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的管理难题和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模式
2009-05-20 06:38:11 来自:监狱信息网 何建平 作者: 阅读量:1

  随着《戒毒法》的颁布实施,国家禁毒工作体制发生变革,劳教戒毒为强制隔离戒毒所取代。强制戒毒管理工作需要建立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重返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新模式。这就给劳教所实施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笔者就劳教所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中存在的难题以及针对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作一些思考。

  一、目前尚存的认识误区

  实施禁毒法以来,许多劳教所相继挂出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牌子,也开始收容强戒人员,但是目前国务院的《强制隔离戒毒实施细则》尚在讨论修改中,司法部的《强制隔离人员管理办法》也未正式出台,在管理上缺乏法规和政策依据,给管理教育带来困惑,给基层民警的实际工作带来困难,新的管理理念尚未形成,管理的观念不清,主要存在以下认识误区。

  (一)认为强戒人员与劳教戒毒人员在管理教育手段上没什么不同。习惯用以往的方法实施管理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以往劳教戒毒思维上。在处理强戒人员问题上始终摆脱不了对处理劳教戒毒人员时的思维框框,思维定式及思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民警认为强制隔离戒毒是劳教戒毒的翻版,两者换汤不换药,套用劳教戒毒工作模式,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当成劳教戒毒人员进行管理,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基本都沿用劳教工作的老一套,很容易将强制隔离戒毒变成二劳教。

  (二)认为管理手段上难以区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由于生理脱毒期未过,反映症状明显,且生理、心理状况复杂,与劳教戒毒人员一起管理对象混杂,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在所内实行

  “一所两制”甚至“一队两制”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对象非常复杂,所内既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又有劳教戒毒人员和普通劳教人员,从管理手段上难以区分开来,管理制度上无法区别对待。

  (三)认为有力的强制措施难以施展。强制隔离戒毒倡导文明管理、实行人文关怀,也就是要实施宽松管理、理性管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既不是劳教戒毒人员也不是普通的病人,面对这一特殊人群,管理尺度难以把握,但在劳教所内按禁毒法规定必须实行强制性管理,需要组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康复、身体锻炼、习艺劳动等各项工作。这些工作都必须采取强势管理,有力的强制措施难以施展。

  (四)认为职业风险较大。由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强制隔离戒毒本身就有一种抵制和仇视心理,再加上他们大多人格有缺陷,对社会认知存在偏见,自控力不强,易冲动,常有违规违纪发生。他们极端自私,常为一点小事不惜争吵打架,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暴力对抗管理,而且还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对这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禁毒法规定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这样就极有可能发生袭警事件,民警的人生安全可能受到威胁,职业风险较大,这就导致有的民警在实际工作中对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应用以及处理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存在凝虑。

  以上认识误区客观存在,管理难题不容小视,认识上的误区可以纠正,但管理难题则需要长期实践并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形成科学的管理,当前强制隔离戒毒面临的管理难题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思考。

  二、目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难点

  (一)管理考核无统一标准,沿用劳教戒毒管理考核标准,容易造成强制隔离戒毒变成二劳教。目前国务院的《禁毒条例》和司法部的《强制隔离人员管理办法》也未正式出台,强制隔离戒毒劳教所在无新的法规依据情况下,实行“一所两制”,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难度非常大,很容易搞混淆,既要规范管理又要区别对待,这在工作中是特殊的尝试。

  (二)场所安全风险评估不稳定因素增加,风险等级提高。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预测的安全风险比重加大,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要求更高,日常安全排查任务更加繁重,基层民警每日工作量增加,职业风险加大,安全隐患常存,稍有麻痹很容易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三)民警队伍强制隔离戒毒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掌握强制隔离戒毒专业知识不够。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涉及医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这对管理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有一定比重的医务人员、心理学人员和个别领导接受了戒毒知识培训,不少的基层管理人员曾经有多年管理戒毒人员的经验,但知识不够专业、系统性不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四)强制隔离戒毒医疗保障困难,心理医生、专业医务人员和戒毒药物缺乏。禁毒法第45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配备执业医师。”由于毒品的强烈毒害作用,几乎所有吸毒者的身体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吸毒者对于毒品的依赖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可以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但是,吸毒者内心深处的心理依赖的驱使又会在生理上产生焦虑不安甚至痛苦、冲动等感觉,这种症状即所谓的“心瘾”。心瘾实际上从排除吸毒对脑的损害外,应是某种程度的心理变态,而且是一种慢性的病态,是吸毒者难以摆脱毒品的主要原因之一。用心理学的理论对吸毒行为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心理障碍的诊断,并对每个吸毒者的具体诊断给予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心理医生严重不足,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更是缺乏,严重困扰着戒毒治疗、心理矫治等工作的开展。

