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禁毒史、戒毒史 > 正文
禁毒史、戒毒史
现代毒品战争的起源
2018-12-20 22:15:33 来自:小鸟分享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毒品问题一直是美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中,有近四千万的吸毒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8.2%。而美国一年的毒品消费量高达1.6万吨,每年用于毒品消费的金额更是高达500亿美元。毒品泛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让美国头痛不堪,在美国的所有刑事犯罪案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犯罪与毒品有关,近四分之一的罪犯吸食毒品。
  
  由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嘻哈文化和反流行文化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反传统和反政府的思想潮流,吸食毒品竟成为一种时尚,之后十年内美国滥用药物已逐渐成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其中尤以滥用毒品最为严重,导致美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毒窝”,每年消费掉全球生产的可卡因的三分之一,60%以上的大麻。而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则是吸食毒品人群越来越低龄化,青少年越来越成为吸食毒品的主力军。
  
  有鉴于此,美国总统尼克松以“毒品战争”为竞选口号,并在成功当选后迅速开启“毒品战争”计划,明确了毒品为全民公敌的概念。1970年,美国司法部颁布《毒品滥用与综合控制法》,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为《管制物质法案》,该法案首次将传统麻精药品与新型毒品统一列为管制物质,并规定了各类药品的管制级别及对应管制措施。尼克松上台后另一重要举措则为将海关的药品滥用管制职能及联邦各办事机构全都统一合并到司法部,重新设立一个全新的机构——管制物质强制管理局(DEA),也称为美国禁毒署。DEA是一个隶属于司法部的独立执法机构,之后便成为了美国禁毒战争的主要执法机构,同时活跃在美国国内和国外。此后,从尼克松政府开始,美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毒品战争。
  
  由于美国发起的毒品战争以阻断毒品来源为主要目的,美国国内的禁毒政策改变迅速影响了美国毒品供销国的贩毒市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海洛因主要供应国——土耳其首先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1969年由美国国务院支持召开了“海洛因贸易会议”,会议主要就通过外交手段禁止美国国内海洛因贸易展开讨论,并最后决定即刻采取措施禁止土耳其的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并计划在1971年夏天完全终止土耳其的鸦片种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同时建议在采取措施禁止土耳其生产鸦片时给予其一定经济补偿,这一做法成为了日后美国在制定对产毒贩毒国的政策时的必要手段。
  
  为了确保能和土耳其政府展开有效合作,美国还成立了专门的特遣部队和工作组,其中工作组负责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联络、沟通美国和土耳其政府并汇报相关情况给特遣部队,再由特遣部队和土耳其政府合作以具体展开执行。美国强调与土耳其政府展开的合作是友好的、互利的,并积极与土耳其方面商讨禁止鸦片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同时保证给予土耳其经济和技术援助。为此,美国驻土耳其大使兼工作组安卡拉负责人汉德尼密切联系土耳其总理德米雷尔,传达尼克松总统对土耳其禁止鸦片种植的要求。
  
  土耳其为此专门组建了打击鸦片走私的警察队伍和边境控制队伍,在一些地区的边境上埋下地雷以防止走私,并专门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法律对非法拥有鸦片和走私鸦片加大处罚力度,私下买卖鸦片还会被政府枪决。对于已经在种植的罂粟,政府则采用全部购买的方式收购当年生产的鸦片。这是土耳其政府能想到的最好解决方案,因为如果按美国方面的要求推倒当年种植的全部罂粟,只会加重农民的不满情绪和政府与农民间的矛盾。通过土耳其政府的努力,土耳其境内的鸦片生产省份由11个减到9个,政府还将计划在秋季推出法令以全面禁止鸦片的生产。
  
  然而自1970年秋季以后,土耳其国内局势变得更加不稳定,1971年初,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德雷米尔被迫辞职,土耳其政府被军队控制,埃里姆成为土耳其新任总理。新上任的埃里姆尽管表示愿意配合美国的禁毒行动,但对美国提出的“到1972年完全禁止鸦片种植生产”的要求表示无法实现,并称1972年最多只能实现由原来的9个鸦片种植省份缩减到4个。
  
