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家庭戒毒 > 正文
家庭戒毒
家庭关系对戒毒成效的影响
2011-10-16 18:27:45 来自:甘肃法制报 作者:姚玉琪 赵玲珑 鲁惠珍 阅读量:1

  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七里河区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的女性吸毒人员有114名。我们采用病案查询,填表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家庭基本信息资料,病人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生理状态等基本情况。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14名女性吸毒人员中,年龄构成以30至40岁为主,占总数的59.65%;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占总数的51.75%;职业以无业或待业为主,占84.21%;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62.28%。
  
  从家庭情况来看,和谐型(正常型)家庭较少,占2.63%,这类家庭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彼此相互关心、家庭的自尊感和责任感较强、民主气氛较浓。由于家庭环境比较温馨、宽松,因此,此类治疗人员在服药期间情绪稳定、戒断愿望强烈。而且,家属配合较好,对吸毒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破碎型(异常型)家庭较多,而且不同年龄层所表现的家庭角色不同,家庭异常的表现形态亦有不同。年龄20岁至30岁之间“青年段”的吸毒人员大多尚未成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此类家庭中的治疗人员常表现冷漠自闭、抑郁悲观,为了摆脱孤独,她们时常重拾“旧梦”,复归“毒友圈”,不能坚持服药。“中年段”异常吸毒人员家庭结构复杂。如“离异独身单居型”、“离异带子独居型”、“三代亲属杂合型”等。特别是“三代亲属杂合型”,其主要成员(老年父母)因年事高、文化程度低、认知障碍等因素、无力主导整个家庭正常运作。这些家庭中的吸毒者得不到物质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持续支持,其情绪极不稳定。
  
  调查分析
  
  调查中,我们对吸毒者在维持治疗的时效、脱失率与家庭支持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类型或不同年龄段家庭给予服药人员在生活上、情绪上、心理上的支持程度以及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的运用和调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和谐型家庭结构健全,家庭氛围良好,有利于吸毒成员戒断毒瘾,脱失率低,社会危害性小。而破碎型家庭结构畸形,家庭沟通缺失,吸毒成员服药期间脱失率很高。这表明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对于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存在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女性吸毒者影响更大。
  
  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就诊的女性吸毒者主要是中、青年,文化程度低,多为无业或待业者。除了新生代外,基本上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吸毒的。她们中大多数有10年的吸毒史,自染上毒瘾后,渐渐耗尽家财,丢了工作,有的离异,核心家庭过早消亡。她们中有一半陷入维持单亲家庭或独居的困境,无奈之下回归父母家庭结构中,因此出现“三代同堂”现象。在这些治疗人员家庭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偏见、冷漠、猜忌、困惑、贫穷、弱势和沟通障碍,对吸毒成员缺乏有效的情感和心理支持,这无疑是脱失率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拥有正常家庭结构和良好家庭氛围的女性治疗者,戒毒和康复效果较好。这些家庭在帮助女性吸毒者戒除毒瘾或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中,一方面,要求戒毒者或受治者要正视自己的家庭背景、理智地对待家庭和自身;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家庭介入的积极作用,以形成戒毒者或受治者的家庭合力,让戒毒者或受治者切实感受到家庭的支持。
  
  对策建议
  
  实践证明,要帮助女性吸毒者取得较好的戒毒和治疗效果,首先要从改善家庭关系做起:(1)改变家庭对女性吸毒者的看法。要告诉吸毒者家人: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也是特殊病人,作为生理上和心理上患有疾病的人,应重新认识吸毒者和吸毒行为,以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埋怨、冷落、歧视、抑制或迁就、包庇、放任、纵容。同时,禁毒工作者(包括民警)或维持治疗门诊工作人员也要正确运用重复讯息、语言语句、声音声调、肢体动作等一系列方法技巧,强化良性互动。(2)与女性吸毒者家庭密切联系,并积极引导。一方面引领家人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吸毒成员,防止产生将个人和家庭的种种不幸完全怪罪于社会的偏颇观念;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家人了解吸毒成员的长处,从而促进其发挥潜能、融入社会、化解吸毒者家庭系统深层次的思想矛盾。
  
  其次,要恢复吸毒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加强对她们的心理康复治疗,主要包括:(1)让吸毒者了解戒毒的可能性和艰巨性,认识脱毒的关键不仅在于消除躯体依赖,更在于怎样摆脱精神依赖。(2)在物质上、精神上尽可能多地给予扶持和帮助。生活照顾、精神支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消除顾虑,稳定情绪。(3)引导她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积极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及有益的社会活动。(4)鼓励她们坚持戒毒和接受治疗、隔断与毒友的联系,消除毒品环境,提升防毒意识。(5)帮助她们调适心理、恢复家庭和社会功能、尽力保持心理期望与社会要求相一致,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达到康复和实现戒毒的目的。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