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社区戒毒 > 正文
社区戒毒
基层警务人员如何参与对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
2010-06-17 21:35:26 来自:三晋红丝带 作者:网络 阅读量:1

  (一)基层警务人员参与帮教工作的重要性

  吸毒成瘾作为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目前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可以彻底治愈,吸毒人员对毒品的心理依赖远远大于生理依赖。虽然世界各国在戒毒治疗模式上都有成功的经验,但在解决脱毒后回归社会的问题及彻底戒断毒瘾方面仍面临许多难题。

  目前我国的戒毒治疗一般包括生理脱毒——身体康复——重新步入社会的辅导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在戒毒劳教场所基本可以实现,但心理脱毒和回归社会功能的恢复则是漫长的系统工程。帮教工作是戒毒禁吸的重点环节,民警在对吸毒人员管理过程中,重视帮助、教育和挽救工作,激发吸毒人员抗拒毒品的觉悟与决心,帮助他们为重返社会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准备,建立联系制度并进行定期随访和监督检查,对于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帮教工作具备良好的社会基础

  抓好禁吸戒毒,挽救吸毒人员,减少社会危害,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是吸毒人员家庭的热切期盼,是人民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通过对吸毒人员的普查、监控和教育挽救,可有效地减少毒品供应及需求,防止和减少吸毒人员转化为其他违法犯罪者,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2.加强帮教工作对戒毒康复预防复吸十分必要

  预防复吸主要靠吸毒人员本人的意志和决心,但社会帮教也十分重要。吸毒人员经过治疗脱毒后怀着重新做人的决心回到社会上时,在缺乏理解和关爱的环境下,他们极易重蹈覆辙或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帮教对于预防复吸和巩固戒毒效果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社会帮教开展的情况与吸毒人员的增减幅度有直接关系,通过开展细致扎实的社会帮教工作,不但可有效预防复吸,而且可有效控制新吸毒人员滋生及其它涉毒违法犯罪。

  3.加强帮教工作可有效遏制吸毒人数增加

  吸毒人数多少、增加速度快慢是衡量一个地区毒情轻重及发展趋势的主要指标。吸毒贩毒行为都处于十分隐蔽的地下活动状态,吸毒人员为获取毒资常以贩养吸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如对吸毒人员不能开展有效的社会帮教,原有的吸毒群体不能缩小,新的吸毒人员不断滋生,将使禁毒人民战争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4.对吸毒人员进行帮教是禁吸戒毒工作的关键环节

  收戒治疗一般只能解决吸毒人员生理成瘾问题,而吸毒人员出所后面对顽固的心理依赖和容易获得毒品的环境,如不对其实施严格有效的社会帮教,他们则不但自己复吸,甚至还会以吸带吸、以贩养吸、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影响社会治安,只有强化对吸毒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才能使前期工作效果得到体现,才能真正达到禁吸戒毒的目标。

  (二)吸毒人员的心理特点

  正确认识吸毒人员的心理特点,对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十分重要。

  1.心理素质较差

  吸毒人员多为青少年,因无知好奇、寻求刺激、交友不慎或逃避现实等原因沾染毒品,因社会、家庭的负面评价及在就业、交友、婚姻、经济等方面面临的阻力,易使他们情绪低落、逃避现实,进而引发和加剧吸毒人员的情绪、人格等方面的不良状况,导致他们对毒品的渴求,并借助毒品麻醉自己以暂时摆脱眼前的困境。

  2.对毒品的心理依赖顽固

  吸毒人员80%以上吸食海洛因,经过生理脱毒及康复治疗后其急性戒断症状或稽延性戒断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基本消失,但由于吸食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能够产生强烈心理依赖,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心理因素下,他们仍会再吸食毒品。可谓“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

  3.心理变异及人格改变明显

  研究表明,心理失调和心理变异是吸毒人员最为常见的人格特征,其抑郁、焦虑、孤僻、多疑等神经症状表现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适应社会环境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当他们承受社会、家庭及周围环境的负性评价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其情绪、性格就有可能从无奈、自卑、逃避、封闭的心理转化为对社会、家庭的不满、仇视、报复等心理,逐渐发展成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对干警的管理教育也常常抵触,甚至进行对抗。

  4.自我调控能力差

  吸毒人员大都有过戒毒经历,他们一方面体验到吸毒后产生的欣快感,另一方面也饱尝了吸毒行为对精神、身体的巨大伤害,有着强烈的戒毒意愿。但是由于吸毒成瘾对毒品产生强烈的精神依赖,加上自身意志薄弱,使得他们在戒毒上一再受挫,于是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对自己、他人及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和信任。

  (三)对吸毒人员帮教的基本策略

  禁吸戒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有其独特的客观规律,主要面临毒源难堵、脱毒痛苦、心瘾难除、复吸率高四大难题。导致复吸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戒毒决心的大小、脱毒治疗效果的好坏、稽延性生理戒断反应的轻重、诱发因素的多少、家庭关系及社会接纳程度等因素,对戒毒成效有着很大影响。基层警察必须尊重戒毒工作的客观规律,把握戒毒工作的重点环节,并将戒毒工作的递级目标客观定位于:

  (1)彻底戒除毒瘾,恢复健康人生;(2)帮助戒断毒瘾,延长复吸间隔时间:(3)给予药物替代维持,改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推行降低危害措施,尽可能降低吸毒带来的危害。

  禁吸戒毒工作涉及对吸毒人员的生理、心理、关怀及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既危害社会同时又被毒品危害的吸毒人员,基层民警应以“特殊医生”的身份对其进行教育挽救。

  强制隔离戒毒的性质决定了警察在帮教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对吸毒人员的帮教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警应把法纪教育贯穿于整个戒毒过程,坚持执法的规范性和公平性,坚持对吸毒人员的严格管理和文明执法;在管教模式上,逐步实现由防范性管理向矫正性管理的转变,由强制服从性管理向说理引导性管理的转变,由混合管理向分级管理和开放式管理的转变。对吸毒人员的心理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戒毒及帮教效果,民警应重视对吸毒人员进行重新步入社会的辅导,教他们如何社交、求职、处理家庭关系和应付生活中的压力,依托社会做好吸毒人员的后续教育改造工作。为提高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戒毒学员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或提供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与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公益组织合办就业基地、社会心理辅导站、社区矫正中心、戒毒人员康复巩固跟踪站等。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