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域外传真 > 正文
域外传真
"金三角"禁种与全球禁毒
域外传真
2007-07-08 11:12:47 来自: 作者: 阅读量:1
    “金三角”是全世界毒品的种植之源,对全球禁毒问题的关注促使“中国记者禁毒采访考察团”来到这个特殊世界。作为成员之一,本文作者为我们记录下了这里的变迁,并呼唤外面的世界对这里多一份关心和帮助。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此文献给这个正在走近的日子。

■事件:“金三角”的变迁

“金三角”是世界毒品的主要产地,对全世界而言,只有在这里禁种罂粟,才有可能从源头上禁毒。但这里种植罂粟已有很长的历史,对毒品种植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金三角”只有搞好替代种植,才能重塑现代文明。

今日的“金三角”有什么变化呢?2002年初,云南省记协、云南省禁毒局联合组织了“中国记者禁毒采访考察团”,赴“金三角”的腹地缅甸北部和老挝两省等地采访考察,采访团由全国18家报社的24名记者组成。作为其中的一员,记者将目光对准了“金三角”的毒品替代种植。

“绿色长城”有多长?

由于云南省紧邻世界主要毒品产地“金三角",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境外毒品种植和加工的不断加剧以及国际毒潮的泛滥,境外毒源对中国尤其是对云南省的危害日益严重。“境外毒源不除,境内毒流难止"。由此中国在10年前开始实施“禁毒替代种植",在国际社会中率先与邻国地方政府合作,在“金三角"的缅甸北部等毒源地帮助推广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以最终铲除罂粟。此举为禁绝“金三角"毒源、造福全世界迈出了方向性的一步,这等于说要“消灭”原来意义上的金三角,重塑现代文明的金三角。当然这种“消灭”不是用“武力”,更不是去“入侵”,而是去帮助,去合作,让“金三角”人自己去实现。

目前,云南省参与向毒源地推广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这一工作的有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怒江、临沧、思茅六个边境地区及其县市。这些地区和县市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地理、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积极推进了境外邻国毒源地替代种植的发展。此外,还帮助邻国修筑公路、电站、学校等设施,带动了境外交通、通信、水利、旅游、贸易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共投入3亿多元,无偿或低价向缅北等地区提供各类粮食和经济作物籽种百余吨,同时派出科技人员3000多人次,指导“金三角"农民种植水稻、甘蔗、橡胶、水果、蔬菜等各类作物44.5万亩。

境外替代种植实施的面积为:老挝74225亩,缅甸371258亩。这样的替代种植,还在“金三角"的其他地区展开。在云南4000多公里边境线外,替代种植的总面积达445483亩。一条禁毒的绿色长城正在悄悄形成。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联合国禁毒署称,这项"金三角"绿色禁毒工程,是“全球禁毒史上的创举"、“造福全人类的宏大工程"。联合国从中国的首创受到启发,联合国禁毒署计划从2000年开始,用6年时间,与缅甸第二特区(佤邦)政府合作,在该地区投入2.5亿美元,以扶持其各项开发项目,逐年减少罂粟种植面积,直到完全根除。

告别了,最后一枝大烟花

当记者到达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时,简直被那里的景象吸引住了。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那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漫山遍野的是甘蔗林,还有橡胶、茶叶、玉米、水稻、西瓜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水果。

“春节到,满山遍野罂粟花,每天早晨我去大烟地里收钱,有了大烟花就有了生活……大烟花,大烟花,我们的生活永远是大烟花。”这是一首在“金三角"一些村寨广为流传的民歌。但它只代表以前,当地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已不可能见到一株罂粟了。“生活中永远的大烟花"已在这里消失。

缅甸掸邦第四特区肃毒的决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赞许,联合国每年拨款8000万美元,全部分到山民手里,每人每年1.6万缅币(相当于人民币700元),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从而让他们从“黑色幽灵”(鸦片)中解脱出来。当地人岩昌说,这些年来,除了联合国,中国政府给予了我们无私的支持。

