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戒毒康复 > 正文
戒毒康复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社会化禁吸帮教工作的新途径
无毒社区与帮教
2007-07-08 12:21:45 来自:南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作者: 阅读量:1

    我街道地处宁波市区的东南部,辖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8万,外来流动人口约1.5万,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由于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区域内又集中了宁波火车南站、汽车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以及南苑饭店、富邦大酒店、华园宾馆、宁波饭店等重要涉外场所,因此外来流动人员较多,治安环境较为复杂。2000年以前辖区内吸贩毒现象较为严重,曾被市禁毒委列为重灾区和重点整治区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区禁毒办的具体指导下,一手抓宣传防范,一手抓查禁打击,积极开展融打击、防范、宣传、帮教于一体的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了“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涉毒必帮”的禁毒工作格局。不仅一举摘掉了“重灾区”的帽子,而且多次荣获市级禁毒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创建“无毒社区”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社会化禁吸帮教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创建了全省首家“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

一、创建“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的初衷

    俗话说“一天吸毒,终身戒毒”。戒毒是一个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到回归社会的动态过程。而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戒毒机构只重视对吸毒者的生理脱毒治疗,而忽视心理的康复治疗,致使戒毒效果不甚理想,复吸率较高。让吸毒人员在生理上断绝毒瘾,从医学治疗角度看已经难度不大,而从身体脱毒到真正地以健康的身心回归社会,则是戒毒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这就决定了戒毒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唯有如此才能抓出成效。为此,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主动研究新形势下吸毒人员帮教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讨具有时代特征、南门特色的帮教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帮教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研讨中,大家形成了几点共识:(一)做好吸毒人员帮教工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平安街道、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预防和减少毒品犯罪的有效措施。(二)帮助吸毒人员远离毒品,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有效地解决涉毒人员戒毒难的问题,既是我们的工作责任,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更是我们的政治责任。街道作为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大有可为。(三)要使吸毒人员帮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依靠和整合街道上下及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参与,通过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和方法创新,努力做到帮教工作社会化、帮教网络系统化、帮教管理动态化、帮教形式多样化。

    基于上述认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于2001年提出了构建一个社会化禁吸帮教工作平台的设想,并得到了市、区二级禁毒办的充分肯定。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认真的筹备,我们于2001年6月10日正式创建了全省首家“远离毒品康复俱乐部”。街道共投资10多万元,不仅为俱乐部租借并装修了16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添置了康复健身和电视音响等器材,还购买了2000余册图书及报刊杂志,从而给涉毒、戒毒人员搭建了一个温馨的集健身、娱乐和学习、交流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平台。

二、基本做法及初步成效

    (一)系统化构建帮教网络

    建立健全禁吸帮教工作网络,是开展禁吸帮教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我们着力抓了几大网络建设。一是建立组织网络。街道、社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两级禁吸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全街道构筑起了街道、派出所、社区、俱乐部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帮教工作网络体系,同时成立了20多个帮教小组,确保了帮教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营造宣传网络。一方面,以康复俱乐部牵头,专门制作了80块禁毒宣传展示牌,到各社区巡回展出。通过展示和宣传毒品的种类、危害和预防知识,进一步增强了辖区居民的禁毒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各社区也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禁毒宣传工作。几年来,各社区先后向社区居民发放禁毒宣传资料1万余份,举办各种禁毒知识讲座20余次。通过系列宣传活动,使禁毒知识进一步得到普及和推广,社区居民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构筑协作网络。我们充分利用和依托市戒毒中心、市强制戒毒所的技术优势和网络优势,先后于2001年和2003年分别与这两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实现了互动共赢。四是选好俱乐部当家人。当初,我们在确定康复俱乐部负责人人选的问题上十分慎重,因为从事禁吸帮教工作不仅需要有满腔的热情,更需要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一种百折不挠的韧劲。为此,我们在众多的候选人中,选择了时年刚从全国示范社区——万安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贺元英同志,并为她配了一名助手。康复俱乐部运作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当家人我们选对了。贺元英同志以自己的真情换真心,与工作对象心贴心,成为工作对象最可依赖的知心朋友,俱乐部的会员都亲切地称她为贺大妈。

    (二)动态化实施帮教管理

    对涉毒人员实施动态化管理是帮教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将帮教管理的动态化作为帮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抓管理对象的动态化。为摸清辖区涉毒人员基本情况,俱乐部会同街道综治科、社区综治警务室组成专门力量定期开展涉毒违法犯罪的调查摸底工作,逐人逐户、逐家单位组织拉网式排查并登记造册,把排查出来的人户一致的吸毒人员列为重点帮教对象,发展为俱乐部会员。同时,充分发挥协作网络优势,在市戒毒中心和市强制戒毒所建立情报信息网络,为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新滋生吸毒人员和复吸人员打下了基础。目前,俱乐部会员已从创办之初的几名发展到29名。二是抓管理信息的动态化。俱乐部建立了吸毒人员信息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对俱乐部会员建立了一人一档的工作台帐和帮教手册,通过谈话、走访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被帮教人员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情况,准确记载相关信息的变动情况,并根据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帮教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抓管理措施的动态化。我们对每一位俱乐部会员都落实了专门的帮教力量,并建立了定期谈话和上门走访制度。帮教小组不仅密切关注帮教对象的日常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而且经常上门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帮教对象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心理上克服障碍,在精神上树立信心,在生活上排忧解难,使帮教对象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多样化开展帮教工作

