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流调监测 > 流行病学调查 > 正文
流行病学调查
西南地区某省中学生使用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的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2007-07-08 06:33:38 来自: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作者:刘志民 周伟华 连智 穆悦 龚文林 周雪 阅读量:1

    摘要 目的: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省九个地、州、市的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中学生用药情况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8种药物/精神活性物质“一生”、“最近30 d”的使用情况、用药频率(经常、偶尔)、最初使用年龄、使用原因与后果等。结果:在2649例有效应答者中,一生中“经常”使用最多的物质是烟草(6.32%),其它物质依次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NSAIDs,2.92%),酒(2.89%),挥发性溶剂(0.28%),镇静催眠药(0.24%)和大麻(0.04%);“偶尔”使用最多的是酒(66.05%),其它物质依次是:NSAIDs(59.26%),烟草(27.36%),镇静催眠药(5.19%),海洛因(3.13%),挥发性溶剂(2.81%),中枢兴奋剂(0.73%)和大麻(0.33%)。各种物质的初始使用年龄介于10.7 a至13.4 a。调查还对学生用药原因、后果进行了分析。结论:少数中学生对烟草、酒和某些精神药物的使用成瘾;极个别学生有滥用违禁毒品的行为。建议加强中学生药物滥用预防教育。

    关键词 物质使用 中学生 流行学调查 药物滥用预防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的报告,截至1997年底,我国登记的药物滥用成瘾者(吸毒者)超过54万人。有调查表明,同90年代初期比较,近年初始吸毒者的年龄降低,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吸毒者增加。为了解目前青少年中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以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滥用预防、干预措施,我们在西南地区某省进行了高中学生使用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的调查。

    1 调查方法

    参考美国高中学生用药调查表格内容,设计《学生用药情况调查表》,对西南地区某省九个地、州、市中学32个班级的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以班为单位整群抽样调查。调查概括为两个方面:(1)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一生中和调查前30 d内使用情况,初始使用年龄、使用频率、使用原因和后果;(2)对药物滥用和毒品的态度、知识调查。所调查的物质涉及两类常用药物(镇静催眠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NSAIDs),三种违禁毒品(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TS、大麻、海洛因),三种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挥发性溶剂、烟草、酒)。为保证调查工作质量和结果的真实性,调查前对上述九个地、州、市的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调查采用无监督、不记名方式让学生在校内课间时间填写,以班为单位回收调查表格。原始数据采用“EPI”录入统计。此报告为第一部分,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现患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计2742名高二学生完成此项调查,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649份,有效应答率96.6%。人口学特征详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生人口学特征

人口学特征     应答人数
性别 (应答人数= 2649)
1522 57.5
1127 42.5
民族(应答人数 = 1837)
1759 95.8
33 1.8
27 1.5
9 0.5
5 0.3
2 0.1
朝鲜 1 0.05
1 0.05
年龄 (应答人数 = 2625)*
≤15 31 1.2
16 544 20.7
17 1284 48.9
18 650 24.8
19 102 3.9
≥20 14 0.5

*平均年龄: 17.12 a±s 0.85 a

    2.2  药物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

    2.2.1 一生用药情况  此调查“一生用药情况”指回忆本人有生以来是否曾经用过某种被调查的药物。使用频率分为“经常”和“偶尔”使用。经常使用定义为在“一个月时间内连续用药天数超过20 d”;偶尔使用定义为“曾经用过或一个月时间内连续用药天数少于20 d”。结果表明,一生中经常使用最多的物质是烟草;其它物质依次是:NSAIDs、酒、挥发性溶剂、镇静催眠药和大麻。偶尔使用最多的是酒;其它物质依次是:NSAIDs、烟草、镇静催眠药、海洛因、挥发性溶剂、中枢兴奋剂和大麻。首次平均用药年龄介于10.7 a至13.4 a之间,结果详见表2。

