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社区戒毒 > 正文
社区戒毒
重庆:构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格局
2017-11-27 10:32:38 来自:人民公安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杜绝毒品,是全国人民的期望,是重庆人民的心声,也是重庆各级禁毒部门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面对严峻的毒情形势,为彻底禁绝毒品,国家禁毒委部署开展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制定了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五年规划。重庆市委、市政府和禁毒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毒品治理体系,创新禁毒工作措施,探索社区戒毒取得新成效,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了新成绩。
  
  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建起社区戒毒工作长效机制
  
  “禁毒工作是一项德政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的安排要求,立足市情,扎实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打好全民禁毒战争。”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重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邓恢林强调,做好社区戒毒工作,重点要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推动、考核考评和经费保障方面的机制建设。
  
  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对此,重庆市委、市政府分别专题听取全市禁毒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禁毒工作责任制,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作出专门部署。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禁毒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参与的“8·31”工程领导小组。市禁毒办、市综治办等11个成员单位联合制订下发的重庆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五年规划,对“8·31”工程进一步细化,明确分工、明晰责任,并在全市建立了市禁毒办领导对口联系重点区县、区县禁毒委领导分片负责、禁毒委成员单位对口扶持、乡镇街道“一把手”牵头负责的责任体系。
  
  落实领导责任,就是要向领导压担子。为此,重庆市政府要求,各区县每月向市禁毒办报告“8·31”工程推进情况,对推进工作滞后的区县,则要进行约谈、督办。同时,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和文明创建体系,作为区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让相关负责人紧绷禁毒戒毒这根弦不放松。
  
  在强化领导责任担当的同时,重庆市还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建立起以党委、政府为主导,街道和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社区戒毒机制。
  
  在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为市禁毒办增设了专职副主任,专门负责社会化禁毒工作的协调推动。重庆市公安局为禁毒总队增设了禁吸戒毒支队,落实20名政法专项编制,专门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和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
  
  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区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面向社会招聘、岗位内部调剂、落实公益岗位等多种形式,共配备禁毒专(兼)职工作人员5500余名,其中专职人员2500余名,全市24个区县实现禁毒办实体化。
  
  这一系列“组合拳”,有力推动了重庆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1000余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3200余个,全面建成了市级、区县、镇街、社区四级队伍架构和工作网络,并分期分级对全市禁毒社工骨干开展培训100余场3000人次,组织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优秀教案、优秀禁毒专职社工、优秀禁毒专职干部等评选活动,在专职队伍中成功营造了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解决了法律政策不清、流程标准不熟、工作方法不巧、管控帮扶不实等问题。
  
  打造信息平台让信息数据为社区戒毒工作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区戒毒工作,是重庆市禁毒部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方向。为此,重庆市着力打造数据禁毒应用平台,搭建协作共享平台和网格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
  
  通过重庆市数据禁毒应用平台的运用,实现了公安、司法、民政、卫生等成员单位数据标准统一,人员信息、现实状况、就医就学情况、维持治疗情况等社会活动资源的整合,形成以公安为主,成员单位信息共享共建机制。
  
  通过在公安民警、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禁毒社工手机上安装APP,对工作进行智能化调度、可视化管理、扁平化指挥,实现信息实时采集和指令及时推送。戒毒康复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更新帮扶需求信息,并自动推送至帮扶责任人。
  
  对外出务工、长期居住外地的戒毒康复人员,通过APP可实现远程谈话和尿检信息上传等,实现“问题+平台”定向解决机制,有效解决了异地执行难题。
  
  此外,部分区县在此基础上,还将吸毒人员管理与物联网、视频建模、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实现信息自动采集、轨迹动态衔接、图像视频接力、人脸比对预警、信息自动推送,对辖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轨迹情况做到了精准定位和精确掌握。
  
  通过协作共享平台,各部门建立完善了协作配合机制以及每月交换数据、每季度通报情况、每半年召开联席会议的“三定”工作制度,实现协作共享、整体联动。
  
  通过搭建网格管理平台,建立网格人口信息册,重庆市实现吸毒人员基本群体、特殊群体、流动群体3项翔实信息入库。通过制作网格化管控电子地图,让每一名网格员都成为“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做到了吸毒人员涉毒类别清、家庭情况清、现实表现清、隐患矛盾清。目前,已统筹全市7.7万个网格和16.7万名网格员,对网格内吸毒人员逐一落实了管控措施。
  
  几大信息数据平台相辅相成,通力合作,为重庆市戒毒康复工作提供强劲数据支撑和动力。
  
  各职能部门围绕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心理疏导等方面,分别纳入社会治安防控、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常规医疗服务、就业扶持培训、法制教育帮扶等范畴。2016年至今,累计开展技能培训指导1.49万人次,提供低保救助1.01万人次,提供心理咨询疏导9500余人次。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10个社区康复人员职业培训基地,对300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建成就业安置基地和安置点291个,6.64万人实现就业,形成了戒毒治疗、心理疏导、预防教育、家庭修复、就业培训、社会救助、后期追踪一体化服务。
  
  针对性创新工作方法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
  
  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只是戒毒工作的第一步,帮助他们能够回归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禁毒工作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何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要想帮到位,就需要掌握戒毒康复人员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帮扶。针对戒毒康复人员接收、管控、帮扶、处置四个环节,重庆市创新方法举措,实施“必送必接”“三色量化”“对口联系”“应收尽收”四项举措,实现了全程无缝衔接和有效管控帮扶。
  
  针对戒毒康复人员按期报到率低的问题,重庆市实行对市内戒毒康复场所出所人员一律执行“必送必接”。
  
  公安机关和戒毒场所通过“必送必接”无缝衔接,有效掌握相关人员信息,区县禁毒部门则提前与出所人员家属取得联系,按期到戒毒康复场所配合出所人员办理出所手续,并将出所人员送至执行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从源头上防止脱管失控。
  
  针对戒毒康复人员管控,制订出台戒毒康复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动态考核调整标准,将戒毒康复人员细化为“重点对象(红色)、帮教对象(黄色)、转化对象(蓝色)”,实行“三色量化”动态管理。
  
  对“蓝色”人员,纳入重点人员管理和一般动态管控;对“黄色”人员,每月见面核查、按期尿检,适时心理疏导;对“服从率”不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红色”人员,加大跟踪监管力度,缩短尿检周期,提高谈话频次,每旬见面核查,每月风险评估,确保及时有效预防。
  
  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难,一直困扰着戒毒康复工作人员,为此,重庆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积极创新探索党员干部“一帮一”措施。
  
  在戒毒康复人员管控责任所在地乡镇(街道),成立由党员干部牵头负责的帮扶工作组,实行“一对一”对口联系制度和“6+X”(联合公安、综治、卫生、人社、司法和禁毒专干,组成基础帮扶力量,再根据吸毒人员创业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需求,因人而异,视情增加工商、税务、民政、农技等部门,落实帮扶措施)菜单式服务。由责任党员干部牵头,会同公安、综治等成员单位工作人员,组成帮扶小组,主动上门沟通,主动提供服务,针对性落实临时救助、就业扶持、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等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一人一策、精准帮扶”。
  
  针对社区戒毒人员逾期不报到、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问题,为严格执行戒毒条例相关规定,针对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难题,公安、司法等部门强化协作配合,开辟专门区域和绿色通道,出台实施《关于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意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接收工作规定(试行)》。同时,公安、政府法制等部门共同制定出台证据规则和标准,开展专项排查清理行动,维护法律权威。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禁毒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扎实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