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流调监测 > 流行病学调查 > 正文
流行病学调查
71例戒毒者的智力状况调查与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
2008-06-18 08:37:08 来自:傅金芝 符明弘 李 鹏 倪 宁 吴永波 作者: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阅读量:1

  摘要 目的:通过对参加戒毒治疗的药物依赖者的智力测量、考察和分析,探讨智力与戒毒的关系,并从个体认知层面提出有利于保持操守的对策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量、个别和集体访谈等方法,了解并分析71例正在戒毒的药物依赖者的智力及戒断状况,通过统计比较,揭示吸毒、戒断与其智力的相互关系。结果:与正常人群的智力分布相比较,正在戒毒的药物依赖者的智力偏低(P<0.01);与云南省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比较,戒毒者的大多数智力特征仅相当于14-15 a者的水平;戒毒时间长者的智力得分明显高于戒毒时间短者(P<0.01)。 结论:吸毒对个体的智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采用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以促进个体的认知能力提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戒毒者保持操守。

  关键词 戒毒 智力状况 调查分析 对策

  吸毒以及吸毒导致的社会犯罪,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人口质量。据昆明市戒毒所提供的信息,目前海洛因成瘾者脱毒治疗后1 a内复吸的比率高达95%。医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吸毒会造成神经传导的递质和器质变化[1,2] ,戒毒是十分困难的。鉴于此,由云南省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合作开展了“毒瘾心理戒除的系统研究”课题。本研究是其中一子课题,希望通过对经过脱毒治疗的戒毒人员的智力进行测量、考察和分析,从个体认知层面探讨智力与戒毒的关系,提出保持操守、降低复吸率的对策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1999年11月-2000年7月,在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和个旧市(强制)戒毒所参加戒毒的71例药物依赖者,男30(42.3%),女41(57.7%),平均年龄26.12 a±s 5.5 a,其中17-19.9 a的3例(4.2%),20-29.9 a的56例(78.9%),30-39 a的12例(16.9%)。入所时间最长者为1 a,最短者为1个月,平均5.5±s 2月。

  1.2 方法

  1.2.1 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简称瑞文测验)[3] 和“韦氏智力测验”(简称韦氏测验)[4],对戒毒者进行智力调查。采用瑞文测验,将被试的测验结果转化为IQ分值,并与成人常模对照,探讨戒毒人员的智力分布情况;采用韦氏测验,测查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的被试在常识、类同、算术、理解、词汇、辨异、排列、空间、译码、拼配10个方面的智力活动状况,分析被试的认知水平。所有调查均由研究者亲自操作实施。

  1.2.2 实施程序 (1)按照设计要求,根据各戒毒所的情况,选择被试;(2)对昆明、个旧戒毒所的戒毒者实施测验,搜集量化资料; (3)通过座谈、访谈,了解吸毒者的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方面的情况,搜集与智力有关的定性材料;同时开展一些面对面的帮教和咨询活动。

  1.2.3 统计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年龄、家庭、职业、文化和未吸毒前的认知活动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各类的人数及百分比;对瑞文测验得分进行标准化换算,高低分组人数差异χ2 检验;用韦氏测验结果与云南正常学生得分[5]进行差异t 检验;对戒毒治疗时间不同的戒毒者的智力测验得分进行差异t检验。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及父母的职业状况见表1。

  2.2 戒毒者的智力状况

  2.2.1 戒毒者的IQ值分布情况

    在昆明和个旧戒毒所,对随机抽取的71例戒毒者进行了瑞文测验,结果显示,智力中等以下者有45例(63.4%),中等及以上者26例(36.6%),采用χ2吻合性检验(χ2=5.08,P<0.01),显示戒毒者在戒毒期间智力偏低,见表2。

  2.2.2 戒毒治疗时间不同的个体智力变化情况

    按分层抽样原则从71例中抽取首次进戒毒所,脱毒时间分别为 9-10个月、6-8个月、2-4个月的被试各10例,共30例的IQ值进行 t 检验,结果表明参加戒毒治疗时间较长的戒毒者,其智力测验的得分明显高于参加戒毒时间短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

  随机抽取30例戒毒者和部分家长进行个别访谈、集体座谈及跟踪随访,了解戒毒后的情况,发现参加戒毒时间长的人,其情感正常、思维敏捷。

  2.3 戒毒者各项智力活动状况与非吸毒者的比较

  为全面了解个体的智力活动状况,采用韦氏测验方法对71例戒毒者进行10个不同项目的知识性语言测验和操作性非语言测验测试分析,其结果与云南省正常学生的智力活动状况[4-6]进行比较,发现71例戒毒者智力测验的平均得分,除非语言测验中的排列和拼配略好外,其余各项仅相当于云南14-15 a 的初中生水平;在反映知识广博和词意辨析的常识和词汇两个项目上,得分明显偏低(P<0.05, P<0.01),见表4。

  3 讨论

  3.1 戒毒者的智力活动状况与戒毒的关系

  从随机调查的定性结果来看,吸毒者可能涉及各年龄段和各类家庭。本研究对象绝大部分的年龄在20-30 a之间;仅有50%的人接受过初中及以上教育,从事的多属自由的、流动性大的、较少纪律约束的职业或是无业游民。且从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戒毒者的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冷淡,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管理相对松散放任。

