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戒毒康复 > 正文
戒毒康复
戒治康复模式方法的运用与实践
2015-01-15 22:22:59 来自:三水戒毒康复所 作者:曾景川 丘安升 阅读量:1
  四、广东三水戒治康复模式实践应用
  
  广东三水戒毒康复模式,立足于加强和创新吸毒人群社会管理,以脱毒为基础、除瘾为关键、康复为根本、回归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专业康复”的宗旨,构建完善“所区生活、就业培训”的康复平台,推行“所所合作、所地合作、所家合作”社会合作,实行“契约管理为基础、星级管理为核心、自主管理为主导、后续照管为补充”的管理机制,开展“拒毒能力、身体康复、心理康复、就业培训、社会适应”等康复训练,形成了对接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其它戒毒模式的“大戒毒康复”工作格局,探索形成了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新模式。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设功能完备、适宜安居的“无毒社区”。把加快戒毒康复场所建设作为对吸毒人员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致力建设“戒毒治疗、身心康复、融入社会”于一体的“无毒社区”。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需求,着力优化戒毒康复环境和安居就业条件,规划建设康复生活区、就业培训区、康复训练区、戒毒治疗区、休闲娱乐区和生态种养区等特色功能区,配套建设了集体(家庭)康复公寓、医疗康复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劳动康复基地、毒品警示室、防毒尿检室、购物超市、网络图书馆、美容美发室等基本设施,戒毒康复场所成为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新天地”、康复身心的“安全岛”、回归社会的“中途站”和就业安置的“新家园”。在这个“特殊社区”,戒毒人员既可以安居就业,又可以结婚成家;既可以回家探亲,又可以参加社会训练;既可以接受科学的康复训练,又可以参加融入生活的社会训练。
  
  2、拓展安置就业功能,提供习艺培训、多元就业的“康复基地”。把加强习艺培训和就业指导作为对吸毒人员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支撑,致力打造“宜就业、宜劳动、宜培训”的“就业基地”。主动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引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工资待遇的机械电子类生产项目,依托场所注册开办“五金加工厂”,为戒毒人员提供充足的就业劳动岗位,实现全员培训就业、全额领取劳动薪酬,并推荐康复效果好的人员到社会企业就业。同时,创立“社区就业”模式,选聘戒毒人员从事场所的环境清洁、园艺绿化、种植养殖、康体训练、厨房炊事和安全保卫等工作,将所内超市、网吧、美容美发室和宵夜档等提供给他们承包经营,提高他们的创业谋生和社会适应能力。
  
  3、建立社会合作机制,实现与其它戒毒措施的无缝对接、有机衔接。把最大限度地收治更多的戒毒人员作为对吸毒人员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任务,减少社会上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依无靠的吸毒人员,努力消除社会上的稳定因素。依据《禁毒法》及《戒毒条例》,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社区和家庭建立沟通联系,搭建与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地方“无毒社区”创建等“无缝对接”的工作模式,收治和康复社会自愿戒毒人员、社区戒毒人员、社区戒毒人员和即将解除强戒隔离戒毒的体验戒毒人员。一是与司法行政和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所所合作”。为即将回归社会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供5—10天的康复体验服务,让他们充分体验戒毒康复的效果和好处,从而自愿接受戒毒康复,建立起与强制隔离戒毒“无缝对接”机制。如将戒毒康复工作融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三期一体验”(生理脱毒期、脱瘾训练期、戒治巩固期和康复体验)体系,承接评估合格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康复体验工作,同时还与省内部分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云浮、顺德等地)建立评估合格强戒人员来所康复体验机制,扩大收治来源渠道,服务吸毒人员社会管理。二是与地方政府和禁毒部门开展“所地合作”。努力将戒毒康复职能向社会延伸,主动与地方禁毒部门沟通协调,合作共建“戒毒康复基地”,动员社会上的吸毒人员前来戒毒康复。如2008年,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被佛山市确定为社区戒毒(康复)场所,市委政法委专门出台《戒毒衔接条例》,要求有关部门动员辖区戒毒人员到三水康复所接受戒毒康复;2009年,与中山市建立镇政府、社教办、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戒毒康复合作机制,设立了8个康复指导站,建立了宣传动员、联帮共管、信息共享和后续照管的合作机制,中山市小榄镇、古镇等地区对到三水康复所戒毒康复的人员每月补贴800元;2010年和2011年,又与珠海市、东莞市、茂名市共建“戒毒康复基地”,并在当地设立了康复指导站;至今已与省内8个地市及管辖县区市和镇街建立戒毒康复合作。三是与戒毒人员家庭开展“所家合作”。成立了戒毒人员家庭促进会,与家属建立联帮、共管、促教关系,协同开展“善行助康复”和后续康复照管活动,巩固提高他们的戒毒康复成效。
  
  4、探索社区化管理模式,创建多方联动、自我管束的管理机制。把戒毒人员管理作为对吸毒人员社会管理的重点环节,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康复理念,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做到人格上不歧视、生活上多关心,营造“和谐、平等、温馨、安全”的管理氛围,形成以“契约管理为基础、星级管理为核心、自主管理为主导、后续照管为补充”的新型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契约式”管束机制。与自愿戒毒人员及其家属签订“自愿戒毒康复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二是建立“星级式”激励机制。推行“五星三级”制管理,实行“一星”至“五星”、设置“员工、组长、主管”的标准,推行激励管理。三是建立“自主式”民主管理机制。成立“自愿戒毒康复协会”和“社区管理委员会”,戒毒人员在民警的指导下自主管理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事务。四是建立“续管式”帮扶机制。对协议期满后回归社会人员采取“送回家、上门访、继续帮”的办法,在回归社会人员较多的社区建立康复指导站,继续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防止复吸,顺利回归社会(见下图)。
  
  5、推行科学的戒毒康复措施,开展全面系统、专业有效的教育训练。
  
  以“科学戒毒、先易后难、淡化心瘾、提高技含、符合实际”为指导,把提高戒毒康复成效、降低复吸率作为对吸毒人员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要务,树立“康复一个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影响三代人,促进社会一份和谐”的理念,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和戒治资源,探索实行科学化、专业化的戒治康复措施。具体到戒毒康复教育实践中,依据“可塑性”、“再社会化”、“标签效应”、“主体观念”和“人的更生”等教育理念,相对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毒品认知再认知教育、自我拒毒防毒能力教育、行为矫正和习惯养成教育、法制及道德伦理观教育、职业技术和社会生存教育、回归适应社会教育等“六类教育”,开展“拒毒能力、心理康复、体能康复、就业技能、社会适应等“五种训练”,不断提高戒毒人员戒断毒瘾、保持操守、融入社会的社会效应,促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和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
  
  随着戒毒科学的发展和工作创新实践,多学科交叉的戒毒康复趋向于综合性学科靠拢,毒康复模式的研究也必须有多样化视角。毒品危害是全球性的,在世界趋向融合的情况下,如何加强沟通与联系,分享先进的戒毒康复模式经验,注重对戒毒康复形势分析的同时,结合戒毒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戒毒康复方式方法的利用,及时做好戒毒人员的统计及分析,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去戒治和康复吸毒人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