  美国对新一届土耳其政府给予了更多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仅提供了每年超过一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还提供了先进的农业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打击毒品走私人员的培养和训练。同时美国还在国际上向土耳其施压。1972年3月,联合国召开关于修订《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的会议,在修正后的草案后,国际麻醉药品管制委员会的权力进一步加大,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也由原来的管理合法麻醉药品的种植、生产、制造、交易和使用变为打击非法麻醉药品交易。美国希望借助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来向土耳其表明国际对土耳其非法鸦片生产的关注,以此迫使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尽全力去控制鸦片贸易,土耳其政府同时承诺到1972年鸦片种植省份减少到4个,并在6月份收获后不再有新的罂粟种植。
  
  由于土耳其生产的鸦片被运输到法国,并在法国一些非法实验室内加工提炼才制成输往美国的海洛因,尼克松总统也积极展开与法国的合作,多次通过书信与法国总统蓬皮杜讨论这一问题,并派使团赴法谈判。1969年12月召开了关于毒品问题的美法合作会议,两国对毒品问题达成高度一致,法国承诺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用高科技设备侦查法国国内的非法实验室,美国方面提供缉毒方面的相关培训。法国政府还要求其驻土耳其大使向土耳其政府传达法国对土耳其境内流入法国的鸦片问题十分关注的讯息,同时要配合美国驻土耳其大使的行动。
  
  经过多方努力,1972年到1973年间由土耳其流通到美国的海洛因急剧减少,美国最终摧毁了土耳其向法国转运鸦片,再由法国加工提炼制成海洛因运往美国的走私网。
  
  综合来看,土耳其政府与美国的合作还是比较成功的,并且土耳其政府采取的措施都比较缓和和人性化。土耳其政府在去罂粟化进程中着重考虑了种植罂粟的农民的利益,尽量避免加剧与农民的矛盾,并积极与农民协商经济赔偿和转向别的作物种植问题,没有严重的流血冲突问题。但其局限也非常明显,土耳其无法短期内实现全面禁止鸦片种植,同时因为禁止鸦片种植法令,执政党压力颇大,致使国内局势动荡加剧,最后导致总理德米雷尔不得不辞职。此后土耳其的罂粟种植虽然也没有完全禁绝,但总体上土耳其的毒品生产也大不如前了。
  
  除了重点打击土耳其和法国的海洛因生产走私网外,美国政府也开始着手打击来自墨西哥的非法大麻走私问题。
  
  实际上,墨西哥历史上就一直有种植大麻的传统,17世纪西班牙王室就曾推动墨西哥当地的大麻种植,并用于纺织业生产。19世纪末墨西哥军队为了减少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压力,普遍有吸食大麻再作战的传统,当时墨西哥军中还流传着赞美大麻的歌曲。美墨战争后,墨西哥移民将这一传统带到了美国,美国的大麻问题也来源于此。此后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力禁止持有和吸食大麻,大麻由此转向地下交易,也因为 这样,大麻的价格迅速升高。
  
  由于墨西哥境内适宜的地理自然条件,同时墨西哥边境地区长期以来都是贫苦地区,政府并没有给予当地居民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生活选择,人们称这些地区是被政府遗弃的地区。而墨西哥锡那罗亚州则更是如此,在人们发现种植大麻的获利远高于种植玉米的时候,当地百姓纷纷开始种植大麻,而种植大麻的地区农民逐渐联合而形成类似集体农庄式的经营,并逐渐控制了本地区的大麻交易,这些分散的地区便称之为“广场”。此后墨西哥一直是美国境内大麻的主要来源国,直到今天美国境内96%的大麻都来源于墨西哥。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墨西哥政府开始力推全面禁毒,但效果不佳,经常出现反弹,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根本上解决贫苦农民的经济来源问题。到了80年代,为响应政府禁毒号召,墨西哥军队展开“秃鹰行动”,严打大麻产业,大麻种植田一经发现,军队直接抓捕或就地枪决种植者,并强硬地烧光所有大麻种植田。这种蛮横的做法非但没有彻底根除墨西哥的大麻产业,反而让更多墨西哥人意识到毒品贸易能带来暴利,毒贩像蟑螂一般不断卷土重来。米格尔·菲利克斯·加拉多原本是一名锡那罗亚州的警察,在看到政府“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后深感毒品贸易在墨西哥的发展将大有前景, 便与大麻种植合伙人拉斐尔·卡罗·金特罗、恩内斯特·冯塞卡·卡里略一道前往瓜达拉哈拉与盘踞在当地的纳兰霍兄弟商谈大麻分销事宜,在纳兰霍弟弟拒绝合作后直接枪杀掉,并借机与其背后的保护伞——墨西哥联邦安全局(DFS)谈判,拉其入伙。在瓜达拉哈拉站稳脚跟后,米格尔想促成分散的墨西哥“广场”联合经营,不久便在冯塞卡的引荐下先后与各“广场”的头头谈判,并在瓜达拉哈拉举行了第一次“大麻欧佩克组织”的圆桌会议,与来自华雷斯、锡那罗亚、奥希纳加、提华纳、马萨特兰、萨卡特卡斯、诺加利斯等“广场”头领达成协议,成立了墨西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贩毒集团——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米格尔·菲利克斯·加拉多也因此被称为“现代贩毒集团教父”。在DFS的保驾护航下,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迅速壮大,不久便成为了墨西哥最大的贩毒集团。
  