在这里,六年前的竹棚茅舍已被一幢幢新式楼房所代替;六年前的油灯烛火已被明亮的电灯所代替;六年前外人不敢涉足的地方,现在每年要接待40多万游客;六年前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现已出现了10多个小型加工厂;六年前的乡村集市如今已被城市所代替。

真正促使这里成为一片净土的是当地政府和部队所采取的强有力的法制禁毒手段。作为一种法律,第四特区明确规定:小孩子生下来不允许吸毒;凡是发现偷种罂粟的,轻则坐水牢,重则枪毙。由此,第四特区成为了无毒特区,特区司令林明贤被缅甸政府授予国家一级勋章,得到联合国的高度赞扬。

“毒品乐园”何时销声匿迹

清晨,记者从云南边城勐腊县驱车向南赶往老挝南塔省勐新县。县城仅有的一条大街破落不堪,两旁散落着一些低矮建筑,最大的大棚市场内生意相当冷清。就在这个难掩贫穷落后的县城街道上,记者不时看到三五成群的欧美游客在街头徜徉。

“勐新县地处`金三角'北部边缘,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种植罂粟”,勐新县县长助理、禁毒办主任买香糯告诉记者,“本县种植罂粟的面积曾为2.1万亩;1999年为4595亩;2000年为3690亩;2001年为2770亩。"这儿的毒品基本不往外运,当地就消化了,正是这些廉价的毒品吸引着大批外国瘾君子,勐新县竟一度被称为“毒品乐园"。就在去年,来自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名吸毒者曾猝死在勐新街头。

买香糯说:“上百年的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便解决。我们特别希望加强与中方合作。如何利用中国市场,继续寻找既不愁市场销路、利润更高,又能大面积种植的替代经济作物是我最为关注的大问题......"

禁毒必将经历痛苦

在“金三角”地区,“禁毒替代种植"依然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禁种与复种罂粟的冲突仍然存在。一个地区要摆脱对毒品经济的依赖,经历痛苦是注定的。

在对记者自豪地宣称缅甸“克钦邦东部专区境内已没有罂粟种植"的时候,东部专区专员博让东脸上的表情是凝重的,“禁种罂粟给政府带来很多困难,也给百姓带来很多现实困难,有些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经济损失大了,而又没有外界的帮助支持,复种的力量就会抬头。在缅甸雷基口岸,迫于生活压力,有34户村民已移往他乡去种罂粟。

“替代种植是一种很好的禁绝毒品的办法,但要彻底替代种植还要走很长的路,因为替代种植光靠一些企业和边境的地方政府不行,它需要全世界的支持、关心。"在缅甸已搞了12000亩香料种植的德宏州云德香料有限公司的胡献光副总经理这样认为。

目前,替代种植面临的问题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大,世界各国对“金三角"禁毒的关心支持也不够;替代种植的产品结构需要调整,尚未形成产业化;替代种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

禁毒替代种植任重道远。

■相关链接

国际禁毒日

毒品泛滥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公害之一,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1987年6月12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剂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已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金三角

“金三角”是个约定俗成的形象化的地域称呼。指三个国家(缅甸、老挝、泰国)的边缘地带。这里种植罂粟,盛产鸦片、海洛因,是世界驰名的毒品王国。这里出产的鸦片曾占全球产量的七成以上。近几年,罂粟种植逐渐北移,种植罂粟最多的地区,已经不在“金三角”的核心部位,但是“金三角”地区罂粟的种植面积仍然高达67000公顷,其中缅甸89%,老挝8%,泰国3%。

“金三角”与罂粟的关系,犹如血与肉的关系,毒品侵入了金三角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因为“金三角”种罂粟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罂粟对于金三角的国计民生,实在是太重要了。

罂粟

罂粟,草本植物,属于树科,是希腊首先命名的,是“催眠”的意思。在希腊神话里,死神有一个儿子———一个手持罂粟的男孩,名叫马非斯(Morphine),它是睡神。在死亡与安睡之间插着罂粟,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罂粟的镇痛医药价值。“吗啡”的名称便由此而得。世界卫生组织至今仍把吗啡视为缓解后期癌症剧痛的推广药品,因为它的镇静作用在自然存在的化合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海洛因是从“吗啡”中提炼出来的。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