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社区戒毒 > 正文
社区戒毒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索
2014-10-16 17:44:21 来自: 杜新忠戒毒网转 作者: 杜新忠转 阅读量:1
  2  我国戒毒社会工作的实践与相关研究
  
  目前来说,戒毒社会工作还是处于探究、起步的阶段,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不多。
  
  从相关的戒毒社会工作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实践模式:
  
  第一,云南昆明的金碧社区模式:以“五心工程”为代表的帮戒,采取“二帮一”(即:二位工作人员负责一名戒吸人员),“三结合”(即:家庭、单位、社区结合的方式,“用真心、爱心去教育、挽救吸毒者;用耐心、信心去点燃吸毒人员的生命之火,扬起他们生活的风帆;以心换心去唤起吸毒人员的信心和良知,使他们承担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帮助他们完成由”要我戒“到我戒”的主动转变。(钱宁,2002)可见,金碧模式基本上可归类为政府行为,缺乏专业的价值理念支撑,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缺乏专业方法技巧的介入,而主要由工作者按经验行事,基本上还是一种政府行为。
  
  第二,云南戒毒新模式:即企业+工厂+戒毒康复社区,戒毒人员自愿入住“安全岛”、“雨露社区”,进行强制戒毒或戒毒康复,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医疗费),吃穿住全免费。戒毒所的开支由财政补贴一些,更多是靠戒毒人员自身的康复劳动所得。生理脱瘾后劳动,针对戒毒人员的不同文化层次和技术特点,为他们安排不同技能的劳动,使每一名戒毒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干活”。 戒毒人员生活、住宿、医疗条件的改善,康复劳动技能的培训,劳动报酬的兑现,社会低保制度的引入和实施,有效提高了戒毒人员心理脱瘾疗效,戒断巩固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戒毒期满无家可归、生活无着落、暂时无力融入社会的戒毒人员。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直接为戒毒人员人为制造一个新的、接纳的社区环境,使其能够很容易适应。此模式虽不强调社会工作具体专业方法的运用,但实质已经融入“人在情境中”的思想。
  
  第三,美国“戴托普戒毒模式”的中国实践:最先的云南戴托普戒毒康复村,后来的北京“向日葵治疗社区”,都是非政府非赢利性的机构,援引美国的TC戒毒治疗模式。它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戒毒人员集体居住,等级管理,通过各种规章、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对戒毒者进行约束和激励,使戒毒人员逐渐学会控制和处理情绪情感,端正生活态度,矫正旧有行为。(吴鸿飞、杨茂彬,2002)这种模式强调新的信念和行为的长时间习得和巩固,强调戒毒人员自身的改变和完善,以适应融入社会,它虽然没有社工专业理论的支持,但在实践上一定程度运用了社工专业方法----面质等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以及小组工作方法的开展。
  
  已有的戒毒社会工作相关研究主要有:
  
  1、戒毒社会工作的宏观角度研究:比较宽泛地从理论、原则来论述戒毒社会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粗略的个案、家庭、小组、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方法介绍(王瑞鸿,2006)。此类研究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方法指引,缺乏具体的指导理论。
  
  2、戒毒社会工作的微观研究:如戒毒心理辅导研究,运用主题综合疗法对戒毒患者进行个案辅导(谢爱武、郑希付,2007等)。此类研究主要重在综合精神分析,并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实现戒毒人员的认知改变,从而达到行为矫正。这就过于强调个人、心理的作用,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
  
  3、对现有戒毒实践、模式的总结和提炼:如上海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创新---综合支持(王瑞鸿,2007)、无毒社区实践的研究和提炼(钱宁,2002)、戴托普戒毒模式的总结提炼(吴鸿飞、杨茂彬,2002)等等。其主要工作方法有:家庭治疗、团体康复方法、社区支持方法、综合增能方法,可见更多强调单方面的外部系统对戒毒人员的支持、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态系统理论有相似之处,缺乏强调两者的相互作用,比较忽视了另一方面戒毒人员自身系统对外部系统的作用。
  
  纵观以上戒毒社会工作相关实践和研究,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社会缺乏戒毒社会工作的制度平台,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范围和程度都很小,方法介入初露头角,还有待发展;2、有较少的本土化实践创新与研究,但仍不成熟;3、介入强调戒毒人员个人的生理、心理问题,或者偏重于外部环境和资源的作用和影响,或者在两方面都关注的同时却缺乏生态系统理论所倡导的针对具体个案的综合协调干预。而生态系统模式下社工关注案主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旨在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