  与此同时,美国DEA在墨西哥的分部却苦于人手不足和墨西哥官僚作风的拖延而在打击毒品犯罪上困难重重。当时的墨西哥政府无论是底层警察还是高层官员都有腐败现象,充当贩毒集团保护伞的DFS更变成了毒贩的“保镖”,而美国政府资助墨西哥政府用于侦察大麻种植田的“空中灭毒”项目更变成了无稽之谈。但DEA探员恩里克·卡马雷纳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在一名飞行员的协助下成功调查发现了墨西哥中部的属于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头目之一的拉斐尔的大麻种植田。DEA将调查结果送往墨西哥城政府,墨西哥军方迅速出动450名士兵剿毁了当时墨西哥境内最大的大麻种植田(越89公顷),价值约80亿美元。
  
  恩里克·卡马雷纳此举不仅激怒了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也引起了与贩毒集团有腐败交易的高层官员的不安。1985年2月,卡马雷纳被腐败的警察绑架送往毒贩的老巢,卡马雷纳被严刑拷打审问并遭到了毒贩的残忍折磨,其中卡马雷纳的头骨、颧骨、下颌、鼻梁都已骨折,生前还遭受过电击、钻孔(颅内钉入一颗十字螺丝)等酷刑,而且被注射了安非他命等化学药物,以使其在遭受非人折磨时仍保持清醒,最后因钝击武器致死,嚣张的毒贩还将实施酷刑的过程录像公开。一个月后,卡马雷纳的尸体在墨西哥米却肯州的一个小镇外被发现。
  
  卡马雷纳被杀彻底激怒了美国,在美国的施压下,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先后逮捕了拉斐尔和冯塞卡,但米格尔依旧逍遥法外。在时任美国驻墨西哥大使和DEA驻墨西哥办事处局长的努力下,美国政府决定亲自派专案组成员和特种部队前往墨西哥“剿匪”,在美国的重拳打击下,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很快便瓦解了,而主要头目米格尔和相关涉案人员也被抓获归案。美国不顾墨西哥政府的强烈抗议,直接将嫌犯“绑票”至美国受审,6名嫌犯最终全部获刑(最高获刑40年)。
  
  然而,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的瓦解并没有宣告墨西哥禁毒的胜利。相反,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的组织运营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贩毒者效仿,并且贩毒集团与执法者的暴力冲突愈演愈烈,此后的毒品战争真正升级,而瓜达拉哈拉贩毒集团的瓦解仅仅是个开始。
  
  美国在80年代后也面临了新的毒品问题——可卡因。与海洛因一样,可卡因也是一种致幻性更强同时成瘾性极大的硬性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也正因如此,可卡因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迅速在美国流行起来,成为美国政府新的打击对象。1982年,里根总统宣布禁毒战争的打击重点从亚洲的海洛因转移到拉丁美洲的可卡因。可卡因在美国流通甚广,以至于瘾君子们因为可以方便地卷起美元来吸食可卡因,导致美国市面上流通的90%以上的美元都能检测出可卡因。而与传统的大麻相比,可卡因的销售利润是其15倍之高, 体积却只有大麻的60%,因而被更多毒贩的选择。而可卡因的生产、加工、运输就不得不提到三个国家: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
  
