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域外传真 > 正文
域外传真
哥伦比亚何以成为“毒品王国”
2017-01-09 11:07:15 来自:今日头条 作者:逗逼人生地不熟 阅读量:1
  作为马尔克斯的故乡,哥伦比亚相当“魔幻现实主义”。除了绑架、谋杀、动荡、战争,她也有色彩斑斓的一面,哥伦比亚是全球公认盛产美女的国度,多次在国际选美比赛中摘得桂冠,被称为“美人摇篮”。但比美女更为世人所知的,是哥伦比亚的毒品。
  
  在这个面积仅11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的南美国家,1999年,竟然向全世界输出了市值460亿美元的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各种毒品,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6%。当今世界,毒品最负“盛名”的三大来源地,除了东南亚“金三角”、阿富汗一巴基斯坦边境“金新月”外,还有“白三角”。而所谓的“白三角”,指的就是南美洲的毒品产地,因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三国生产的可卡因几乎垄断了全美国的毒品市场,故有此称。在“白三角”地带,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哥伦比亚,据2001年的数据,哥伦比亚一直保持着几项“世界纪录”:年产大麻7500至9000吨,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销售和获利,都居世界第一;可卡因加工业在南美甚至在全球都名列前茅;每年向世界各国贩运的可卡因价值数十亿美元;毒品在美国销售最旺,每年涌入美国的大麻占全美大麻消费总量的59%以上,可卡因占其消费总量的75%。目前,西方国家毒品黑市的大麻和可卡因主要来自哥伦比亚。
  
  “暴力时期”
  
  在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后,哥国内相继成立了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大政党,两党的竞争和选举本来是民主的象征,但在哥伦比亚,这却成为其政治动荡、暴力频发等一系列问题的起源。两党的背后,都有各自军队的支持,诉诸武力成了各政治派别解决矛盾的传统手段,两大政党之间的关系水火不相容。各政党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且政党内部派系众多。暴动、政变、内战就成为夺取政权的主要手段,选举流于形式,宪法形同具文。1946年到1958年,两党展开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哥伦比亚由此进入了“暴力时期”。据统计,两党内战期间,有大约20万哥伦比亚人被杀。
  
  这次哥伦比亚内战催生了“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简称“哥武”)。发展到后来,“哥武”逐渐成为一支拥有70个阵线、约1.5万人的非正规部队,控制了哥伦比亚全国40%的乡村和大部分古柯种植区。
  
  1957年,在美国的斡旋下,保守党和自由党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的争斗,两党经过媾和组成了“全国阵线”。两大政党达成协议,为防止哥伦比亚倒向社会主义,两个大党轮流坐庄。“全国阵线”存在了16年。两大党轮流坐庄期间,其他政党不可能有执政机会。在此期间,大批知识分子和农民被吸引加入“哥武”,他们认为,只有加入游击队,才能实现自己被压抑的政治抱负并保护自己的利益。
  
  直到20世纪80年代,“哥武”还是一支相对纯粹的左派武装,主要活动于贫苦的农村。因为其挑战哥伦比亚社会种种不公的形象,曾经获得过国际社会的支持。1984年,“哥武”曾经试图与哥政府进行和平谈判,成立了名为“爱国同盟”的合法政党,并且加入国会。但是和平并没有到来,右翼势力、毒品贩子和军方秘密暗杀小队不断暗杀爱国同盟成员,惨遭毒手者达3000人,其中包括多名议员和总统候选人。1994年,“爱国同盟”解散,武装斗争再度爆发。
  
  政府军与“哥武”等游击武装之间的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政府军在明处,而对方在暗处。哥伦比亚的大片热带雨林地区是反政府武装活动活跃的地带。由于身处农村,熟悉地形,政府军要想消灭这支武装十分困难。双方交战的方式以丛林中的小规模遭遇战为主,使用的主要是轻武器,而由于机动困难,重武器很难派上用场。因为交通不便,政府军甚至需要通过诸如美军在侵越战争中使用的方法那样,通过直升机投放兵力。“哥武”也深得游击战精髓,作战方式多种多样,让政府军颇为头疼。
  
  动荡下的“恶之花”
  
  游击队为了跟政府对抗,经常破坏交通、能源、通信系统。见政府军打击不力,哥伦比亚的大农场主和大资本家开始组织武装力量自保。从1981年12月卡里省223名毒品庄园主组建第一个准军事组织以来,哥伦比亚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右翼准军事组织。有政府军的支持,这些组织打着保安的旗帜干过许多肮脏的勾当。后来,这些准军事组织纷纷蜕变成类似黑帮的地方武装,谁出钱就为谁服务。这样哥伦比亚就形成了政府军、游击队、准政府组织之间混战的局面,哥伦比亚也成为拉美最动荡的地方。
  
  “哥武”等游击队,其理想本来是代表广大底层民众的利益进行政治改革,反对资本主义,其诞生与毒品问题本来没有任何关系,最初毒品贩子也视游击队组织为天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股力量逐渐看到了合作的必要性。游击队要赚钱买武器养军队,而赚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贩毒和绑架。游击队组织可以为毒品贩子提供安全保障,而毒品贩子可以为游击队组织提供巨额资金和武器走私渠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开始在古柯种植区和可卡因生产区建立一套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统治体系,这套统治体系涵盖法律、规范、教育、军警和司法等各个方面。他们维护治安,协调解决地域内的冲突和矛盾。从贩毒活动中收取的毒品生产和运输税,成为“哥武”维持自身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据估计,“哥武”的资金有54%来自毒品走私,36%来自其他各种犯罪活动。可以说,毒品贸易泛滥与哥国国内的这种动荡分不开。此外,两党内战使得大量农民流亡,他们离开家园,来到政府控制力薄弱、远离经济中心且相对孤立的地区种植古柯。
  