表2 一生中使用情况

药物/物质 应答人数
与应答率
首次用药年龄
(01.gif (888 bytes)±s)
一生中经常使用 一生中偶尔使用 χ2 P
人数 % 人数 %
镇静催眠药 2466(93.09%) 13.1±s 4.1 4 0.16 63 2.55 0.17 0.67
2 0.08 65 2.64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2533(95.62%) 11.1±s 3.9 42 1.66 814 32.14 0.18 0.67
32 1.26 687 27.12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 2456(92.71%) 12.5±s 1.0 0 0 9 0.37    
0 0 9 0.37
大麻 2459(92.83%) 10.7±s 5.9 1 0.04 6 0.24 Fisher's Exact
Test
1.00
0 0 2 0.08
海洛因 2458(92.79%) 13.4±s 5.3 0 0 38 1.55    
0 0 39 1.59
挥发性溶剂 2458(92.79&) 12.2±s 3.8 6 0.24 55 2.24 0.01 0.91
1 0.04 14 0.57
烟草 2458(93.81%) 12.6±s 3.5 154 6.20 588 23.66 17.11 0.00
3 0.12 92 0.37
2530(95.51%) 13.4±s 3.2 58 2.29 1081 42.73 6.73 0.00

    2.2.2 过去30 d用药情况  “过去30 d用药”指自调查之日最近一个月(1998年3月间)使用何种药物,基本上代表了目前用药情况。结果表明,过去30 d中经常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烟草,其它物质依次是酒、NSAIDs、挥发性溶剂、镇静催眠药。偶尔使用最多的是酒,其它物质依次是NSAIDs、烟草、镇静催眠药、挥发性溶剂、大麻、海洛因和ATS。结果详见表3。

表3 过去30天使用情况

药物/物质 应答人数
与应答数
过去30d经常使用   χ2 P
人数 % 人数 %
镇静催眠药 2466(93.09%) 2 0.08 7 0.28 Fisher's Exact
Test
1.00
1 0.04 6 0.24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2533(95.62%) 11 0.43 124 4.90 0.12 0.73
9 0.36 119 4.70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 2456(92.71%) 0 0 1 0.04    
0 0 0 0
大麻 2459(92.83%) 2 0.08 2 0.08    
0 0 0 0
海洛因 2458(92.79%) 0 0 1 0.04    
0 0 1 0.04
挥发性溶剂 2458(92.79%) 3 0.12 8 0.33 Fisher's Exact
Test
1.00
0 0 1 0.04
香烟 2485(93.81%) 103 4.14 170 6.84 0.13 0.72
2 0.08 6 0.24
2530(95.51%) 33 1.30 288 11.38 0.64 0.42

    2.3 各种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原因
     
    此调查药物使用原因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好奇心尝试”、“治病”(如治疗失眠、疼痛)、“消遣”、“同学或周围人影响”和“解除烦恼”,根据具体情况,可有多项选择回答,结果详见表4。

表4 各种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初始使用原因

药物/物质 应答人数 初始用药或吸烟、饮酒原因
好奇心尝试 治病 消遗 同学或周围人影响 解除烦恼
应答人数 % 应答人数 % 应答人数 % 应答人数 % 应答人数 %
镇静催眠药 124 10 8.06 95 76.61 1 0.81 4 3.23 14 11.29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1338 9 0.67 1313 98.13 2 0.15 3 0.22 11 0.82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 4 3 75.00 1 25.00 0 0 0 0 0 0
大麻 7 3 42.86 1 14.29 2 28.57 1 14.29 0 0
海洛因 7 2 28.57 3 42.29 1 14.29 1 14.29 0 0
挥发性溶剂 36 21 58.33 9 25.00 3 8.33 2 5.56 1 2.78
香烟 950 429 45.16 11 1.16 105 11.05 250 26.32 155 16.32
1633 609 37.29 42 2.57 409 25.05 432 26.45 141 8.63

    2.4 各种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结果
     
    此调查药物使用结果概括为3个方面,分别是“感到身体已受到影响或损害”、“有用药渴求”和“停止使用后出现不适症状”,结果详见表5。

表5 各种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作用后果

药物/物质 应答人数 用药后果
感到身体已受到影响或损害 有用药渴求 停药使用后出现不适症状
应答人数 % 应答人数 % 应答人数 %
镇静催眠药 25 15 60.00 1 4.00 9 36.00
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182 112 61.54 18 9.89 52 28.57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 1 0 0 0 0 1 100.00
大麻 3 2 66.67 0 0 1 33.33
海洛因 4 3 75.00 0 0 1 25.00
挥发性溶剂 10 8 80.00 1 10.00 1 10.00
香烟 329 208 63.22 85 25.84 36 10.94
360 208 80.00 18 5.00 54 15.00