    康复俱乐部成立四年多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帮教工作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初步摸索出了一套“朋友式交往接近,平等式相互交流,亲人式关爱照顾”的独具特色的帮教工作方式。一是“以情感人式”帮教。康复俱乐部不仅注重以家的氛围吸引会员,更注重以家的关爱感染会员。对于俱乐部的每个会员,贺元英同志坚持用“家常话开头、心贴心交流、亲人情入心”的爱心工作法给他们以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做到思想上解忧、精神上解闷、生活上解困,从而赢得了会员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吸毒人员蒋某某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割腕自尽未遂。俱乐部工作人员获悉后,多次带着鲜花礼品到医院看望。望着她们真诚的目光,听着她们真挚的话语,蒋某某深受感动,终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重新回到了俱乐部的怀抱。二是“锲而不舍式”帮教。对于一些思想波动较大且多次复吸的帮教对象,俱乐部工作人员从不气馁,用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来教育和感化帮教对象。吸毒人员胡某由于吸毒沦落到有家不能归的地步,被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拒之门外,多次找工作又屡试屡败,所以几次复吸。这时,贺大妈向她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不仅象母亲那样同她畅谈人生,鼓励她振作精神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而且多次奔走为她找到了一份加工包装盒的工作,胡某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她在给贺元英的信中写道:“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有个人一直陪伴着我,关心着我,那就是贺阿姨。她曾对我说过‘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放弃了你,远离了你,我也不会放弃你的。’我想贺阿姨也没放弃我,我更不该放弃自己,我更应该从曾经摔倒的地方爬起来……我是被贺阿姨的爱心感动、感化了,这份爱心帮我托起了明天的太阳,是她的永不放弃,是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这原来的病猫变成了今天的小天鹅……我不会再沉沦下去,我会抛开杂念,一往直前,不管前面是地雷还是万丈深渊,不管将来的路途多艰难,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三是“寓教于乐式”帮教。俱乐部自创办以来,每年都精心策划和举办8——10次寓教于乐的活动,如秋游活动观赏大自然风光,享受美好生活;风筝比赛增强合作与团结,放飞轻松心情;春节联欢茶话会欢聚一堂,展望未来等。通过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了俱乐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了会员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向顺利回归社会过渡。四是“现身说法式”帮教。在帮教工作中,俱乐部注意运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形式,通过会员的现身说法对一些涉毒不深及意志不坚定的涉毒人员进行帮教。俱乐部会员徐某于1996年沾染毒品,2001年3月被强制戒毒,同年11月复吸被戒毒劳教1年6个月。2003年回到社会后,在贺大妈的耐心开导和热情帮助下,至今没有复吸。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了一篇题为“迎曙光,携手共奔新人生”的演讲稿,并上台演讲,规劝其他涉毒人员一定要洗心革面,改过自新,走向新生。他的演讲在俱乐部会员和其他涉毒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康复俱乐部的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得到了俱乐部会员及其家属的理解与认可。俱乐部创建至今,已有4名会员连续禁吸时间超过三年,5名会员连续禁吸时间超过一年。除了禁吸帮教的实际效果外,俱乐部工作人员把会员当亲人的满腔挚诚和“以理服人、以事明人、以情动人”的亲情式工作方法,更赢得了会员及其家属的良好反响和一致赞誉。二是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国家及省、市、区禁毒办领导多次视察康复俱乐部,对我们的工作不仅从精神上给予了鞭策和鼓励,而且从物质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怀。省、市禁毒委为俱乐部捐赠了器材和物品,区财政每年拨5万元作为俱乐部的专项补助资金。这一切都使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温馨。三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舆论支持。2003年和2004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别对康复俱乐部工作作了专题采访和报道,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些都为俱乐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康复俱乐部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深知这一切才刚刚起步,俱乐部的运作还有一个完善、巩固和深化、提高的过程,今后的路还很长。而且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就业安置问题仍是制约帮教工作取得实效的瓶颈问题。一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由于找工作难,终日无所事事,一旦与“毒友”接触,极易复吸,使帮教工作前功尽弃。为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在涉毒人员的就业培训与就业安置上出台特殊政策。二是社会力量参与禁吸帮教工作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如何将政府的主导力、推动力真正转化为全社会的参与力、支持力,为涉毒人员创造一个公平而非歧视的社会环境,是确保康复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禁毒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涉毒人员的内心痛苦,了解禁吸帮教工作的艰辛,让更多热心公益的人来关心、帮助、支持禁吸帮教工作,使康复俱乐部能够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