  测量及统计的结果显示,大多数戒毒者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明显偏低。个别访谈和家庭访谈中,戒毒者本人和家长反映吸毒前其智力比较正常,因吸毒,使他们身体衰弱、精神涣散,智力下降,经过脱毒治疗,身体得到恢复,注意、记忆、思考的能力比吸毒时好了许多。通过对30例戒毒时间不同的戒毒者的智力测验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他们的智力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并接近正常,但还仍略低于成人常模。

  研究结果提示,吸毒、戒毒与个体智力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智力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特征,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智力是个体潜在的、有良好结构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存储、提取的全过程,其中包括感受和反应系统、操作系统、存储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8]。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对信息的加工的方式方法,对人对事作出的反应,对自己思维的调节控制都取决于智力水平。这里所说的智力,不是仅指平常所说的聪明程度,而是个体综合的认知系统。基于上述理论,我们认为智力对个体是否吸毒及能否戒毒有重要影响,虽然吸毒及戒毒是个体的外显行为,但这种行为必然受内部认知心理的认可、调节、控制,而这种调节控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对毒品的认识和摆脱心理渴求的决心和行为。本研究证明吸毒给个体智力带来极端的负面影响,外显的行为和智力活动都明显偏低,但经过戒毒治疗后智力会逐渐恢复。

  3.2 从认知层面提出摆脱对毒品心理渴求的对策与建议

  3.2.1 戒毒期间,要重视戒毒者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戒毒者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社会和自然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缺乏准确的自我评价。认识无知带来的是站不高、看不远,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无所知之,生命没有活力。抱着这样的人生观,对能否彻底戒毒没有信心和动力,更不可能有克服对毒品的心理渴求的毅力和勇气,在依靠药物戒断后,克服不了“想瘾”,一有机会又会复吸。

  因此提出,在戒毒所应该开展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活动。要结合戒毒者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相信知识的淀积会引起观念的转变,这将会成为彻底摆脱对药物的心理渴求的内驱力。目前,在戒毒所中戒毒的大多数是青少年,那怕是几个月的学习,对他们都还是有作用的。鉴于目前许多正在戒毒的人员还有一定的犯罪史,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还要有针对性,可以将他们分类后按类施教、分层施教,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3.2.2 创造条件,巩固戒毒成果,提高认知能力

    在戒毒所戒毒的人员多数是青少年,调查发现他们的智力状况相当于初中阶段的14-15 a学生的智力水平,再加之多数吸毒者都没有正当职业,思想比较空虚,他们反感理论学习,所以只安排专业知识的学习未必能提高其认知能力,很重要的还应该为他们提供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条件,让他们学得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在学习中提高认知能力。云南个旧市戒毒所办了一个戒毒农场,为戒毒者提供学习、生产劳动知识的场所,很受社会和戒毒者的认可。如果该农场再扩大一些,涉及的生产劳动种类更多一些,让戒毒者的学习活动更丰富一些,更能有效提高戒毒效果,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戒毒者的认知能力,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3.2.3 建立社区后续服务组织,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解除戒毒者精神负担

    在我们调研期间,进行个别访谈、座谈,以及开展三沟通(家长、管教人员、戒毒者共同参加)活动使我们感到,大多数吸毒者非常希望能彻底戒断毒瘾重新做人,他们渴求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和帮助,一些戒毒者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留给我们,希望我们能长期帮助和监督他们戒毒。根据我们的调查,一些真正想戒断毒品的人,在戒毒所时还感到比较安全,因为戒毒所为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戒毒环境,但是他们非常担心一旦出了戒毒所,无法承受亲人冷淡的目光、社会无情的拒绝,就会抵挡不住“想瘾”的诱惑又投入毒品的怀抱。从智力的调查可以看到吸毒者的智力是受到损害的,其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比常人差一些,他们特别顾及社会、家人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在社区开办相应的咨询、活动机构,诸如“戒毒之家”之类,让他们碰到认识和处理不了的问题,有个地方可以倾诉、可以学习、可以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同时社区活动机构还可以协助做一些家人、亲友、邻居的思想工作,让人们能正确地对待戒毒者,这样可以使戒毒者从沉重的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

  4 结论

  就智力特征而言,个体对社会的认知不足可能导致吸毒,吸毒使个体智力受损,戒毒中应当注意促进智力的恢复和发展。社会要为戒毒提供环境和条件,戒毒者本身也应转变自己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树立彻底戒断的信心,对毒品的心理依赖的彻底解除可望实现。

  参考文献:

  1 隋南, 陈晶.药物成瘾行为的脑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心理学报, 2000, 2: 235-239

  2 杨宝元, 张国印, 徐本树, 等.海洛因依赖者的脑电地形图.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1, 1: 43-45

  3 郑昌, 蔡永红, 周益群, 著.心理测量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9: 127-128

  4 凌文辁, 滨治世, 编著.心理测验法.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 42-68

  5 刘明, 金瑜.当代智力理论中的‘EQ'内涵.心理科学, 1999, 2: 179-181

  6 符明弘, 傅金芝, 王 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增刊: 270-274

  7 傅金芝.远离毒品.中华家教, 1999, 1: 12-13

  8 沃建中, 著.智力研究的实验方法.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387-405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