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社区戒毒 > 正文
社区戒毒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索
2014-10-16 17:44:21 来自: 杜新忠戒毒网转 作者: 杜新忠转 阅读量:1
  3  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3.1  理论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的根源最早可以上溯至达尔文的进化论,特别是其提出的“适者生存”生态法则。就社会工作而言, 生态系统观点是在1970 年代相当引起注意的实务理论模型, 它融合了许多有关人类行为与社工实务的理论, 是少数具有综融性与折中式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观点(宋丽玉、曾华源等, 2000)。二十世纪初,Mary Richmond 和Jane Addams两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先驱各自在其倡导的社会工作运动中,建构“人在情境中”的知识典范,强调“社会处遇”的重要性。随后,社会工作实务逐步融合了人类学家主张的角色理论,社会学家Blumer的象征互动理论等,强调个人行为是个人与其文化环境相互流动、社会化、角色期待的结果。接着,在1950年代左右,W.E.Gordon和H.M.Bartlett两位社工学者呼吁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必须是同时注重个人与环境间相互配搭的双焦点干预。在1960年代,全球推动“地球日”运动,西方科学与社会思潮从过去倾向于自然法则定律与单一因果联系推论的知识典范,转变为强调人与环境间的互动论或多元体系的观点架构。最后,生态系统观点于1970年代再纳入了增加权能取向的理论观点,强调社会工作员与案主应建立互惠性的权利关系。并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正式提出,比较系统地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人类行为的研究。它强调社工实务的干预焦点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场域,重视个人与环境间的交流活动,并从案主与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各层次社会系统的调和、适应程度来导引社会工作的实施。
  
  3.2 理论基本观点与概念
  
  生态系统理论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 它把人类成长生存的社会环境( 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 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 强调生态环境( 人的生存系统) 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师海玲、范燕宁, 2005) 。生态系统观点的建构主要是引用生态学理论观点中有关生物与其栖息环境间的“交流”与“调适”过程,特别是生物如何运用环境中的资源、如何因应必要的变动来维系生存的需要。
  
  生态系统:指的是个人与之相互“交流”、相互“调适”的周围环境,使个人赖以生存并满足需要的社会系统。人的社会生态系统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 (Micro system ) 、中观系统 (Mezzo system) 、宏观系统(Macro system) (师海玲、范燕宁,2005)。针对戒毒人员来分析,微观系统是指处在戒毒人员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个人,如对其影响很大的父母或子女、居委工作人员等重要他人。中观系统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如戒毒人员的家庭、工作群体等。宏观系统则是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 ,如戒毒人员所在的社区、机构、组织和文化等。
  
  3.3  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
  
  有学者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研究心理治疗和发展(管健,2002),也用于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师海玲、范燕宁,2005),更具体的如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儿童行为矫正(尹弘飚、张莉,2002)。也有进行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和谐社区的构建研究(耿小梅,2002)。它们都运用了生态系统理论的特点,强调人与社会系统各要素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并对人类社会行为具有重大影响,通过人对社会生态环境中能否适应来阐明社会中人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目前,还没有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具体指导戒毒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