  传统的可卡因是以古柯叶为原料经加工提炼而成,而古柯叶的原产区有两个:秘鲁和玻利维亚,古柯叶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年产量8万吨)和第二(年产量5万吨)。秘鲁早在印第安时代就有种植古柯叶的传统,当地土著居民有咀嚼古柯叶的习惯,借以提神和消除疲劳,人们喜爱咀嚼古柯叶,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力量和快乐”,古柯叶也被传统印第安土著居民称为“绿色黄金”。此外,玻利维亚由于地理环境原因,不适宜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当地百姓多以种植古柯为生。早在西班牙殖民时期,玻利维亚便有大规模种植古柯的种植园,古柯叶作为镇痛药和饮用茶的原料成为重要贸易物资。此后,1855年,人们首次提纯出古柯叶中的麻醉成分。1859年,化学家又精制出更高纯度的物质,命名为可卡因,这种能提高中枢系统兴奋性的物质是一种生物碱——古柯碱。
  
  上世纪60年代直至70年代初,由秘鲁和玻利维亚生产的古柯叶主要运往智利的制毒工厂加工成可卡因再转销美国。1973年,智利发生政变,智利将军皮诺切特上台后迅速捣毁了智利的制毒工厂,对抓到的毒贩直接就地枪决。智利的可卡因加工厂被摧毁后,可卡因的加工地逐渐转移到了与秘鲁和玻利维亚近邻的哥伦比亚。1976年,原先靠走私香烟、家电和经营出租车公司发家的巴勃罗·埃斯科巴首先看到了可卡因的商机,在与从智利出逃的毒贩的合作下,从秘鲁和玻利维亚进口古柯叶,并在哥伦比亚建立可卡因加工作坊和实验室进行加工提炼,再运往美国。与此同时,毒枭也向农民发放古柯种子种植,哥伦比亚也逐渐成为了古柯叶的主要生产地之一(世界古柯叶第三大产区,年产量4万吨)。
  
  可卡因贸易带来的暴利让哥伦比亚的贩毒集团迅速崛起,而哥伦比亚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禁毒态度也为日后毒枭与政府的直接对抗埋下了隐患。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哥伦比亚最大的两个贩毒集团——麦德林集团和卡利集团先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贩毒集体。
  
  据估计,鼎盛时期的麦德林集团控制了美国80%的可卡因市场,主要销往美国迈阿密。麦德林集团首领巴勃罗·埃斯科巴,最初是一名走私商人,上世纪70年代初靠走私香烟、家电、名酒等发家,并成立一个合法的出租车公司作为幌子,以方便其走私贸易。但1973年由于智利发生军事政变,上台的皮诺切特将军重拳打击国内贩毒贸易,使得原来在智利开设的绝大部分可卡因加工厂被摧毁,大量贩毒人员被“军事处刑”直接枪杀。残余的贩毒人员逃往哥伦比亚,其中一名外号“蟑螂”的制毒人员找到埃斯科巴,并极力推销自己的可卡因,还将其带到位于秘鲁的制毒加工厂参观,希望与其合作。
  
  其后埃斯科巴和表兄古斯塔沃与“蟑螂”合作,由“蟑螂”负责供货,埃斯科巴和他的走私集团负责运输和分销。而与麦德林集团合作负责分销可卡因的是一名美国人乔治·荣格,此人后来在美国建立了专业的可卡因销售网络,依靠从麦德林集团运输的可卡因销售成为了美国大毒枭,于1994被捕入狱,2014年假释出狱。自此,埃斯科巴开始了他的贩毒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埃斯科巴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依靠贩卖可卡因而坐拥接近300亿美元的资产,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十大富豪第七名,名下豪宅、庄园超过96处,甚至拥有三架哥伦比亚空军级别的私人飞机和接近四万人的贩毒集团,堪称史上最富有的毒枭。而他领导的麦德林集团也日渐壮大,主要头目除巴勃罗外,还有他的表兄古斯塔沃、奥乔亚兄弟、卡洛斯·莱德尔和罗德里格斯·嘎查。其中奥乔亚三兄弟原先从事的是买卖养马业,奥乔亚家族自上世纪20年代起便依靠畜牧业成为了哥伦比亚的大地主家族;而卡洛斯·莱德尔是哥德混血,是哥伦比亚最大的黑手党头目,精通飞行技术,是空运可卡因至美国的主要负责人;罗德里格斯·嘎查最早靠走私绿宝石发家,因残暴对待竞争对手而闻名。
  
