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禁毒史、戒毒史 > 正文
禁毒史、戒毒史
禁毒史话
毒品与禁毒史话
2007-07-08 21:23:29 来自: 作者: 阅读量:1
      阿片植物---罂粟的传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考古学家认为,罂粟作为一种超然的权力象征性植物,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地中海东海岸的群山中游历时偶然发现的,罂粟的种植则是从小亚细亚开始,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在这个古老的世界传播开来;从罂粟植物中获得的阿片---粘土状黑色团块(俗称烟土)也有了6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巴比伦称其为“快乐植物”。

     最早注意到阿片可以用于医疗的是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的一篇医学论文,文中提及阿片可以用于治疗婴儿夜哭症。到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和罗马的书籍中才对阿片有了详细的文字描述,当时阿片在古希腊享有广泛的大众性,“阿片”(opium)一词也是源于希腊词语“opion”(阿扁),意为“罂粟汁”,希腊人将其用于癫痫、毒虫咬伤、忧郁症和各种瘟疫。从前,我国也称之为“鸦片”。

     到公元7、8世纪,阿片经阿拉伯商人从欧洲传入印度,随后流入中国,当时正是隋唐时代。在《隋书/经籍志》中已有如下记载:“神方千卷,药名八百中,黄丸能差千阿,底野迦善除万病。”这里所记的底野迦系公元前120~前63年希腊皇帝用数10种药物制成的解毒剂,其中阿片为主要成分,这种制剂传到中世纪,即成为广泛用于解毒、治疗疾病的名贵药物。唐高宗显庆二年的《新修本草》中收入底野迦,指明该药"味辛职聚”。到了明代,阿片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对罂粟的认识和应用有了很大进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罂粟的功用、形态及其制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描述。当时阿片以“阿芙蓉”(阿拉伯语AFYUNI的译音)为正名,收入新增药品之列。“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精液也。”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夫子之精气。”李时珍还收载了罂粟壳和底野迦,指出:罂粟壳“止泻痢,固脱肛,治遗精久咳敛涩肠,止心腹筋骨诸痛。”明永乐年间,人们开始掌握阿片的提炼和制作方法,有阿片制剂“古拉水”行销于市,《本草纲目拾遗》中描述该制剂为“水色如酱油,以火燃之如烧洒有焰者真,其性大热,房中药也。”可见,在15世纪人们除了用阿片外,亦有了阿片酊制,宪宗成化年间,阿片的提取法从天方国(沙特阿拉伯)传入。

     综上所述,从底野迦传入中国,历经唐、宋、元、明各朝,漫漫岁月约1000年,阿片及其植物还只限于药用和观赏,并未成为毒品而泛滥。

     到了17世纪,阿片开始在中国流行,殖民主义者开始以中国为阿片贸易的对象,明神宗万历年间,葡萄人开始从印度向中国贩阿片,到终明之世,阿片输入量逐渐增多,国人服用成瘾总是业已发生。据材料说,明神宗朱翊钧就是因连用宫中“福寿膏”而成瘾的。从清乾隆38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取得英国印度政府给予阿片专卖权后,就专为中国市场种植、制作和出售阿片。据统计,乾隆32年以前,每年由印度输入中国阿片不过200箱,到道光19年,竟高达4万余箱。英国的贩毒活动,不仅刺激了葡萄积极与之开展竞争,而且美国和沙俄也步其后尘,从土尔其、波斯、中亚等地,向中国输入阿片,于是阿片烟毒在中国广大地区和社会各阶层中迅速蔓延。鸦片战争以后,整个中国更是烟毒横流,为祸日烈,而且这种善历经清朝,北洋军阀和中华民国约一个世纪,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大陆上根绝了烟毒痼疾。但随着改革开放,毒品贩卖的不法活动日渐猖狂,打击不法毒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