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流调监测 > 流行病学调查 > 正文
流行病学调查
贵州农村妇女吸毒问题的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
2007-09-29 08:11:10 来自:李青 彭玮 作者: 阅读量:1

  内容提要:从19世纪开始,毒品泛滥流行于全球,波及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面临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严峻态势,特别是贵州省邻近云南,距离”金三角”不远,是”运毒通道”和”毒品消费市场”,在贩毒。吸毒者中,农村女性吸毒并参与比例在不断地上升。因此,深入调查农村妇女中的毒品问题,研究农村妇女中毒品问题的现状及特点,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禁毒模式,无疑是当前和未来,都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妇女 吸毒问题 调查报告

  从19世纪开始,毒品泛滥流行于全球,波及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成为全球性的灾难,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一片净土,没有哪一个地区能摆脱毒品的困扰,毒品问题已成为威胁国家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严重的犯罪。自80年代以来,在世界毒潮的侵袭下,已经禁绝的毒品又卷土重来。云南毗邻世界三大主要毒品产地之一的“金三角”,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缺少天然屏障的陆地边境,云南首当其中,是毒品泛滥的重灾区,同时也是全国禁毒的主战场,贵州毗邻云南,受过境贩毒的影响,也成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毒品问题包括贩毒。吸毒。戒毒三个方面, 在贩毒。吸毒和戒毒者中,农村妇女参与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深入调查农村妇女中的毒品问题,研究农村妇女中毒品问题的现状及特点,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禁毒模式,无疑是当前和未来都急需解决的一个十分课题。

  一、关于毒品

  关于毒品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在英语中,毒品一词原意就是指具有成瘾性的麻醉药物,而吸毒就是指药物滥用。根椐我国1997年3月14日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对毒品下了科学的定义:“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本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种类很多,联合国<麻醉品单一公约>和<精神药物公约>中规定的麻醉药品有128种, 精神药物99种。常见的分类有,医学上依据毒品对人体的不同效果,把毒品分为麻醉剂、致幻剂、兴奋剂和镇静剂四大类;生产者根据毒品的生产方法,把毒品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吸毒者根据吸毒后的感受,把毒品分为软性毒品和烈性毒品;法学家按照法律把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

  麻醉药品是指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吸食毒品,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吸毒”,在国际上的专门术语叫”药物滥用”,而在现实生活中吸毒者则称之为”吃药”。

  时隔20年,基本禁绝了的毒品在中国又卷土从来,成为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吸毒人员剧增,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1988年中国首次公布全国吸毒者7万多人,1991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4.8万人,1993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25万人,1995年超过52万人,1998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59.6万人,1999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68.1万人,2000年达到86万人,2001年为91.6万人,到2002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00万人,同比上升了11%;涉毒县(市、区)已发展到2148个,比2001年增加了92个,2003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又增加5万人达到105万,现有吸毒人员已超过74万人,吸食海洛因人员64.3万人,滥用摇头丸、氯胺酮及其他麻醉药品的实际人数正呈上升趋势。同时,青少年。流动人口。无业人员为我国吸毒的主要高危人群,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登计在册的吸毒人员为114.04万人,现有吸毒人员79.1万人,同比上升8.28%,涉及全国2102个县(市、区)。其中,滥用海洛因人员67.9万人,占85.8%。青少年、农民、无业人员仍是吸毒的高危人群,分别占吸毒人员的70.4%、30%和45%。据统计,全国累计报告的89067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因静脉吸毒感染的占41.3%。

  为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于禁毒工作,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1995年国务院第170号令<强制戒毒办法>。1994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贵州省禁止吸毒条例>。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高扬的法律之剑无疑是够严历的了,但在高额利润的诱导下,驱使不少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依然铤而走险。

  我国毒品流行的三个阶段:

  第1阶段:主要发生于80年代以前,吸毒人员大多零星分部于西南、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这些地区是毗邻境外毒源,或在历史上是鸦片烟毒流行泛滥区。同时这些地区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经济贫困,历史上缺医少药,一些人以毒为药,用鸦片”治疗’各种疾病而滥用成瘾。由于特殊环境,历史上缺医少药等因素的影响,在流行成毒上处于散发状态,未形成流行局面。

  第2阶段:8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一些国家愈演愈烈的药物滥用,国际毒品活动日益猖獗,我国境外“金三角”的在一鸦片生产制造地区的毒品产量连年上升。国际贩毒集团越来越多地利用”中国通道”进行过境贩毒活动。受此影响,在80年代后期,已在全国绝迹多年的吸毒问题首先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南方诸省,继而在甘肃。陕西等北方城市出现。此阶段药物滥用流行具有来势猛、蔓延快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吸毒者以社会无业人员、个体户为主。对毒品的好奇、寻求刺激及吸毒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造成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滥用的方式,主要是“烫吸”,很少发现静脉注射的吸毒者。

  第3阶段:90年代初到现在,吸毒之风进一步蔓延,由过去的贩毒通道,从不同程度地向全国扩散,吸毒人员数量猛增。截止2002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0万人,实际吸毒人员达74万。到2004年我国吸毒人员已超过105万。实际吸毒人员以达,79.1万,同比上升6.85%。吸毒的种类,已由过去的鸦片、海洛因发展到K粉、摇头丸、冰毒等新型毒品。

  二、贵州毒品现状及特点

  贵州在80年代末,毒品问题沉渣泛起,随着吸食毒品现象的抬头,不少关闭多年的烟馆重操旧业,省内一些地区出现地下烟馆,吸毒现象不断扩展蔓延。进入90年代, 我国面临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严峻态势,境外毒品流入数量连年递增,毒品犯罪从过境运输转变为过境贩毒与毒品消费市场并存,并呈迅速蔓延趋势。进入21世纪,吸毒之风愈演愈烈,以及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毒品的地下消费市场,从而诱发大量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贵州是1987年发现第1例吸毒者,短短的十多年来,在世界毒品泛滥的冲击下和过境贩毒的直接诱发下,吸毒人员剧增。1995年经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22307人,1996年为27547人,1997年为38029人,1998年为45116人,1999年为52068人,2000年为52343人,2001年为54786人,2002年为53102人。1997年与1996年相比,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比上年增加了23.5%:1998年与1997年相比, 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比上年增加20%:2000年与1999年相比, 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比上年增加14.1%:2001年与2000年相比, 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比上年增加0.53%。2002年与2001年相比, 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比上年增加4.6%。从上述吸毒人员变动状况中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在我省警方的严历打击下,吸毒人员才开始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2002年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53102人,同比2001年下降了3.2%,实际上现有吸毒人群为39558人,吸毒人员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尽管如此,按照1:4的国际惯例显隐性比和最低吸毒人群估算,贵州至少有20--40万的吸毒者,其中有不少女性吸毒者,如果女性吸毒人员按30%来记算,也有6万--12万的女性吸毒者。

  现阶段毒品犯罪的特点分析:

  1、毒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在80年代大多吸食鸦片,90年代吸食海洛因,进入新世纪则吸食摇头丸、K粉、冰毒等新型毒品。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滥用规模趋于稳定;摇头丸、K粉、冰毒等新型毒品滥用人员明显上升,在局部地区,海洛因、摇头丸、冰毒及其他麻醉药品、精神药物交叉滥用的局面已经形成。

  2、跨国、跨境犯毒多。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格局尚未改变。毒品来源多元化,毒品滥用多样化和制贩吸毒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我省毒品问题既面临境外毒品渗透加剧和国内毒品来源不断增多,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继续发展和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迅速蔓延的双重压力。