  1920年11月,哥伦比亚政府首次颁布法令,宣布对非法买卖和拥有毒品者给予严厉制裁。这一法令经以后多年的补充修改,已被列入国家宪法。从1971年起,哥伦比亚政府便不断加大对毒品走私的打击力度,每年集中销毁的毒品达5000公斤,然而这仍不能阻止哥伦比亚贩毒集团的迅速崛起。到了1978年,有媒体指出警方已无法控制毒品犯罪,当局已无法保证公民的个人生民财产安全。鉴于毒品犯罪日益猖獗,1979年哥伦比亚政府与美国政府签署相互引渡条约,这令哥伦比亚的毒枭们坐立不安,因为一旦他们被引渡到美国受审,将完全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哥伦比亚政府的这一决定也让毒枭们掀起猛烈的反引渡运动,他们通过收买媒体、记者甚至贿赂国会议员和法官来增加反对的声音,力阻哥伦比亚政府正式实行引渡条约。与此同时,毒贩们也越来越通过极端的暗杀、恐怖袭击的方法让哥伦比亚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中,迫使政府放弃引渡条约,他们还大量贿赂警官和政客,甚至收买当地老百姓为其放风和通风报信,仅麦德林就有超过90%的警察收受贿赂,这使得政府的禁毒行动困难重重。据统计,自1984年到1993年,哥伦比亚死于毒品暴力的人数就超过了三万。其中被麦德林集团残忍杀害的人包括最早揭穿埃斯科巴毒贩身份并调查其财产来源的前哥伦比亚司法部长罗德里格·拉腊、坚持引渡毒枭并致力于打击毒品犯罪的总统候选人路易斯·卡洛斯·加兰。但哥政府也不甘示弱,为了打击麦德林集团,哥伦比亚政府决定和美国政府合作,美国方面主要依靠DEA驻哥伦比亚办事处的探员提供情报,并向哥伦比亚警方提供武器和人员培训来帮助哥伦比亚政府。
  
  1984年3月,在美国军事顾问顾问的指挥下,5000名哥政府军乘坐大力神运输飞机直捣麦德林集团的老巢。在数十架美制F-16和阿帕奇直升飞机的空中支援下,打死150名毒贩,俘虏了上千人。但是,埃斯科巴的反击也异常犀利。仅过1个月,哥伦比亚禁毒总指挥——司法部长拉腊被枪杀。5月,50多名毒贩干脆冲入哥伦比亚司法部大厦,试图绑架正在开会的司法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和缉毒警察局的高级官员。400多名军警奋力抵抗,双方一度形成僵持局面。随后,300名携带地对地导弹的毒贩前来增援。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直到哥伦比亚国防军加入战斗,毒贩们才带着5名法官和1名警察局长离去,留下34具警察和11名法官的尸体。
  
  1989年,美国航天局动用最先进的“大鹏”侦察卫星和红外热像仪确定了麦德林集团的准确位置,哥伦比亚政府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缉毒行动:由美国训练的200名特种队员直接空降虎穴,国防军精锐第14旅的数千名官兵左右两侧合围,切断陆地和海上逃亡路线,最后由50架F-16战斗机组成轰炸机群,对麦德林基地进行毁灭性轰炸,夷为平地。但是,埃斯科巴和他的手下还是奇迹般地逃了出来,继续跟政府军纠缠。
  
  1991年,哥伦比亚政府接受了埃斯科巴提出的3项招安条件:保证他的个人财产合法化;惩办侵犯过毒贩及其家属人权的警察;建一座由正规部队看守的专门监狱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此后由于他害怕会被引渡到美国受审,他於1992年7月22日成功逃狱。1992年,哥伦比亚警方成立了一支特别行动组,目的是要追踪、逮捕或杀死埃斯科巴。1993年12月2日,埃斯科巴终被军方击毙,其恐怖时代终于过去。
  
  1993年,随着麦德林贩毒集团首领巴勃罗·埃斯科巴被军方击毙,麦德林集团就此覆灭。残余的麦德林地区的贩毒团体或者重新联合,或者转而加入了哥伦比亚另外的两个集团:卡利集团和北方卡特尔。卡利集团在埃斯科巴死后迅速上位,不仅扩大了其纽约的贩毒市场,还趁机夺取了麦德林集团的迈阿密市场,并开辟了欧洲和日本市场,成为新的哥伦比亚最大贩毒集团。
  