  三、应对策略

  传统的劳教戒毒管理模式中,偏重于通过惩罚的震慑力来警示人们吸毒的危害,同时给人施加畏惧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则更多的着眼于人性化,从人的角度回答了戒毒工作是对染上毒品的患者通过人性化关怀和治疗达到挽救的目的,以理念上的人性化推进管理工作的文明程度。

  (一)转变民警管理意识,积极倡导文明管理,树立人文关怀管理理念

  禁毒法强调了管理民警及执业专职医师均是医护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病人的身份本质。管理民警及执业专职医师与戒毒人员之间更多的是康复治疗、教育矫治的关系。从而要求我们在管理中要有更加耐心细致的关怀、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康复目标。同时要明确,开展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实现康复治疗。因此,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一切管理活动,包括强制性的体能训练、强制性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的生产劳动等都必须有利于康复治疗一目的。

  (二)努力从惩罚性管理向调解性管理转变

  以往的戒毒管理理念中,劳教学员遇到矛盾或出现违规违纪,首先是训斥一翻,动则给予扣分,进严管队学习,上报处分等等,通过惩罚手段来规范其行为,达到教育改造的目的。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场所的安全稳定,但是很难让学员心服口服,明白戒毒的本质。禁毒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强制隔离戒毒以服务与人、着眼与人的思路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尽量以调解的身份开展工作,同时可以在所内大队建立矛盾调解小组、矛盾调解协会,充分发挥学员之间的自我约束,以和睦、和谐的方式调解各方面上的矛盾,实现场所的稳定。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行“三期”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三期”管理是指根据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需要,结合吸毒人员的特点,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管理划分为三个管理阶段。即:生理脱毒期、治疗康复期、重返社会适应期。

  生理脱毒期:时间为入所后的2-3个月。以医疗戒护为主,辅以心理诱导教育的脱毒矫治,逐步摆脱生理依赖,并通过训练逐步恢复体能;同时让强戒人员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环境和生活要求,安排法制教育和戒毒专题教育,使其安心戒毒矫治,对这阶段实行严格管理。

  治疗康复期:时间为入所集训结束后至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的3-6个月。主要任务是通过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实现心理和体能的基本恢复。这阶段实现相对宽松的管理,可以参加生产劳动。

  重返社会适应期:时间为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的3-6个月。主要任务是通过强化拒毒意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回归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来巩固前两期的治疗康复效果,增强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这阶段实行民警指导下的自我管理。

  (四)细化强制戒毒人员的异同,实施分别管理

  禁毒法明确了对强制隔离戒毒学员实施分别管理,可以从性别、年龄、地域、吸食毒品的种类,受毒害的轻重程度、复吸的次数等等方面尝试。借鉴劳教戒毒的优点,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分类矫治,实施因人施教。随着吸毒人员的年轻化,部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年龄相对较小,部分吸毒人员在强制戒毒之前就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多数瘾君子常在一起活动。入所后同一地域的学员混在一起,容易出现小团现象。随着毒品种类的增加和一些新型毒品的相继出现,强戒人员所受到的危害也不再单一,针对吸食毒品种类分别管理,把“多进宫”人员与初次强制戒毒人员分开管理,促进初次强制戒毒人员树立戒毒的决心。

  (五)规范日常行为,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首先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思想消极、作风散漫、懒惰成性等特点,要在日常管理中实行规范化和准军事化管理。促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是要进行队列训练和体能恢复锻炼,以增强体质。在多数情况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在管理民警的指导下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一是通过成立“民管会”和建立班组,征求和反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民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二是建立“互助”小组,“牵手”小组等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参与管理的作用,促进戒毒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实现有效的矫治效果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风险评估应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程度,抗复吸能力是否增强,思想转变明显,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增强等为参照。同时通过矫治工作的检验也可以直接评估管教、康复工作的科学性。科学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在制定风险评估方案过程中,应该立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社会属性和个体特征,在设计风险评估方案中,可以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吸毒人员的行为、认知、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等六个方面因素。其中,行为主要是通过群体的作用和个体的示范作用来进行引导和规范,在科学判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戒毒人员通过每个时期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出场所风险,从而得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

  (七)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管理教育互通机制

  在劳教戒毒中存在以管代教的现象,原因多是民警缺乏专业的教育方法,现实表现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与此前的戒毒教育工作相比,它的针对性更强、专业化要求更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更专业,这就涉及到专业的心理学、医学、毒品知识。必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此,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强素质。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专业化培训力度,造就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努力打造一支专家型的民警队伍。二是引进人才。实行从社会上直接引进,通过公开招考,向社会引进专业人才。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录取等方式,把引进人才纳入人事管理机制。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