  3、以贩养吸,贩吸结合是我省毒品犯罪的一大特点。毒品犯罪区域分布由集中转向分散,贵州省的毒品犯罪活动仍以贵阳市为中心,以盘县玛依镇、织金等地区为毒品泛滥的重灾区,由城市个别地区相对集中转变为以城市为中心,向城郊结合部,向广大农村分散辐射。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

  4、毒品犯罪交易场所多样化。毒品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变换毒品交易方式,选择不同的毒品交易场所,采取伪装身份,人货分离,雇人携带,单线联系,摇控指挥,藏毒方式非常隐秘,伎俩不断翻新。有的选择出租车内进行交易,有的分散到歌厅、舞厅、迪厅以及KTV包房,有的渗透到城郊及农村社区,还有的利用吸毒人员发零包”以贩养吸”。女性大多利用自身特点人体藏毒,并出现利用哺乳期的妇女带毒,以逃避打击。为了筹到毒资,女性大多’以淫养吸’。

  5、毒品犯罪团伙化、网络化。在长期进行的毒品犯罪活动中,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毒品犯罪分子,通过亲情、乡情、血源、宗族和内部帮规组成了的贩毒组织,”枪毒同流”毒黑交织”编织贩毒关系网。从毒品的贩卖__毒品的购买__毒品的吸食,经过多个层面的发包,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固定的贩。吸毒人员构成的消费网络。从毒品贩卖团伙看,每个团伙少则2人,多则5—6人,团伙成员固定,分工明确,即有专门负者联系毒品货源和送货者,又有专门分送、收缴、回笼毒资的成员,团伙头目只负责了解毒品贩卖情况和毒资回笼情况。从而使反侦查反打击的能力不断提高。

  6、受毒品贩卖高额利润的诱惑,毒品犯罪呈现同乡化、家族化、亲戚化的发展趋势。在破获的贩毒案件中,同乡化贩毒,家族化贩毒,亲戚化贩毒比重分别占到30%左右,一个村或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贩毒,毒品的高额利润就会使一大群人,前赴后继的去贩毒,并实行“运、贩、吸”一条龙服务。在纳雍县老凹村坝乡岩脚村三组的何银学家,就是家庭化贩毒的一个典型。何家三代人都贩毒_1999年,当爷爷何银学因贩毒被判17年有期徒刑;2004年4月8日,儿子何木贤接过贩毒的接力棒被判刑15年,其妻张升莲则步丈夫的后尘继续贩毒,被判12年有期徒刑,不久孙子何远刚又到云南威山贩毒。在许多贩毒的重灾区,家中只剩下空无一人的房子。

  7、吸毒是一种群体行为,男性大多喜欢聚在一起吸毒,女性则喜欢与男友或自己的丈夫一起吸毒。并通过熟悉认识的群体接和获得毒品。随着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吸毒作为一种国家严历禁止和打击的行为,也是主导社会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极力反对和抵制的行为。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严历惩处和社会舆论谴责所形成的高压环境下,它必然成为一种隐蔽性极深的边缘性行为。在调查中,通过毒友,道友,粉友,用不同的方式提供毒品,吸毒方法和吸毒用具(如注射针管)以及吸毒场所,是吸毒人群发生吸毒行为的重要诱导因素和先决条件。在群体的作用下,会导致吸毒人群自主性弱化,自控能力降低,在群体无形压力下,平时一个人不会或不愿去从事的行为,在群体中往往会表现出来,从而完成对吸毒行为的由抵制-认同-最终接受转变。农村妇女由于对毒品的危害性和吸毒的违法性缺乏认识,极易成为毒品的高危人群。

  8、戒毒难,难于上青天,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复吸率居高不下,吸毒_戒毒_再吸毒_再戒毒,在公安局戒毒中心,吸毒者时间最短的有一年,有的长达14年。有的进出戒毒所几十次。经过强制戒毒,复吸率也在90%以上,而4号海洛因成瘾者的复吸率竟高达100%。