  卡利集团的首领有四位,人称“卡利四教父”,分别是吉尔伯托·罗德里格斯·奥雷胡埃拉和米格尔·罗德里格斯·奥雷胡埃拉兄弟、巴丘·埃雷拉、柴培·圣克鲁斯·隆多尼奥。其中吉尔伯托和米格尔是集团的主要管理者,他们表面上经营合法的连锁药店企业,暗地里却经营毒品走私集团。哥哥吉尔伯托是卡利集团的“大脑”,负责制定经营策略和发号施令,得益于其制定的正确方针,卡利集团通过贿赂警察、政法界人士、新闻媒体等而与政商界人士搞好关系,使得卡利集团的发展之路颇为畅通。此外,吉尔伯托精心设计了一套严密的安保系统,除了有专业的安保人员负责集团大佬的安保工作外,还将电话公司纳入监控系统,安保人员可以时刻监听、调用卡利集团手下、合作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通话记录,形成了严密的监控体系。这不仅有效保护了其家人的安全,还将集团的内部矛盾可以扼杀在萌芽之中。吉尔伯托还将子女送往美国高等学府学习专业的管理和法律知识,其富有全局意识的远见和谋略,让他有了一个鲜明的外号——“棋手”。
  
  弟弟米格尔是集团业务主管,主要负责管理集团账务和贿赂警察、政府人员。米格尔虽然不善言辞,但总能想出匪夷所思的藏毒方法,比如将毒品藏在挖空的木材里、氯气罐里、还有运输冷冻蔬菜的轮船上。此外,米格尔的儿子威廉·罗德里格斯·奥雷胡埃拉是他的安全副主管之一,米格尔还聘请了拥有工程师学位的豪尔赫·萨尔赛多作为卡利集团的安全主管。萨尔赛多后来背叛卡利集团,成为DEA线人,在扳倒卡利集团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巴丘·埃雷拉是卡利集团的分销和安保负责人,主要负责确保毒品运输相关事宜,同时代表卡利集团与其他贩毒集团商谈合作事宜。巴丘表面上侃侃而谈,充满绅士风度,但内心极为心狠手辣,对待仇家和竞争对手毫不留情。据萨尔赛多回忆,巴丘曾下令让手下用两辆陆地巡洋舰对结怨已深的仇家进行“活人分尸”,足见其残忍。此外,巴丘还是一个同性恋,并毫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巴丘后来在罗德里格斯兄弟被捕后自首,但在监狱中被北方卡特尔集团的毒贩枪杀身亡。
  
  柴培·圣克鲁斯·隆多尼奥主要负责美国市场尤其是纽约市场的可卡因生产加工和销售。柴培拥有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在纽约拥有多处制毒实验室,对待纽约的竞争对手毫不手软,经常直接带着手下直接干掉想要“篡位”的竞争者。罗德里格斯兄弟被捕后,柴培也向哥伦比亚政府自首,但后来不满狱中生活的单调无聊又贿赂狱警重新出狱,想要东山再起,但最终在1996年3月和其他毒贩集团谈判时被暗杀而横尸街头。
  
  卡利贩毒集团的精明之处在于其不同于过往麦德林集团极端暴力的恐怖暗杀方式,积极拉拢政界和法律界上层人士为他们的毒品贸易保驾护航。为此卡利集团甚至还与政府谈判招安事宜,卡利集团将在6个月后宣布不再参与贩毒活动,头目接受法律“象征性”坐牢2~3年,政府保证其财产将合法化。与此同时,卡利集团还贿赂哥伦比亚国防部长费尔南多·博特罗,并为哥伦比亚总统埃内斯托·桑佩尔·皮萨诺竞选“政治献金”数百万美元。
  
  但尽管卡利集团的教父们机关算尽,也终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自首领吉尔伯托于1995年6月在家中被警方逮捕后,卡利集团与政府的和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碍于面子又不能释放吉尔伯托。临时接替吉尔伯托的米格尔内心也不希望被招安,转而继续扩大毒品生产销售,卡利集团也自此开始逐渐瓦解。扳倒卡利集团的关键人物豪尔赫·萨尔赛多原是卡利集团的安保主管,由于卡利集团不断走向极端,其心境也逐渐发生变化,认清了贩毒集团心狠手辣、残忍专横的本质,转而开始联络DEA缉毒人员并提供重要情报,成为了重要证人。与此同时,他仍继续潜藏在贩毒集团内部继续做自己的安保工作,期间曾多次被米格尔等人怀疑,险些命丧毒枭手中。但萨尔赛多顶着巨大的压力,最终配合DEA和哥伦比亚警方成功抓获米格尔。现在,萨尔赛多由于加入了美国的证人保护计划,其信息是完全保密的,目前秘密生活在美国境内。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