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借力彝族文化 提升戒治效果
2017-09-25 21:46:57 来自: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 作者:朱蕾 阅读量:1
  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蓝莲花家园作为全国HIV感染者集中管理治疗基地,HIV感染戒毒人员中彝族占比高达93%以上。而这些彝族人员99.5%来自于大凉山地区,独特的自然地域形成毒品流转通道,淳朴的民族特性和基础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因毒致病、因毒致贫,让这块有“彝海结盟”红色基因的土地蒙上了毒霾。我们相信,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是成功戒毒、祛除毒霾的基础,更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保证“艾滋病感染到我为止”的重要基石。改变一个戒毒人员就是帮助一个家庭,进而改变一个民族,这会是当前国家实施大凉山地区精准扶贫的最好助推剂。
  
  “星级宿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植入自我改善基因
  
  彝族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才从奴隶制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缺乏封建时期的过渡,加上彝族不重视教育,受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土司的双重压迫导致的自我封闭,是彝族存在“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温饱第一的消费观、共产平均的分配观、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崇拜鬼神的文化观”等落后观念的重要原因,物质的贫困和文化的贫困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彝族大凉山地区越帮扶越贫的现状。通过星级宿舍与普通宿舍的硬件差异和管理差异,帮助彝族戒毒人员树立要改变生存现状得靠自己努力的观念,形成自我认知、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阶梯形体系,同时通过以家庭成员的方式入住,帮助树立责任意识和家长意识,正确看待众口难调等问题,逐步扭转多子多福的错误观念。星级宿舍主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前逐步推广既是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是戒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蓝莲花家园集中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体现家园特色的有效手段。
  
  主要想法:以大队1—2间宿舍为星级宿舍,适当增加必要生活硬件设施,通过大队内综合评比入住,以家长、成员的自主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以提高人员内驱力和积极性,即蓝莲花家园家庭小组。
  
  “彝文汉语”扭转不思进取习性,拓宽自我学习途径
  
  一个地区的落后绝不仅仅是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根源在于文化的贫困,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但是每一种能形成文字的文化总有它的先进性,所以我们认为挖掘彝族文化的正能量,促使彝族戒毒人员精神脱贫,从而正视自身民族危机,利用国家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发展地方经济和促进个人成长,做好自我家庭自我救赎,应该具有较好的效果。
  
  如何挖掘?应该与专业机构合作,如川师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所、索玛花基金等。首先,要打造彝族风情园,利用彝汉双语标识标牌、主题彝火雕塑、彝族风情长廊、彝族文化陈列室等软装手段实现,不改变川西民居主要风格,减少投入。
  
  其次,在日常教育中增加彝文认知、书写教育,既是教育戒毒人员,也是帮助民警,一本彝汉大辞典就可以实现,彝文书法可以作为独有的名片和交流礼物走出去,或以基金会的名义在禁毒宣传活动中义卖或拍卖。
  
  再次,重点用好彝族传统节日这一载体,每一个节日都有彝族戒毒人员参与,保持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促进彝族戒毒人员的文化自我认同,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力度。
  
  “按劳分配”改变好逸恶劳习气,增强自我价值信心
  
  在康复劳动中探索自主自愿劳动,全额支付劳动报酬模式。即在戒毒人员中按照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外在缺陷等客观因素,完善一套HIV感染戒毒人员劳动能力评估体系,参考国家残疾标准定级,而后以级别对应相应的劳动任务和劳动标准,与合作方协调,办理戒毒人员活期储蓄账户,每月将其所得收入的80%存入,20%用于个人所内账户中的生活性开支。既保证了每一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之后的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生活来源,又弥补了上级核拨路费的不足。分级有利于戒毒人员对自我身体状况的客观评价和对自身劳动能力的客观认识,全额支付劳动报酬也能有利于戒毒人员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自我劳动技能培养的主动性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主要做法:以现行劳动项目为主,将戒毒人员每月劳动收入的80%计发上账,20%用于管理规费以改善劳动现场和安全投入。戒毒人员提高消费上限,提高保底基准到500—1000元,保证解除时所需的必要路费,不再核发路费,同时提高超市供应品种和小炒类型,实现刺激内需和资金的合理流入。此举有利于戒毒人员劳动价值观培养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更是提高戒毒人员劳动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康复治疗”改善身弱病多现状,提升自我生活勇气
  
  以全面CD4细胞计数检查为依托,与地方疾控、卫生行政、社保等部门合作,针对CD4计数低于300的人员实现抗病毒治疗的全覆盖,主动践行国家对HIV感染人员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提高在所内的HIV感染戒毒人员的身体免疫能力,防止出现所内因病死亡。其次逐步形成这一人群的用药依从性,大力宣传抗病毒治疗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增加覆盖人群,结合出所衔接和转介治疗平台,保证与戒毒人员户籍或常住地疾控、公安、卫生、地方政府等部门的无缝对接。全面实现“双感”筛查和健康体检的全覆盖,通过及时发现其他疾病和抗病毒治疗,提高免疫力,帮助戒毒人员改善生存现状,促使其正视自身疾患,科学认识各种疾病,以提高其对自我健康的重视和健康生活的勇气。
  
  “心蓝基金”补齐困难救助短板,树立自我救赎观念
  
  注册以“心蓝基金”为名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实现经济支撑。争取与地方民政局联系,以蓝莲花家园或心蓝生命工作室为名字注册立足于公益的社会团体,帮助HIV感染戒毒人员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体现社会关爱,尤其是目前国家精准扶贫和交通大提速等政府行为,均针对四川大小凉山地区,我们能在此契机之下注册成功,利用公益基金提供必要援助,能很快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也是戒毒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心蓝基金”的简单构想:
  
  启动资金来源:所部艾防经费、民警职工或社会公益人士入会会费、戒毒人员自愿捐助、热心企业捐助等。
  
  使用渠道:依托社会团体专业财务部门,重点针对HIV戒毒人员创业所需、HIV戒毒人员失学子女就学就业、困难帮扶、国家或地区大灾难救助等;严格甄别,签订帮扶合同并公证,待其有偿还能力时应逐步返还救助资金,实现助人者自助,保证基金的不断壮大。
  
  远期目标:依托地方行政机构,帮助实现两个100年目标,与四川红十字会、索玛花基金或国家知名公益基金合作,打造具有特殊性、针对性的公益基金,致力于改变大凉山现状而奋斗。
  
  HIV作为一种潜伏期较长的慢性传染性免疫系统疾病,和吸食毒品成瘾一样,治病仅为治标,治心才是治本。就大凉山地区当前现状,彝族作为HIV感染的绝大多数群体,且文化落后、观念陈旧,在国家多批次大金额的扶持下依然贫困,目前,针对大凉山地区的相关政策如“彝家新寨、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十二年教育普及”等正在落地生根发芽,心蓝生命工作室应定位为帮助彝族HIV戒毒人员实现操守率的更好保持,降低彝族戒毒人员流窜于全国各地的比例,促使其回归家庭、回归当地,尽家庭社会义务为主的社会公益机构,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实现戒毒社会化的功能,同时在此基础上帮助一批戒毒民警成为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戒毒工作中坚,借此探索蓝莲花家园集中管理治疗模式深化发展道路。居安思危—改变习惯—精神富裕—资金扶持,这是一个产业链,借此实现彝族HIV戒毒人员自我救赎、自我发展,再到下一代的教育和文化传承,以点带面,借国家政策的“东风”,实现戒毒工作服务社会安全稳定的职能应该是可行的。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