    3 讨论
     
    此调查所涉及的8类物质中, 2种是医用药物(镇静催眠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其它6种既有非管制的物质(烟草、酒、挥发性溶剂),也有违禁毒品,其中绝大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性和滥用潜力。现分别简要分析如下。

    3.1 镇静催眠药
     
    此调查镇静催眠药一生中经常和偶尔的使用率分别为0.24%和5.19%;使用原因除主要为“治病”外,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是出于“解除烦恼”(14例)、“好奇心尝试”(10例)和“同学或周围人影响”(4例)而用药;从使用后果看,15例因用药而“感到身体受到损害”,9例“不能停止或减少使用”。根据近年来的流行病学专项调查和新闻媒体报道,我国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校中不同程度出现中小学生乱用镇静催眠药问题[1-3]。结合本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包括大、中、小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据张迪然等对贵阳市部分中小学生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调查,有12.2%的中小学生使用者有“心理问题”[1]。这可能与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就业、学习紧张和其它社会压力有关;(2)青少年中存在着对镇静催眠药的不正确认识,一些人试图将用药作为缓解压力、逃避烦恼的手段。从部分中小学生互相购买此类药物的情况[1-2],也反映了青少年对药物的不正确认识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在乱用药中的作用;(3)反映了药物管理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镇静催眠药属二类精神药物,国家对此类药物的销售和临床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但近年来一些地区未严格执行有关特殊药品管理法规非法销售,这是造成此类药物在社会上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NSAIDs
     
    NSAIDs是此调查除烟草、酒之外使用最多的一类药物。从用药原因看,绝大多数人(98.13%)是用于“治病”,但有2.92%的人属经常使用(在一个月时间内连续用药时间超过20 d);从使用结果看,有112例学生感到身体受到损害,52例学生在停止使用后身体不适。尽管目前一般认为此类药物无成瘾性,但长期的经常使用对青少年机体的损害是不容忽视的。

    3.3  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大麻和海洛因
     
    此调查显示,分别有0.73%、0.33%和3.13%的中学生一生中“偶尔”用过ATS、大麻和海洛因。这一结果说明个别学生中有获得毒品的可能性,如不及时进行教育、干预和打击毒品犯罪,将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尝试滥用毒品,而一旦尝试成瘾,则意味着社会上不断增加固定的吸毒消费人群。在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上,近年来最显著的特点是初始吸毒者的年龄降低。在广东、云南的毒品流行地区中小学生吸毒人数呈上升势头;郑州市戒毒所收治的最小“瘾君子”年仅8 a;深圳市戒毒所收治的戒毒人员中,12-18 a的占8%[4,5]。这对于一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危害性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在我国部分边远偏僻地区,历史上一些群众传统地将阿片视为治疗病痛的药物,这种错误、陈腐观念在今天是否影响到青少年有待调查,但从本调查用药原因看,个别学生是出于“治病”需要而滥用海洛因。这些情况反映了在青少年中开展毒品危害性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4  挥发性溶剂
     
    此调查显示,分别有2.81%和0.28%的学生偶尔和经常嗅闻挥发性溶剂。在36名应答者中,21例(58%)是出于好奇心驱使而嗅闻。有调查表明,在接触过此类物质的中小学生中,有23.8%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喜好”[6]。根据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调查[7,8],挥发性溶剂的主要滥用群体是中、小学生,其滥用原因主要是(1)“实验性使用”(experimental use),主要是由于好奇心驱使和同伴影响而偶然嗅闻;(2)“习惯性使用”(habitual use),这种滥用往往是为了追求愉悦感和缓解精神压力。挥发性溶剂滥用的特点是低年龄、群体性、流行快、难预防。例如Flanagan等对伦敦16所中小学的调查发现,在1984-1986年间,学生中挥发性溶剂滥用率由0.5%上升至9.6%。由于挥发性溶剂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使用、种类繁多的一类物质,且青少年好奇心、模仿性强 ,加之部分人中存在的逆反心理,给教育和预防带来困难。对此,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1)家长和学校应关注青少年中出现的嗅闻挥发性溶剂问题。问题严重的学校可请有关医药学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危害性教育;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此行为应讲清危害性,及时规劝,并避免使其接触此类物质;(2)新闻媒体对此类问题的报道应持慎重态度并注意科学性,以免造成可能的负效应,使个别青少年的无意向嗅闻行为演变成在学校和社会上的流行性滥用。