  三、毒品泛滥的危害

  毒品已成为诱发多种刑事案件的重要因素,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扶贫开发。

  1、有用的资金在袅袅青烟中化为灰尽。按20万吸毒者,人均50元/天来计算,每年用于吸毒的费用和国家每年又投入大量的禁毒经费,加上戒毒场所修建,对戒毒人员的管理费用,大量有用的资金被烧掉。

  2、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在我省自1993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到2005年第1季度,已累计1762人感染了艾滋病,其中2002年HIV感染人数为303例,2003年HIV感染人数为462人,2004年HIV感染人数为634人,到2005年第1季度HIV感染人数为151人。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静脉吸毒是主要的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

  3、影响吸毒家庭的稳定。吸毒会引起心率失常、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瘤栓塞、坏死性血管炎、肺炎、脑血栓等心脑性疾病,有多少家庭因吸毒而家破人亡,又有多少家庭因吸毒而夫妻反目成仇,多少家庭因吸毒而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

  4、吸毒不仅摧残吸毒者的身体,而且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吸毒是一种持续性的高消费,吸毒者最终吸完自己的钱财后,为了筹资购买毒品铤而走险,去诈骗、抢劫、偷盗、卖淫、贩卖毒品,从而诱发大量的刑事案件。在调查中发现,吸毒者购买毒品的资金,20%来自抢劫和诈骗,45%来自贩毒,37%靠卖淫所得,12%靠偷盗。

  四、毒品泛滥的原因

  1、贫困问题:世界四大毒源地,A、金三角地区,地处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三国边界处,此地呈三角形,由于盛产鸦片,‘金三角’由此闻名。每年生产的毒品,几乎占世界毒品产量的70%。B、金新月地区,横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位于亚。欧。非三大州之间的三不管地带,生产鸦片和海洛因仅次于’金三角。C、黑三角地区,是非州新掘起的一个毒品基地,包括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苏丹和南非等五国接壤地带,以生产’大麻’而著称。D、白三角地区,区域横跨哥伦比亚。玻离维亚。秘鲁。墨西哥。牙卖加南美州五国。它是继’金三角’。’金新月’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毒品基地,其中又因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三国生产的可卡因几乎垄断了全美国的毒品市场,故又有’白三角’之称。这些地区由于地处三不管地带,当地的老百姓有上百年种植毒品的历史,贫困使当地农民以种植鸦片为生。

  2、暴利是毒品犯罪的诱导因素,“杀了老子儿子干,杀了丈夫妻子干”,“砍头不要仅,只要能挣钱”。在许多“贩毒村”,毒贩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贫困的人们眼里只看见一些毒贩发财之后,“荣归故里”修起高楼大房,这在无意识中,诱使无数贫困农民重导覆辙,成为农村毒品犯罪的最直接的诱导因素。

  3、国内农村女性贫困化及素质低下,也是吸毒的原因之一。生活于底层的农村女性,没有正当的娱乐方式疏导生活中的痛苦,也没有社会的关心,以安慰她们痛苦的心灵,于是具有麻醉功能的毒品,便成为”下层女性寻求解脱”的一剂良药。在吗啡的作用下,她们暂时忘却了饥饿的儿女,沉重的债务,贫困的生活,渺茫的前途。不仅如此,在缺医少药的山区,农村中鸦片。吗啡是穷人能找到的价廉物美的良药,毒品具有镇痛。麻醉。收敛的作用,对常见的各种疾病去痛效果明显。于是,对于下层农村女性来讲,鸦片之类的毒品便成了包医百病的救命良药。在许多贫困地区,演变成为农村女性吸毒的原因,一旦成吸毒不能自拔,从而使吸毒的雪球越滚越大。

  4、在吸毒者中,由于无知。好奇被他人引诱而吸毒的比例极高,许多农村妇女不知到何为毒品,也没听说过艾滋病。受同伴的不良影响,生活受挫,逃避现实,逆反心理也是农村妇女吸毒的重要原因。