  除游击队外,准军事组织也是毒品贸易的直接参与者。随着毒品经济的发展,一些种植毒品的大农场主、毒品生产和贩运商逐渐控制并建立了许多新的准军事组织,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毒品贸易。20世纪80年代,麦德林集团头目巴勃罗·埃斯科巴曾在农村购置土地,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准军事组织,针对那些反对者,尤其是呼吁加强法律力度打击毒品犯罪的司法人员和警察,从事暗杀、威胁等暴力活动。20世纪90年代,由于游击队和准军事组织对毒品种植区域的控制,使哥伦比亚毒品种植面积逐渐增多,罂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高峰。
  
  政府是打击毒品的力量,不过两党内战使政府威信丧失,在解决公共事务中失去了震慑力。20世纪70年代晚期,毒品收入已经向国民选举提供大量资金,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治动向。20世纪80年代早期,麦德林贩毒集团头目巴勃罗·埃斯科巴收买政府官员,让他们选举自己成为国会议员,同时他还为一些候选人提供资金支持。1994年通过大选获胜的哥伦比亚总统埃内斯托·桑佩尔·皮萨诺,就曾被曝收取卡利贩毒集团600万美元资助作为竞选资金。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德林市警察中的受贿者占90%。政府失信于民,使得包括禁毒在内的很多政策无法有效实施。
  
  
  哥伦比亚第一大贩毒集团是“麦德林卡特尔”,其主要活动基地在麦德林。该贩毒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规模达到鼎盛,当时的一号头目就是著名的巴勃罗·埃斯科巴,他曾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7大富豪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哥伦比亚政府加强了对贩毒集团的打击,逮捕了麦德林集团的主要头目,埃斯科巴在试图越狱时被杀。关于他的各种血腥传奇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2009年,埃斯科巴的儿子塞巴斯蒂安首次接受哥伦比亚媒体采访,他称父亲生前拥有15处用来藏身的“安全屋”,生性多疑的他每隔48小时就会带着家人搬一次家。当埃斯科巴为逃避警方追捕带着家人逃往偏僻山区后,由于身边没有取暖设备,埃斯科巴竟将成捆成捆的美元当柴火烧给女儿取暖,最后竟因此烧掉了近200万美钞。
  
  “得天独厚”的毒品产地
  
  哥伦比亚的毒品种植还与其自然环境有关。哥国位于赤道偏北的南美洲西北部,地处热带,极为适合大麻、古柯和罂粟的生长。安第斯山脉由北向南穿过境内,复杂的山地地形及茂密的森林,是毒品加工厂的天然屏障。大麻最早种植于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的一侧,当地人口稀少,离东北部加勒比海沿岸仅42公里。尤其是可卡因贸易,哥伦比亚处于原料供应国秘鲁、玻利维亚与最大的市场国美国的中途地段,相对地理位置优越。
  
  20世纪70年代,泰国曾提出解决毒品问题的“农产品替代种植计划”,宣称“铲除罂粟,改种水稻、甘蔗和橡胶,你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今,泰北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已大大缩小。但这项政策在哥国却很难奏效,据何青《毒品何以泛滥——以哥伦比亚毒品工业兴盛的原因为例》一文介绍,哥伦比亚60%以上的古柯种植分布在亚马孙的普图马约省、瓜维亚雷省和卡克塔省。这些地区位置偏僻,土壤贫瘠,没有办法种植密集型的传统农业作物,而且交通极为不便,农产品基本无法运输。政府所提供的资金根本不足以从交通、基础设施、地理环境上改变此地落后的面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据统计,卡克塔省地区的农民在教会的帮助下实行农作物替代种植,农民种植传统农作物所赚取的净利润为4.52%,如果没有教会的帮助,农民种植合法作物则会承受49.25%的亏损率。相比之下,毒品种植可赚取的净利润为49.07%,从而吸引人们铤而走险。大麻和罂粟是外来毒品作物,在兴起之初,一些毒贩将大麻或者罂粟的种子提供给居住地海拔较高、土地经营不便的农民进行种植,并保证购买其种植出来的果实。由于能够显著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不论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麻,还是90年代的罂粟,其种植范围很快遍及哥伦比亚安第斯地区的很多区域。尤其是高利润的罂粟种植,还吸引了一批外地居民移居该地区进行种植。
  
  “通往光明的道路已经打开”
  
  除了一些特殊时期,大多数时间哥伦比亚政府禁毒还是很积极的。哥伦比亚的禁毒标语里就有“可卡因不仅摧毁你,还摧毁你的国家”。2011年3月1日,联合国认可哥伦比亚在打击毒品走私方面的努力,从需要特别监视国家名单中删除了哥伦比亚。但鉴于国内动荡的局势,政府虽然很卖力,但禁毒之路依然漫长。
  
  哥伦比亚的禁毒之路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希望。拥有240万人口的“谋杀之都”麦德林如今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在1991年,麦德林每10万人中有381名凶杀犯,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已降到29人。2016年6月23日,哥伦比亚又走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冲突,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与“哥武”领袖希门尼斯在国际社会代表的见证下,于古巴首都哈瓦那签署了长期停火协议。根据协议,冲突双方将停止军事行动及敌对行为。双方还就遣散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成员、上缴武器等事项达成一致。还包括安全保障以及应对有组织犯罪等。该协议的签署为哥伦比亚实现长久和平奠定了基础。桑托斯表示:“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指挥官卡洛斯·洛萨达他在社交网络平台推特上发文称,“可怕的黑夜走向结束,通往和平和光明的道路已经打开,6月23日将成为战争结束的日子。”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