    3.5  烟草、酒
     
    此调查中烟草、酒是使用最多的物质,一生中偶尔吸烟、饮酒者分别占27.36%和66.05%;经常吸烟、饮酒者分别占6.32%和2.89%。尽管经常吸烟现患率低于全国中学生抽样调查的平均吸烟率15%(中小城市)和20%(大城市)的水平[9],但是酒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许多研究表明,烟草、酒的使用除对健康造成直接损害外,还是导致滥用其它药物(毒品)的开始。根据美国1991-1993年全国家庭药物滥用调查的结果,吸烟或饮酒者中滥用大麻的比例是不吸烟、饮酒者的65倍;而大麻滥用者中滥用更为“烈性毒品”(hard drug)的比例又是未滥用过大麻者的104倍[1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指出,绝大多数的药物滥用问题发生在青少年时期,90%的尼古丁成瘾者吸烟习惯的养成在21岁之前,烟、酒等这些“OK”毒品往往成为以后使用不“OK”毒品的入门物质(gateway),因此,药物滥用的预防、干预重点应从吸烟、饮酒开始。“从长远观点看,减少烟草使用是所有降低药物成瘾策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11]。
     
    综上所述,本调查所反映青少年中使用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和多方面的。这些问题绝非某一省、市或地区的问题。根据全国禁毒展览提供的数据,目前受毒品侵害较为严重的省、区、市达23个,涉及1920个市县;吸毒人数超过54万;85%的吸毒者为35岁以下青少年,其中82%的人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情况下吸毒成瘾的。纵观近年来药物滥用的发展蔓延情况,必须十分警惕在青少年中出现流行性滥用药物的趋势。我们认为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在全国范围和全体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毒品滥用预防教育,是当前我国禁毒斗争中亟待加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任务。对此,应采取全方位预防措施:第一,要用科学、历史和法律的有关知识、理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和法制的教育,使他们认识滥用毒品的危害性后果,在思想上自觉抵制各种毒品的诱惑,并要积极同毒品犯罪做斗争。第二应从学校到社会的各级、各类教育中,向青少年灌输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并树立一代青少年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第三,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物等特殊药品管理法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此类药物,特别是二类精神药物的违法经营销售应加大查处力度。第四,严厉地打击毒品犯罪,减少和消除毒品在社会上的可获得性。第五,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控烟活动。

    参考文献:

    1  张迪然,蔡寅基,毛  华,等. 贵阳市中学生使用安定类物质调查.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1998,7:104-109.

    2  夏树林.校园又出现滥服安定事件. 法制日报,1996-04-30(2).

    3  杜国珠,高风菊,孟   君,等.哈尔滨市138名小学生滥用安定的调查分析.第四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滥用防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成都,1997:55.

    4  李有存,王斌来. 遏制“白色文艺瘟疫”的蔓延.人民日报,1996-07-17(9).

    5  凌   青,邵   秦,主编. 从虎门硝烟到当代中国禁毒.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  吕宪祥,赵成正,赵   ,等. 北京地区部分中小学生对挥发性溶剂喜好的程度调查.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5,4:24-27.

    7  Chanagan EM. Volatile substance abuse. Med J Aus, 1991,154(2):269-272.

    8  Langa A. Volatile substance abuse: a brief report. BJCP ,1993,47:94-96.

    9  叶广俊.青少年吸烟后果更为严重.健康报,1997-08-10(3).

    10 Prevention principl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IDA Home Page to information.1998-04-02.

    11 Jonas S. Public health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n substance abuse. In: Lowinson JH, ed. Substance abuse, a comprehensive textbook, 2nd edition.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1992.832-842.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