  五、打击和预防毒品犯罪的几点对策

  正视毒品和艾滋病问题,切实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毒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到整个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因此,必须全党动员,全民参与,打一场广泛。深入、持久的禁毒人民战争。

  1、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切断境外毒品来源。在境外帮助”金三角’地区的人民进行农作物的替代种植,使当地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种植罂粟的习惯,提高当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发展的能力。加大对毒品重灾区的治理,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毒品泛滥的村,寨,社区,白天走村串户,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教,晚上观看禁毒防艾的教育片,进一部宣传毒品和艾滋的危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给社区吸毒人员讲授毒品知识,使当地村民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用参与式的方法,整村推进的方式,帮助当地的村民解决生计问题,从而使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奔小康。

  2、加大宣传力度。农村禁毒的宣传是个盲点,在农村利用赶场,开展禁毒巡回展,并在吸、贩毒的重点村,组织干部进村,开展入户宣传活动,真正使毒品的危害家喻户晓。在媒体上对毒品的危害,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出台<全民禁毒教育条例>,省禁毒委要建立新的制度,定期向全社会通报毒情和禁毒工作。进一步深化青少年预防教育工作,进行长时间的宣传,预防前移,告诉青少年,毒品千万沾不得,特别是新型毒品。例如:(摇头丸,K粉,冰毒,以及精神类药品)的认识,千万不要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共用针具静脉吸毒会感染艾滋病。化解人们对毒品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继续推进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并通过开展体育竟技,唱歌跳舞,,自助旅游,冲浪漂流等积极健康的活动,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娱乐方式。

  3、戒毒机构应完善入所登记制度,对吸毒人员的个人基本资料进行存挡,对戒毒农村妇女进行跟踪调查,戒毒机构应与村委会加强联系,对出戒毒所的农村妇女统一进行登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防控制新增吸毒人员。抓好高危人群的毒品预防教育。对社会上的吸毒人员,实行大普查,大收戒,大帮教,实现社会面基本无吸毒人员。在各类重点复杂的场所,进行科普宣传。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等活动。对流动打工者和娱乐场所等高危人群集中的地方,开展禁毒的法制教育活动。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干预和善后辅导,建立帮教的网络,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彻底摆脱毒友和毒贩的拉拢。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社会工作者队伍。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建立”妇女禁毒中心””社区行为矫正中心’, 并提供清洁针具交换点,美沙酮替代疗法。通过家庭、村委会以及有关部门的配合,对吸毒人员进行定期尿检、跟踪帮教、生活关心、预防宣传。

  4、继续推进‘无毒村’的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戒毒康复模式,以强制戒毒与劳动康复相接合的戒毒工作模式。提高戒断巩固率。培养拒绝技巧和压力抵抗的能力。教会农村妇女怎样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的境地,如何在吸毒群体中,学会抵制毒品的诱惑,村委会只有彻底戒断毒瘾者,才有获得培训的资格,加大农村女性的生存技能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帮助和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建立正常的生活模式。

  5、政府的职责,就是要提供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不断扩大与有关国家的禁毒双边合作,打击跨国贩毒犯罪活动。大力推动禁国际毒合作项目,积极加强与国际禁毒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禁毒事务,推动解决‘金三角”和‘金新月’地区的禁毒工作,继续帮助这些地区开展农作物替代种植,逐步减少‘金三角’地区毒品的危害。

  6、加快禁毒的立法,目的在于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增吸毒人员。通过立法明确把禁毒作为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法律应对吸毒人员合理定性。并设立禁毒奖励制毒,对在禁毒斗争中牺牲和受伤的公安干警进行奖励和抚恤,对积极举报吸毒。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在禁毒科研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于奖励。

  总之,要标本兼治,达到综合治理。让全社会携起手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参考文献:

  1 <妇女的人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出版

  2 <当代中国的犯罪问题>  今日出版社  曹风著  1997年9月出版

  3 <禁毒、任重而道远>  贵州省禁毒工作论文集  1999年三月出版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