内情的部门当中——其中有一部分是官方机构(诸如警察局、社会保健机构、医疗所)——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刨根问底,拉起警报。这些总是悄悄地过去,仿佛其中存在着某种默契似的,不管什么部门,都只能按例行公事的老一套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总是满足于观察、登记,最多也只能是把他们关押起来了事。因此,对于这些失足青年的痛苦、绝望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人们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且竭力把吸毒这个问题说成只是走私。贩卖毒品者的罪行,因而所进行的斗争只不过是一种消毒的问题。有关部门如果能及时在政治上得到更多的支持,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更多的工作。可惜这种政治上的支持迄今仍然有虚无实。而政治行动本身也受到普遍主张克制的公众舆论的压力。这种倾向是由某些政治势力精心策划出来的,因为他们担心任何微小的形影都可能会给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带来损失,所以把一切都归咎于不适应的人或者是外国腐化者的失败。

  这里不仅是一个改进有关吸毒者的信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改变成年人对吸毒问题的态度: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来正视这个不幸的社会问题,因为我们本身对此负有主要责任,无法开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吸毒问题只不过是反映我们这些成年人——我这里只当是一种笼统的说法——无能的一种,明显的症状,说明我们没有办法去说服年轻人的一代相信这一点:在我们给他们所提供的这个社会里,他们完全有机会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到真正人间的温暖。事实上许多青少年之所以投身到吸毒或秘密结社的行列,这完全不是他们生来一蹴而就的天性,而是那些做父母的拒绝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这并非是做父母者本来的心愿,而是不知不觉地在同别人相处中形成的足够的条件,导致他们只好走上歧途,另找出路。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切身问题,几乎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而恰恰相反,许多做父母的都常常把他们自己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负担转嫁给孩子们,把他们当成了替罪羊或者让他们卷入冲突之中,更有甚者——这种情况也并不罕见——让孩子们替他们解决他们的矛盾和冲突。克丽斯蒂娜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这种心理机制:人们完全可以准确地分析出这个孩子面对着自己的父母之间的怨恨和他们那远来得到满足的欲望所采取的态度,可是对她来说,由于任务过重,力不从心,因而注定要失败,只不过其失败的方式不同于她的父母罢了。

  无论如何,如果把孩子们走上脱离社会的道路看成是他们产生那种无可救药的孤独感的起点,那将是大错特错,因为这种孤独感早已存在。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现象归咎于孩子们一意孤行而拒绝同别人的交往。而事情恰恰相反,他们这种孤独感的产生正是由于他们同那些负有给他们带来关心和支持使命的人缺乏可靠而牢固的联系。

  不过,倘若就事论事,把这个问题简单说成是某个当爸爸或某个当妈妈的过错,那未免又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因为实际上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导致家长给孩子们带来有害的影响。克丽斯蒂娜在这本书中用一种罕见的尖锐口吻,一针见血地指出某种城市规划的弊病,正是这些弊病阻碍了人们之问的正常交往。我们许多所谓“清洁地带”的现代建筑群实际上把人们关闭在一个完全是人为的,冷漠的。机械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环境只能大大加剧人们之间的冲突——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当他们搬到这里来安家时,在他们的行李里本来就已经藏着许多矛盾。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格罗比小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例子:这种大建造群比比皆是,可是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只从管理和技术上考虑,而忽略了人们情感方面的需要,结果造成一个小区实际上就是一块文化大杂烩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成了少年酗酒和吸毒的“热点”。虽然事出有因,并非偶然。此外,学校也和一些大工场一样,那里也往往充满一种相互陌生、精神孤独的气氛,同样也充满看激烈和残酷的竞争。在这种条件下,当充满生机活力的孩子无法随波逐流,屈服于这种千篇一律的严酷现实时,他们就会在暗地里逃避到另外一个平行的世界中去——一个被他们的幻想所美化了的世界,而只是从表面上去应付家庭或学校里的规矩。这种现象往往难以为人们所觉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克丽斯蒂娜瞒着她周围的人,在那么长的时间内过着一种两重性的生活,用其“合群”的假象来欺骗那些可以给她伸出援助的手的人。这些人本来可以给她以勇气,让她悬崖勒马,以免自身堕入那无边的苦海。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